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抗戰(zhàn)時期的香港與中國共產黨

2015-01-29 23:15曹二寶
中國法律評論 2015年3期
關鍵詞:抗日抗戰(zhàn)香港

曹二寶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聯(lián)絡辦公室研究部原部長

抗戰(zhàn)時期的香港與中國共產黨

曹二寶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qū)聯(lián)絡辦公室研究部原部長

香港在中國革命的全局中,具有內地任何地方或城市都沒有的特點或優(yōu)勢。無論是抗戰(zhàn)期間的正面戰(zhàn)場、敵后根據地,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國統(tǒng)區(qū)、解放區(qū),都不能也無法替代香港在革命全局中的獨特作用。

中國共產黨是現代中國各黨派中,對于香港在革命、建設和國家全局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認識得最早、最深刻,也實踐得最早、最成功。這種認識和實踐,形成于土地革命時期,成熟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今年是國際反法西斯戰(zhàn)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我們討論中國共產黨對香港特殊地位作用的認識與實踐,很有意義,也是一種特別的紀念方式。本文以抗日戰(zhàn)爭為主線,對香港在全國抗戰(zhàn)中的地位作用,做個簡短的回顧和梳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zhàn)開始,到1941年12月日軍占領香港以前;第二階段,從日軍占領香港,到1945年8月中旬日本宣布投降;第三階段,從抗戰(zhàn)勝利,到1946年6月內戰(zhàn)全面爆發(fā)以前,史稱“戰(zhàn)后初期”。

一、抗戰(zhàn)初期發(fā)揮香港獨特作用

第一階段,抗戰(zhàn)初期,1937年7月到1941年12月香港淪陷前。1937年10月初,毛澤東在延安與廖承志徹夜長談,他說:“中國抗日面臨生死存亡關鍵時刻,抗戰(zhàn)的物資極為缺少,急需發(fā)動海外的華僑捐獻物資,支援抗戰(zhàn),這也是在香港設立八路軍、新四軍辦事處的意義所在。”按照毛澤東談話精神,廖承志明確了,中央要他利用香港的特殊條件完成三大任務:一是向海外宣傳中國共產黨和八路軍、新四軍的抗日主張和政策;二是把海外華僑及各國朋友提供的支援物資送到各抗日根據地;三是搜集國際最新動態(tài)情況供中共中央領導人參考。經周恩來秘密來港商英國大使同意,廖承志為主任的八路軍香港辦事處1938年1月在港成立,

公開名稱是“粵華公司”,位于現在的皇后大道中18號新世界大廈。后來宋慶齡為主席的“保衛(wèi)中國同盟”(簡稱“保盟”)也在這里。

在香港一次內部會上,廖承志講了一段話,反映了中共對香港特殊性的認識,堪稱“入骨入肉”。他指出,“香港為遠東航運的中轉站,地理位置極其重要,被譽為‘東方明珠’;也是我國通往東南亞、亞非和西方世界的窗口,既可作為橋頭堡、氣象臺,又是抗日的前哨據點。因此,中央決定利用香港的有利條件,廣泛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爭取國際友好人士、廣大海外僑胞和港澳同胞支援抗日”。正因有此深刻認識,八路軍辦事處的工作非常出色,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性,很好地完成了中央明確的三大任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香港成為抗戰(zhàn)最重要的海外文宣重鎮(zhèn)。隨著上海、南京、武漢、長沙先后淪陷,大批抗日進步人士陸續(xù)來到香港,包括國民政府、軍界抗日領袖、文化名人?!巴钅鲜伦儭焙?,中共中央有意將一批進步文化人轉移到香港。八路軍香港辦事處做了大量團結、引導的工作,幫助他們辦刊物、發(fā)表文章或談話,安排演出、展陳或出版作品等,還創(chuàng)辦《華商報》宣傳中共抗日主張。香港一時成了群英薈萃、名揚海內外的抗日文宣大營。僅看當時旅居香港的政軍界和文化人士名單,就可觀其陣容、聲勢和影響。主要有:顏惠慶(原北洋政府外交總長)、宋慶齡、何香凝、柳亞子、翁照垣、張貞、方振武、甘介候、鄭洪年、陳友仁、胡文虎、許崇智、陳濟棠、鄒韜奮、茅盾、夏衍、范長江、高士其、張友漁、黎澍、梁漱溟、薩空了、胡風、蕭紅、端木蕻良、陳寅恪、王瑩、劉清揚、沈志遠、韓幽桐、章伯鈞、惲逸群、彭澤民、胡繩、于毅夫、張鐵生、張明養(yǎng)、羊棗、千家駒、戈寶權、胡仲持、吳全衡、吳在東、沙千里、華嘉、梁若塵、趙樹泰、李楓、葉方、戴英浪、葉賴士、黃藥眠、駱賓基、廖沫沙、金仲華、司徒慧敏、楊剛、徐伯昕、胡耐秋、周鋼鳴、葉以群、袁水拍、蔡楚生、鳳子、胡蝶、于伶、藍馬、丁聰、葉淺予、沙蒙、金山、章泯、許幸之、郁風、盛家倫、特偉、謝和賡、胡考、成慶生、俞頌華、鄧文田、鄧文釗、李伯球等,以及陳策(國民政府駐港代表)、余漢謀、馬俊超、劉璟和、吳鐵成、鄧友德、陳訓畬、黃慕蘭等,以及廖承志、劉少文、連貫、喬冠華、張文彬、尹林平、梁廣、楊康華等。

