唐建昌,甘東科,郭啟良
(1.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2.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二瓦槽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高壓壓水試驗及圍巖抗?jié)B性評價
唐建昌1,甘東科1,郭啟良2
(1.中國電建集團成都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成都 610072;2.中國地震局地殼應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對二瓦槽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進行了高壓壓水試驗。試驗成果顯示:測段巖體在5 MPa高水壓壓力作用下透水率絕大部分在0.26~0.98 Lu之間,小于1.0 Lu;裂隙巖體水力劈裂壓力值在10.5~12.0 MPa之間,對高水頭壓力具有較好的承載性。試驗結果表明:圍巖整體抗?jié)B性能較好,但對于局部出現(xiàn)的軟弱結構面需進行灌漿處理。試驗結果可為氣墊式調壓室設計和建設提供依據(jù)。
二瓦槽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高壓壓水試驗;圍巖抗?jié)B性
氣墊式調壓室是利用氣室(充滿水和壓縮空氣的封閉式腔體)內的壓縮空氣(即“氣墊”)抑制室內水位高度和水位波動幅值的一種新型調壓室。由于可省去大部分至引水隧洞及調壓室的上山公路和施工支洞,故在保護引水發(fā)電系統(tǒng)周邊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直接經濟效益方面較常規(guī)調壓室有較大優(yōu)勢,在我國水電工程建設中具有十分廣闊的推廣應用前景[1-11]。
巖體滲透性是確定氣墊式調壓室圍巖漏水、漏氣量的重要指標,是選擇調壓室防滲型式的主要依據(jù)。當圍巖漏水、漏氣量較大時,將直接增加運行費用,甚至影響調壓室的正常運行。氣墊式調壓室主要有3種防滲型式:當圍巖透水率極低時,可采用圍巖閉氣;當圍巖透水率較低時,可采用水幕閉氣;當圍巖透水率較高時,可采用罩式閉氣[1-11]。
二瓦槽水電站系大渡河支流革什扎河的第二級電站,引水隧洞長約11.3 km,引用流量33 m3/s,利用水頭309 m,裝機容量90 MW,為典型的“高水頭、小流量、長引水”的引水式電站,擬推薦采用氣墊式調壓室,氣室內最大氣體壓力3.73 MPa。為了解圍巖抗?jié)B性,特別是在高水頭壓力作用下的巖體抗?jié)B性,為設計和建設提供依據(jù),對本氣墊式調壓室開展了高壓壓水試驗、水力劈裂試驗、定水頭壓水試驗和常規(guī)壓水試驗。
初擬氣墊式調壓室布置在革什扎河左岸雄厚山體內,豎向埋深約400~490 m,側向埋深約450 m。河谷呈典型“V”型谷,河床谷底至分水嶺高差約2 000 m,兩岸邊坡高陡,坡度45°~75°。山坡基巖多裸露,邊坡底部有少量崩坡積覆蓋,厚度小于10 m。地層巖性為泥盆系危關群一組厚層塊狀石英巖夾少量二云片巖,巖石堅硬。場址區(qū)無斷裂發(fā)育,主要結構面為小斷層、擠壓錯動帶和節(jié)理裂隙,總體不發(fā)育。小斷層、擠壓錯動帶破碎帶寬一般1~3 cm,擠壓較緊密。圍巖類別以Ⅲ類為主,Ⅱ類次之。
地下水分為基巖裂隙水和松散堆積層孔隙潛水兩大類型。基巖裂隙水主要賦存在裂隙密集帶中,受大氣降水和冰雪融水補給,向河谷排泄??碧狡蕉磧鹊叵滤话l(fā)育,以滲水、滴水為主。ZK04鉆孔(勘探平洞500 m深度處洞底)在鉆進至孔深26.80 m處,出現(xiàn)5.50 m高承壓水,后成間歇性噴出,推測為擠壓帶、裂隙密集帶囊狀承壓水。
2.1 試驗設備
