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榆萍[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上海200093]
冰心《繁星·春水》中的哲理之花
⊙董榆萍[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上海200093]
冰心《繁星·春水》中的許多花兒閃爍著哲理的光芒。沐浴著童真、母愛和大自然的溫暖之光,善于哲思的冰心以具象或抽象的“花”和“果”為意象,闡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愛的哲學。通過修養(yǎng)的花、言論的花、經驗的花、成功的花、幻想的花、墻角的花、欄內的花、瓶中的花、同情的花……冰心把哲理寓于形象,將抽象的事理以雋永的詩語凝練道出。這些格言式小詩,推動《繁星·春水》成為“五四哲理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小詩花果哲理形象
冰心(1900—1999)的名作《繁星·春水》奠定了其在詩壇的地位,開創(chuàng)了新詩“小詩”的詩風,使冰心成為“小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冰心的《繁星·春水》是無標題的格言式自由體小詩,格言的特征奠定了其思想性的特點,故哲理性是《繁星·春水》的一大亮點。由于受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汲取了泰戈爾哲理小詩的精華。在意象的擷取中,冰心以花或果為其哲理詩的主要意象,展現(xiàn)了一種被理性環(huán)繞的陰柔之美。
冰心在《繁星·春水》中特別鐘愛將花和果一體進行描述。她常以花與果為其哲理的骨干,以豐富的想象力、縝密的思維和優(yōu)美的詩情為枝葉,讓我們的思想之樹在其哲思魔棒的指揮下,開出神奇的哲理之花和結出奇妙的哲理之果。
她曾以花、芽、果的意象對自己進行自勉,也對同齡人進行勉勵:“嫩綠的芽兒,/和青年說:/‘發(fā)展你自己!’//淡白的花兒,/和青年說:/‘貢獻你自己!’//深紅的果兒,/和青年說:/‘犧牲你自己!’”(《繁星》一○)①這首哲理小詩帶著明顯的勸誡性,但冰心巧妙地將“形”與“理”融為一體,運用擬人的手法,借三張可愛的植物之口:芽兒的嘴巴、花兒的嘴巴和果兒的嘴巴形象地道出了“發(fā)展”“貢獻”與“犧牲”的深刻內蘊?;?、芽、果以資深長者的形象對青年人循循善誘,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敬而令人信服。這樣的“形”說出的話,每一句都帶著驚嘆號,讓人不容置疑,發(fā)人深省,說服力強。最形神兼?zhèn)涞氖牵@樣的“形”不僅有嚴厲的“聲”,而且有動人的“色”:芽兒是嫩綠的,有向深綠發(fā)展的必要和空間,宛如青年成長的初期;花兒是淡白的,帶著純潔的底蘊盛開,這樣的貢獻很純粹,不含一絲雜質,宛如青年純凈的心地;而深紅的果兒已到了成熟期,到了該采摘離樹的時候了,宛如青年長大成人,該離開父母羽翼的呵護自立于社會,并獨立承擔奉獻的使命。冰心以反復的手法,將自己要闡述的道理層層遞進,讓讀者特別是青年在朗朗上口、不斷重復的句式中知曉道理,漸感肩頭責任的重大,給人一種砥礪內心的力量。冰心在另外一首小詩里,以呼告似的語氣,對青年人進行了總結性的規(guī)勸:“青年人呵!/為著后來的回憶,/小心著意的描你現(xiàn)在的圖畫?!保ā斗毙恰芬涣?/p>
