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瑞平[中北大學,北京030051]
張商英《續(xù)清涼傳》禪詩研究
⊙杜瑞平[中北大學,北京030051]
《續(xù)清涼傳》與《古清涼傳》《廣清涼傳》合稱為《清涼傳》,是唐宋時期五臺山的三本志書?!独m(xù)清涼傳》是北宋張商英所著,集中記載其三次拜謁五臺山的所見所聞?!独m(xù)清涼傳》的禪理詩和禪悟詩質(zhì)樸直白,集中表現(xiàn)了張商英本人的文學與佛學成就,在五臺山的志書中具有獨特的價值。
《清涼傳》《續(xù)清涼傳》張商英禪詩
《續(xù)清涼傳》是北宋“護法臣相”張商英三次巡禮五臺山的游記。張商英《續(xù)清涼傳》中的禪詩,大體是表達禪理和悟境之詩(偈),其對禪宗下過真參實究之功可見一斑。
張商英禪詩所表現(xiàn)出的境界,既具有天馬行空般的獨立精神,又能堅持腳踏實地的踐行原則。
(一)天馬行空般的獨立精神
《續(xù)清涼傳》中,張商英有一偈贊僧繼哲:
閱盡龍宮五百函,三年不下秘魔巖。須知別有安身處,脫卻如來鶻臭衫。①
此偈緣起,《續(xù)清涼傳》有記載:
有代州圓果院僧繼哲,結(jié)廬于山之陽,閱《大藏經(jīng)》,不下山三年矣。即詣其廬,問以“居山之久,頗有見否?”哲曰:“三年前,巖上門開,有褐衣、黃衣、紫衣僧三人,倚門而立,久之復閉?!庇盅麻g有圣燈,哲聞而未之見也,哲乃曰:“天色若此,豈貧道住庵無狀,致公空來空去乎?雖然,愿得一篇,以耀巖穴。”遂拂壁寫一偈云。②
僧繼哲三年閉戶不出,讀《大藏經(jīng)》,故詩贊“閱盡龍宮五百函,三年不下秘魔巖”。但繼而,張商英筆鋒一轉(zhuǎn),僧繼哲三年讀《大藏經(jīng)》,不下秘魔巖,真的就是依止《大藏經(jīng)》?并非,須知其另有安身立命之處,故說其“脫卻如來鶻臭衫”,“如來鶻臭衫”,即指《大藏經(jīng)》。那么,不依《大藏經(jīng)》,是依什么安身立命?詩中沒有明說,但不難猜出,這就是禪宗說的自性,亦即自己的佛性。詩中的“脫卻如來鶻臭衫”,頗有禪宗中呵佛罵祖之意味。禪宗中,有些祖師在形式上對佛陀和祖師極其不敬。如德山禪師,一日上堂說“:這里,佛也無,法也無。達摩是個老臊胡,十地菩薩是擔糞漢,等妙二覺是破戒凡夫,菩提涅是系驢橛,十二分教是點鬼簿、拭瘡紙,四果三賢初心十地是守古墓鬼,自救得也無,佛是老胡屎橛。”③
又如,一僧問云門文偃禪師“:如何是佛?”云門答“:干屎橛?!痹崎T另外又說過“:釋迦初生,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天下,惟我獨尊。老僧當時若見,一棒打殺與狗子吃,貴圖天下太平?!雹?/p>
這樣的呵佛罵祖,仍為禪宗所接受,德山、云門仍被視為禪宗祖師,這是因為,禪宗強調(diào)自性是佛,強調(diào)不依賴外力,而要自證佛性。
張商英的“脫卻如來鶻臭衫”,言辭上雖沒有德山、云門那樣激烈,但精神上是一致的,即不迷信外在的權(quán)威,包括《大藏經(jīng)》?!独m(xù)清涼傳》中張商英的另一偈也透露出此種精神:
圣凡路上絕纖痕,解脫文殊各自論。東土西天無著處,佛光山下一龕存。⑤
此偈贊解脫禪師,稱頌其凡圣無別、塵世(“東土”)凈土(“西天”)不著的平等心。至此,張商英天馬行空般的獨立精神顯露無遺。
(二)腳踏實地的踐行原則
但《續(xù)清涼傳》中另有一偈,與上兩偈不同,表現(xiàn)出了張商英的另一側(cè)面:
云貼西山日出東,一輪明相現(xiàn)云中。修行莫道無撈摸,只恐修行落斷空。⑥
此偈意明:修行并非只是高談闊論,而須扎扎實實。禪宗史上張商英的一段公案頗能說明問題。《五燈會元》有“鼎州李翱刺史”傳:
向藥山玄化,屢請不赴,乃躬謁之。山執(zhí)經(jīng)卷不顧。侍者曰:“太守在此?!笔匦择奂?,乃曰:“見面不如聞名?!狈餍浔愠?。山曰:“太守何得貴耳賤目?!笔鼗毓爸x,問曰:“如何是道。”山以手指上下,曰:“會么?”守曰:“不會?!鄙皆唬骸霸圃谇嗵焖谄俊!笔匦脨茏鞫Y,而述偈曰:“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問道無余說,云在青天水在瓶?!笔赜謫枺骸叭绾问墙涠ɑ??”山曰:“貧道這里無此閑家具?!笔啬獪y玄旨。山曰:“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閨閣中物舍不得,便為滲漏。”守見老宿獨坐,問曰:“端居丈室,當何所務(wù)?”宿曰:“法身凝寂,無去無來?!雹?/p>