壓水測試系統(tǒng)如圖1所示,分為井上和井下兩部分。井上部分由水泵、壓力表、流量計等組成。高壓水泵最大壓力25 MPa,最大流量40 L/min。智能渦輪流量計安裝在出水口,數(shù)字顯示壓水過程中的累積流量和瞬時流量。井下部分由鉆桿,高壓膠管,上、下栓塞組成。栓塞每只長度為1.0 m,用橡膠特制,可承受30.0 MPa壓力,兩栓塞之間用花管連接。
圖1 壓水測試系統(tǒng)
2.2 測試鉆孔布置
壓水測試鉆孔布置于氣墊式調壓室勘探平洞500~600 m深度內(見圖2),其同時進行水壓致裂法三維地應力測量。6個鉆孔分為兩組,相距約100 m。上游側3個鉆孔呈互相垂直布置,ZK01為洞底豎直孔,ZK02和ZK03為洞壁水平孔;下游側3個鉆孔也同樣呈互相垂直布置,ZK04為洞底豎直孔,ZK05和ZK06為洞壁水平孔??咨?8.6~30.7 m。
圖2 測試鉆孔布置
2.3 鉆孔巖芯
上游側ZK01、ZK02、ZK03鉆孔巖芯完整性相對下游側較好,節(jié)理裂隙少發(fā)育。各鉆孔巖芯完整性分述如下:
ZK01鉆孔巖芯完整性較差,RQD為50%,其中柱狀巖芯(10~30 cm)約占總長的50%,短柱狀(<10 cm)約占40%,碎塊約占10%。
ZK02鉆孔巖芯完整性好,RQD為90%,其中長柱狀巖芯(30~60 cm)約占總長的60%,柱狀約占30%,短柱狀、碎塊約占10%。
ZK03鉆孔巖芯完整性好,RQD為90%,其中長柱狀巖芯約占總長的70%,柱狀約占20%,短柱狀、碎塊約占10%。
ZK04鉆孔巖芯完整性較差,RQD為50%,其中柱狀巖芯約占總長的50%,短柱狀約占30%,碎塊狀約占20%。
ZK05鉆孔巖芯完整性較好,RQD為70%,其中長柱狀、柱狀巖芯(10~60 cm)約占總長的70%,短柱狀約占25%,碎塊狀約占5%。
ZK06鉆孔巖芯完整性較好,RQD為80%,其中長柱狀、柱狀巖芯(10~60 cm)約占總長的80%,短柱狀約占15%,碎塊狀約占5%。
3.1 高壓壓水試驗結果
在每個鉆孔內選擇2個測段進行高壓壓水試驗,測段長度均為2 m,5個壓力段分別為1 MPa、3 MPa、5 MPa、3 MPa、1 MPa。氣墊式調壓室工作壓力一般較高,傳統(tǒng)的常規(guī)壓水試驗壓力偏低(0.3 MPa、0.6 MPa、1.0 MPa),難以反映在真實水頭壓力下的滲透特性。高壓作用下巖體中的微裂隙或節(jié)理等軟弱結構面可能張開或擴張,從而改變巖體的原始透水性,故高壓壓水試驗才能得到巖體透水性的可靠資料。
由測試結果(見表1)可知:12個測段在5 MPa水壓壓力作用下巖體漏水量均不大,除ZK05、ZK06孔內2個測段透水率分別為1.95 Lu、1.54 Lu外,其它10個測段透水率在0.26~0.98 Lu之間,小于1.0 Lu。但在測試過程中,ZK04孔深20 m以下高壓壓水無法起壓,透水率較大,該段與囊狀承壓水出現(xiàn)位置基本一致;上游側ZK01、ZK02、ZK03內測段巖體透水率相對下游側鉆孔略好,也與上游側鉆孔巖體相對較完整,抗?jié)B性較好的實際條件一致。由于各測段透水率均較小,巖體滲透的各向異性不太明顯。
根據(jù)各測段的壓力-流量(P-Q)曲線:下游側鉆孔所有測段及上游側ZK01鉆孔20-22 m測段的升壓曲線凸向Q軸,降壓曲線與升壓曲線不重合呈逆時針環(huán)狀,為填充型曲線(見圖3);上游側其余測段的升壓曲線凸向P軸,降壓曲線與升壓曲線不重合呈順時針環(huán)狀,為沖蝕型曲線(見圖4)。
表1 各測段高壓壓水試驗結果(透水率/Lu)
3.2 水力劈裂試驗結果
在鉆孔ZK01和ZK04內分別選擇2個測段進行水力劈裂試驗,測段長度均為2 m。測段都選取在裂隙巖體上,以了解裂隙巖體在高水頭作用下的承載能力。
各測段均從6 MPa加壓,試驗曲線見圖5~8。如圖所示:ZK01內測段按照1 MPa遞增升壓至7~11 MPa時候,巖體流量較小,增長均勻緩慢,當壓力增至12~12.5 MPa時,曲線產生突變,流量忽然增大,繼續(xù)增壓至14 MPa時漏水量為8.4~14 L/min,表明裂隙已完全張開,最終確定該兩測段劈裂壓力值為12~12.5 MPa;ZK04內測段曲線與ZK01內測段類似,當壓力增至10~10.7 MPa時,曲線產生突變,流量忽然增大,最終確定該兩測段劈裂壓力值為10~10.7 MPa,較ZK01內測段劈裂壓力值略低。
