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 首
新的風景線(徐南鐵)/2
論 說
中國“啟蒙”的歷史方向(郭鐵成)/2
從“謠言”說開去(韓 晗)/2
先知不會在他的故鄉(xiāng)成為先知(單 磊)/3
中國知識分子的責任(丁 帆) /3
——答“騰訊文化”記者問
我們的夢鄉(xiāng),我們的故鄉(xiāng)(敬文東)/4
民粹主義與當代中國社會(楊春時) /4
人文學科的自殺和復活(祖 慰)/5
關于老子與哈耶克的一種比較(張耀杰) /5
革命斷想(黃 ?。?/5
中國古代雅俗文化略論(彭亞非)/6
文學特性與魯迅畢生事業(yè)(孫津)/6
一時的文學與永恒的文學(李建軍)/6
——應該如何評價《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質(zhì) 疑
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是“偶然”發(fā)生的嗎?
——與楊奎松先生商榷(楊學武)/2
粵 謳
陳寅恪的1958年(吳定宇)/2
陳寅恪先生身后事(吳定宇) /3
“六一八彈劾案”的由來、癥結及影響(曾慶榴) /3
——在孫中山大元帥紀念館的演講
魯迅在廣州的“別有追蹤”(陳漱渝) /4
邊緣何處得風流(王際兵) /4
《雅馬哈魚檔》:都市文化的啟蒙(袁 瑾)/5
修己先生門下求學記(劉海斌)/5
關于阮波的文學斷片(郭小東)/5
黃興章太炎交往述略(李吉奎)/6
《白門柳》的審美維度(易文翔)/6
創(chuàng)辦《南方周末》的關振東(賴海晏)/6
專 題
愛或革命的偏至(朱崇科)/2
——魯迅1927年來穗動因考/2
浮躁中尤感魯迅的寶貴(溫儒敏)/2
對《魯迅〈故鄉(xiāng)〉閱讀史》的閱讀與思考(張全之) /4
魯迅與托派:互為“疑障”的隔膜(宋歡迎) /4
舒蕪:聰明的怯懦者(魏邦良)/6
“您對于我,不論怎樣描寫評論均可”(方 非)/6
人 生
蔣介石發(fā)跡前的治學與風雅(李吉奎)/2
“文革”前后的張啟仁(王 工)/2
姚辛:窮盡一生為“左聯(lián)”(秋 石) /3
追念恩師林增平(王 杰) /3
胡風為何不“投降”?(楊學武) /4
讀書的欲望與向度(李伯勇)/4
舊事瑣憶(劉世南)/5
我認識的一位老華工(陳傳席)/5
我的導師唐啟運先生(蘇新春) /5
我最尊敬的資中筠先生(劉世南)/6
靜看浮云雜水聲(徐南鐵)/6
儲安平究竟是被誰請到《光明日報》的?(楊學武)/6
掃 描
2013:為了寫作的閱讀(趙 勇)/2
貨幣法制視角下的中國古代社會(張雪峰)/2
在想象的異鄉(xiāng)(黃 健) /3
——西江苗寨田野調(diào)查札記
“后革命”氛圍中的“樣板戲”回潮(周淑紅) /3
從幾則舊聞看媒體現(xiàn)狀(吳小攀) /3
新詩的精神轉向與探索性寫作(莊偉杰) /4
——從詩人有三條命說起
為什么讀中國文化經(jīng)典(仲大軍) /4
1953年上海的“周揚派”與“胡風派”之爭(張 均) /5
“泛文學化”與無門檻的文學繁榮(李萬武) /5
古代文人的誕生、崛起與宿命(曾紀鑫)/6
閱讀的幾個敵人(鄧軍海)/6
一切戰(zhàn)爭都是人性的戰(zhàn)爭(李伯文)/6
——關于當前抗戰(zhàn)題材影視劇的反思與構想
現(xiàn) 象
魏晉文人的劫難與怪圈(曾紀鑫)/2
可怕的是只有一種正確的聲音(裴德海)/2
自傳、回憶錄與口述歷史(陳 墨) /3
