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博
重慶市璧山區(qū)委黨校,重慶 402700
?
政府對網絡虛擬社群協(xié)同治理
張博
重慶市璧山區(qū)委黨校,重慶402700
摘要:在微博、微信、微視頻與客戶端為主要輿論平臺,境內外輿論共時化、協(xié)同化傳播的互聯(lián)網時代,政府對虛擬社群的管理尤為顯得突出。
關鍵詞:網絡;引導與管控;協(xié)同治理
一、網絡全媒體化
傳播主體除事發(fā)地的本土新聞單位、中央媒體、外地媒體以及境外媒體等在場的專業(yè)化新聞生產機構及其法人微博、微信外,還包括擁有傳播能力的直接參與者、在場旁觀者和離場介入者的普通網民,而離場介入者并不是被動的旁觀者,而是同在場者具有互動關系的行動者。專業(yè)與業(yè)余、在場與離場的非同步的同步介入,無人機、衛(wèi)星云圖、大數據、可視化的新媒體手段運用,使輿情傳播突破了空間距離阻力(此種突破不同于信件、交通工具、電話等,因為它同時實現了即時性和多對多的聯(lián)系),極大地增強和擴大輿情傳播對政府治理和管控互聯(lián)網虛擬世界的難度。而隨著市場化媒體的深度卷入、境外媒體的全方位介入、普通民眾在訴求未果情況下通過維權行動制造新聞、網站專題、網上微博大V或微信公眾號點評,四位一體,共同形成了民意分化、輿情多元的輿論洪流。對于事實真相追問、政府應對得失、信息公開透明等進行X光式透視。
二、政府引導與管控
因為在全球化、全民化、移動化、全天化、全平臺化的全媒體時代,改進輿情導控水平,建立一體化、動態(tài)化、精準化的輿情導控機制,把輿論災難的代價預支為輿情導控平穩(wěn)的成本,進而固化為政府相關部門的本能,不僅能減輕危機,還能給組織帶來比危機發(fā)生之前更為正面的聲譽,而低劣的危機處理則會損傷組織的可信度、公眾的信心和組織多年來建立起來的信譽(美國學者費姆·邦茨)。
一些媒體記者為了制造熱點博取眼球,時常將道聽途說甚至虛假新聞置于職業(yè)道德之上,卻往往暢通無阻;一方面是權威部門因信息核實的滯后性的缺位、發(fā)布技巧的欠缺表現,一些官員為了僥幸過關得過且過、時常失語,往往對輿論亂象高度寬容,直至將自己烤糊烤焦。真相與謠言賽跑,政府部門的公信力在多元并存的輿論場域中呈現出當真相還在穿鞋時,謠言已經跑到千里之外的被動局面。加之人們抱著寧可信其有、不愿信其無的從眾心理,更加銳化了先期獲得的信息,相關部門的事后辟謠成為“馬后炮”,致使網上輿論場口水四溢、謠言肆虐、戾氣充盈。互聯(lián)網輿論所反映的現象,既有真實的民意投影,也有虛假民意的泛濫。從一定層面上看,與其說是互聯(lián)網放大了民間的不滿情緒與謠言,到不如說是因為相關部門應對不當,致使民間的不滿情緒與謠言通過互聯(lián)網得以無序的宣泄。
相關工作離不開政府合理有效的管控與引導。公眾對事故信息的需求,輿論對事件的報道,是與事故的嚴重性和復雜性成正比的。越是嚴重復雜的事故,越容易引起輿情的關注甚至無端的揣測,就越應該公開、透明地發(fā)布信息。
三、協(xié)同高效下的流程再造
處置理念一體化,建立雙評估、雙處置、雙介入機制。一體化是指多個原來相互獨立的主權實體通過某種方式逐步在同一體系下彼此包容,相互合作。一體化的輿情導控用“一個聲音說話”,在促進問題解決,維護良好形象,重建政府公信力方面,比單個地方或部門更有力量。處置理念一體化,一是從是否可知的層面來看,要堅持“雙評估”。即對已知的未知,對明知其要到來的危機,要進行社會穩(wěn)定風險評估與輿情風險的雙評估。評估要堅持利益相關者導向原則,從以往的重事不重人、重眼前不重長遠、重靜態(tài)不重動態(tài)走出來,善于分析利益相關者利用媒體、設置話題的能力與水平,用對話代替對抗,做到輿情風險點明晰、重點人頭明晰、關鍵節(jié)點明晰、處置方案明晰、應急手段明晰。防止平時不燒香,臨時抱佛腳。二是從處置切入層面來看,要堅持“雙處置”。政府對網絡虛擬群體,要建立權威、管用、靈活的應急指揮體系,在總指揮部下面,要突出事件實體與網絡導控的雙處置。在整體力量的配備上,實體處置包括事件本身的救援、醫(yī)療、保障、維穩(wěn)、環(huán)保生態(tài)等方面,要堅持實體第一的原則,用百分之八十的力量配備來做好實體工作,而網絡導控則包括信息掌握、輿情研判、記者服務、新聞發(fā)布、立體導控等方面,要堅持服務第一的原則,用百分之二十的力量配備來做好網絡導控工作。實體處置與網絡導控,要雙向互動,無縫對接。三是從處置的指導層面來看,要堅持“雙介入”。就是事發(fā)地要堅持前方后方同步介入,事發(fā)地的網絡導控部門要發(fā)揮主力軍作用,親臨一線做好相關工作;同時,上級導控部門要做好指導與服務工作,包括派人到場坐鎮(zhèn)指揮、全國全網層面的調控、重大決策的把關定向等。本地新聞中心要做到“七個一”:一個領導小組、一系列會議、一個專家團隊、一套輿情刊物、一個口徑對外、一部熱線電話、一系列發(fā)布會與政務帳號。要善于向公關專家、媒體人士與律師顧問借智。
[參考文獻]
[1]柴晉穎,王飛絨.虛擬社區(qū)研究現狀及展望[J].情報雜志,2007(05).
作者簡介:張博(1982-),女,河南新鄉(xiāng)人,研究生,重慶市璧山區(qū)委黨校講師,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
中圖分類號:D62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4379-(2015)31-029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