圖3 ZK01鉆孔20-22 m測段P-Q曲線(填充型)
圖4 ZK01鉆孔16-18 m測段P-Q曲線(沖蝕型)
圖5 ZK01孔20-22 m測段水力劈裂試驗曲線
圖6 ZK01孔22-24 m測段水力劈裂試驗曲線
圖7 ZK04孔16~18 m測段水力劈裂試驗曲線
圖8 ZK04孔20-22 m測段水力劈裂試驗曲線
3.3 定水頭壓水試驗結果
在鉆孔ZK01和ZK04內分別選擇1個測段進行定水頭壓水試驗,測段長度均為2 m,以測試圍巖在工程運營后在實際水頭壓力作用下的抗?jié)B透能力。根據(jù)孔口內測段高程和水電站設計水位高度,以及綜合考慮承壓水等因素后,確定壓力水頭為5 MPa。試驗過程中,壓力維持0.5 h,每2 min采集一次流量。
試驗曲線如圖9、10所示。測試結果顯示,在定水頭壓力為5 MPa作用下,巖體的流量都較為穩(wěn)定,ZK01內測段巖體最大透水率為0.4 Lu,ZK04內測段最大透水率0.65 Lu。
圖9 ZK01孔16~18 m測段定水頭壓水試驗曲線
圖10 ZK06孔16~18 m測段定水頭壓水試驗曲線
3.4 常規(guī)壓水試驗結果
在每個鉆孔內選擇2個測段進行常規(guī)壓水試驗,測段長度均為2 m,3個壓力段分別為0.3 MPa、0.6 MPa、1 MPa。
由測試結果(見表2)可知:12個測段在壓力為1 MPa的常規(guī)壓水壓力作用下,巖體透水率在0.05~0.55 Lu之間,均小于1.0 Lu,基本不透水。
表2 各測段常規(guī)壓水試驗結果(透水率/Lu)
氣墊式調壓室布置在雄厚山體內,埋深較大,地下水不發(fā)育,主要賦存于基巖裂隙中。圍巖地層巖性為泥盆系危關群一組厚層塊狀石英巖夾少量二云片巖,巖石堅硬。結構面以小斷層、擠壓錯動帶和節(jié)理裂隙為主,總體不發(fā)育。巖體較完整,圍巖類別以Ⅲ類為主,Ⅱ類次之。
壓水試驗結果顯示:在5 MPa高水壓壓力作用下巖體漏水量均不大,透水率一般在0.26~0.98 Lu之間,僅2測段大于1.0 Lu,分別為1.54 Lu、1.95 Lu,巖體滲透性的各向異性不太明顯。測段附近裂隙巖體水力劈裂壓力值在10.5~12.0 MPa之間,對高水頭壓力具有較好的承載性。
綜合基本地質條件和壓水試驗結果,氣墊式調壓室圍巖整體抗?jié)B性能較好,透水率一般小于1.0 Lu。但對于局部出現(xiàn)的小斷層、擠壓破碎帶和節(jié)理裂隙帶可能成為滲透通道,需對其進行灌漿處理,以達到閉水、閉氣效果。
(1)對二瓦槽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進行了12段高壓壓水試驗、4段水力劈裂試驗、2段定水頭壓水試驗、12段常規(guī)壓水試驗。
(2)試驗結果表明:測段巖體在5 MPa高水壓壓力作用下巖土透水率絕大部分在0.26~0.98 Lu之間,僅2測段大于1.0 Lu,巖體滲透性的各向異性不太明顯;裂隙巖體水力劈裂壓力值在10.5~12.0 MPa之間,對高水頭壓力具有較好的承載性;在5 MPa定水頭壓力作用下,巖體透水率在0.4~0.65 Lu之間;在1 MPa常規(guī)壓水壓力作用下,巖體透水率在0.05~0.55 Lu之間。
(3)綜合基本地質條件和壓水試驗結果,二瓦槽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圍巖整體抗?jié)B性能較好,但對于局部出現(xiàn)的軟弱結構面需進行灌漿處理。
參考文獻:
[1]施裕兵,許明軒,曾聯(lián)明.自一里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工程地質研究方法[J].水電站設計,2004,20(2):81-84.
