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雨
心意六合拳在歷經400年的傳承后,正面臨著現代化社會的考驗和變革,也面臨著嚴重的傳承危機。2008年6月,心意六合拳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掀起了各地心意六合拳“非遺”的申請;2010年鄧州心意六合拳入選南陽市第二批“非遺”目錄。如何保護好心意六合拳的完整體系,促使其有序的傳承,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使命。
心意六合拳是我國的主要拳種之一。一代宗師姬際可創(chuàng)心意拳時,以“心之發(fā)動曰意,意之所向為拳”命名為心意拳;馬學禮強調心意六合拳是以“心意誠為中,肢體形于外”之意來命名的。[1]遞嬗流傳,幾經更改,曾在歷代習武者中叫過際可拳、教門拳、心意拳、六合拳、心意六合拳、圣行心意六合拳等名稱。
所謂六合是指“手與足合,肘與膝合,肩與胯合”,此為外三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此為內三合。心意六合拳動作簡單,寓意廣博,象形取意,六合為法,定式為樁,動式為拳。心意六合拳的拳論包括“無極論”“兩儀論”“三節(jié)論”“四梢論”“五行論”“六合論”“七要論”“體內八要論”“體外八要論”“岳武穆九要論”“練功十六要法論”“形體合一論”等等,這些構成了一個龐大完整的理論體系。[1]
南陽心意六合拳有六藝、十大真形、單把、三拳、七膀、八身、十二大勢、四把捶、蝴蝶手等盤法。[2]其動作簡捷,古樸純真;以剛柔、動靜、鷹熊、陰陽二勢轉化為拳。演練時起落鉆翻,束展開合;進退自如,動轉反側;全身應敵,通體為拳。所謂一身含六勢:雞腿、龍身、熊膀、鷹捉、虎抱頭、雷聲;一身含五勁:撲、踩、裹、束、決;步步不離雞腿,把把不離鷹捉,勢勢不離虎撲。
南陽心意六合拳的傳承脈絡可歸納為:開山祖師姬際可心意拳—馬學禮河南心意六合拳—張志誠派系—南陽心意六合拳。南陽人張志誠傳鄧州張海洲和外甥李禎。鄧州穰東清真寺水觀瀾阿訇嗜武,于道光四年禮聘李禎、劉萬儀、唐大用三人來鄧州授藝,水觀瀾及其子水騰龍、水應龍、女婿馬步衢、唐大用之子唐萬儀皆從學藝[3]。至此,鄧州心意拳花開三枝:張海洲一脈,水氏一脈,唐氏一脈。張海洲一脈:張海洲—吳呼連—吳喜林—陳合龍—馬雷石;水氏一脈:水觀瀾—水應龍—水劍光—水普慈—馬雷石;唐氏一脈則為唐萬儀所開創(chuàng),傳人甚多,南陽市區(qū)一脈。唐萬儀—唐九洲—周化真—丁得榮—徐天慈—孫云堂、丁長漢—楊占學、丁功和—丁旭東;石橋一脈:唐萬儀—周得文—孫春元—張永富—張秀志。青華鎮(zhèn)至今流傳著“喝了青華水,人人會雞腿”的俗語。
1995年鄧州市注冊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會,馬雷石任副會長,組織鄧州心意六合拳武術隊,隊員和愛好者達200余人;2012年11月25日,南陽市心意六合拳研究會成立,會長為馬雷石;2013年5月,南陽前衛(wèi)心意拳研究會成立,朱峰任會長。此前成立了南陽市公安局心意六合拳武術隊,隊員150余人,包括少年兒童50余人。目前南陽地區(qū)習練心意六合拳者約450多人。
馬雷石在全國首屆河南心意六合拳觀摩交流大賽中獲一等獎,2012年6月10日,率弟子參加第七屆全國農運會武術測試賽暨南陽市第三屆傳統武術運動會,榮獲個人拳術器械金獎各一枚;集體銀獎一枚,集體三等獎一枚。2014年5月26日,河南省第七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南陽市舉行,馬雷石(鄧州)和丁旭東(南陽)被評為武術優(yōu)秀教練員,丁冠文(南陽)獲得二等獎,李濤(鄧州)獲得三等獎。朱峰會長率隊在2012年、2013年參加南陽市第三屆、第四屆傳統武術運動會取得金銀銅牌;2014年10月在第十屆中國鄭州國際少林武術節(jié)取得1金6銀個人獎,獲得團體銅牌三等獎。
