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艷 楊世昌.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2;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心理學系,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環(huán)境心理學在案件調解中的運用
劉 艷1.2楊世昌1
1.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二附屬醫(yī)院,河南新鄉(xiāng) 453002;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心理學系,河南新鄉(xiāng) 453003
環(huán)境影響人們的心理和行為,相同的案件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進行調解會產生不同的效果,有的案件需要到當事人熟悉的環(huán)境中,使當事人徹底放松;有的需要在莊嚴肅穆的環(huán)境中,使當事人心理受到強烈的震懾;有的需要當事人在一個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中,產生精神和心理上的緊張。通過研究不同環(huán)境下,案件當事人不同的心理和行為表現(xiàn)對案件調解效果所產生的影響更好地發(fā)揮環(huán)境心理學在案件調解中的作用。
環(huán)境;心理表現(xiàn);行為表現(xiàn);調解效果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們法律意識的逐步提高,法治觀念的逐漸增強,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將糾紛訴諸法院。法院作為糾紛調處的最后一道防線,必須充分考慮案件處理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采取調解的方式,能將案件當事人的沖突和對抗情緒逐漸消除,能使當事人更好地接受案件處理結果,從而使矛盾和紛爭徹底得到解決,實現(xiàn)良好的法律和社會成效。如何提高案件調解的成功率,需要法官具備相當?shù)恼{解能力和水平,充分考慮各方面的綜合因素,合理運用有利因素、避開不利條件,這時如果法官能夠充分有效地利用周邊的主客觀環(huán)境條件,將會使調解事半功倍。
環(huán)境心理學是集多種學科于一身的邊緣性學科[1]。環(huán)境心理學是研究環(huán)境與人的心理和行為之間關系的一個應用社會心理學領域。這里所說的環(huán)境包括物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不同的影響,從而使人們有不同的行為表現(xiàn)[2]。當事人對于彼此之間糾紛的前因后果內心是非常清晰的,多數(shù)情況下會因為對方證據(jù)的缺失等而存在僥幸心理,從而拒絕或抵觸調解。作為法官,這時如果能準確地運用主客觀環(huán)境因素的不斷變換,及時洞察當事人的心態(tài),就會促使當事人僥幸心理的瓦解,促成案件調解的順利進行。
2.1 不同客觀場所的影響
2.1.1 當事人對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 不同的熟悉程度,影響當事人對環(huán)境的認知速度和感覺狀態(tài),熟悉的環(huán)境可以減少人們對環(huán)境的觀察和認知時間,提高人們對環(huán)境的適應程度,產生對環(huán)境盡快的融合感,增強人們心理上的放松度,從而增進法官和當事人之間的平等性和親近感,有利于法官走進當事人的心理;陌生的環(huán)境,需要人們一定的觀察和適應時間,促使人們產生緊張感和恐懼感,進而使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產生距離感,使當事人基于環(huán)境的震懾而放棄自身的僥幸心理[3]。①家庭對于每個當事人來說,都是最熟悉、最溫馨、最放松的地方,當事人對其中的任何事物感覺都非常親近,在自己家中談論任何事情,當事人都有一種主人的感覺,法官如果能主動深入到當事人家中,當事人會產生一種充分受到尊重的自主感,從而直接拉近了法官和當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使當事人對法官產生一種親切感,心理上實現(xiàn)較為徹底的放松,進而得以敞開心扉,向法官客觀闡述糾紛產生的根源,明確表達自身對案件處理結果的心理預期,從而使法官能夠真實地把握案件。②居(村)民委員會等當事人相對比較熟悉的場所。居(村)民委員會是離當事人生活最近的集體環(huán)境,周邊存在其賴以生活、交往的鄰居和人員,對其來說相對比較熟悉,法官選擇到居(村)民委員會這樣的場所進行調解,身處的客觀場所和參加的成員,當事人相對比較熟悉,會相應地使當事人轉變心理戒備狀態(tài)。同時,這種相對熟悉的場所,可能存在當事人不太熟悉但對方對其相對熟悉的居(村)民委員會成員的參與和介入,從而使當事人產生心理上懼怕,而促使案件真實情況的呈現(xiàn)。③當事人不熟悉的審判場所。審判場所對于當事人來說都是陌生的,加之審判場所的嚴肅性和莊嚴性,會使當事人產生恐懼和緊張,而延長其觀察和認識時間,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心理和情緒負擔,攝于環(huán)境的影響和法律的震懾作用,當事人會使始終處于戒備和緊張的狀態(tài),而失去說謊的時間和機會,即使勉強說謊也難以自圓其說,從而促使其放棄說謊,以便接受法官的調解建議。
