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惠萍
日常教學研討中,聽課評課是一種比較常見的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方式。一般情況下我們的評課著眼點更注重教師自身的素養(yǎng),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教師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是否恰當,師生關(guān)系是否融洽……認真思考,我們的出發(fā)點似乎都離不開“教師”,雖然我們高喊著“要以學生為主體,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人”這樣的口號。教研工作需要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更需要我們的創(chuàng)新思考。唯有擁有強大思考力的人,其工作才有可能去創(chuàng)新,去突破。
認真翻看最近的聽課記錄,我有意識地關(guān)注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成長,突然發(fā)現(xiàn),有的教師總在“忽悠”學生!
【案例一】
執(zhí)教者執(zhí)教的是二年級《螞蟻和蟈蟈》,她是這樣導入新
課的:
師:今天在老師上班的路上,遇到了電視臺的叔叔阿姨,他們扛著攝像機正在緊張地工作。聽說我要到××小學給你們上課,他們很感興趣。他們正在錄制一期兒童節(jié)目,今天這節(jié)課上咱們班誰讀得好、演得好就可以被老師推薦到電視臺去錄節(jié)目……你們想去嗎?
生:想?。▽W生個個面露喜色,異常興奮,似乎馬上就可以成為小演員。)
師:好,我們現(xiàn)在準備開始上課,記住表現(xiàn)最優(yōu)秀的孩子才有機會喲!
(學生個個腰板挺得直直的,做好了當小演員的準備。)
【思考】
去電視臺錄制節(jié)目,學校挑選主持人……在日常教學中,我們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的導課語,學生在上課之初確實很容易被老師的情趣感染,也很容易進入課堂教學情境,這樣的導課似乎我們也聽得習以為常,因為它確實發(fā)揮了一定的功效。但是細細思考,這樣的導課會帶來什么不好的后果嗎?其實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學生失去了對教師的信任。因為這樣的話語總是在“忽悠”學生,當下課鈴響起的時候,沒有教師會兌現(xiàn)他們開課時的承諾,因為對教師而言,那樣的話語只是為了調(diào)動情緒,根本就沒準備去兌現(xiàn)。當我們很好地進入課堂教學情境時,完全忽略了它可能產(chǎn)生的負面效應。但是這種負面效應對學生的傷害卻無法彌補,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漸漸模糊教師的話語,因為他們總有長大的一天。他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話全是假的,并不可信,連老師都會說假話,學生怎么可能輕易相信別人呢?葉瀾教授曾經(jīng)說過:“再好的教學方法,一旦脫離了它正確的教育思想,就可能會異化為馴獸式教育的工具?!崩蠋?,您還會為了創(chuàng)設(shè)某種情境這樣“忽悠”學生嗎?
【案例二】
執(zhí)教者執(zhí)教的是三年級《盤古開天地》——理解詞語“混沌一片”。
生:老師,“混沌一片”是什么意思?
師:遇到不理解的詞用什么方法解決最準確?
生:近義詞法,這里就是“模糊一片”的意思。
師:還有嗎?
生:反義詞法,就是不清楚,一大片模模糊糊。
師:還有嗎?
生:拆字法,理解了“混”和“沌”的意思你就能理解這個詞。
師:還有嗎?
生:查字典……
師(一臉欣喜地):對!查字典才是最準確的方法,遇到不理解的詞語就要查字典。老師查過字典了,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團的景象”。
【思考】
在學生勇于提出自己的問題并且嘗試解決的過程中,教師究竟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仔細看上面這個小片段,對于學生的種種回答,教師無動于衷,就是拿自己準備好的答案在等待,等待學生靠近自己的標準答案。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臺,是教師與學生生命成長的地方。面對一個個鮮活的生命,面對一個個獨立的個體,我們每天喊著“尊重學生”的口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又總是漠視學生的存在,縱然你有千萬種好的解詞方法,我的答案才是最準確的。所以,只有當學生的回答吻合教師的“心中想”,教師才會積極肯定,其他答案全都“聽而不聞”!仔細思考,這個班的孩子多可愛呀,他們敢于質(zhì)疑,卻不被教師肯定,他們有那么多理解詞語的方法,卻被教師漠視。這樣長期被固定在教師的標準答案中,他們還會思考嗎?恩格斯說過:“思考是世界上最美麗的花朵?!蔽覀兊恼n堂應該培養(yǎng)的是敢于質(zhì)疑、勇于探索的學生,而不是考試的機器!但是,我們是不是總在用標準答案限制學生的思維呢?老師,您還在貌似開放的課堂上用標準答案“忽悠”學生嗎?
【案例三】
老師們在課堂上常常安排寫話練習,下列學生的寫話是受到教師表揚的,請您仔細看看這些學生的語言,能發(fā)現(xiàn)他們的問題嗎?
1.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小烏龜在悠閑地曬太陽。(《桂林山水》)
2.他們一會兒用腳蹬,一會兒跑著爬,一會兒互相鼓勵,終于爬上了山頂。(《爬天都峰》)
3.小男孩在干燥的樹枝上一伸手,樹枝變得柔軟了。(《巨人的花園》)
【思考】
聽課過程中,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教師已經(jīng)在努力對學生進行寫話訓練,總會想方設(shè)法安排一些寫話練習。但是,大多數(shù)教師對于學生寫的話卻不能給予準確的評價與指導,總是模糊地以一個“好”字簡單評述,甚至對于一些存在明顯問題的句子都聽不出來,當學生的寫話被這樣簡單評價后,他們怎么可能提高自己的語言運用能力?這樣的寫話練習安排又有什么實際意義?老師們自身語言功底欠缺,缺少對語言的準確把握能力,又怎能很快地給予學生準確的評價?老師,您在堅持閱讀與寫作嗎?您還在用廉價的“好”來“忽悠”學生嗎?
三個簡短的案例,引發(fā)了我深深的思考:當我們把課堂想要真正地還給學生時,其實最重要的是修煉自己的一顆“道”心。有了“道”心之后,心靈是寧靜的,思想是升華的,我們才不會隨波逐流,我們所做的一切才能真正為學生發(fā)展做準備。因為有了“道”,我們才會自覺讀書,修煉內(nèi)功;因為有了“道”,我們才會靜心思考,尋找“佳術(shù)”;因為有了“道”,我們才會積極儲備,掌握“利器”……有了“道”才能既有效率又有效益,才能長遠發(fā)展,才能讓課堂真正成為師生生命成長的地方。
教研工作需要創(chuàng)新,因為“觀念的一小步就是現(xiàn)實中的一大步”。教研工作的最大創(chuàng)新點,不在于你給一線教師多少具體的操作方法,而在于你是否能掃除教師內(nèi)心深處沉睡的舊觀念。因為,沒有什么比教師的思想覺醒更能帶給教育以力量。老師,您還準備“忽悠”學生嗎?
(責任編輯 劉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