冰心受泰戈爾的影響很深,她曾在《我是怎樣寫〈繁星〉和〈春水〉的》一文中回憶道:“我自己寫《繁星》和《春水》的時候,并不是在寫詩,只是受了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把自己許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里而已?!雹郾倪@些“零碎的思想”所附麗的意象,特別是花與果的意象,是對泰戈爾《飛鳥集》中意象“青出于藍”的繼承與發(fā)展,例如,泰戈爾在《飛鳥集》中對葉、花、果的關系曾有過這樣經典的闡述:“綠葉戀愛時便成了花,花崇拜時便成了果實?!保ㄠ嵳耔I譯)④再例如,泰戈爾曾這樣生動地寫過花與果的對話:“你離我有多遠呢,果實呀?”“我是藏在你的心里呢,花呀?!保ㄠ嵳耔I譯)⑤聰慧的冰心在大師潛移默化的影響下,將基督教、佛教、儒教相糅合,形成了自己的以母愛、童心和自然為主要內容的“愛的哲學”。一方面,她描寫具象的花與果,帶著淡淡的愁緒揭示其中淺顯易懂的哲理:“對著幽艷的花兒凝望,/為著將來的果子/只得留它開在枝頭了!”(《春水》九一)⑥這首詩與另外一首小詩可互為補充,講述的都是同一個道理,有花才有果,為了明天果實的豐收,要讓今天的花朵燦然盛放:“人從枝上折下花兒來,/供在瓶里——到結果的時候,/卻對著空枝嘆息。”(《繁星》九五)⑦冰心的不少小詩,略帶淡淡的哀愁。讀者在略帶凄美的意境中,更易在沉靜中默想,領悟那些司空見慣卻鮮為思索的人生哲理,樸素而悠長……
另一方面,冰心擴大了花與果的外延,將之延伸至抽象性的領域,使花與果的內涵更豐富,闡述的道理更深刻:
修養(yǎng)的花兒
在寂靜中開過去了,
成功的果子
便要在光明里結實。
(《春水》一三六)⑧
這首小詩里“修養(yǎng)的花”指代“有修養(yǎng)的人”?!冬F(xiàn)代漢語詞典》這樣解釋“修養(yǎng)”一詞:修養(yǎng)指理論、知識、藝術、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指養(yǎng)成的正確的待人處事的態(tài)度。在這首小詩里冰心用“寂靜”一詞暗示:“寂靜”是獲得“修養(yǎng)”的一種最佳的內省狀態(tài)。淡泊明志、不事張揚方能修煉出完善的人格,即學養(yǎng)和品德的練就需要一顆甘于寂寞的自然之心。偉大的思想家培根也曾這樣說過:“而一個善于沉默的人,則顯得有尊嚴。所以說,善于沉默是一種修養(yǎng)?!雹嵋虼?,“修養(yǎng)的花”在寂靜中默默綻放,這是一種花兒的自然本分,也是花兒高風亮節(jié)的體現(xiàn)。寧靜以致遠,自然的盛開、自然的凋謝使“春花”以尊貴之姿,默默無聞地完成了孕育“秋果”的使命:讓累累“成功的果子”在光明中掛滿枝頭。這里冰心用了“光明”而不是“陽光”一詞,這與她于中學和大學在教會學校接受過基督教的教義有密切的關系。我們知道,基督教以光明和白光象征上帝的光輝。冰心在另一首小詩里也曾這樣寫道:“我只是一個弱者!/光明的十字架/容我背上罷,/我要拋棄了性天里/暗淡的星辰!”(《繁星》二六)⑩雖然弱小,但化“暗淡”為“光明”是冰心那顆仁愛之心中的一個渺小而偉大的心愿。冰心在《〈冰心全集〉自序——我的文學生活》(北新書局1932年出版)一文中曾說過:“中學四年之中……我所得的只是英文知識,同時因著基督教義的影響,潛隱的形成了我自己的‘愛’的哲學。”?冰心宛如一朵有修養(yǎng)的花,默默地汲取著童真、母愛和大自然散發(fā)出的溫暖之光,在這首小詩里將愛的哲學娓娓道來。她認為,在寂靜中充實內涵、提升修養(yǎng)后,沐浴在圣光中的果實是一種成功,更是一種幸福,是修養(yǎng)之花的一種豐收形式。冰心把哲理寓于形象中,在闡述默默耕耘會帶來成功、修養(yǎng)會結出美德之果時,她避開了枯燥的口號式的說理,而是讓哲理之光透過詩性的語言優(yōu)美地呈現(xiàn)出來。難怪冰心筆下的這朵“修養(yǎng)的花”很溫暖、很優(yōu)雅,成了關于“修養(yǎng)”名言中的一朵永不凋謝的思想之花。
可見,冰心的小詩具有深邃的哲理,是典型的哲理詩。除了“修養(yǎng)的花”,冰心另一朵“經驗的花”也耐人尋味:
經驗的花
結了智慧的果,
智慧的果
卻包著煩惱的核!
(《春水》一四六)?