李翱,唐代儒者,生卒年不詳。歷任國子監(jiān)博士兼國史修撰、戶部尚書、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為藥山惟儼禪師的俗家弟子。引文描述李翱初見藥山時的機鋒相爭。李翱慕藥山之名,屢次相請都請不動他,于是親自前往。藥山只顧看經(jīng),對其視而不見,欲挫其傲氣。李翱說“見面不如聞名”,欲拂袖而去,藥山回話:“太守何得貴耳賤目?!贝藭r李翱傲氣已挫,轉(zhuǎn)而向藥山問道,藥山說:“云在青天水在瓶?!崩畎坑兴?,欣然作禮,并當場說了一首偈:“煉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jīng)。我來問道無余話,云在青天水在瓶?!眱叭灰慌傻玫篱_悟的光景。然而張商英對此則公案作了首頌古:
云在青天水在瓶,眼光隨指落深坑。溪花不耐風霜苦,說甚深深海底行。
偈中之意,顯然不認可李翱已經(jīng)開悟,而說他早就隨著藥山禪師的手指指上(青天)指下(瓶),眼光落到了深坑。
參照公案中藥山禪師告誡李翱之語:“太守欲得保任此事,直須向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閨閣中物舍不得,便為滲漏?!币庵^要保持住悟境,須見解高卓,行持深入,內(nèi)心中有任何細微精致的執(zhí)著不能放下,就會有滲漏而不能圓滿。張商英在頌古中指出,李翱只是小溪中生長的水草野花,根本耐不住霜打冰凍,哪里做過深入的修持工夫?所以,李翱的“云在青天水在瓶”之說,即使有所悟,也只是淺層次的悟。真正獲得證悟、徹悟者,大都歷經(jīng)艱辛,正如黃檗禪師詩云:
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是一番寒徹骨,爭得梅花撲鼻香。⑧
張商英指責李翱“說甚深深海底行”之語,表明其對腳踏實地的踐行原則的重視。因此,盡管張商英也有“脫卻如來鶻臭衫”之語,但他顯然并非是徒逞口舌之利的狂禪之流,而能兼顧“高高山頂立、深深海底行”,能將天馬行空般的獨立精神與腳踏實地的踐行原則結(jié)合,能持中道而行。
《續(xù)清涼傳》中的另兩首禪詩,表達了張商英的悟境:
四入臺山禮吉祥,五云深處看熒煌。而今不打這鼓笛,為報禪師莫放光。
此兩首詩的緣起,《續(xù)清涼傳》中說:
商英及汾州西河宰李杰,同謁無業(yè)禪師塔。惜其摧腐,相與修完。既而塔放光,又夢無業(yè)從容接引。覺而閱其語,見無業(yè)問馬祖西來心印。祖云:“大德,正鬧在,且去?!睙o業(yè)去。祖喚云:“大德?!睙o業(yè)回首。祖云:“是什么?”商英因此,豁然省悟臺山所見,及作二頌。⑩
即張商英修無業(yè)禪師塔,修完后塔放光明,繼而又在夢中見到無業(yè)禪師,于是醒后看無業(yè)參馬祖公案,因此豁然省悟,作此二頌。
大凡禪悟詩,在緊要關(guān)頭,總是顧左右而言他。禪悟之境本不可說,而悟境又需表達,于是就借助種種手法來表達。
以上第一首詩,是借塔放光明而說悟境。詩中說,他四次入五臺山禮文殊菩薩,在五臺見種種感通之象,而今再也無需此類巡禮之行。為什么呢?他悟了。究竟悟了什么?用佛經(jīng)語,不可說,不可說。但不可說又要說,那說什么呢?“為報禪師莫放光?!北緛硌捕Y之人最在乎感通靈異之事,塔放光明,會使巡禮之人興奮不已,現(xiàn)在卻對無業(yè)禪師說:你那塔無需再放光明。用《金剛經(jīng)》的話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上述第二首詩,是頌無業(yè)參馬祖公案。無業(yè)因馬祖召喚而悟,張商英也因讀此公案而悟。但究竟悟的是什么呢?“毗嵐風急九天高,白鷺眼盲魚走過?!蔽蚓橙詻]有說,或不可說。但如果不具正眼(即“眼盲”),那在業(yè)力的狂風急吹下(“毗嵐風急九天高”),何能有生死自在?
