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劍鋒, 陳治國
(浙江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高校形勢政策報告會育人效果提升機制研究
章劍鋒, 陳治國
(浙江師范大學 法政學院,浙江 金華 321004)*
形勢政策報告會作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載體,在政策引領、理論武裝、政治認同、信仰固化等方面能起到良好的育人作用,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有效途徑。高校形勢政策報告會育人機制建設是增強形勢政策教育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重要保證。加強形勢政策報告會的會前研判、內容建構、方法選擇、要素互動、效果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有利于其構建科學、系統(tǒng)、完善、高效的長效育人機制,切實提升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能力。
形勢政策報告會;效果;提升;機制
高校是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高校的意識形態(tài)具有敏感、復雜、多樣等特點,必須通過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管理權與話語權,增強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來捍衛(wèi)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中的指導地位。
高校形勢政策報告會是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在高校師生中有效傳播和教育的重要平臺,是高校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固有渠道和可控陣地?!靶蝿菡呓逃撬枷胝谓逃闹匾獌热莺屯緩?。要建立大學生形勢政策報告會制度……不斷增強形勢政策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雹傩蝿菡邎蟾鏁贫鹊拇_立和實施,有利于高校師生認清形勢、了解社會、增強責任、提升素質,其在政策引領、理論武裝、政治認同、信仰固化等方面的育人作用顯著而重要。
不斷增強形勢政策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增強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信仰,教育引導師生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是充分發(fā)揮其育人效果的重要保證。高校形勢政策報告會育人機制建設是提升形勢政策報告會育人效果的關鍵。從形勢政策報告會的過程和要素管理出發(fā),強化“會前研判、內容建構、方法選擇、要素互動、效果評估”等環(huán)節(jié)的建設和創(chuàng)新,有利于其構建科學、系統(tǒng)、完善、高效的長效育人機制,切實提升做好新形勢下的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能力。
1.對象研判。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接受是指“以受教主體的需要為核心的內動力所驅使的,對社會需要所驅動的思想教育的容納性、聯(lián)想性、創(chuàng)造性等不同層面的反應過程,是受教育者對施教者所傳遞的思想信息的選擇、加工、整合、內化、外化的連續(xù)反應過程”。[1]106在形勢政策報告會中,報告人與受眾是主體間性關系,而且報告會的效果依賴于受眾的接受程度。因此,報告人為實現(xiàn)報告會育人效果需要提前預判受眾的需求。
在形勢政策報告會對象研判中,報告人需要了解報告對象的知識背景、價值取向和社會認知程度,以及報告對象對報告主題的認識、態(tài)度、情感等,從而明確報告對象的社會需求、心理接受狀態(tài)和對報告所涉及問題的接受能力。
2.自我研判。在報告人與報告對象的互動場域中,報告人在研判報告對象特征的基礎上,需要將研判過程投射到報告人自身,實施對自我的研判,明確報告人與報告對象的對應關系。在自我研判過程中,報告人要研判報告對象對報告會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情境定義,即報告對象對這一形式的認識、情感與態(tài)度,從而明確自身在報告會中的位置;研判報告對象對自己的角色期待,并從自身出發(fā)判斷能否完成這一角色扮演;研判報告的主題是否契合報告對象的認知旨趣、認同界限和認識能力,以實現(xiàn)報告人與報告對象在報告內容上的良性互動;研判報告的主題是否符合當前的時代背景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要求,以明確報告會能否呼應形勢的需要,廓清報告對象對國情走勢的認識,實現(xiàn)報告對象在思想認識上的深化,達到報告會的育人功能。
3.環(huán)境研判。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環(huán)境是指“影響受體思想形成與發(fā)展的,影響思想教育活動與效果的周圍條件”。[1]134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根據(jù)自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豐富的具有教育引導功能的為我環(huán)境作為支撐,同時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不斷更新環(huán)境的構成要素、呈現(xiàn)形式與內容。形勢政策報告會的環(huán)境研判就是要了解報告對象所處的時代特征、形勢背景,了解所在學?;驒C構的歷史、地理、文化狀況,了解報告對象所在學?;驒C構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線、原則、風格、措施以及報告對象對社會、學?;驒C構的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理解程度、接受程度、認同程度。根據(jù)這一判斷來創(chuàng)設符合報告會特性的為我環(huán)境,使得報告會與環(huán)境相得益彰。