這首小詩里,最出彩的不是“經驗的花”,而是“智慧的果”與“煩惱的核”。冰心巧妙地用比喻的手法,以辨證的觀點闡述了獲得智慧后的喜悅與獲取智慧過程中的煩惱。歲月沉淀的智慧是經驗的產物,而豐富的經驗是無數經歷的累積。在質變的過程中,參悟智慧的那顆慧心會在磨難中歷練成堅強的心。一枚“煩惱的核”瞬間讓詩歌的詩味噴薄而出,讓人如同咀嚼到一枚思想的青橄欖,那種清涼的苦澀味與淡淡的甘甜味讓人回味無窮……透過花兒看到果實,透過果肉看到果核,透過果核看到果仁,冰心宛如一位大智若愚的智者,以一雙帶著童真卻能看透本質的慧眼,讓我們從一枚小小的果核中感悟到了獲取大智慧的艱辛。而大自然中的那深藏于果肉中的一枚枚不起眼的果核:橄欖核、櫻桃核、棗核、桃核、李核、杏核……似乎也詩意般地飛入我們的腦海,對我們進行著哲理性的“頭腦風暴”呢!
冰心另一首小詩里“沉默的果”也頗讓人陷入沉思:
風雨后——
花兒的芬芳過去了,
花兒的顏色過去了,
果兒沉默的在枝上懸著。
花的價值,
要因著果兒而定了!
(《春水》一三六)?
在這首小詩里,冰心以芬芳的花和沉默的果進行對比,將外在美和內在美靈動地呈現(xiàn)出來?;▋合笳髦庠诿?,果兒象征著內在美。沁人心脾的花香和五彩繽紛的花色,在經歷人生挫折與風雨的摧殘后,會香消玉殞。而果兒卻以強大的生命力在生命樹的枝頭默默無聞地“懸著”!沉默是金,讓人敬佩,一個“懸”字刻畫了果兒與凄風苦雨抗爭后的堅韌與堅強。因此,只有讓外在表面的東西轉化為內在深沉的東西,美才有實力,美才有持久的生命力?!盎ǖ膬r值,要因著果兒而定了!”是此詩中富含哲理的一句閃光的話,它告誡我們:外在之美的價值只有通過內在之美才能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而其價值的大小亦有差別。冰心暗示到:只有花兒與果兒兩者轉換與結合得最佳,才能最大化地顯示出花兒的價值,反之亦然。偉大的思想家培根在他的隨筆名篇《論美》一文中也曾這樣精辟地總結道:“因此,應該把美的形貌與美的德行結合起來。這樣,美才會放射出奪目的光輝。”?
熱愛自然的冰心,用她那顆溫柔的心和那雙靈巧的手幫我們機智而理性地梳理了大自然中司空見慣的花與果的自然現(xiàn)象,她的一朵朵哲理之花和一枚枚哲理之果讓我們掩卷沉思……但百密一疏,她筆下偶爾也有詩意不夠飽滿的花朵,例如她的“言論的花”:“言論的花兒/開得愈大,/行為的果子/結得愈小?!保ā斗毙恰匪奈澹?冰心這首小詩更多的是一句修身語錄,它其實是對一句英諺“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行動比言語響亮)的詮釋。中文也有類似的俗語和諺語,例如:“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行動勝于語言”“多言不如少言,少言不如實干”等。冰心把“花兒”暗喻為“言論”,把“果子”暗喻為“行為”,并以兩個相互對立的結果“愈大”與“愈小”形成鮮明的對照,告誡人們要重行動、輕言語;夸夸其談成就不了大事業(yè),唯有埋頭苦干才能有所作為。但“花兒愈大”與“果子愈小”之間似乎缺乏必要的邏輯橋梁的銜接,小詩也缺乏詩情的渲染,顯得說教的成分居多;雖然朗朗上口,但詩意顯得有些蒼白,有呼口號式的直白之嫌……盡管如此,這首小詩給人教義、給人正能量,很多人特別是孩子們仍然對這首簡單易記的小詩喜愛有加。
除了上文所提及的哲理之花和哲理之果,冰心小詩里還有幾朵涵義雋永的抽象之花:聞名遐邇的“成功的花”、虛無縹緲的“幻想的花”、美麗遙遠的“夢中天花”、煢煢獨立的“墻角的花”、讓人憐憫的“欄內的花”、惹人憐愛的“瓶中的花”……最惹人注目的是一朵引領冰心創(chuàng)作和做人的“同情的花”。
在《繁星·春水》中《成功的花》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有一種力透紙背的光輝力量:
成功的花,
人們只驚慕她現(xiàn)時的明艷!
