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虹
走進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第一展室,仿佛走進一個宏大的石碑陣,其間矗立著一百多塊高大宏偉的石碑,這就是著名的《開成石經(jīng)》。
石經(jīng),是刻在石碑、摩崖等石頭上的經(jīng)書?!堕_成石經(jīng)》刻制于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因此,又名“唐石經(jīng)”。它氣勢恢宏——由114塊巨大的青石組成,每座石碑高216厘米,寬83至99厘米不等,兩面都有文字,共鐫刻了650252個字,內容包括了中國古代儒家最重要的12部典籍:《周易》《尚書》《詩經(jīng)》《周禮》《儀禮》《禮記》《左傳》《公羊傳》《谷梁傳》《孝經(jīng)》《論語》《爾雅》。清朝時,又補刻了《孟子》,共17面石碑約三萬余字,于是儒家十三經(jīng)的石刻便完整地呈現(xiàn)在西安碑林中了。它們整齊有序地排列在一起,被稱作“世界上最重的一部書”。
《開成石經(jīng)》的書法,是典型的唐楷,這種當時官方文字的標準字樣,完全是從初唐大書法家歐陽詢的字體脫胎而出的,因此,雖是由艾居晦等人共同抄寫完成,但書體風格保持一致,整齊而嚴謹?!堕_成石經(jīng)》的形式,與漢魏的石經(jīng)不同,改變了以往刻碑一行直下的方式,采取每碑上下分列8段、分段書寫的方式;每段約刻37行,每行刻10字,均自右至左、從上而下雕刻碑文,這樣的形式,有利于拓印后裝成冊卷。每一經(jīng)篇的標題為隸書,經(jīng)文為正書,刻字端正清晰,按經(jīng)篇次序一氣銜接,卷首篇題俱在其中。一石銜接一石,不易凌亂。可見當年刻石是頗費一番構思的。
這部石經(jīng)的誕生,經(jīng)歷了一波三折,最終刻成于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因此被稱為《開成石經(jīng)》。歷經(jīng)多次遷置,到了北宋崇寧二年,被運入今天西安碑林的所在地,此后,碑林中收集的石刻碑文越來越多,西安碑林才應運而生,因此,《開成石經(jīng)》又是西安碑林里的第一藏石,是極其重要的國之重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