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琴
(河南省工業(yè)設計學校,鄭州450002)
淺析中職學生思想道德存在的問題及改善對策
李琴
(河南省工業(yè)設計學校,鄭州450002)
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是我國未成年人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如何針對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的特點,采取切合實際的方法進行思想道德建設,是擺在我們中等職業(y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
思想道德;道德行為;職業(yè)規(guī)劃
截至2014年底,全國中等職業(yè)學校在校生已經超過2000萬人,大多數學生是初中畢業(yè)后進入中職學校學習的未成年人,而這部分學生80%以上屬于農村學生,同時又是初中階段的后進學生,他們的思想道德狀況如何,直接關系我國青年一代整體的道德素質,關系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筆者在一所中等職業(yè)學校從事教學工作,利用便利條件,隨機地抽取了學校3屆學生316名中職學生做了一個關于思想道德的不記名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310份,調查內容涉及學生的家庭背景、學習狀況、理想信念、道德品質、網絡道德、法紀意識、心理狀況等。
1.道德觀念方面
調查顯示大多數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健康的,有較好的道德修養(yǎng),樂于做有利于他人的道德行為,能基本遵守有利于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能夠重視個人社會價值的體現,基本上能擺正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之間的利益關系,中國傳統(tǒng)道德中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美德對學生的影響仍有著較大的優(yōu)勢,這也反映出傳統(tǒng)的家庭道德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
2.時政興趣情況
調查發(fā)現,近半數的中職生,幾乎不關注新聞,對國內外的大事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不了解當今的國際環(huán)境,還有近半數的學生不關心自己國家的上層建筑和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缺少政治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部分中職學生崇洋媚外、缺乏民族自信心,加強時事政策教育,豐富德育內容,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愛國觀念和民族精神,培養(yǎng)中職學生關注人類權,關注世界和平、穩(wěn)定寬闊胸懷,已經刻不容緩。
3.學習態(tài)度和個人愛好情況
大部分學生在對待學習態(tài)度基本上是積極的,但是相當一部分中職學生個人幸福指數很低,對未來前途沒信心,個人愛好單一,在自我學習、遵守紀律等方面正在大幅滑坡,令人擔憂。究其原因,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相對于普通高中學生文化基礎較薄弱,社會對中職學校的認識也存在偏差,這些直接導致中職學生普遍思想壓力大,自尊心受到傷害,進校后情緒低落,自暴自棄。自卑感使部分學生產生了嚴重的逆反心理,紀律散漫,玩世不恭,不遵守校規(guī)校紀甚至逃課輟學。
4.德育課和德育活動情況
調查發(fā)現,大部分中職學生認可德育課的教育功能,對德育課不太認同的一部分同學可能是對德育的現行考試方法、作業(yè)、教師授課形式有不同的看法。在教學方法改革中,學生最歡迎的教學方法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活動教學法,如情景模擬、辯論,多數學生對德育課的學習是認真的,他們對德育課的改革抱著積極的態(tài)度。
1.不良網絡信息對中職生思想道德的沖擊
網絡在傳播知識和健康信息的同時,也傳播著一些不良、迷信的信息。再加上中職學校的心理、生理、認知水平的限制,網上的不良信息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思想道德品質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有些學生沉迷于網絡游戲、聊天、交友等虛擬世界,不良網絡信息對中職生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產生了巨大沖擊。
2.缺乏學習興趣誘發(fā)負面道德影響
當今中職生普遍存在厭學情緒,不僅對文化課不感興趣,對專業(yè)課也敷衍了事,不思進取。導致中職學生缺乏學習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去無法改變的學生整體素質原因,學校教師的關心不足、教法不適應需求和中職就業(yè)環(huán)境不佳等是重要原因。
3.缺乏歸屬感
中職學生普遍存在自我認識不到位,對自己的未來和前途缺乏科學規(guī)劃,中職學生應該了解、懂得到位的自我認知的重要性,看清自己,了解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但是當前中職學校教學中普遍缺乏對學生的心理輔導,更談不上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特點的個性化的職業(yè)發(fā)展教育和指導。這就導致了中職學生學習期間沒有學校的歸屬感,對前途迷茫,對人生發(fā)展抱著無所謂的態(tài)度。
1.加強中職學生網絡道德教育。
網絡德育是一種開放性的道德教育,隨著計算機、手機的普及,學校德育的界限將越來越淡漠,將形成通過互聯網連通學校、家庭、社會三者的開放式德育網絡。加強網絡道德教育,一是要把網絡道德教育納入公德教育,豐富學校德育內容。二是要加強網絡倫理規(guī)范建設。為凈化網絡空間,規(guī)范網絡行為,有關部門特別是學校要從技術方面、法律方面和倫理教育方面著手,構建網絡倫理。三是要合理利用網絡拓展德育途徑。
2.創(chuàng)新德育課程內容。
德育課程內容應遵循中職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適應中職學生的知識狀況和實際能力,滿足他們的客觀需要和成功欲望。從調查情況分析發(fā)現,相當部分的中職學生在網絡道德,心理健康、前途規(guī)劃、道德誠信、家庭美德和社會公德及時事政策等方面均存在無知和正誤不分的問題,因此應在德育教育內容上增加網絡道德教育,學生職業(yè)規(guī)劃,心里健康教育,增加誠信,社會公德,家庭美德教育的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彌補傳統(tǒng)德育內容和方法上的缺陷。
3.改革德育教學方法。
如何找到符合當代中職生思想品德實際的教育方法,并形成自己的德育特色,是新時期德育面臨的新課題。中職學校德育教師在信息時代應充分利用網絡,關注德育信息,站在德育工作的最前沿,進行德育教育新方法的探索。很多學校在德育實踐的過程中,借鑒兄弟學校甚至國外道德教育的一些新方法,形成了一些新的獨具特色的德育方法,如辯論法、兩難故事法、角色扮演法、價值澄清法等。
4.培養(yǎng)師資隊伍。
要注重德育師資隊伍思想素質的提高。緊緊圍繞教師職業(yè)道德,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堅持用高尚的精神塑造教師、以正確的輿論引導教師,進一步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以身立教的事業(yè)心與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律己意識,使全體教師能以良好的形象、飽滿的熱情投身到教育教學之中。
5.寓德育于各學科教學。
在學校德育教育中,德育課不應該是德育教育的唯一形式,各學科都是德育教育的陣地,傳授科學知識應與育人相結合,德育與其他學科是相輔相成的,完成教學任務的過程應該是德育和智育協調進行的過程。我們可以在基礎課教學中、模擬交際中、訓練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意識、社會責任感、愛國主義、人道主義等德育滲透,在專業(yè)課教學中,有目的的引入職業(yè)道德、誠信教育、職業(yè)規(guī)劃等德育內容。
[1]朱銀端.《網絡道德教育》[C]社會科學文獻出版,2007.
[2]人民網: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http: //www.people.com.cn/GB/shizheng/16/20011024/ 589496.html.
(編輯 趙欣宇)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School
LI Qin
(Henan Industrial Design School,Zhengzhou 450002,China)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 is a part ofminors in our countrycan not be ignored,howto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students,take practical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moral construction,is a important task in front ofour secondaryvocational education workers.
Ideological and moral;Moral behavior;Career planning
G712
B
1672-0601(2015)05-0108-02
李琴(1982-),女,學士學位,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職業(yè)教育,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