4.介體研判。介體既指信息傳播的形式,又指信息傳播的組織。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介體是指教育內容從教者傳播到受者的形式,包括圖像、聲音、文字等介質,也包括現(xiàn)場直播、面對面溝通、視頻播放、演講、辯論、示范、情境模擬、實地感受等傳播形式。報告人要根據(jù)報告對象的喜好、表述方式、接受方式,綜合運用媒介在傳播中的表達效果,實現(xiàn)報告會育人功能的最大化效應?!皬椖浑娪啊?的時尚性、及時性和互動性,深受當代青年師生的歡迎,報告會可借鑒“彈幕電影”的運作模式,利用新媒體吸引報告對象,提升報告效果。
1.原則性內容的建構。形勢政策報告會承擔的主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報告對象政治社會化、思想社會化和道德社會化,達致個體的政治判斷、思想發(fā)展、道德認識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機統(tǒng)一。因此報告會的總體內容要符合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要求,符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現(xiàn)實需要,為培養(yǎng)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服務?,F(xiàn)階段主要圍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中國夢宣傳教育、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等重點內容開展宣講,用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共同理想感召青年、用核心價值觀引領青年、用先進典型激勵青年,體現(xiàn)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領導權和管理權。
原則性內容在具體組合上要根據(jù)社會要求、對象需要、時空條件來確定,需注意目標契合性價值、對象適應性價值和教體意愿度價值,即建構的原則性內容要符合形勢政策報告會制度的總體要求,符合報告對象的興趣和興奮點,又要求教體具有從理論到現(xiàn)實、從國家高度到個體發(fā)展角度闡釋的能力。
2.臨時性內容建構。報告會的原則性內容由報告人在幕后設計而成,具有假設性的特征,而在報告會現(xiàn)場則是現(xiàn)場互動,展現(xiàn)的是報告人和報告對象的“戲劇實現(xiàn)”。由于幕后具有假設性特征,互動雙方都有破壞彼此原先的假設性的可能,從而產(chǎn)生焦慮與煩躁。因此,從報告人角度講,需能敏銳觀察報告對象的微妙變化,適時調整報告策略和自我角色安排,引導并滿足報告對象對報告會的期待。
3.反饋性內容建構。在形勢政策報告會中,報告人通過對信息進行譯碼、編碼與解碼的方式向報告對象傳輸信息,而報告對象則對報告人傳播的信息進行譯碼、解碼和重新編碼,從而產(chǎn)生對報告人所傳播信息的反饋。形勢政策報告會的互動,不僅包括報告會現(xiàn)場的互動,也包括報告會結束后的互動。報告會結束之后,報告對象通過初級群體討論、意見領袖交流、資料查詢等方式,重新對報告人的信息進行加工處理,對報告主題產(chǎn)生新的認識。因此,在報告會結束之后,需要在一定時間段內收集報告對象的反饋,并將反饋性內容補充到下一次的報告主題中。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教體對教育活動賦予的規(guī)定意義與客體的自主接受之間存在著不可回避的矛盾,而且教育的成效必須以受體的認同、接受和行動為依據(jù),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手段的形勢政策報告會不僅僅要有好的內容,也需要有效的實現(xiàn)途徑。
1.先破后立法。對處于自然狀態(tài)的個體來說,其認識和行動是以先前接受的知識、經(jīng)驗為前提的,也就是舒茨說的“至尊現(xiàn)實”,而一旦個體的認識和行動超出了其本體的范圍,其原先構建的安全體系就喪失了支撐作用,所以個體在面臨新的現(xiàn)實時就容易產(chǎn)生否定情緒,試圖退回到先前的狀態(tài)。形勢政策報告會可以根據(jù)受體的這些特點,適度打破受體先前的“至尊現(xiàn)實”,通過傳輸新的知識來修改報告對象先前接受的知識、經(jīng)驗,合成新的“至尊現(xiàn)實”。在這個破與立的過程中,報告人可以樹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的正確性和權威性,幫助報告對象用正確的方法去分析自身原先的知識、經(jīng)驗,從而建立新的認知體系,強化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權。
2.分層實施法。人的觀念的形成與變遷需要一個穩(wěn)定、持續(xù)的過程,而且觀念的變遷與其所處的時代相比,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滯后性。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要為廣大青年學生所理解與內化,同樣需要一個過程。對于形勢政策報告會來說,可以分兩層來實施。
第一層,從知識的解讀深入到觀念的傳播。形勢政策報告會要實現(xiàn)幫助青年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和立場來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處理問題,從而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其前提是報告會本身要對學生已有的知識產(chǎn)生或強化或破壞的作用,讓青年學生認識到自身知識的局限性。青年學生有了這種認識,就為新知識的準入提供了思想準備,也為形勢政策報告會通過對知識的解讀來獲得學生的信任做好了鋪墊。對以往知識的反思與對新知識的信任,反映了青年師生本身思想觀念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有助于報告對象去尋找新知識所蘊含著的觀念體系。因此,提高形勢政策報告會的育人效果,可以通過知識的解讀樹立威信,再傳播馬克思主義的觀念。