禪詩有多種類型,如禪理詩、禪悟詩、禪趣詩等。禪趣詩是描述禪者有所悟后的心境,高手如王維寫來,自能含蓄乃至空靈。禪理詩和禪悟詩,自有高手能寫得不同凡響。如圓悟克勤的開悟詩:
金鴨香銷錦繡幃,笙歌叢里醉扶歸。少年一段風流事,只許佳人獨自知。?
此詩借香艷體詩述悟境,以男女之風流事,比擬悟境之不可說。但一般而言,禪理詩和禪悟詩的寫作手法,大多較為質(zhì)樸直白。
張商英雖擅長四六駢體的美文華章,但《續(xù)清涼傳》中他的禪詩都是禪理詩和禪悟詩,所以也表現(xiàn)得質(zhì)樸直白、直截了當。雖然質(zhì)樸直白,但張商英文人習氣不改,其詩仍有可觀之處,如巧妙地將禪語融入詩中。
以上述詩中“而今不打這鼓笛”為例,此句是宗門中一句常用禪語,在《大正藏》中出現(xiàn)次數(shù)達一百多處,現(xiàn)選若干例如下:
小參僧問:靈云悟桃花,意旨如何?師云:眼力不到處,靈云卻合頭。僧云:正是青天白日。師云:靈云見處作么生?僧云:一見桃花,未免眼中著屑。師云:上座眼里還有筋也無?僧云:而今不打這鼓笛。師云:瞎驢趁大隊。?
師云:楊無為問芙蓉楷和尚:相別幾年?蓉云:七年。公云:學道來,參禪來?蓉云:不打這鼓笛。?
上堂。僧問:教中道,若有一人發(fā)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未審此理如何?師遂展掌點指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一羅二土三水四金五太陽六太陰七計都。今日計都星入巨蟹宮,寶峰不打者鼓笛。便下座。?
除夜小參。作一句商量,獅子吼野犴鳴。不作一句商量,野犴鳴獅子吼。一時坐斷未許作家,千里持來堪作何用?盡乾坤大地無不說老婆禪,爭知永祚若里,不打者鼓笛。?
師子端禪師,化緣回上堂。元豐七年?中秋上旬,忽因四大相逼,思昔日之愿心,換寶殿之大,修僧堂之正門。箱無一寸之帛,囊無挑藥之金,不免入城乞化。叩豪門,莫非人人歡喜處處相忻,盡道:承長老親自到,及拈舍五文十文,才問求千錢百貫一似抽筋。是我福緣淺薄莫怨他人。自知蒲繩子短,爭嫌枯井源深,不如早歸巖畔作個閑人。觀月色之清輝,望孤鶴以為鄰,誓弘般若報佛深恩,奉勸后代兒孫,莫打此般鼓笛聒噪他人。?
一身入定千身出,云居不打者鼓笛?;ⅠW太華入高麗,波斯鼻孔撐白日(黃庭堅)。?
高沙彌住庵,一日雨中來相看藥山。山曰:你來也?師曰:是。山曰:可煞濕?師曰:不打這鼓笛。云巖曰:皮也無,打甚么鼓?道吾曰:鼓也無,打甚么皮。師曰:今日大好,一場曲調(diào)。?
綜觀上述各例,“而今不打這鼓笛”,大體意謂不做此事。張商英顯然將此禪語爛熟于心,故能信手拈來,用于表達自己的禪悟境界,可謂恰到好處。
張商英將自己的佛學體悟發(fā)而為文,其中的禪詩有著獨特的禪理和作者自身的禪悟?!独m(xù)清涼傳》作為唐宋時期五臺山志書《清涼傳》之一,其價值也正在于此。
①張商英:《續(xù)清涼傳·卷上》,《大正藏》第51冊第1129頁上欄第16—17行。
②張商英:《續(xù)清涼傳·卷上》,《大正藏》第51冊第1129頁上欄第9—16行。
④守堅集:《云門匡真禪師廣錄》,《大正藏》第47冊第560頁中欄第18—19頁。
⑤張商英:《續(xù)清涼傳·卷上》,《大正藏》第51冊第1128頁下欄第29行—1129頁上欄第1行。
⑥張商英:《續(xù)清涼傳·卷上》,《大正藏》第51冊第1128頁上欄第6—8行。
⑧裴休集:《黃檗斷際禪師宛陵錄》,《大正藏》第48冊第387頁中欄第13—14行。
⑨張商英:《續(xù)清涼傳·附傳》,《大正藏》第51冊第1132頁上欄第16—20行。
⑩張商英:《續(xù)清涼傳·附傳》,《大正藏》第51冊第1132頁上欄第11—16行。
?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jīng)》,《大正藏》第8冊第749頁上欄第24—25行。
?集成等編:《宏智禪師廣錄》卷五,《大正藏》第48冊第57頁下欄第2—6行。
?正覺頌古、行秀評唱:《萬松老人評唱天童覺和尚頌古從容庵》,《大正藏》第48冊第240頁上欄第12—14行。
?元豐,宋神宗年號。元豐七年為公元1084年。
作者:杜瑞平,中北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
編輯: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本課題為作者2013年度山西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時期五臺山山志文化傳承戰(zhàn)略研究》(201323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