學校是體育的搖籃,是原始體育形態(tài)走向規(guī)范化、科學化、普及化的必由之路。從足球到橄欖球的流行,從德式體操到軍事學堂的兵操,大多數游戲在近代以學校作為中介完成了向高水平競技項目發(fā)展的過程。而心意六合拳在走向規(guī)范化、科學化、普及化的過程中,同樣需要以學校作為中介來實現自我的完善發(fā)展。目前南陽市伯元國語小學和河南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校武術協會已經引入心意六合拳進行教學,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效果。
南陽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民族文化的精華,是民族智慧的象征,是民族精神的結晶。南陽市認真遵循“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工作方針,形成了“省—市—縣”三級保護措施。自2008年1月《南陽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心意六合拳這項古老的武術拳種已經進入了南陽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擴展項目名錄(見表1)。
自1990年起,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心意六合拳)傳人馬雷石開始在《武當》《搏擊》《武魂》《精武》《武林》等雜志撰文百余篇,向國內外介紹宣傳心意六合拳;馬雷石先生曾獲第五屆武當拳功理、功法研討會優(yōu)秀征文獎,并入編《中國武當武術家大典》;2005年由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發(fā)行《鄧州心意六合拳》一書,入選《國書叢書》;2006年馬雷石先生又完成了《水氏家傳心意六合拳》專著。
表1 南陽心意六合拳“非遺”項目名錄
南陽心意六合拳一直以血緣傳承、宗教傳承和地域傳承為主。部分心意六合拳大師受“傳形不傳意,傳意不傳心”“寧可失傳、絕不輕傳”保守思想的影響,僅以開門拳“四把捶”示人。目前心意六合拳練習者人數尚少,雖在成立研究會、武術隊,進入中小學,舉辦賽事等方面上取得一定的進步,但師承門派的排他觀念、惜拳如金的守舊思想等依然阻礙著心意六合拳的傳承發(fā)展。筆者認為,將鄧州市、社旗縣、鎮(zhèn)平縣三縣市的心意六合拳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資源整合,共同開發(fā);建立心意六合拳資源數據庫,包括數據庫存儲系統、著錄系統、數據處理整合系統等,資源共享形成合力,展示南陽心意六合拳的新氣象。
心意六合拳流傳下來的套路只有“四把錘”,沒有其他符合當今武術競賽規(guī)則的標準化套路,不利于開展競賽。筆者認為,南陽市心意六合拳研究會應與武林同行、當地武協、體委聯手,綜合“單把雙把”“十大形”等心意六合拳溜趟練功的傳統老架,編創(chuàng)符合競技要求的競賽套路;拓寬心意六合拳的文化價值、健身價值以及傳播機制等方面的研究,使南陽心意六合拳研究百花齊放,讓大眾了解進而喜愛心意六合拳,最終達到傳承和保護的目的。
信息時代互聯網傳播是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打開南陽市政府官方網站以及下屬的鄧州市、社旗縣、鎮(zhèn)平縣文廣新局的網頁,只有鄧州市設置了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欄目,共有64條記錄,其他縣市的文廣新局基本空白;在優(yōu)酷、土豆等視頻網搜索,有關南陽心意六合拳視頻也寥寥無幾??梢钥闯鰧π囊饬先@一“非遺”項目利用互聯網平臺的宣傳不夠?;ヂ摼W傳播仍是“非遺”工作中的短板。
