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月函
文言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難題,學生往往視為畏途,教師也苦于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原因可能會很多,有文言文自身的原因,也與教學對象的特殊性有關。
由于文言文本身的晦澀難懂和教學方式的枯燥無味,與現(xiàn)代漢語距離遠、差異大,失去了語言環(huán)境,學生們對文言文本身有太大的陌生感。學生往往缺少主動學習文言文的意識,他們學習文言文多是由于考試和教師的要求。但是由于高考的壓力和應試教育的出題形勢,他們也只能舍棄對文言文的深入學習。學生對文言文產(chǎn)生興趣是出于對文言文的感性的認識:或者文章的語言優(yōu)美,或者教師的講解生動;還有不少學生是迫于考試的壓力。再加上教師在教學時往往把力氣用在講解文言語法上,文言文教學變成了單純的背誦和做習題。由于教學方法單一,在文言文學習過程中學生處于被動的狀態(tài),缺乏閱讀文言文的體驗,更不要說創(chuàng)造性閱讀,以致逐漸對文言文失去了閱讀的興趣。
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更多的是選用串講方法,不重視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單純的給學生講解譯文,學生只管機械的記憶,很少有師生互動的機會,學生的學習缺乏應有的激情與活力。這種教學方式既無法提高學生的文言文水平,也無法養(yǎng)成學生們的審美趣味。由于教師的教法單一,學生唯師是從。在教師津津有味和口若懸河的講解中,課堂越來越枯燥沉寂,學生愈來愈失去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要改變高中文言文教學令人擔憂的現(xiàn)狀,一味地歸咎于學生,怨天尤人,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語文教師應該認真學習新課標理念,運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努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常言道“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梢姡玫膶дZ對于教好一堂課,調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平淡無味的導語不僅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會起抑制作用。比如,我在教學《諫太宗十思疏》時是這樣設計導語的,唐太宗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蔽赫魇翘铺诘囊幻嫒绥R,唐太宗由此而能明得失。那么這面鏡子又是怎樣照出唐太宗的斑點與瑕疵的呢?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都急切的想知道魏征是如何進諫的。
在文言文教學中,適當介紹古代文化知識,比如古代的歷史紀年、人物稱謂、科舉制度、傳統(tǒng)禮俗、職官制度及衣食住行等文化常識,或介紹作者生平,或講述與課本有關的故事,可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例如,教《報任安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司馬遷的文學觀和生死觀,我給學生介紹了司馬遷因“李陵之禍”被處以宮刑,“隱忍茍活”,最后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史記》這部歷史著作。
由于課堂教學的局限,導致學生實踐的機會很少,對課文中所涉及的特定歷史背景和一些歷史人物不了解,因而在理解課文內容方面就可能出現(xiàn)問題。所以我們可以借助圖片、音樂、影片等一些現(xiàn)代化教學技術,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了解歷史,給學生以感官上的刺激和享受,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順利地走進文本。如在學習《荊軻刺秦》這篇文章時,可讓學生用幾幅圖畫把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描繪出來:1.易水送別;2.圖窮匕見;3.秦廷刺殺;4.壯士就義。再如講《蜀道難》時,我通過網(wǎng)絡找來了名家配樂配景的朗讀視頻,在學生排除字音障礙后,給學生們放視頻,當感情飽滿激昂的“危乎高哉”噴薄而出之時,學生們被完全吸引進去了,聽完后,都主動舉手要朗讀課文。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了,這堂課的效果非常的好。
通過誦讀整體感知文章的全貌。朱熹說:“學者觀書,務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讀一字,不可少讀一字,不可多讀一字,不可倒讀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shù)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這不僅強調誦讀的重要,且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教師一定要按照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加以設計,對誦讀多加指導,讓學生讀得得法。對名句名段,一定要帶領學生反復玩味,仔細揣摩,明了其美在何處。而文言文比現(xiàn)代文更講究韻律,帶有明顯的音韻美,像《滕王閣序》《阿房宮賦》等文章中排比、對偶句式的運用,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愿意讀,喜歡讀、背。在朗讀中,教師要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包括朗讀的節(jié)奏、語氣、語調、語速,使其能更好地朗讀課外作品,從而形成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就要注意課內課外相結合。這實際上也就是貫徹“學以致用”的原則。首先多進行比較閱讀。在學習新課時,盡量找一些內容或形式上有聯(lián)系的作品,進行賞析,比較其相同點和不同點。如在教學蘇軾《赤壁賦》時,可以與他的《后赤壁賦》進行比較閱讀;再如教學《鴻門宴》時,“鴻門宴”只是“項羽現(xiàn)象”或者說“項羽文化”中的一個點,我們的教學應該由這個“點”輻射開去,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增強他們的文化底蘊。理解文言詞匯和句式,把握情節(jié)結構,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說都是課內功夫。為了使課文教學富有深度和廣度,擬安排兩個環(huán)節(jié)加以拓展。1.討論:有人說項羽不在席間殺死劉邦,表現(xiàn)了他的“婦人之仁”,但蘇軾卻說這表現(xiàn)了他的“君子之度”。對此你怎么看?2.組織大家交流、評析課前圍繞“項羽”專題搜集的詩文。同時利用好《語文讀本》和文言課文后面的短篇文言文段。
總之,文言文閱讀的興趣培養(yǎng),是我們值得探究的課題。愛因斯坦說:“我認為對于一切情況,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睂W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濃厚了,課堂生動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良好了,新課改賦予我們的目標也就達到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也會在我們的教育下而發(fā)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