二是,香港成為敵后抗日戰(zhàn)場爭取國際援助的主渠道。香港是抗戰(zhàn)初期中國抗戰(zhàn)事業(yè)聯(lián)系海外的唯一通道,中國共產黨為艱苦卓絕的敵后抗日戰(zhàn)場爭取國際援助,主要通過香港。而其他國際援助物資,包括蘇聯(lián)的援助都是支持國民黨的抗日正面戰(zhàn)場。各種史料證明,八路軍香港辦事處通過桂林辦事處等渠道,將香港募集的國際援助都輾轉到了延安,有力地支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抗日武裝力量和敵后抗日根據地。

當時英國對日本侵華戰(zhàn)爭和中國抗戰(zhàn)的態(tài)度非常曖昧,對在香港的抗日活動采取兩面政策,一方面同意八路軍、新四軍在港設立辦事處,港督還參加了“保盟”發(fā)起的“一碗粥”募捐運動;另一方面又限制八路軍辦事處在香港進行的抗日活動,并一度查封了辦事處。1939年3月11日清晨,港英偵探突然包圍了“粵華公司”,逮捕了連貫等五人,還詭稱他們不知道“粵華公司”是八路軍香港辦事處。經周恩來在重慶與卡爾遜將軍反復交涉,港英當局才將連貫等人釋放。

這個時期香港抗日活動的重要背景,就是國民黨從正面戰(zhàn)場撤退以后,整個華南地區(qū)也同華北、華東一樣,成了敵后戰(zhàn)場,而在華南堅持敵后抗戰(zhàn)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力量,即包括曾生將軍為司令員的東江縱隊在內的華南抗日縱隊。華南抗日縱隊在敵后抗日斗爭的地位和作用,從兩個歷史文獻可見一斑:一是朱德在中共七大做的軍事報告,把華南抗日縱隊與八路軍和新四軍并提,因為他們是華南抗戰(zhàn)唯一的武裝力量;二是日本投降后,朱德發(fā)給岡村寧次的電報,要求岡村指定在廣東的代表到華南抗日縱隊東莞地區(qū)接受曾生將軍的命令。值得注意的是,抗戰(zhàn)初期即香港淪陷以前,作為中國人民在華南堅持抗戰(zhàn)的武裝力量之一,東江縱隊的抗戰(zhàn)活動

從不涉足、也不借道香港。

二、香港淪陷期創(chuàng)造抗日傳奇

第二階段,香港淪陷即所謂日據時期,1941年12月到1945年8月。在這三年零八個月中,唯有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武裝,在香港堅持抗戰(zhàn)。主要是一直在華南堅持抗戰(zhàn)的東江縱隊,組建了港九獨立大隊,毅然跨過羅湖河,進入香港,與日本占領軍殊死抵抗,直到日本投降。這期間,國民黨軍隊早就撤出華南。日軍1945年12月8日渡過深圳河,侵入香港時,國民政府也沒有出兵香港的打算。英國守軍只抵抗了18天,12月25日下午,港督就舉著白旗,乘船從港島到對面位于九龍的半島酒店(當時日軍總部),投降了。史料披露,港督投降是請示了英國首相同意的。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深入香港的日軍占領區(qū),在香港同胞支持、配合、幫助下同日寇浴血奮戰(zhàn),深受香港各界和市民擁戴歡迎,英雄事跡可歌可泣。這里只講兩件事:

