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艷
河南中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導師李穎教授為河南省第二人民醫(yī)院副院長,主任醫(y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河南省名中醫(yī),筆者有幸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習,受益匪淺?,F(xiàn)將導師治療子宮異常出血的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金代醫(yī)家劉河間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婦人胎產論》中首先提出經水過多的病名,謂“治婦人經水過多,別無余證,四物內加黃芩,白術各一兩”,對本病的病機以陽盛實熱立論,治法重在清熱涼血,并輔以養(yǎng)血調經。元代《丹溪心法·婦人》認為本病病機為“血熱,痰多,血虛”?!渡蚴吓戚嬕{正》:“經事延長,淋漓不斷,必當潛藏龍相,封固滋填,非僅清血熱所能有濟”。清代《醫(yī)宗金鑒·婦科心法要訣·調經門》:“經水過多,清稀淺紅,乃氣虛不能攝血也,若稠黏深紅,則為熱盛有余”[1]。從文獻上看,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子宮異常出血為陽盛血熱妄行所致。導師李穎教授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有獨到的體會,在多年臨床中發(fā)現(xiàn)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除出血量大,血塊較多,出血時間長時常伴色暗紅外,還兼有舌體胖大,舌質暗淡,苔白膩,脈沉弦或沉滑,且伴有頭暈無力,氣短懶言,心慌,面色發(fā)白,手腳冰涼等一派氣虛之證,故認為子宮異常出血以氣虛兼夾血瘀為多見,而表現(xiàn)為虛實夾雜的特征。多因憂思勞倦傷脾,脾虛則氣血生化無源,而致氣虛,氣虛無力運血而成瘀;或肝郁日久,氣機不利,氣滯則血瘀;或因熱灼津少或寒凝經脈而成瘀;或手術后氣血俱虛再伴瘀血殘留,沖任瘀滯,新血不得歸經[2]。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當機體受到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諸如精神過度緊張、情緒變化、環(huán)境氣候改變、營養(yǎng)不良、貧血、代謝紊亂、甲狀腺、腎上腺功能異常時均可通過中樞神經系統(tǒng)引起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調節(jié)異常[3],導致子宮異常出血。
導師根據(jù)多年臨床經驗提出了“活血消癥,益氣調沖”的治則,氣虛無力行血,血滯胞宮,新血不能歸經,致出血量多,氣隨血耗,則氣虛日甚,如此反復,惡性循環(huán),子宮異常出血日益加重。子宮異常出血的患者處于氣不攝血的狀態(tài),故不宜大劑量攻伐,故以益氣調沖為主,氣充則能攝血,氣足則能運血,使瘀血散去,新血得以歸經,沖任才能固攝,異常出血才能停止。兼以活血消癥,取以補于消之上,消于補之中,從而達到止血的目的。主要應用藥物有:黃芪、白術、半枝蓮、當歸、益母草、三七、紅參、炒升麻、敗醬草、黃柏等。其中黃芪補益脾肺之氣,脾氣健運則可運化瘀血,瘀血去而新血生;白術補中益氣健脾和中;半枝蓮散瘀止血;當歸養(yǎng)血活血;益母草活血去瘀;三七散瘀止血;紅參攝氣補血;炒升麻升舉陽氣;敗醬草去瘀排膿;黃柏清下焦?jié)駸帷1痉街匾鏆馑幬锏膽?,使氣能攝血,氣能運血,使瘀血散新血生,沖任調而血止,從而達到止血散瘀的目的。導師對此類子宮異常出血疾病禁止使用炭類止血藥,而是使用具有活血、止血雙重作用的三七、丹參、三棱、桃仁等,一則促進宮腔內瘀血及殘留組織隨經血排出使子宮內膜脫落完全,有助于子宮正常收縮功能的恢復,二則促使炎癥的消散和吸收[4]。全方重在益氣,氣足則宮縮有力以排出瘀血,使得新血歸經,同時兼以化瘀以迅速止血。另外導師認為在治療本病時不僅要有正確的辨證論治,還要結合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及飲食偏好,囑其生活規(guī)律,忌辛辣油膩生冷之品?,F(xiàn)代醫(yī)學在治療上首選診斷性刮宮,其次是應用大量的激素藥物以達到快速止血的目的,但不能解決其根本問題,以后有再次出現(xiàn)子宮異常出血的可能。
朱某,女,27 歲,2013年11月20日初診。主訴陰道異常出血20 余天,患者于出血10 天左右時曾服西藥止血藥,但出血量無明顯減少,每日需用衛(wèi)生巾5~8 片,自覺神疲乏力,心慌氣短,腰酸困,今為求進一步診治遂來門診,查體:精神差,面色無華,口唇及眼瞼粘膜蒼白,舌體胖大,舌質淡暗,苔薄白,脈細緩。婦科檢查:外陰為已婚未產式,陰道暢,宮頸光滑,無宮頸舉痛,子宮前位,活動可,無壓痛,陰道內經血色暗紅,有小血塊。血常規(guī):紅細胞:3.0 ×1012/L,血紅蛋白:82g/L。B 超:子宮78 mm×37 mm×46 mm,內膜:13mm,宮腔分離2.8mm,內有液性暗區(qū),左側卵巢32 mm ×21 mm,右側31mm ×18 mm。診斷:中醫(yī)診斷:月經過多,氣虛血瘀型;西醫(yī)診斷: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出血性貧血。治法:益氣調沖,化瘀消癥。方藥:黃芪50g,白術20g,當歸20g,半枝蓮30g,杜仲20g,炒升麻10g,益母草30g,敗醬草30g,白芍15g,三七10g (另包沖服),紅參15g,山萸肉15g,枸杞20g,甘草10g。水煎服,日一劑,連服7 劑。
二診:2014年11月26日,服上方5 劑后,月經量明顯減少,現(xiàn)每日需用衛(wèi)生巾1~2 片,經血色暗,訴神疲乏力及心慌等癥狀緩解,仍有腰酸困,舌體胖大,舌質淡暗,苔薄白。守上方,其中黃芪改為40g,山萸肉改為20g,枸杞改為25g,甘草改為炙甘草10g。中成藥:復方阿膠漿口服液:1 支BID PO。
三診:2014年12月1 號,患者訴服上方第4 劑時陰道出血止,無明顯乏力腰酸困等癥,給予中成藥:益血生膠囊:4 粒TID PO,血府逐瘀膠囊:2 粒TID PO,復方阿膠漿口服液:1 支BID PO。鞏固治療。15 天后復查血常規(guī)紅細胞:3.6 × 1012/L,血紅蛋白:123 g/L。B 超:子宮78mm×37mm ×46 mm,內膜6.2mm,左側卵巢32mm ×21 mm,右側31mm×18 mm。近一年隨診未再復發(fā)。
按語:子宮異常出血一定得先排除婦科惡性腫瘤,準確辨證,預防惡性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導師根據(jù)多年臨床經驗,以調補沖任氣血為主,兼活血消癥,中藥為主配合中成藥治療本病取得了一定的臨床效果,值得借鑒。
[1]張玉珍.中醫(yī)婦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11:87,96,101,106
[2]:牛建昭,李穎,李榮.月經病防治與調養(yǎng)[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1:86
[3]豐有吉,沈鏗.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43[4]李穎.丹七化癥膠囊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觀察及藥效學研究[D].天津中醫(yī)學院,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