第二層,從學生骨干擴展到普通學生。 “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yǎng)工程,就是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武裝青年,通過教育培訓和實踐鍛煉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斷提高大學生骨干、團干部、青年知識分子等青年群體的思想政治素質、政治理論水平、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組織協(xié)調能力,使他們進一步堅定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雹谶@就要求形勢政策報告會在對象選擇上要以學生骨干為重點。學生骨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馬克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中國夢的共同追求有著更為深入的理解與認同,更容易接受和傳播形勢政策報告會的思想內涵。學生骨干是廣大學生中的優(yōu)秀分子,具有廣泛的親和力、影響力、號召力和領導力,因此通過學生干部對形勢政策報告會的宣傳,更有利于普通同學熟悉、認同和接受形勢政策報告會。
3.民主討論法。當代青年是伴隨著市場經(jīng)濟發(fā)展而成長起來的一代,他們的自我意識強、政治觀念淡薄,也就是說他們注重個性的培養(yǎng)、看重自己意見的表達和對個人利益的追求,權威性和集體性的壓力在他們身上日漸式微。因此在形勢政策報告會上,不能僅以傳統(tǒng)的單方面的知識灌輸與意見引導進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從報告對象,尤其是青年受眾的表達方式出發(fā)選擇合適的教育方法。在沒有壓力場存在的形勢政策報告會上,適當?shù)淖杂捎懻撚欣谡{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滿足青年受眾的個性需求,從而有利于報告對象對報告會的接受。在形勢政策報告會結束之后,可以安排青年骨干組織其他報告對象對報告會涉及的主題展開討論。通過青年受眾自主交流和學生干部的適度引導,提高報告對象對報告會的參與度、認可度。
4.情境體驗法。形勢政策報告會講述的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形成的最新成果和經(jīng)驗,報告的是改革開放結出的新鮮果實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新變化、新情況。身處校園的青年師生雖然關心時事,但是對于這些經(jīng)驗、成果、變化沒有切身的感受,因此要提升形勢政策報告會的育人效果需要加強情境體驗。在情境體驗中,大學生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為我環(huán)境”中,接受環(huán)境的刺激、感染和強化,實現(xiàn)形勢政策報告會傳播的“象征性事實”,使學生自我形成的“主觀事實”與現(xiàn)實世界的“客觀事實”無縫對接,從而增強形勢政策報告會在報告對象中的真實性、信任感和權威性。情境體驗的具體方法可以是事先事后的參觀考察、社會實踐、角色扮演、素質拓展、生存訓練、志愿者服務等。
教體是形勢報告會宣講的主體,其主體性功能的良好發(fā)揮將大大提升報告會的效果。主體性功能的實現(xiàn)是通過教體與受體、環(huán)體、介體三要素互動得以完成的,以教體與受體的良性互動最為重要。
1.教體與受體之間的良性互動。首先,施教主體要充分尊重受教客體的需求,適時進行自我調整,發(fā)揮情感投入功能,達到主客體的和諧統(tǒng)一,營建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增強心理整合度。教體要注意受體間存在的需要差異性,要貼近受教者的工作、學習和生活,以此贏得受體的心理認同;要將自己的教育理念與受體的價值觀相結合,適應他們的需要,從受體的興趣點逐步引導,來贏得受教者的回應。
其次,受體與教體是主體間性關系,受體與教體的互動是提升報告會育人效果的重要因素。第一,受體要尋找到受教的愉悅性,與教體形成情感上的融合,對教體消除排斥感和厭惡感。施教前受體應適當了解教體,對其形成一定的認知度,促進自身在受教過程中更好地學習和領會。第二,受體應根據(jù)報告會當時的思想教育環(huán)境相應調整自我價值取向,防止價值預設。只有摒棄價值預設或者實現(xiàn)自我價值與當前思想教育大背景的契合,才能更好地接受和領會形勢報告會的思想。同時,受體在了解教體和施教內容的過程中,對受教內容的傳遞形式、特點也要做相應的了解和關注,以提高自身的接受能力。第三,受體應傾注熱情,通過思維、情緒、言論和行為對教體進行回應,激發(fā)教體的情緒、創(chuàng)造力,實現(xiàn)教學相長。
2.教體與環(huán)體之間的良性互動。能否合理利用報告對象所在單位的歷史、地理、文化資源,主動適應報告對象所在單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tǒng)環(huán)境,無縫契合報告對象固有的理解、接受、認同程度,間接地決定了報告會的育人效果。環(huán)境客體是客觀存在的,需要教體和受體動態(tài)地去適應和改變,從而使這一靜態(tài)環(huán)境與教育這一動態(tài)環(huán)境相適應。教體要將報告會的主題和形式與受體所處的環(huán)境客體相融合,創(chuàng)設受體熟悉且樂于接受的為我環(huán)境,營造受體接受教育思想的心境,提高教育效果。同時,教體可以運用受體對現(xiàn)有環(huán)境的教育原則、風格等形成實踐性經(jīng)驗反饋,來調整自我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3.教體與介體之間的良性互動。介體作為被動選擇體,是教體與受體互動的承載形式,介體的恰當選擇可以使形勢報告會中教體和受體更好地形成情感融合和教育互動,從而提升報告會的育人效果。教體要充分把握受教者的年齡、學習、工作、生活和時代特點,根據(jù)其可接受和偏好的方式呈現(xiàn)教育內容,促進受教者更好地接受。同時,教體要在報告會過程中及報告會后發(fā)現(xiàn)介體的改進方向,找到與受體環(huán)境及受體個人偏好和接受能力相契合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問題,是一切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盵2]形勢政策報告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載體,其目標是實現(xiàn)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整合。從形勢政策報告會的發(fā)展來看,需要一個過程性的評價機制來評判其是否實現(xiàn)了整合的目標。