然而當初她的芽兒,
浸透了奮斗的淚泉,
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繁星》五五)?
這是冰心最著名的一首哲理詩,也是“五四哲理詩”中的一首代表之作?!拔逅恼芾碓姟钡闹饕攸c是:抒情的外衣包裹著理性的內核。在這首托物言志的小詩中,冰心以“花”和“芽”為意象進行抒情,闡明成功的秘訣。冰心以“成功的花”隱喻“成功者”,以“芽兒”隱喻“奮斗者”。指出沒有奮斗便沒有成功,而奮斗的過程異常艱辛,流出的不是幾滴淚水,而是如汩汩泉水般蓄滿的淚池;奮斗的過程也異常慘烈,淌出的也不是幾滴血,而是血液匯成的雨!冰心對詞匯的把控非常嚴苛:“浸”中帶“透”、“灑”中帶“遍”、“淚”中帶“泉”、“血”中帶“雨”,力度非常大,讓習慣安逸的心剎那覺醒:通向成功的路是一條戰(zhàn)場上你死我活拼殺后的血路,有血淋淋的傷口更有撕心裂肺的犧牲!冰心力圖讓人們知曉:透過路途終點這朵“成功的花”的明艷,人們應該看到奮斗之路上那一片片拱土而出的血色的“芽兒”。形象與哲理的高度融合使這首小詩成為勵志的名篇,激勵著一代一代的有志者為理想拼搏,為人生奮斗!
聰明人!
拋棄你手里幻想的花罷!
她只是虛無縹緲的,
反分卻你眼底春光。
(《繁星》一三七)?
冰心向“聰明人”進行呼告:不能聰明反被聰明誤,一味耽于幻想,聰明者會蛻變?yōu)橛薮勒?。因為“幻想的花”根本不是花,它沒有生命力,虛無縹緲得連自然之花的凋落、敗謝過程都沒有,它倏忽而來倏忽而去,故要果決地“拋棄”“幻想的花”!“拋棄”二字帶有千鈞之力,以驚嘆號結尾更是讓沉湎于白日夢者倏然驚醒:我們人生的光陰何等珍貴,被不是花的花“分卻”了有限的眼底春光,何等不值!由此可見,雖然冰心“幻想的花”與“成功的花”盛開于截然相對的兩個時空,但它們在一“虛”一“實”中相得益彰,有異曲同工之妙。盛開于地面的“成功的花”所產生的“圓形”氣場,與盛開于空中的“幻想的花”所產生的“圓形”氣場,可相互交會、重合,甚至可以重疊為一個“同心圓”,因為它們的圓心是一致的:實干!它們闡述了一致的人生哲理:要拋棄沒有實干內容的空想,唯有奮斗方能成功!
但聰慧的冰心有著辨證的思想,她并不走極端,她沒有把幻想打入死牢,打入“無望”的深淵,而是實事求是地給幻想以“希望”的位置,雖然這位置被一種無奈的氣氛所籠罩,但她仍然給不可企及的念想騰出溫暖的一隅于夢里:
例如關注量最多的“銀河”老師,名校日語專業(yè)畢業(yè),擁有豐富的線上線下教學和工作經驗,主要講授語法基礎知識,上課幽默風趣善用舉例,語速快富有激情,且課程名稱往往很吸引人,比如“別哭,你的敬簡體還有救”、“乖,我給你講らしい就是了”“快上我的標日初級列車”等都是相當受歡迎的課程。
夢里采擷的天花,
醒來不見了——
我的朋友!
人生原有些愿望!
只能永久的寄在幻想里!
(《春水》一三五)?
冰心用“采擷”一詞傳達了一種豐收般的喜悅心情,天花原意是玉米的雄花穗,因長在植株的頂部,故稱為天花。而冰心這首小詩里的“天花”是指“人生愿望”“幻想之花”“夢之花”,讓人腦海中仿佛浮現(xiàn)出天女散花的浪漫與飄逸,美得讓人飄飄欲仙……但夢中的欣喜與夢醒后的失落形成鮮明的反差,冰心以和朋友促膝談心的方式,巧妙地推出格言般的話語:“人生原有些愿望!只能永久的寄在幻想里!”兩個醒目的驚嘆號把人從形象思維拉回理性思維,讓人理智地接受現(xiàn)實,很有說服力。但“天花”那種海市蜃樓般讓人心醉的唯美狀態(tài),也讓現(xiàn)實中的人們回味與憧憬……
冰心豐富的想象力也源于她對大自然深厚的愛。對自然之美的廣博吸收使冰心有一顆開放的心。她認為人要擁抱自然,接受大自然的洗禮,才有寬廣的胸襟和廣闊的天地。她的小詩《墻角的花》催人走出孤僻的“小我“,拓寬精彩的“大我”:
墻角的花!
