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羅曉慶 設(shè)計(jì)/鄭 怡
行走貴州雷山, 除了探訪有深厚內(nèi)涵的少數(shù)民族文化,不能錯(cuò)過的還有純凈的自然美景。一路山巒疊嶂,蓊蓊郁郁,白云悠遠(yuǎn),山水綿綿,正如古代詩人李白所言的“天然去雕飾”一般,令人為之驚嘆。
雷山縣內(nèi),最為矚目的便是雷公山。唐代詩人孟郊就曾這樣贊譽(yù)雷公山的高古清秀,“苗嶺天下秀,半在黔東青”。
雷公山縱橫四百里,海拔2178米,既是苗嶺山脈的主峰,又是苗族人民的圣山。但凡不是艷陽天,都難以見到其真面目,大片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溝壑縱橫,云霧繚繞。
它雄奇高險(xiǎn),巍峨渾宏,如同一頭靜臥的雄獅橫跨湘桂邊境,在四季時(shí)光的更替中,勾勒出古老國度的印記和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一代代人的變遷軌跡。
古有民謠:“上有骷髏山,下有八寶山,離天三尺三,人過要低頭,馬過要下鞍?!敝袊嗣竦膫ゴ箢I(lǐng)袖毛澤東同志長征途中,在馬背上信手拈來這首民謠,化入他的詩詞《十六字令》:
山,
快馬加鞭未下鞍。
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
倒海翻江卷巨瀾。
奔騰急,萬馬戰(zhàn)猶酣。
山,
刺破青天鍔未殘。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毛澤東的這首詩詞把雷公山的高大、奇險(xiǎn)刻畫得淋漓盡致、神秘莫測,只留無盡的遐想給世人。雷公山流傳著千年前的傳奇故事,蘊(yùn)藏著中華民族的絢麗瑰寶,但如今,作為“當(dāng)今人類保存最完好的一塊未受污染的生態(tài)文化凈地”,雷公山的未來又將如何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