1.目標評估
目標評估指的是目標本身的合理性,確定教育者的施教是否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發(fā)展的需要,一般來講可以從人的培養(yǎng)目標、認識目標、價值目標三個方面來看待。
第一,人的培養(yǎng)目標,即通過形勢政策報告會塑造、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教育是對人的一種塑造,不同的教育可以培養(yǎng)不同的人。形勢政策報告會就是要培養(yǎng)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能熟練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方法來觀察、分析問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接班人和建設者。評價形勢政策報告會實踐的效果,就是要看該實踐本身能否教育和培養(yǎng)所需要的人。
第二,人的認識目標,即通過形勢政策報告會要將受教者的認識能力提高到什么樣的程度。在蘊涵豐富變化與諸多不確定性的社會建設現(xiàn)實中,如何正確認識和合理評價這種變化,成為維護社會穩(wěn)定和持續(xù)發(fā)展的一個重要保障。形勢政策報告會就是要運用報告的方式傳遞當前社會變化的方向、取得的成果、存在的問題,為廣大學生正確認識的形成提供信息支撐。在樹立信息權威性、贏得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和黨的領導的信心的同時,結合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來探討馬克思主義原理、方法論的科學性、合理性,提高學生對馬克思主義原理和方法論的理解力,從而提升學生在認識客觀世界方法上的先進性。因此評價形勢政策報告會實踐的效果,就是要看該實踐本身能否提高受體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這一客觀現(xiàn)實的認識能力。
第三,人的價值目標,即通過形勢政策報告會能否培養(yǎng)一批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高校青年師生是國家和社會建設的主要力量,培養(yǎng)具有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的青年師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傳遞當前社會變化僅僅是形勢政策報告會的基礎任務,樹立馬克思主義的權威性,肯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有效性,擴大馬克思主義在廣大青年學生中的傳播力、影響力、凝聚力和感召力,是評價形勢政策報告會目標是否實現(xiàn)的一個重要維度。
2.教體評估
主體評估過程以報告會的主體——教體的自我評價為主要依據(jù),是教體在報告會結束后對報告過程的自我反思,因此具有一定的主觀性和滯后性。但是教體評估對于教體本身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是教體自我認知的重要方式,是對報告會和報告對象進行分析的重要步驟,是優(yōu)化報告會的有效途徑。
教體評估主要是針對教體自身,即在形勢政策報告會中,教體預期目標是否得以實現(xiàn),評估的指標包括會前研判是否準確、內容建構是否合理、方法選擇是否適當、環(huán)境氛圍是否契合。會前研判評估主要是指報告人對報告對象的定位和自身的定位是否符合報告會的需要,選擇的環(huán)境和傳播的介體是否符合受體的接受旨趣。內容評估主要是指原則性內容是否符合當前社會的需要,臨時性內容是否準確地抓住了受體的注意力,反饋性內容是否具有時效性和合理性。方法評估是指教體選用的報告方式是否符合受體的接受方式。環(huán)境評估是指教體能否將報告會所在地的自在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為為我環(huán)境,并形成社會施教需要與受教接受需要高度契合的新環(huán)境氛圍,對受體產(chǎn)生長遠影響。
3.受體評估
受體評估是效果評估的最終指向。形勢政策報告會的報告人運用一切手段開展報告活動,目標是希望報告的內容能為受體所認同、接受和內化,但報告活動是個復雜的過程,受體不是純粹的接收器,而是充滿豐富思想的獨立個體,報告人的目標不一定能夠在受體身上得以有效的實現(xiàn)。因此形勢政策報告會的效果評價必須落實到受體上。受體評估可以分為知識接受、思想接受和行動三個層面來展開。
“知識是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是人類思想觀念形成與成型的基礎?!盵3]在知識接受過程中,受體根據(jù)以往的知識、經(jīng)驗對報告會所涉及的主題作知識性的判斷,但由于受體本身具有的知識局限性,很容易造成判斷的不準確性。思想接受是受體對教育過程中傳播的某種價值觀念的認同,它是與知識接受聯(lián)系在一起的。如果沒有知識接受作為基礎,思想接受就成為了空中樓閣;如果沒有思想的接受,知識接受就沒有了方向性。因此在形勢政策報告會上,受體評估主要是評估受體是否達到了知識接受與思想接受的統(tǒng)一。
行動是在知識接受、思想接受之后產(chǎn)生的結果,是對前兩種接受的外化。相對而言,行動是評判形勢政策報告會效果的最有力的證據(jù)。在行動環(huán)節(jié),受體將形勢政策報告會提供的知識和倡導的價值觀作為自己思考的參照系,并依此展開實踐活動。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行動的展開并不是評價形勢政策報告會的最終依據(jù)。行動評估主要是觀察行動的方向是否與知識接受、思想接受規(guī)定的方向一致。
