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鈞
作家葉開先生與夫人都是文學博士,他們可愛的女兒小喬自小受父母的熏陶,也是個小書蟲。有一回,小喬做語文試卷遇到這樣一道題:三國時期最足智多謀的人是誰?小喬毫不猶豫地寫道:孔明和龐統(tǒng)。但是,語文老師竟毫不猶豫地打了個大大的“×”,因為標準答案是“諸葛亮”!約談家長時,語文老師給小喬的評語是“閱讀理解障礙”。兩個文學博士一聽全傻眼了——孩子的閱讀量遠遠超過了同齡人,怎么會存在“閱讀理解障礙”呢?學校開放日的時候,葉開博士有機會走進了小喬的課堂,聽了一節(jié)語文課《帶刺的朋友》,課文講述的是“我”與小刺猬的故事。小喬多次舉手,老師卻總是視而不見;小喬執(zhí)著地舉手,無奈之下,老師叫了她。孩子開口道:“為什么他們(‘我和小刺猬)之間是‘帶刺的朋友?我看不出他們是朋友?!崩蠋熤嶂屝套?,就在此時,救命的下課鈴響了,老師慌忙宣布“下課”,小喬的問題自然不了了之。女兒的問題,也正是父親的疑惑點。葉開博士竭力尋到了宗介華的原文,對照閱讀之后,才明白了女兒所提問題的價值所在。原來,教材的編者想當然地將最能說明“我”與刺猬是“朋友”的內容全都刪掉了,弄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殘本”讓孩子去學。葉開博士發(fā)現(xiàn),同樣的問題不同程度地存在于這套教材當中。他實在不明白,這套教材怎么會搞出“三四十篇沒有作者的‘名著”?
葉開博士悲憤地意識到學校的語文教育喂給了孩子太多的“垃圾”,他開始執(zhí)拗地“對抗語文”。為了讓女兒讀到“放心書”,他自編了語文教材,書名索性就叫《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語文書》。得到葉開博士的贈書,我忍不住想:這與其說是一個博士憑智慧編寫的書,不如說是一個父親憑責任編寫的書。據(jù)說,書銷得不是一般地好??磥恚嚳实娜吮榈囟际?。
就在幾天前,獲贈一籃蔬菜,是住在郊區(qū)的一個朋友送過來的。朋友說:“現(xiàn)在菜市場賣的大都不是有機蔬菜,不但不是有機蔬菜,還是有毒蔬菜。我們家老爺子是農(nóng)村出來的,種地是行家,帶領大家齊動手,開荒種菜。別看這一籃子蔬菜長相不咋樣,可保證都是放心菜!”
“放心書”與“放心菜”帶給我的是傷心、寒心、揪心??窗?,我們教材的品質與蔬菜的品質已令人失望到了何種程度!如果我們社會中的每個成員都只靠自己的專長吃飯——善打井者才有水喝,善捕撈者才有魚吃,善蓋房者才有屋住,善織布者才有衣穿,善醫(yī)術者才有命活……那么,我們所居住的人間是不是就該有個別名叫“地獄”?
看過一組驚心動魄的圖片,總標題為《敷衍中的國》,“花花公子”、“華倫天奴”、“達芬奇家居”等國際大品牌紛紛折戟中國。國人的敷衍之心所分泌出的毒素,可以瞬間將鉆石碾成齏粉。
有一年在長春,朋友指著一處門口有崗哨值守的建筑對我說:“這是七十多年前日本侵華的遺留物,你看,到今天還派著大用場。中國的磚,中國的灰,中國的人,就是監(jiān)工中多了一桿槍,唉……今天,我們的大地上那么多的‘樓歪歪、‘橋脆脆,不是在給日本人長臉又是什么!”
紀伯倫是這樣描述職業(yè)人應有的工作態(tài)度的:“從你的心中抽絲織成布帛,仿佛你的愛者要來穿此衣裳;熱情地蓋造房屋,仿佛你的愛者要住在其中;溫存地播種,歡樂地收刈,仿佛你的愛者要來吃這產(chǎn)物;用你自己靈魂的氣息,來充滿你所制造的一切。要知道一切受福的古人,都在你上頭看視著。”——問題是,我們絕大多數(shù)同胞都是徹頭徹尾的無神論者,不相信有什么東西能在我們的頭上“看視著”,除非眼前有一桿槍。
自顧自的世界,每個人都已淪為社會的棄兒。
【原載2014年第12期《教師博覽》】
浙江省杭州 六月的雨薦
題圖 / 荒唐的教材改革 / 佚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