你孤芳自賞時,
天地便小了。
(《春水》三三)?
“墻角的花”暗示“自我幽閉者”,冰心提醒褊狹于一隅者,當處于逼仄的自然環(huán)境時,如果不抗爭,再自我幽閉,這雙重的幽閉是致命的:它將使自己的視野比井底之蛙還狹小!冰心采擷了這朵孤寂的“墻角的花”給孤芳自賞者猛擊一掌。短短的三行詩,言簡意賅,將哲理寓于形象,以善意的規(guī)勸發(fā)人深省,對自我幽閉者進行了諷刺與鞭撻。
自我幽閉可怕,外在人為的幽閉也同樣可怕。在另一首哲理小詩里冰心寫道:
只能提著壺兒
看她憔悴——
同情的水
從何灌溉呢?
她原是欄內的花呵!
(《春水》二一)?
冰心認為要打開心扉,以一顆開放的心接納外在的愛——“同情的水”,否則被外在人為的柵欄阻隔的“欄內的花”,會因缺水而憔悴、凋零。同理,如果人給自己設立堅硬的鐵柵欄,煢煢獨立于欄內,那也會終因缺愛而隕滅。除了對“欄內的花”有憐憫之心,冰心對瓶中的插花也心生惻隱:
世人呵!
暫時的花兒
原不配供在永久的瓶里,
這稚弱的生機,
請你憐憫罷!
(《春水》一二一)?
小詩中,冰心禮貌地以俯首之姿用了一個“請”字,生動地傳達出她對瓶花的憐愛之情和她希望將這種憐憫之心推而廣之的誠摯愿望。由于“瓶中的花”會凋謝,而最致命的是它凋謝后也不會結果,所以它是“暫時的花”,與有永久生命力的花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是稚嫩弱小的瓶花也有生命的活力,一方面冰心希望大家不要采花,讓花兒留在枝上,因為花兒“原不配供在永久的瓶里”;另一方面,冰心認為花兒一旦被采摘,變?yōu)槠炕?,它以自己的犧牲給室內帶來春色,人們要懂得珍愛和憐惜。故冰心懇請世人不要傷害弱小的生命體,對于轉瞬即逝的生命現(xiàn)象不能漠視,而要心生憐意……
冰心有著一顆悲天憫人的心,在《繁星·春水》中“同情的花”是一朵比較特別的心靈之花,它孕育于詩人的心中,悄然開放于詩人的筆端:
詩人從他的心中
滴出快樂和憂愁的血。
在不知不覺里
已成了世界上同情的花。
《春水》一○六)?
冰心以哲理小詩的形式對抽象化的詩理進行了形象化的闡述。冰心認為詩人在創(chuàng)作時要情感真摯,嘔心瀝血。詩人心中滴出的心血,無論是快樂的還是憂愁的,只要帶著真情實感,其作品就會有生機勃勃的內在活力。這樣的作品不會被歷史的塵埃湮沒,而會在和風細雨中不知不覺地破土盛開,開成世界上的“同情的花”。這朵“同情的花”是詩人“心血之花”的外露,當詩人關愛天下蒼生,并為蒼生泣血吶喊時,詩人的心血便獲得了最大價值的回報。而高尚無私的心田才會盛開出“同情的花”,冰心呼吁詩人們創(chuàng)作時要有一顆同情的心、要有一份悲憫天下的情懷、要把關懷天下蒼生作為寫作的信條……簡言之,心中要有“愛”特別是要有“仁愛”,只有這樣“同情的花”才是一朵“博愛的花”和“仁慈的花”,才會怒放于世界這個大舞臺!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說過:“一切仁愛(博愛、仁慈)都是同情。”?叔本華還闡述道:“純粹的愛(希臘語的‘博愛’,拉丁語的‘仁慈’),按其性質說就是(同病相憐的)同情,至于由此所減輕的痛苦則可大可小,而任何未曾滿足的愿望總不出乎大小痛苦之外?!?
