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繼偉+李文環(huán)
中國歷史上,隋富唐強是中國古代鼎盛時期表現(xiàn)。時至今日,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方依然習慣地稱呼華人為“唐人”,有華人聚居的地方叫“唐人街”。這種濃重而深遠的影響力正是來源于“盛唐氣象”。從中,我們不僅是能看到一種富有朝氣的生活,更能感受到一個強大帝國的威名是如何散播開來的。
盛世唐朝,當光影的坐標回顧到長安這座繁都盛市時,我們可以追溯和想象,在這波瀾壯闊的時代浪潮中,統(tǒng)治階層是如何執(zhí)政,從而開創(chuàng)了盛世王朝?現(xiàn)在就以唐王朝兩對君臣關(guān)系為例,試探性地解答這一問題。
君臣關(guān)系是封建社會體系中的核心關(guān)系,唐初的“貞觀之治”和唐太宗的“兼聽則明”,成為整個中國封建社會君臣關(guān)系的理想典范?!靶溟T之變”后,李世民登上大寶,改元貞觀。此時,李世民還是比較“謹慎”“謙虛”甚至是“小心翼翼”的,在統(tǒng)治階級中充分的發(fā)揚了“民主”,使得以魏征為首的諸多官員的很多意見、建議能被接納乃至很好的執(zhí)行,并且李世民由于秉著“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的原則治理國家,因此能與魏征互為肘腋,君臣相得,努力地保駕大唐的航船緩緩前行。但是,人言道“相處難免生怨”,君臣畢竟有別,魏征多次冒險進言,甚至帶有些執(zhí)拗的偏執(zhí),害得李世民進退維谷,回到后殿也曾怒不可遏地大叫:“我要殺了這個田舍漢!”可見諍庭面折確實會傷了“和氣”。后來魏征逐漸年邁,可是在他身邊還有很多敢于“批逆鱗”的臣公,依舊讓皇帝比較忌憚但又無可奈何。今日展開史書,仍可見一篇洋洋灑灑的《諫太宗十思疏》,文中展現(xiàn)了魏征雖老,但觀察世事鞭辟入里、針針見血的特性。這里面的語言正是真的魏征,那個年事已高但依然犀利的魏征,那個依然能不顧一切揭起這位九五之尊“瘡疤”的魏征。
可愛的兩位君臣,彼此相伴的時光里有200多次的“交鋒”,但依然惺惺相惜照顧著彼此的脾氣,不忍刑毀傷及身、刑戮相見,反而在歲月的長河里畫下了“妙筆”。這段美好相伴的時光,演繹成一段明君賢臣共鑄盛世的千古佳話。
另一對唐朝歷史上的有名君臣,是一代女皇武則天和“神探”狄仁杰。武則天擁有女性治世的新穎角度和獨有的氣質(zhì),使這位女皇的統(tǒng)治譽滿神州,謗滿神州,極富爭議。
武則天實行酷吏政治打擊李唐勢力,任用武氏宗親,剪滅李唐后嗣,看起來兇悍無情。但她當政期間改進用人制度,幾乎拔擢培養(yǎng)了唐王朝后半程的所有能臣,催生科舉的改革,這才有了輝煌的唐詩,像我們耳熟能詳?shù)膫ゴ笤娙死畎?、杜甫、韓愈等都得益于這位明君英主的“新風”“時尚”;而武舉科的開設(shè)為國家選拔了更多的軍事人才,為大唐保家衛(wèi)國,開疆拓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由此可見,正是這位女皇成就了天寶盛世和開元盛世的基礎(chǔ),其開放的態(tài)度,使得李唐即使“改了名”但還是一貫吸引著全世界的目光。
狄仁杰是山西人,他成為武則天最信任的大臣,不是因為二人有同鄉(xiāng)關(guān)系,而是他的卓越才干和剛正不阿的性格。這位并州的才俊,差點死于酷吏政治的迫害,但又最終化險為夷。他是一個外圓內(nèi)方的人,是一個順勢而為的人,是一個極富有政治頭腦的審時度勢的人。面對“颶風過崗”,他做到了“伏草能存”,面對大是大非,他又有著非凡的大智大勇。
說狄仁杰是神探,這其實并不是事實,而是由于他在主持大理寺的工作時,已經(jīng)積累了大量的工作經(jīng)驗,因此狄仁杰的辦事作風和效率是從多年歷練中得來的。后來他在皇帝身邊工作,更是為自己制定嚴格計劃,一年處理了近1萬件案件偵辦、卷宗工作,其效率和工作精神實在驚人。在政治方面,狄仁杰勇于勸諫將廬陵王李顯接回洛陽,希冀百年后能還政李顯。同時,把武則天任用酷吏從事殺戮,剪除政敵歸罪于宰相失職和酷吏蒙蔽,這個臺階恰到好處,令武則天非常的舒服,以至于后來的武則天很是照顧狄仁杰,即使有什么不是,也要留夠面子。以前都是臣勸武后,后來武后也經(jīng)常勸狄仁杰,這一對君臣可謂是中國歷史上的難得一見的“絕配”。狄仁杰晚年能得到皇帝的器重,并且逝世于任上,著實為自己作為一代名臣的一生畫上了完美符點。
從這兩對君臣關(guān)系中我們可以看到,唐朝社會繁榮發(fā)展達到盛世的背后,實際體現(xiàn)著一種內(nèi)在的和諧。既然建立一個穩(wěn)定和諧的社會、構(gòu)造一個繁榮富強的國家,取決于唐朝統(tǒng)治者的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那么對一個明君而言,在提高自己治國安邦能力的同時,也必須要就鍛造一支干練高效的官僚系統(tǒng)這一問題,設(shè)計出切實可行的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