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憲雨
(長春市雙陽區(qū)中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600)
尺橈骨雙骨折為一種常見的小兒骨折疾病,主要是在外力暴力作用下而導致的。因前壁肌肉較多,一旦出現(xiàn)尺橈骨雙骨折,極易發(fā)生側方移位、旋轉、成角、重疊等,增加治療難度[1]。且兒童處于生長發(fā)育期,若治療不當,會影響兒童后期的發(fā)展。本次研究中,分析小兒尺橈骨雙骨折疾病采用手術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效果,總結如下。
1.1 臨床資料:分析研究我院從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小兒尺橈骨雙骨折患兒,男28例,女12例,年齡為1.2~11歲,平均年齡為(5.0±0.5)歲,均在傷后24 h內(nèi)接受治療,經(jīng)X線片檢查確診,左側25例,右側15例;粉碎性骨折18例,斜行骨折10例,橫形鋸齒狀骨折12例。上1/3段7例,中1/3段17例,中下1/3段16例。致傷原因:直接暴力16例,扭轉暴力3例,傳導暴力21例,
1.2 選取標準:所選取的患兒均經(jīng)中醫(yī)病癥診斷確診,均合并外傷史,多發(fā)生于兒童以及青少年;合并局部的壓痛、疼痛、腫脹,整體可能畸形、骨擦音以及異?;顒?,存在前臂功能障礙。經(jīng)X線攝片檢查明確骨折發(fā)生情況。均為閉合性骨折,經(jīng)X線檢查顯示為尺橈骨雙骨折,且骨折線處于同一水平。排除標準:病理性骨折或合并代謝性骨??;尺橈骨骨折合并上下尺橈關節(jié)脫位、無移位發(fā)生骨折;12歲以上合并先天性心、肝腎、腦腫瘤等疾病,全身情況差;有手法復位禁忌證患者。
1.3 方法
1.3.1 整復方法:取仰臥體位,患肢旋前位,由兩助手輔助握手部的大、小魚際以及肘上位置,并順勢拔伸幾分鐘,矯正成角畸形以及骨折重疊,對骨折移位實施復位。尺橈骨骨折線若保持處于同一平面,采用端擠提按手法糾正骨折掌背側以及內(nèi)外側移位情況,若治療效果不佳可改換折頂手法實施復位。若患兒的骨折線不處于同一平面,一般采用端擠提按手法對橈骨實施復位,并對尺骨實施整復。兩骨折端靠攏交錯患兒可采用擠分骨手法實施分骨,讓骨間膜處于緊張情況,牽動橈尺骨的骨間嵴,使其處于正常的互峙位置。有明顯青枝骨折患兒,向凹側按壓骨折成角凸起處,同時扳拉凹側骨折遠端向凸側方向,糾正成角情況。
1.3.2 固定方法:小兒青枝骨折成像不大者不需實施復位,僅采用4塊夾板實施局部固定,三角巾懸吊3周左右,移位骨折實施復位后,在維持牽引下放置牙墊。將一分骨墊放于骨折線同一平面的患兒骨折間;骨折側方或成角移位患兒,需按照移位方向采用二點加壓法或三點加壓法放置好壓墊。放置后,采用夾板外固定前壁,分別于患肢前臂的背側、橈側、尺側、掌側放置夾板,捆扎固定后檢查松緊度,扎帶可上下活動1 cm,并觀察患兒末梢血運情況。固定14 d后間隔3~5 d后透視觀察,若有移位情況發(fā)生需進行糾正。早期輔助患者進行上肢肌肉收縮舒張以及握拳活動,并根據(jù)患兒的身體恢復情況進行肩肘關節(jié)活動,從小到大進行。外固定去除后要適當加強對患肢的鍛煉。
1.3.3 藥物治療:根據(jù)小兒生理特點以及骨折分期辯證論治,早期(傷后1~2周)給予患者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骨傷膠囊口服治療,1天3次,每次用藥3~4粒,中期(傷后3~4周),給予患者和營生肌、續(xù)筋接骨骨傷膠囊口服治療,1天3次,每次用藥3~4粒;后期(傷后5~8周)給予患者采用補益肝腎、續(xù)筋接骨骨傷膠囊口服治療1天3次,每次用藥3~4粒;同時結合采用熏洗藥劑對患肢進行熏洗,有利于舒筋活血、松解粘連、軟堅散結。
1.4 術后處理:固定早期(骨折傷后14 d內(nèi)),應間隔3~5 d進行透視觀察1次,若有移位情況應早期進行糾正。早期緊握拳活動,以及上肢肌肉舒縮活動,逐漸進行肩肘關節(jié)的活動,并根據(jù)患者身體情況進行從小到大、去外固定的活動,并保證患肢全方位的接受鍛煉。