知識接受是思想接受的前提,思想接受是知識接受的升華,行動是前兩者的結果。因此受體評估要從知識接受、思想接受和行動三者的統(tǒng)一中來作出評斷。形勢政策報告會的效果也只有達到了三者的統(tǒng)一,才能證明其效果。
高校形勢政策報告會育人效果的提升,有利于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力傳遞滲透到高校師生之中,促進高校師生理解、接受和信仰馬克思主義,增強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傳播力、吸引力和凝聚力,使馬克思主義理論內化為高校師生的思想覺悟和理想信念,并自覺運用到實際生活中,以高校師生真學、真懂、真信、真用馬克思主義,來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主導地位。
注釋:
①參見《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學生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通知》(教社政[2004]13號),2004年11月17日。
②關于印發(fā)《2007年共青團重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中青發(fā)[2007]14號),2007年4月3日。
[1]張世欣.思想教育規(guī)律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2]張元龍.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定位規(guī)律研究[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3):103-106.
[3]俞明祥.網(wǎng)絡對大學生虛擬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負效果及其對策分析[J].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113-117.
(責任編輯 吳月芽)
Study on Mechanism for Promoting Educational Effect of College Situation and Policies Report
ZHANG Jianfeng, CHEN Zhiguo
(CollegeofLawandPoliticalScience,ZhejiangNormalUniversity,Jinhua321004,China)
The Situation and Policies Report, as the important content and carrier of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has a great effect on educating the young in terms of policy guidance, theoretical teaching, political identity, and beliefs consolidation, etc.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strengthen the leading status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of college.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education mechanism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enhance the pertinence, effectiveness and attractiveness of situation and policy education in college. To strengthen the process and element management of The Situation and Policies Report such as pre-study, content construction, method selection, element interaction, and effect assessment will be conducive to building a scientific, systematic, comprehensive, and efficient long-term mechanism of education, which will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bility of ideological workers in the new situation.
the Situation and Policies Report; effect; promotion; mechanism
2014-10-09
章劍鋒(1972-),男,浙江上虞人,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陳治國(1982-),男,浙江衢州人,浙江師范大學法政學院講師。
2014年度浙江省社科規(guī)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專項研究預立項課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研究”(預立項號:10);2014年度浙江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中心項目“新時期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研究”(14JDYB06)
G641
A
1001-5035(2015)01-01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