關于愛和同情的關系,1924年冰心在《寄小讀者通訊十九》中進行過形象化的描述,成為膾炙人口的名言:“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涼?!?冰心心地善良純潔,她在謳歌愛的同時念念不忘同情,同情是一種仁愛。在很多人忽略了同情——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時,冰心卻把同情置于與愛同等重要的位置。她讓兩者居于平起平坐的地位:在生命的路上,如果只有右邊的“愛之花”在盛開,而左側一遍荒蕪,那這樣的生命風景是不優(yōu)美的,這樣的生命旅途是不完美的,這樣的生命是不完整的。因此,冰心倡導:播種愛收獲愛的同時也要播種同情才能收獲真情。在生命路上,只有讓“同情之花”和“愛之花”在左右兩側同時盛開,這樣充滿鳥語花香的生命才是優(yōu)質的生命,縱使這條生命路上鋪滿了荊棘,行走在生命之途的旅人也會以苦為樂、忍痛流著喜悅的淚水踏歌而行。同情與愛應該永遠相伴相行,密不可分。由此可見,“同情”特別是“善意的同情”亦是冰心“愛的哲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構成了她寫作的一個重要的情感基石。1932年冰心在總結自己十年來的創(chuàng)作時也曾這樣說:“……我有堅定的信仰和深厚的同情。”?因此,冰心小詩中的“哲理之花”也是沐浴在愛之光中的“善之花”與“美之花”。
①②③⑥⑦⑧⑩??????????冰心:《繁星·春水》,凱利(Cayley,J.)、鮑貴思(Boynton,G.M.)譯,譯林出版社2011年版,第27頁,第37頁,第5頁,第169頁,第75頁,第193頁,第135頁,第205頁,第101頁,第47頁,第53頁,第205頁,第201頁,第137頁,第131頁,第191頁,第181頁。
④⑤泰戈爾:《泰戈爾散文詩全集》,冰心、鄭振鐸等譯,北京燕山出版社2001年版,第163頁,第157頁。
綜上所述,哲理性強是冰心名作《繁星·春水》的一個重要的藝術特點。一花一世界,冰心將哲理寓于形象,把對花或果意象的抒情上升到理性的高度,對花開花落、開花結果的自然現(xiàn)象進行哲思,從而在感悟中或含而不露或直抒胸臆地闡述人生道理。她以雋永的語言、縝密的邏輯、凝練的筆調、簡約的結構,言簡意賅地將具象的花和抽象的花提升為“哲理之花”,以格言和警句般的詩語將詩歌與哲學這對近鄰相融合,使形象思維與理性思維在交融中有機銜接,不僅給人以美的感悟,更給人以靈魂的觸動和行動的指南。由于有著深邃的思想內核,《繁星·春水》中帶著哲理意蘊的花兒不僅為冰心母愛、童心和自然為主要內容的“愛的哲學”作了精彩的詮釋,而且這束給人啟迪和深思的“哲理之花”的盛放,為“五四哲理詩”添香增彩,無聲地推動著《繁星·春水》成為“五四哲理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⑨?弗蘭西斯·培根:《人生論》,何新譯,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44頁,第187頁。
??冰心:《冰心論創(chuàng)作》,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版,第32頁,第37頁。
??叔本華:《叔本華文集》之《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石沖白譯,楊一之校,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95頁,第396頁。
?冰心:《冰心作品》,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版,第180頁。
[1]浦漫汀主編.冰心名作欣賞·繁星(四十一首)(鑒賞人:閻純德)[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1993.
[2]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修訂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00.
[3]董榆萍.《夜鶯與玫瑰》中紅玫瑰的象征意義[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4(1).
[4]浦漫汀主編.冰心名作欣賞·繁星(節(jié)選八首)(鑒賞人:閻純德)[M].北京:中國和平出版社,2010.
[5]石鋒.論現(xiàn)代詩派知性詩對五四哲理詩的超越[J].沈陽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1).
[6]董榆萍.冰心《繁星·春水》中小花的深意[J].文學教育(上),2014(12).
作者:董榆萍,文學碩士,上海理工大學外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英語教學、詩歌及英美文學。
編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