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蕓婷
作為弱勢群體的老年人,往往會被一些喬裝打扮和花言巧語所迷惑。傳銷、推銷、專家講座等等一系列陷阱重重的蒙騙行為不斷圍繞在老年人身邊屢屢發(fā)生著。
現(xiàn)在,保險銷售誤導越發(fā)介入到老年人的生活中,雖然保監(jiān)部門近些年對保險銷售誤導進行了專項整治,但仍有很多老人在買保險的過程中被卷進了糊涂賬。
其中不乏銀行存款變保單,買保險卻買成了P2P產品等各類亂象。作為老人應該如何防范這些問題的出現(xiàn)呢?以下的“8項注意”一定能對此有所幫助。
認識收益和風險
老年人理財知識相對不足,一些老年人只聽信“收益高”的說法就購買了保險,沒有意識到風險。往往一些高收益的說法都是帶有誘導性,一旦有所貪圖便容易跨入被忽悠的行里。
看清保險條款
無論營銷員如何講解,投保人務必要自己仔細研讀條款,做到心中有數(shù),尤其是對保險責任、免賠事宜、理賠事項等核心部分要做全面詳細的了解,有效保障自己的利益。
多與子女溝通
多與子女溝通尤為重要。很多老人在被洗腦誘導后,多會自作主張花錢購買。其實在購買保險產品前,最好先跟子女溝通交流一下,可以就購買保險的具體內容、風險收益等咨詢子女,聽取其意見。很多時候可以杜絕被誘導蒙騙。
優(yōu)先投保意外險、醫(yī)療險
老年人遭受意外傷害的概率要高于其他年齡群體,建議首選購買意外傷害保險;如果你沒有任何醫(yī)療保障,建議在購買意外傷害保險時購買一款醫(yī)療險。
量力而行
原本老年人收入就相對較低,在購買保險時更要綜合考慮自身實力按需購買,合理選擇繳費期限和繳費方式。切忌不可頭腦一熱,將自己的積蓄全數(shù)拋出,這樣的問題在很多惡意傳銷中屢見不鮮。
遵守最大誠信原則
有個別老年人為獲得保險金,故意隱瞞病史,這種情況往往在后期理賠時引發(fā)糾紛,若查明確屬隱瞞病史情況,則保險公司不予賠償。所以在保險條款方面切忌不可自作聰明,以免錢花了還無法獲得被保險權益。
謹慎簽字
保監(jiān)會一直以來重點打擊營銷員代簽名情況,老年人在購買保險時,一定不能讓他人代替簽名和代抄錄風險提示語句。如果遇到推銷過程中提出可代替簽名的服務,當即可直接拒絕。
重視“猶豫期”和回訪
目前一年期以上的保單有10個自然日、銀保渠道銷售的保險產品有15個自然日的猶豫期,在這期間若有任何疑問,可以致電保險公司咨詢,選擇繼續(xù)持有或無條件全額退保。保險公司在購買保險產品后會有電話回訪,回訪會對投保人的權益、所要關注的重要事項進行再詢問并錄音保存,回訪時一定要如實回答相關問題,后期出現(xiàn)糾紛時可據此維護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