1.5 觀察指標以及療效判定:根據(jù)中醫(yī)病癥診斷判定治療效果,優(yōu):骨折解剖對位或接近解剖對位,形成連續(xù)性骨痂,骨折痊愈,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復,前臂旋轉功能>90%;良:骨折對位>1/3,且骨折愈合效果良好,前臂旋轉功能恢復到正常到4/5以上;可:骨折對位>1/3,骨折延遲愈合或未愈合,前臂旋轉功能恢復為正常的3/5以上;差:骨折存在畸形愈合或不愈合,存在前臂旋轉障礙[3]。
均給予患者為期5個月隨訪觀察,分別在治療后3、6、9、18、24 d觀察患者肢體活動、血運以及感覺情況,并注意調(diào)整夾板松緊度,分別于治療后不同時期拍攝X線片,評價骨折愈合以及恢復情況,上1/3段7例,優(yōu)3例,良3例,可1例,中1/3段17例,優(yōu)12例,良4例,差1例,中下1/3段16例,優(yōu)9例,良3例,可3例,差1例,總優(yōu)24例,良10例,優(yōu)良率為85.0%。
小兒尺橈骨雙骨折為臨床一種常見外科骨折疾病,主要病因為外力暴力。在前臂旋轉活動中,尺橈骨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且前臂的肌肉組織較多,有旋前肌群、旋后肌群、伸肌群、屈肌群等,一旦出現(xiàn)骨折,會波及干骺端。采用手術兩組可能會傷及骨骺,不利于兒童的身體發(fā)育。臨床在治療早期閉合性骨折時,一般考慮采用手法整復以及夾板固定治療,這樣可有效減少損傷、感染、骨愈合延遲或骨不連情況發(fā)生[4]。相較于成年人,小兒前臂雙骨折的復位手術較間斷,骨折復位成功率明顯高于成年人,且復位外固定后骨痂生長較快。小兒尺橈骨雙骨折線多處于同一平面,多為短斜形或橫行,較少見螺旋形、長斜形、粉碎形。完全移位的遠端骨折期背側骨膜較完整,不容易被牽開,因此僅采用提按手法以及牽引較難實現(xiàn)復位。在復位中采用折頂手法,與受傷方向相反,符合“逆創(chuàng)傷機制復位”,有利于骨折復位。復位成功后,結合采用夾板外固定,有利于矯正骨折成角、旋轉以及畸形,保持復位良好,直至骨折完全愈合,有利于前臂功能的早日恢復。本次研究中,優(yōu)24例,良10例,優(yōu)良率為85.0%。由此可見,采用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尺橈骨雙骨折,夾板松緊度可隨意性調(diào)整,固定效果良好,有利于骨折早日愈合以及肢體功能早日恢復。手術治療會傷及骨骼血運,容易導致骨折愈合延遲或愈合不良,且極易發(fā)生骨折愈合畸形等并發(fā)癥。尤其應該注意骨折后嚴重前臂腫脹者,早期需實施手法復位,應待腫脹消失后在實施復位治療。并注意采用的壓墊的軟硬、長短、大小要合適,防止再次出現(xiàn)骨折移位,選擇的夾板應根據(jù)患兒的前臂長短、粗細決定,控制夾板的松緊度,盡量避免采用膠布以及繃帶進行固定,防止骨突部位出現(xiàn)壞死或壓瘡[5]。
[1] 紀姝花.手法整復配合小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尺橈骨雙骨折心得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3,8(27):107-108.
[2] 賀兵,田元高,熊福生.夾板加石膏托雙固定在小兒尺橈骨雙骨折中的應用[J].西南軍醫(yī),2011,13(4):661-662.
[3] 徐斌,張華.手法復位夾板外固定治療小兒尺橈骨雙骨折32例[J].中醫(yī)兒科雜志,2012,8(3):38-39.
[4] 黃莉,劉劍眉.手法整復治療小兒尺橈骨雙骨折34例[J].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28(4):290-291.
[5] 邢海清,蘇寅,李榮,等.小夾板合U型石膏外固定治療尺橈骨干雙骨折的臨床觀察[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4,(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