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清
薦賢三戒
張敏清
“痛恨高賢不再逢,臨岐泣別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臥龍?!边@首詩見《三國演義》“玄德用計襲樊城,元直走馬薦諸葛”一回。它既贊揚了劉備思賢若渴的心情,也贊揚了徐庶薦賢的美德。縱觀古今中外,任何一個國家或民族,如果沒有大批德才兼?zhèn)?、出類拔萃的人物,要想富國強兵,是不可能的。而賢才往往需要人舉薦,否則就有被埋沒的可能。今天,為了黨的事業(yè)興旺發(fā)達和國家的前途命運,需要更多同志舉薦賢才。然而,舉薦賢才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并不容易。它起碼要做到如下三戒:
一戒嫉妒。自古以來,嫉妒是薦賢的大敵。據(jù)《東周列國志》載,龐涓與孫臏,同師于鬼谷先生。龐涓下山事魏時,曾對孫臏許諾說:“某與兄有八拜之交,誓同富貴,此行倘有進身之階,必當舉薦吾兄,同立功業(yè)?!比欢?,當龐涓“得時大用”,拜為魏國元帥后,由于嫉妒孫臏才高于己,便背信棄義,不但不肯舉薦孫臏,反而費盡心機,使孫臏受刖足黥面之刑,抱殘終身。這種嫉賢妒能的事例,在封建社會的官場宦海是不足為奇的。遺憾的是,在我們今天的革命隊伍里,因嫉妒而見賢不薦者仍不乏其人。有的同志目光短淺,心胸狹隘,明明發(fā)現(xiàn)有人德高于眾、才勝于己,但是,由于怕人家奪了自己的“飯碗”,搶了自己的寶座,寧肯讓“良才朽于巖下,良劍秘于匣中”也不肯舉薦。這種心懷嫉妒之心的同志,并非沒有識人慧眼,而是缺乏薦賢之德。
二戒成見。對人抱有成見的同志,常常以個人恩怨、好惡為準則,不能識大體、顧大局。只要不合他心,不順他意,你就是一朵花,他也要把你說成豆腐渣;只要你與他有隙,在“關(guān)鍵”時刻,他是決不肯“高抬貴手”的。這種死抱成見不放的同志,不但缺乏共產(chǎn)黨員的寬廣胸懷,就是在一些古人面前也要羞愧三分。據(jù)《呂氏春秋》載,解狐是晉國大夫祁黃羊的仇人。然而,祁黃羊為了國家社稷,居然把解狐舉薦給晉悼公委以重任,做到了“外舉不避仇”。西漢杰出的政治家蕭何,雖然“素不與曹參相能”,然而他能以國家為重,臨終前向孝惠帝推薦曹參繼任丞相。古人尚且如此,今人為何不能呢?希望死抱成見不放的同志,也學一點古賢之德,變成見為遠見,積極向黨薦才,使天下賢才云集長征路上,酬其志、展英才,為祖國作出應(yīng)有的貢獻。
三戒偏親。還有這樣的同志,他也舉薦別人,但他是非親不舉、非朋不薦。當然,如果自己的親朋確系賢才,那么,積極向黨舉薦,也是完全應(yīng)該的。然而情況并非如此。這些同志明知自己的親朋并非賢才,力不勝任,也要千方百計地托關(guān)系、走后門,使之濫竽充數(shù)。在過去的封建社會里,“任人唯親”的現(xiàn)象是司空見慣的,但在薦賢問題上去私為公者也不乏其人。眾所周知的伯樂就頗有點這種精神。當秦穆公見他年事已高,讓他推舉接班人時,他既未薦同姓,也未薦同族,而是舉薦了相馬專家九方皋。難道今天不應(yīng)該比古人做得更好一些嗎?我們應(yīng)當提倡“唯才是舉”,反對“唯親是舉”。
嫉妒、成見、偏親是薦賢的大敵,能使人不是見而不薦,就是薦而非賢,因此必須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