“非遺”項目的順利開展與一些配套的運行機制密不可分,如政府的制度保障機制、傳承人才培養(yǎng)機制、文化傳播機制、拳術科研機制、社會評價機制等。南陽心意六合拳這些保護機制建設相對滯后,教育、文化、體育等相關職能部門在保護和傳承心意六合拳的措施方面,沒有統一的安排部署,如制定心意六合拳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定期培養(yǎng)后續(xù)人才、科研團隊的組建、擴大宣傳影響、進行社會評價等。這一系列問題亟待解決。
(1)技術、文化傳承是心意六合拳發(fā)展的重中之重。技術體系和文化凝聚是心意六合拳“非遺”項目的樹干和脈絡,諸如技擊價值、健身價值、欣賞價值等則為枝葉。技術傳承和文化傳承相輔相成,如鳥之雙翼,不可偏缺。技術體系是文化傳承的載體,武術文化是學習心意六合拳的理論支撐和動力源泉。要做到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需要傳承人撇開門戶之見,普及發(fā)展。
(2)擴大宣傳力度,營造心意六合拳的保護環(huán)境。信息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應加強宣傳力度,營造南陽心意六合拳保護環(huán)境;每年定期舉辦非物質遺產文化節(jié),并表演心意六合拳,給觀眾最直接的視覺沖擊,激發(fā)大眾對民族文化保護的意識;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對心意六合拳展開詳細報道,舉辦不同規(guī)格的心意六合拳研討會、心意六合拳年會,擴大影響,加強交流,促進保護。
(3)整合資源,拓寬心意六合拳的理論研究領域。要充分發(fā)揮各級政府的主導作用,整合申報縣市的資源,統籌協調相關部門積極參與保護;把心意六合拳保護工作納入到當地文化事業(yè)的發(fā)展綱要當中;積極廣泛吸納國內外有關學術研究機構、大中專院校、社會團體等各方面力量,共同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充分發(fā)揮專家的作用,建立專家咨詢,拓寬心意六合拳理論研究領域。
(4)編創(chuàng)心意六合拳標準化套路是其發(fā)展的有效渠道。心意六合拳傳承人應綜合“四把錘”“十大形”等心意六合拳溜趟練功的傳統老架,編創(chuàng)符合當下競技要求的心意六合拳的標準化套路,再積極參與相關傳統武術的比賽,豐富和完善心意六合拳的競賽套路,進而探索完整符合國際市場的心意六合拳標準化訓練體系。
(5)推廣心意六合拳勢在必行。武術群體是心意六合拳賴以生存的人脈保障,推廣心意六合拳必須有明確的目標性?!鞍素缘?,太極滑,最狠莫過心意把”。根據心意六合拳兇狠實戰(zhàn)特性可以向警校、公安部門、武館等進行推廣,傳承其技擊性的真實性。在發(fā)揮心意六合拳的健身價值、文化價值方面可以向試點學校推廣。
(6)成立心意六合拳的保護機構,健全保護機制。以南陽市文廣新局為龍頭,協同宣傳、財政、體育、教育、地方志等部門,組建南陽心意六合拳保護機構,列入政府序列,明確歸屬管理、責任與工作任務。健全保護機制,如政府的制度保障機制、傳承人才培養(yǎng)機制、科學研究機制、傳播機制、社會評價機制,形成強有力的綜合保護體系。
南陽心意六合拳“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風格獨特、自成體系”[4],是集健身、防身、修身以及觀賞為一體的優(yōu)秀內家拳。它功法合理、內容豐富、傳承清晰,承載文化,裨益身心。通過對心意六合拳發(fā)展現狀和制約因素分析,從而對心意六合拳可持續(xù)發(fā)展重新審視和定位,進而提出了合理化對策,旨在使南陽心意六合拳能夠有序傳承、發(fā)揚光大。
[1] 馬錦丹.回族傳承的民間武術心意六合拳考述[J].回族研究,2012(4):102.
[2] 馬雷石,李昌.水氏心意六合拳述要[J].精武,2005(11).
[3] 李昌.心意懸疑考查紀[J].精武,2005(12):30~31.
[4] 曾于久,肖紅征.對武術概念及層次分類的研究[J].體育科學,2008,28(10):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