一是秘密大營救。這是中國抗戰(zhàn)史上絕無僅有的大城市淪陷中的突圍壯舉??箲?zhàn)以來,平津、上海、南京、武漢、長沙、廣州先后淪陷或失守,都沒有相應的“突圍”或營救。有研究認為,香港秘密大營救是中華民族反抗日軍侵略的一種獨特的手段、特殊的表現形式,是中國抗戰(zhàn)史上重要的、瑰麗的篇章。中共無疑在其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主要靠兩支精干或隱蔽的隊伍:一支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時期建立的以香港為總站的華南秘密交通線;一支是全面抗戰(zhàn)以來就活躍在華南、堅持敵后抗戰(zhàn)的東江縱隊。另外,此次香港營救形式多樣,無論武裝突圍、搶救、營救,還是自行撤離,都是當時在港華人整體的對日不合作行動,被營救人士,除了上述抗戰(zhàn)以來陸續(xù)聚居香港的國共兩黨政軍要員、進步文化人士和英美將士及其眷屬等近千人外,還有數十萬“難民”。抗戰(zhàn)史研究證實,無論國民黨人還是共產黨人,都沒有在這件事中互相拆臺和制造障礙,而是彼此配合、高度默契、相互支援。就是協(xié)助偷渡的“爛仔”、幫會(如杜月笙幫會)、“水客”和“山大王”(土匪),也不同程度地參與或協(xié)助了營救。國難當頭、國人蒙難,在港或不在港的中國人表現出空前團結,體現了偉大的民族精神。

二是為盟軍提供情報。美英兩個軍界知名人士,美國飛虎隊隊長陳納德將軍和英軍服務團團長賴特上校,都曾對東江縱隊及其所屬港九大隊提供的情報,給予高度評價。戰(zhàn)后,英國政府也因此給予時任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國際聯(lián)絡組負責人、英文翻譯的黃作梅較高禮遇,邀請他參加了倫敦勝利大游行。經毛澤東批準,黃作梅接受了英皇帝國勛章。

此外,早在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即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周恩來就指示廖承志和喬冠華,跟英軍總司令進行過秘密談判。從現在已公開的資料看,那次談判的內容就是中共愿意跟英軍合作,共同抗擊可能入侵香港的日軍。英國人不接受中共的建議。據分析,英國當時有兩個考慮:第一,不相信中共的判斷,認為日本不會打美英;第二,礙于與國民黨的關系,不敢和共產黨走得太近。香港失去了一次中英合作共同抗日的機會。

三、戰(zhàn)后初期對香港決策部署

第三階段,抗戰(zhàn)勝利后到內戰(zhàn)爆發(fā)前,也叫戰(zhàn)后初期。戰(zhàn)勝國各方對香港地位的態(tài)度都有變化。國民政府要求英國歸還香港,遭英拒絕。美國先是支持中國收回香港,麥克阿瑟將軍命令,北緯36度以上地區(qū)包括香港,由中國戰(zhàn)區(qū)長官受降,后又轉為支持英國拒還香港,將香港劃出中國戰(zhàn)區(qū)。這里主要談談中國共產黨處理香港問題的變化。日本宣布投降不久,毛澤東在延安干部會上,提出了“針鋒相對、寸土必爭”八字方針。朱德電令華南抗日縱隊包括東江縱隊,就地受降。周恩來電令中共廣東區(qū)委,港九、汕頭、廣州等大城市不要勉強去打,但可能取得武裝時必須取之。東江縱隊及其所屬港九獨立大隊火速行動,到了1945年8月底,已控制了占香港90%以上面積的新界全境和九龍大部分地區(qū),還解放了鄰近香港的沙頭角、深圳等地。當時,蔣介石派來受降的張發(fā)奎的部隊還在廣西;英國派來受降的

夏愨將軍也還在菲律賓,英軍緊急從緬甸調派了300名官兵乘一艦在九龍登陸,兵力不足接管香港,其主力遠在歐洲。

然而,情況很快發(fā)生了變化,就是蔣介石準備發(fā)動內戰(zhàn),對中共在敵后抗日戰(zhàn)場建立的華北、華東、華南根據地全面進攻。他又不得不三邀毛澤東赴重慶談判,實際上是為他調動兵力贏得時間,因為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在大西南。史料披露,蔣介石提出收回香港的要求,終因有求于美英支援其打內戰(zhàn)而放棄了。英軍也不理會蔣所謂“授權”而于9月16日在香港受降,那時已在臨近香港的寶安集結的“國軍”,根本沒有收復香港的意圖,而是緊密部署圍剿中共在華南的武裝力量。

面對嚴峻形勢,毛澤東做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實施“黑了南方有北方”戰(zhàn)略。這是他在土地革命時期寫的《中國革命戰(zhàn)爭的戰(zhàn)略問題》提出的。就在1945年8月23日政治局會議決定毛澤東、周恩來和王若飛赴重慶談判的前一天晚上,中央決定,讓出華南地區(qū)包括香港。隨后在重慶談判協(xié)議中,將廣東包括香港,列為我軍讓出的第一批地區(qū)之一。