漢傳佛教向何處去(孫紹先)/3
從《文學江湖》看臺灣“反共文學”史觀
(馬泰祥) /4
“文革”之文學不可視而不見(周思明) /4
——從《新中國60年中短篇小說典藏》說開去
也說中國人的“崇美”心態(tài)(韓 晗) /5
作家的操守(郭鐵成)/5
——從陳徒手對浩然的“紀實”說起
致敬體的美容(啟 之) /5
舊道德的重整與道統(tǒng)傳承(曾慶榴)/6
——孫中山晚年重釋中國傳統(tǒng)道德之意蘊
貼著人物寫,或如何“對付”阿多諾(趙勇)/6
——致在讀碩、博士生的一封信
去神圣化的“鄉(xiāng)村愛情”(王德福)/6
回 望
“崇高的惡”:歷史責任的個體承擔(龍揚志)/2
——以何其芳批判胡風為例
中國左翼文學的復雜涵義(聶國心)/2
魯迅視野里的讀經(jīng)與讀史(趙獻濤) /3
啟蒙:繁復的五四旋律(陳佳冀) /3
《現(xiàn)代評論》如何面對“三一八”(劉希云)/4
就“史實辯正”再答吳永平先生(葉德?。?/4
“完成自己”:郁達夫的政治品格(張 震) /5
阮章競筆下的民國中山社會(胡 波) /5
——以《故鄉(xiāng)歲月》為中心
批胡適運動中知識分子的不同選擇(林建剛)/6
文人西游與西學東漸(楊 波)/6
——晚清海外文人眼中的牛津劍橋
李鴻章:謗滿天下的“裱糊匠”(商昌寶)/6
藝 苑
認識自己、尋求意義與空間拓展(莊偉杰)/2
——與詩學有關或無關的札記
我看郭敬明的《小時代》(劉心武 張頤武)/2
關于當下文學答客問(于愛成)/2
當代影像中的八路軍軍帽(李新宇) /3
權力·人性·人格:蕭軍《延安日記》解讀
(梁慶標) /3
文學研究應當回歸本原(潘小松) /4
舌尖上的唐詩(吳中勝 等) /4
被誤讀的網(wǎng)絡文學(李定通)/5
從舌頭說起:《多余的話》再解讀(傅修海) /5
文學批評應是真理的呈現(xiàn)(楊光祖)/6
——論王鵬程的文學評論
《詩歌的“難度寫作”芻議》(莊偉杰)/6
書法閱歷的詩化(陳黨)/6
魯迅與瞿秋白:文學大眾化的不同目的(聶國心)/6
復 調(diào)
土改和右派:關于當代歷史的寫作(黃勇 等) /3
誰糟蹋了漢語(楊伯 商昌寶 鄧軍海) /3
視 聽
“金不換”的價值:慈悲和憂患的人文關懷
——讀孫家正《藝術的真諦》有感(陳靈犀) /3
尚之空間:崇尚與抵達(陳川弘)/3
評常彬的抗美援朝文學研究(杜國景) /4
《南越宮苑》之誤(李 翰)/4
直 聲
文化批評的正路與歧途(商昌寶 楊毅)/5
——讀《這些年我們的精神裂變》兼與周志強教授商榷
彈《舌尖上的唐詩》(楊光治)/5
漫 話
從二級對抗到三維張力(傅書華)/2
小議“核心期刊”(潘小松)/2
也說“刻奇”(李華裔)/2
市場經(jīng)濟是普世制度(顧海兵)/3
關鍵詞研究之“關鍵技術”(馮黎明) /3
“日據(jù)”還是“日治”?(古遠清) /3
我們?yōu)槭裁匆デ罚ǜ纱核桑?4
誰是葛誥文(秦 穎) /4
“十七年電影”的政治功能及實現(xiàn)路徑(何 珍)/4
一部可信耐讀的黨史作品(胡孝文)/5
杜拉斯文學的美學品格(張向榮)/5
告別總是難免的(徐南鐵)/5
鬧劇何時收場(李定通)/6
苦難——我拿什么面對你?(劉元玲)/6
李健吾研究亟待推進(穆海亮)/6
——兼談李健吾不為人知的筆名“運平”
呼喚批評的銳氣(陳麗軍)/6
附 錄
《目的地》序(徐南鐵)/2
《簡單思想》序(徐南鐵)/2
《迎面有聲》序二(王能憲)/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