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光明(廣西百色市靖西縣祿峒鎮(zhèn)水產畜牧獸醫(yī)站 533009)
一例羊病毒性膿皰的診治
許光明(廣西百色市靖西縣祿峒鎮(zhèn)水產畜牧獸醫(yī)站 533009)
羊傳染性膿皰屬于接觸性傳染病,易感綿陽、山羊。本文對于該病的發(fā)病經過、臨床癥狀、診治方法及如何預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
羊病毒性膿皰;臨床癥狀;診治方法
羊傳染性膿皰是一種傳染性接觸性傳染病,此病由病毒引起,易感動物為綿陽、山羊。該病還可稱為羊口瘡,主要通過損傷的皮膚、粘膜感染。對于3月齡~6月齡的羔羊,容易感染到羊傳染性膿皰,處于疫區(qū)的成年羊大部分有一定的抵抗力。該病多發(fā)于春秋季,呈現為季節(jié)性流行。綿陽或山羊在感染到此病后,其口角、口唇等部位的粘膜皮膚容易出現潰瘍,形成膿皰、丘疹,結成疣狀厚痂。
靖西縣祿峒鎮(zhèn)黃某飼養(yǎng)本地山羊56只,2014年9月上旬已經進行口蹄疫、山羊痘免疫接種。2014年10月20日發(fā)現兩只山羊食欲減退,行走困難,認為山羊疲勞導致而沒有進行任何處理,3天后發(fā)現28只山羊出現不同程度采食、咀嚼和吞咽困難,流涎癥狀,部分養(yǎng)只在眼周圍、口角和鼻鏡出現小紅斑點,用部分形成結痂,曾用碘酊涂抹,但效果不好,遂到本站求診。
發(fā)病初期,病羊表現為精神沉郁,口角、口唇和口內等處粘膜出現紅點、微腫、熱、痛,采食、咀嚼和吞咽困難,以后逐漸變?yōu)榍鹫?、結節(jié),繼而形成水皰或膿皰,破潰后形成黑色疣狀結痂,若為良性,經過1~2周結痂脫落,流行紅斑而逐漸康復。若病情嚴重,膿皰會蔓延到整個口唇周圍、耳廓、眼瞼、顏面和等部位,形成大面積具有龜裂、易出血的污穢痂垢,痂垢下肉芽組織增生,嘴唇出現腫大、外翻、呈現為桑葚狀突起。開口發(fā)現口、腔齦、舌面及頰部出現大小不等的水泡、膿皰繼而發(fā)生潰瘍和糜爛,口腔惡臭。病羊由于疼痛而不愿采食,會出現以下癥狀:反芻減少、被毛粗亂無光、食欲減退或廢絕、精神不振、流涎、日漸消瘦,左后衰竭而死。有的病羊還會在有些部位發(fā)生病變,比如蹄叉、蹄冠和系部,這樣的話,就會影響到肌腱以及關節(jié)的運動,進而出現跛行。
根據流行特點、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以及動物的免疫記錄,診斷為羊傳染性膿皰。采取以下治療方法,病情很快得到控制,28只患病山羊半個月后痊愈。
隔離病畜并進行消毒將病羊、疑似病羊和假定健康羊分別隔離,分群飼養(yǎng),使用碘制劑的消毒藥1:100全群消毒,每天消毒兩次,用5%抗毒威溶液對被污染的欄舍、場地、用具進行徹底消毒。
(1)對發(fā)病初期的山羊用0.1%的高錳酸鉀清洗患部,然后涂上松餾油,每天2次,直至痊愈。
(2)對已形成黑色結痂的養(yǎng)只,用消毒外科剪刀和鑷子小心剪掉干硬黑色痂皮,再用高5%的食鹽溶液清洗創(chuàng)面,最后涂上2%的碘甘油,每天2~3次,剪掉的痂皮集中燒毀,防止病原擴散引起二次傳染。
(3)對病較重、伴有全身癥狀的病羊,病毒唑(三氯唑核苷注射液)100mg/ml、地塞米松注射液5mg/ml,按照2:1的比例混合肌注,成年羊注射3ml,羔羊減半注射或者注射2ml,連用3天;用VC0.5ml,VB121ml混合肌注,每天2次,連用3d,同時用青霉素、鏈霉素等抗生素配合磺胺類藥治療,防護繼發(fā)感染。
(1)每年要為養(yǎng)只定期進行預防接種,對于出生15d后的羔羊,可以用羊口瘡弱毒細胞凍干苗于口腔粘膜內接種,劑量為0.2ml/只。
(2)加強護理經常打掃羊圈,保持清潔干燥;給病羊柔然、易消化、適口性好的飼料,保持足夠的清潔飲水;保護羊只的皮膚粘膜,挑揀出飼料、墊草中的竹簽、鐵絲等異物,避免飼喂帶刺的草,而且,也要避免在有刺植物的草地上放牧;要加喂適量的食鹽,以防止羊只因為啃土、啃墻而損傷到口唇粘膜。
(3)不要從疫區(qū)購買養(yǎng)只,需要進行引種的,必須經過嚴格檢疫,確認健康后方可引入,并將引入種養(yǎng)隔離觀察15d,確認健康后方可混群飼養(yǎng)。
(1)羊口瘡病毒對外界有很強的抵抗力,散播在地面的病毒經過秋冬直至春天,仍然可以傳染,所以,對被污染的圈舍、用具乃至牧場,必須使用甲醛溶液等消毒藥進行徹底消毒。堅持自繁自養(yǎng),盡量不引進外地羊只。若必須引種,須隔離觀察3周后,確認健康無病方可混群飼養(yǎng)。
(2)因為羊口瘡病毒對外界的抵抗力強,易傳染且傳播速度快,要控制本病發(fā)生。最有效的途徑是堅持每年定期免疫接種。
(3)平時對羊群必須注意觀察,及早發(fā)現,及時治療。雖然本病死亡率不高,但具有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所以平時要注意觀察,一旦發(fā)現,及時治療,如果不及時治療會繼發(fā)其他疾病或病羊衰竭死亡。
(4)診斷本病時應注意與山羊痘、潰瘍性皮炎、壞死桿菌病傳染性水泡病區(qū)別,后者一般伴有全身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