[2]夏勇,余挺,賀昌林,等.自一里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研究[J].水利水電技術,2004,35(10):41-44.
[3]冷鴻斌.小天都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工程地質條件研究[J].水力發(fā)電,2005,3(1):22-24.
[4]陳紹英,陳子海.亞洲第一個地下氣墊式調壓室的應用[J].四川水力發(fā)電,2011,30(3):95-98.
[5]方光達.氣墊式調壓室的布置設計與體會[J].西北水電,2006(2):14-18.
[6]華富剛.氣墊式調壓室設計中的主要問題研究[J].水利科技與經濟,2006,12(4):221-226.
[7]方光達.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應用現(xiàn)狀和主要設計問題[J].水力發(fā)電,2005,31(2):44-47.
[8]楊飛.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布置設計[J].中國水能及電氣化,2012,90(8):48-53.
[9]胡建永,張健,王慧清.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應用研究綜述[J].水電能源科學,2007,25(3):60-63.
[10]馬吉明,黃子平.氣墊式調壓室及其工程實踐[J].水利水電技術,1999,30:38-41.
[11]《水電站氣墊式調壓室設計規(guī)范》(Q/HYDROCHINA007-2010)[S].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企業(yè)標準.
表2 爛田灣滑坡體穩(wěn)定性計算成果
表2計算成果表明:
①在天然狀況下,K=1.521~2.979,暴雨狀況下,K=1.358~2.276,古滑坡體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②在水庫蓄水(正常蓄水位1 130.00 m)狀況下,K=1.319~2.834,古滑坡體穩(wěn)定。
③在地震狀況下,K=1.192~1.408,古滑坡體穩(wěn)定。
爛田灣古滑坡體形成于晚更新世,后緣及上下游側被后期的崩坡積物覆蓋,前緣被Ⅱ級階地等沖洪積物覆蓋,Ⅱ級階地保存完好,階面平坦,未見新的變形跡象,古滑坡體最低高程堆積于大渡河枯期河水位以下30 m,整體穩(wěn)定。在天然、暴雨、蓄水、地震狀況下,安全系數(shù)介于1.192~2.979,滑坡體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1)爛田灣古滑坡體位于大渡河大崗山水庫庫尾左岸,距大崗水電站壩址27.5 km?;麦w前緣高程約1 060 m,后緣高程1 390 m,1 270~1 340 m高程為滑坡體平臺,體積約4 000萬m3?;麦w主要由含粉土角礫層組成,厚約120~200 m,其中局部分布有含礫粉土層透鏡體,厚約0.7 m?;麦w表層有塊石分布,厚度一般10~20 m。研究表明,爛田灣滑坡是在長期的重力作用下斜坡變形、巖體卸荷拉裂,在地震誘發(fā)時產生滑移—拉裂型破壞而形成。
(2)爛田灣古滑坡體未見新的變形跡象,古滑坡體最低高程堆積于大渡河枯期河水位以下30 m,整體穩(wěn)定。穩(wěn)定性分析表明,在天然、暴雨、蓄水、地震狀況下,安全系數(shù)介于1.192~2.979,滑坡體均處于穩(wěn)定狀態(tài)。
[1]張倬元,王士天,王蘭生.工程地質分析原理[M].北京:地質出版社,1994.
[2]彭士標,等.水力發(fā)電工程地質手冊[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1
TV221.2,TV732.56
B
1003-9805(2015)04-0088-05
2015-06-29
唐建昌(1958-),男,江西隆南人,高級工程師,從事水電工程地質勘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