與此同時,對香港整體戰(zhàn)略,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做出了重大決策:現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1946年12月,毛澤東在延安會見三位西方記者,回答中國共產黨對香港態(tài)度的提問時,講了一段話,有三層意思:一是“我們現在不提出立即歸還的要求”; 二是“中國那么大,許多地方都沒有管理好,先急于要這塊小地方干嗎?”三是“將來可按協(xié)商辦法解決”。這是我們所看到的、最早的關于中共暫不收回香港這一重大戰(zhàn)略決策的正式表述。同時做出兩個重要部署:一是港九獨立大隊撤出香港,讓英國繼續(xù)統(tǒng)治;二是向英方爭取中國共產黨在香港的合法地位,主要是同意總部在陜甘寧邊區(qū)的新華社在香港設立分社(現在中央政府駐港聯(lián)絡辦公室的前身)。

當時英軍要求與中共代表談判,請港九獨立大隊推遲撤出香港。關于中共與港英這次秘密談判的史料,正陸續(xù)披露。有一點比較肯定,就是中共廣東區(qū)委,根據中共中央指示,派代表與港英當局進行了談判,時間在1945年9月和10月間。

從1945年10月9日廣東區(qū)委電報中共中央,匯報談判的初步結果看,這次秘密談判是有積極成果的:一是英方允許中共人員在港九有居住、來往、從業(yè)的自由,指定醫(yī)院安置港九大隊300名傷病人員,并負責醫(yī)藥、膳食。二是同意港九大隊組織四個區(qū)域的民眾自衛(wèi)武裝,英方負責槍械、給養(yǎng)、管理。三是港九大隊答應英方要求,同意在新界外圍推遲撤離3至4個月,英方提供經費,并同意港九獨立大隊武裝船只在指定海面活動,但陸上據點尚未答應。四是英方應允救濟新界居民,由港九大隊協(xié)助。五是英方同意港九大隊在香港設辦事處,我方要求英方協(xié)助建立秘密電臺。六是英軍九龍最高軍事負責人菲士廷將軍,提出會見曾生將軍等東江縱隊負責人。后因職務變動,曾生未見菲士廷,但經中央批準,港九獨立大隊由原定1945年9月28日撤出香港,推遲了5個月。港英同意東江縱隊在九龍彌敦道172號設立駐港辦事處。

四、中共對港戰(zhàn)略為建立新中國奠定基礎

對新華社香港分社這個在建國后長期使用新聞機構名稱的中國政府代表機構,戰(zhàn)后初期在香港成立的過程初步研究,發(fā)現當時英方對給中共在港合法地位,是有顧慮的。他們最初的回復是,新華社可在香港設立分社,但須有重慶的中國中央政府出具的證明。這是“揣著明白裝糊涂”,當時內戰(zhàn)已全面爆發(fā),重慶是不會出此證明的。后來,英國改變了立場,馬上通過港督的代表聯(lián)系中共駐港代表,表示只要有陜甘寧邊區(qū)政府的證明就可以成立分社,這樣便取得了突破。當時陜甘寧邊區(qū)政府主席是林伯渠,新華社延安總社社長是廖承志,他們具函港督,證明喬冠華是獲新華社總社的授權在香港成立分社的。新華社香港分社于1947年5月發(fā)出了第一份新聞稿。時值解放戰(zhàn)爭后期,在建立新中國的歷史進程中,新華社香港分社充分利用香港的特殊地位,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主要參加了以下重要活動:

一是,創(chuàng)辦設在香港屯門的達德書院。從1946年10月成立到1949年2月被港英關閉,書院前后運作了兩年多,培養(yǎng)了大批建立新中國急需的統(tǒng)戰(zhàn)干部。達德書院是中國共產黨利用港英在中國內戰(zhàn)背景下,對國共采取兩面政策,如多次拒絕國民政府提出的驅逐中共黨員和左翼民主人士的要求等,在香港與民主黨派合作建立的一所新型民主大學。書院由周恩來、董必武指導創(chuàng)辦,以自由研究精神為辦學宗旨,以廣義愛國、和平民主、科學進步、人本自由、集體互助為教育方針。何香凝、郭沫若、喬冠華、茅盾、曹禺、鄧初民,侯外盧、沈志遠、千家駒、許滌新、黃藥眠、胡繩、鐘敬文、翦伯贊等知名學者,都曾在書院任教。書院校舍原是抗日名將蔡廷鍇的瀧江別墅。2004年3月,香港特區(qū)政府將達德書院列為法定古跡,也是目前香港唯一與共產黨活動有關的文物保護單位。

