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恒
(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在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中的實施
張 恒
(遼寧省丹東市第一醫(yī)院,遼寧 丹東 118000)
目的 針對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在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中的實施效果進行分析研究。 方法 隨機選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周氏的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實驗組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對兩組患者的睡眠指數、疼痛評分、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睡眠指數(5.54±2.11)分、疼痛評分(3.21±0.42)分、住院時間(14.25±2.23)d明顯的低于對照組(7.78±2.13)分、(5.44±0.87)分、(23.45±4.54)d,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為77.5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在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的護理中,實施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可以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減輕患者的疼痛,同時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并將護理滿意度提升,所以可以將其在臨床護理中進行推廣應用。
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心臟介入;擇期手術
從臨床治療現狀進行分析,當前心臟病的發(fā)病率逐漸的升高,而心臟病的治療,最佳的方法為心臟介入治療,該治療方法危險小、痛苦少,患者術后恢復較快,但是該種手術治療費用高等,患者在治療中會產生一些不良的心理和情緒,影響治療效果,會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為此需要針對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心理分級護理,主要是依據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其實施有序、系統的心理護理,促進患者的康復和配合治療。本文針對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在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中的實施進行分析研究,具體研究結果如下。
1.1一般資料:隨機選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我院周氏的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80例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平均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20~75歲,平均年齡為(51.2±2.2)歲。實驗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20~74歲,平均年齡為(51.3±2.3)歲。兩組患者的心臟介入治療類型為:冠狀動脈造影、觀眾動脈支架植入、射頻消融、起搏器置入。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患者均為擇期手術,且患者如嚴重的肝腎器官病變,患者無精神、智力等方面的疾病和障礙,所有患者以及其家屬自愿參與本次研究。
1.2方法。對照組:針對本次研究中的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實驗組: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具體操作為:在患者入院當前,對患者進行睡眠指數調查、疼痛評分,使用的是PSQI量表、五指疼痛評分表。根據測評的結果,對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①一級護理。根據患者睡眠測評指數和疼痛評分結果,針對PSQI評分低于8分、疼痛評分低于2分的患者,實施共同心理護理,建立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護理環(huán)境,為患者講述手術相關的知識和患者的病情的相關信息,增強患者的信心。②二級護理。針對PSQI評分在8~15分、疼痛評分在2~4分的患者,對其實施心理護理,在一級護理的基礎上,重點增強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手術治療的認識,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為患者提供相關的手術治療信息,并對其進行詳細的講解,主動與患者的家屬商討患者的治療方法,鼓勵患者的家屬多與患者溝通,給予患者精神上的支持,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③三級護理。針對針對PSQI評分高于15分、疼痛評分高于4分的患者,在一二級護理的基礎上,重點對患者的言行舉止進行關注,醫(yī)護人員與患者的家屬共同陪伴患者,避免發(fā)生患者獨處。指導并鼓勵患者要建立積極的面對方式,加強對患者進行言行上的鼓勵,緩解患者的精神壓力,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并對手術過程、術后恢復、醫(yī)師水平等進行詳細的講解,消除患者對手術的不安感。
心臟介入手術治療之后,也需要對患者是心理分級護理,術后心理分級護理為:①一級護理。針對PSQI評分低于8分、疼痛評分低于2分患者的護理,為告知患者手術結果、手術效果,幫助患者選擇合適的體位,減少患者病房內光線、聲音等的刺激。②針對PSQI評分8~15分、疼痛評分2~4分患者的護理,及時地將患者想要知道的信息反饋,并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準確的評估,讓患者放松,轉移患者的注意力,緩解患者的疼痛,并幫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③針對PSQI評分高于15分、疼痛評分高于4分的患者,先將危及生命的問題解決,加強對術后并發(fā)癥的關注,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穩(wěn)定患者的心理和情緒,及時的向患者的家屬反映患者的病情、情緒的變化,按照醫(yī)囑根據患者的病情,給予患者疼痛治療等。
1.3觀察指標:對兩組患者的睡眠指數、疼痛評分、住院時間、護理滿意度等進行比較分析。護理滿意度評價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分為25項,每項0~4分,總分為100分,如果患者在搶救治療中,出現搶救失敗、死亡,則直接記為0分,總分≥95分為非常滿意,80~94分為滿意,<79分為不滿意。
1.4統計學方法:針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使用SPSS15.0醫(yī)學統計軟件包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的睡眠指數(5.54±2.11)分、疼痛評分(3.21± 0.42)分、住院時間(14.25±2.23)d明顯的低于對照組(7.78± 2.13)分、(5.44±0.87)分、(23.45±4.54)d,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實驗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7.50%,對照組為77.50%,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在臨床治療中,心臟介入治療可以產生一系列的情緒、心理、生理上的變化,影響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所以需要對患者實施心理護理[1]。本次研究中對實驗組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模式,患者的睡眠質量得到顯著的改善,而且患者的疼痛程度較低。從本次護理結果分析,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可以緩解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的心理不良反應,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讓患者積極的配合治療。
針對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實施,術前、術后心理分級護理,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情緒,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提高患者的自信心,進而積極的配合治療。本次研究中實驗組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模式,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達到97.50%,護理質量得到顯著提升。對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促進各項護理工作和治療的進行,促進患者身心健康。同時對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還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復速度,減少患者的住院天數,進而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
通過本次研究證明,對心臟介入擇期手術患者,實施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緩解患者的疼痛,改善患者的心理和狀態(tài)和情緒狀態(tài),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術后促進患者的康復,并提高護理滿意度和護理質量。所以可以將心理分級護理模式在臨床治療中進行推廣。
[1] 馮亞宇.冠狀動脈搭橋擇期手術患者心理分級護理模式探討[J].護理學雜志,2013,28(22):85-86.
R473.6
B
1671-8194(2015)32-02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