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備戰(zhàn)
摘要:冬季氣候寒冷干燥,對生豬的體能消耗較大,嚴重影響著豬只的生長,甚至發(fā)生疾病,常給養(yǎng)殖戶造成巨大的損失。介紹了冬季對生豬采取的特殊飼養(yǎng)管理方法。
關鍵詞:生豬;飼養(yǎng)管理;技術要點;冬季
中圖分類號:S8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273X(2014)11-0056-01
冬季氣溫劇烈變化,對生豬生產影響較大,仔豬成活率及生長速度均會出現不同程度下降。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寒冷天氣對生豬生產造成的損失,廣大生豬養(yǎng)殖戶應積極做好豬舍防凍保暖工作?,F將其技術措施介紹如下。
1 做好豬舍防寒保暖工作
冬季寒冷,在外界氣溫過低時,豬體為了維持正常的體溫,就必須增強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產生熱能,以補充體熱的散失。一般來說,小豬周圍氣溫在20~26 ℃時,代謝消耗量較低,生長發(fā)育正常。但大豬則在15~20 ℃時代謝消耗較低,增膘正常。
1.1 保暖防凍
養(yǎng)豬場應對當前寒冷天氣,首先要確保豬舍門窗的完好,及時修補好門窗,填補好漏風的洞、縫,防止賊風侵襲;確保供電、供水、保溫等設施正常,重點做好產房和保育舍仔豬的保溫,營造溫暖舒適的豬舍小氣候。可在舍內豬床的上方用塑料薄膜、防雨布、木板等材料搭建臨時二層棚(一般2 m高),并利用紅外線保溫燈、保溫板、暖風爐等給仔豬取暖。
1.2 降低濕度
豬舍的濕度愈大,豬體散失的熱量就愈大,豬就愈感覺寒冷。為了防潮濕,圈臺要勤換干草和干土,要定時定點排糞尿,一般每晝夜4~5次定時排糞尿,豬臥伏的地方可確保無糞尿、保干燥。由于冬天尿窩豬增多,使舍內濕變加大。所以,除訓練豬“三點定位”(吃食、排糞尿、睡覺固定位置)外,飼喂時飼料不能太稀。
1.3 增加密度
增加飼養(yǎng)密度一頭豬就是一個“熱源”,即密度越大,舍溫就越高。產仔母豬,每頭占4.0~4.5m2,一圈養(yǎng)一窩;空懷妊娠母豬,每頭占1.6 m2,4 m2圈養(yǎng)2~3頭;6~8月齡后備豬每頭占0.8 m2,4 m2圈養(yǎng)7~8頭。上述圈欄包括吃食、飲水、休息地方,在休息地方(臥區(qū))應當采用臥滿圈的方法,即在臥區(qū)內將豬臥滿,不留出空隙,而且要保持臥區(qū)清潔干燥。
1.4 鋪設墊草
鋪墊草在增加密度的同時應用厚墊草鋪圈,它是冬季防潮保溫的有效辦法,鋪墊草(麥稈、稻草、鋸末屑)來源廣,用完的墊草與豬糞一起發(fā)酵作有機肥料。使用墊草鋪圈的方法是在豬趴臥區(qū)放20~30 cm的擋草板,擋草板最好用磚水泥砌成;將立磚放于地面下5 cm,余19 cm在地面上,用水泥將面磚砌成高20~22 cm的擋草板,將墊草加入趴臥區(qū)內,防止墊草四散及豬在臥區(qū)內拉屎撒尿。
2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2.1 飼喂營養(yǎng)完善的全價日糧
促進豬群對日糧消化和吸收,冰冷的飼料在冬季對豬群的影響很大,盡量飼喂干粉料,或采用溫熱水拌料飼喂,有條件的應提供清潔的溫水,供豬自由飲用。
2.2 調整飼喂制度,增加喂料次數
增加喂料次數的目的是相對增加采食量,以填補由于溫度低造成豬體內脂肪、肌內代謝產熱造成的體重虧空。有條件的豬場最好采取自由采食。冬季夜晚時間長,飼喂時間應安排提前早飼和延后晚飼或增加夜飼。
2.3 提高飼料能量水平
冬季因機體維持需要增加,可適當提高飼糧的能量水平,可在原來飼料能量水平的基礎上提高10%左右。大豬低點,小豬高點。小豬可添加油脂類高能飼料,大豬可加大玉米等普通能量飼料在配合料中的數量。
2.4 保證飼料的質和量
不喂發(fā)霉、變質、腐敗、冰凍、有毒等飼料,冬季要盡量做到“定時、定量、定質、定溫”飼喂。
3 加強疫病防控
低溫高濕環(huán)境易誘發(fā)豬呼吸道疾?。òㄖгw肺炎、胸膜肺炎等)、胃腸道疾?。òù竽c桿菌病、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等)及各種皮膚?。ò咕?、疥螨、葡萄球菌病、鏈球菌病等)。冬季呼吸道疾病綜合征的控制,要從消除病原、改善豬場環(huán)境、加強飼養(yǎng)管理等多方面入手。胃腸道疾病多采用補液、止瀉、防止脫水和酸中毒的方法對癥處理,也可采用藥用炭等收斂止瀉,進行輔助治療。此外,可適當使用抗生素類藥物防止繼發(fā)感染。皮膚病重點是加強豬舍內外與豬只體表的消毒,做好定期驅蟲及相關疫苗預防注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