二是,作為我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主體的八大民主黨派,是在香港宣布愿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推翻國民黨反動政權、召開新政協(xié)、建立新中國的。由于國民黨反動政權在國統(tǒng)區(qū)加緊迫害民主黨派和進步人士,到1947年年底,除了“民建”和九三學社的中央仍留在內地堅持地下斗爭外,“民革”“民盟”“民進”“農工黨”“致公黨”“臺盟”等主要民主黨派的中央和主要領導人,已聚集香港。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發(fā)出“五一口號”,提出召開新政協(xié)、建立新中國。5月1日毛澤東致函在香港的“民革”主席李濟深、“民盟”中央常委沈鈞儒,就新政協(xié)召開的時間、地點、參會黨派等征求他們的意見,并提議三黨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以為號召。新華社香港分社、華商報等中共在港公開機構,積極開展統(tǒng)戰(zhàn)工作,成效顯著,主要民主黨派政黨都以發(fā)表聲明或談話作出上述宣布。此時的香港,成了全國“新政協(xié)運動”的中心。

三是,組織“秘密北上”。按照周恩來的部署,新華社香港分社、華商報等工作人員,以文化機構負責人或文化人的身份聯(lián)絡、帶隊,避開港英和國民黨特務的監(jiān)視、跟蹤,安排上述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秘密北上,參加新政協(xié)。從1948年8月到1949年9月,秘密北上20多批、1000多名人士,其中350多名是民主人士。先頭幾批到了東北,以后幾批到了天津、西柏坡,最后在北平匯合。秘密北上人士中有119人出席了奠基建國大業(yè)的全國政協(xié)第一屆全體會議,接近全體政協(xié)代表的20%。

這期間還有件事值得一提。1948年12月,解放戰(zhàn)爭三大戰(zhàn)役結束,港英當局非常緊張,整個西方和香港的政商界也彌漫了恐慌情緒,擔心解放軍過了長江、打到廣東就會解放香港。這時候香港《文匯報》和《大公報》發(fā)表了兩篇著名的社論。1949年2月9日,《文匯報》社論《新中國與香港》指出:中國正在進行轟轟烈烈的新民主主義革命,迄目前為止,沒有一言一動牽涉到香港,或在理論上將香港如四大家族一樣,列為清算對象,可見假想中的安全威脅決不來自中國人民的勝利。2月17日,《大公報》社論《樂觀香港前途》說:“事實上,香港的地位并無什么危險,它的前途不如一些人所想象那么悲觀。第一,中英關系一向不錯”;“第二,中國新政權并無盲目排外的征象”?!罢雇磥恚愀蹜撆c中國大陸建立良好的聯(lián)系,盡量發(fā)揮其物資集散交通銜接作用,使香港得到真正合理的繁榮”。

這兩篇社論的根據,就是1949年1月19日中共中央向全黨發(fā)出由周恩來起草、毛澤東修改的《關于外交工作的指示》。按照這個指示,香港問題是帝國主義在華的“特權”之一,必須取消,但又屬于“解決時機尚未成熟者”,因此,“不可急于去解決”。

我們認真地回顧這段歷史,是想探討這樣一個問題:中國共產黨對香港為什么實行這樣的、而不是那樣的方針政策,它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是什么?答案就是:香港在中國革命的全局中,具有內地任何地方或城市都沒有的特點或優(yōu)勢。無論是抗戰(zhàn)期間的正面戰(zhàn)場、敵后根據地,還是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國統(tǒng)區(qū)、解放區(qū),都不能、也無法替代香港在革命全局中的獨特作用。

猜你喜歡
抗日抗戰(zhàn)香港
抗日小英雄楊楊
抗日烽火燃燒在太行山上
我們家的抗戰(zhàn)
我們家的抗戰(zhàn)
繁華背后,是一個念舊的香港
香港之旅
抗日英烈馬威龍
抗戰(zhàn)音畫
抗戰(zhàn),在未被占領的中國
香港
依安县| 洛浦县| 浮山县| 鹿泉市| 临夏县| 咸宁市| 和硕县| 蓝山县| 合江县| 天津市| 永清县| 永新县| 儋州市| 镇平县| 广德县| 长兴县| 开化县| 瓦房店市| 衢州市| 棋牌| 攀枝花市| 同仁县| 通山县| 乌兰县| 蒙城县| 石阡县| 延边| 邹平县| 靖州| 舒兰市| 仙游县| 阳信县| 象州县| 玛多县| 赤峰市| 沁阳市| 慈利县| 兴国县| 保德县| 满洲里市| 西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