2.1.2 空間場所的密閉程度 密閉性的空間會使人產生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保密感,從而增強當事人客觀陳述的自愿性和主動性;開放的環(huán)境使人們的行為處于暴露狀態(tài),更多地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監(jiān)督,從而增強當事人迫于外界壓力而被動陳述案件事實的可能性。家庭、辦公室等相對比較孤立和封閉的場所,會使當事人因其保密性,而增加其主動客觀陳述案件事實和對案件結果心理預期的可能性;審判法庭等相對公開的場所,因為有對方當事人、旁聽人員或新聞媒體等其他因素的介入,會使當事人基于趨利避害心理的作用,而采取對自己有利的方式對案件情況進行闡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陳述的客觀性,但正是因為這種場所的開放性和人員參與的廣泛性,當事人的各種行為會受到對方當事人及其他人員的監(jiān)督和質疑,從而使其基于對監(jiān)督的懼怕而被動地陳述客觀事實和接受調解;當事人所在的集體組織或廣場等更為開放的場所,使當事人的一舉一動完全暴露于廣大民眾的監(jiān)督之下,尤其是對于婚姻家庭、鄰里糾紛等案件,當事人會因為周邊熟悉的人員的意見和監(jiān)督,而產生害怕和尷尬的心理,從而促使其僥幸心理的瓦解,增強其調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1.3 環(huán)境的嚴肅程度 莊嚴肅穆的環(huán)境,能震懾人的心理,使人自覺地嚴肅和認真起來,從而放棄抵抗和狡辯的想法,降低當事人基于僥幸心理產生的對案件處理結果的心理預期,增強其配合調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溫和、平等的環(huán)境會拉近人們之間的距離,增近當事人與法官之間的親切感,促使當事人基于平等和尊重而主動接受調解。審判法庭等莊嚴的環(huán)境下,法官的不茍言笑,法庭秩序的有序進行、對方當事人的質證和法庭的嚴肅詢問等,都會增強環(huán)境對當事人的震懾作用,促使當事人慎重選擇其言行,降低其對案件調解結果過高的心理期待,從而促成雙方當事人調解意見的不斷接近和融合;家庭、辦公室等溫和、平等的環(huán)境下,法官和當事人之間更多地是處于平等的狀態(tài)下,法官的一杯熱茶、一句暖話、一個笑容、一個讓座等都會使當事人感覺無比親近,從而徹底放棄心理戒備,而增強其調解的主動性和自愿性。
2.2 相同場所,不同環(huán)境組成因素的影響
2.2.1 溫度的影響 適當?shù)臏囟群凸庹湛梢杂|發(fā)人們的警覺水平,高溫強光則使人煩躁易怒。適宜的溫度條件,可使人情緒高漲、心情舒暢、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提高;而不適宜的溫度條件則使人情緒低落、心胸憋悶、懶惰無力。一般來說,低溫環(huán)境有利于形成較佳的心理狀態(tài),而在高溫或在溫度回升時,人的精神狀態(tài)則容易產生波動和異常。溫度越高對人的情緒影響也越大。通常來說,人生活的環(huán)境以20℃為理想氣溫,溫度達到35℃,人容易食欲不振,心境低落;溫度升到38℃,躁動不安、叫罵、摔東西等情況會顯著增多;溫度升到40℃,打架斗毆、自殺等事件的發(fā)生概率會比平常高出許多。在不同溫度下,人情緒可承受的極限也不一樣,一般來說,溫度越高,到達可承受的極限越快。當事人在溫度適宜的條件下,身心會有一種舒適感,從而促使其緊張感的逐漸消除,心境和情緒的逐漸平和,會使人的思維、語言和行動更加趨于正常,從而為其交談、陳述案件事實創(chuàng)造良好的主客觀條件。心情舒暢時,人們更易于耐心傾聽他人的意見或建議,從而促使當事人對法官提出的調解意見的接受。當溫度過高時,人們就會心煩意燥、思維混亂、語無倫次等,從而使其無法準確表達自己的想法,使調解工作因為無法溝通而出現(xiàn)停滯。但是對于比較狡猾、善于掩飾自己的當事人,這時運用高溫條件造成的不舒適感,可以打亂其故作鎮(zhèn)定的狀態(tài),促使其出現(xiàn)緊張或混亂,而使案件事實在其不注意的情況下暴露出來,從而促使其在感覺固執(zhí)己見、頑抗到底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降低要求、主動接受調解。
2.2.2 色彩的影響 顏色是環(huán)境構成中的重要一環(huán)[4],顏色對人的心理狀態(tài)有著特有的神奇作用,顏色可以操控人們的知覺、心理和情感,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意向。色彩能對人的情緒產生影響這是得到普遍認識的客觀事實[5]。人的第一感覺是視覺,而對視覺影響最大的是色彩,不同的色彩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不同的情緒會促使人表現(xiàn)出不同的行為模式。在實際生活中,相同的空間布置中,不同的色彩構成會使人的行為表現(xiàn)出極大的差異,不同的色彩可以產生不同的感覺,如沉靜、活潑、華麗、樸素、興奮、憂郁、冷暖等[6]。藍色或綠色是大自然賦予人類最佳的心理鎮(zhèn)靜劑,大家都有這樣的體會,如果感到心情非常煩悶時,如果到公園、草地等充滿綠意的空曠場所或者到藍色的大海邊,心境頓時就會變得非常開闊,煩躁的心緒也會逐漸平靜下來,從而使自身的沖動想法和理念逐漸平復下來,以避免過激行為的發(fā)生;而紅色、橘色、橙色等比較明亮的色彩,則會激發(fā)人的興致,調動人的積極性,使人的心情興奮,促使人改變一成不變的平靜,激發(fā)人們更多的靈感,促使人在平和和謹慎的心態(tài)中表現(xiàn)出更多的創(chuàng)造性和激情,但明亮的色彩也會使人產生更多的沖動,從而會使人失去控制和理智而釀成錯誤;粉紅色、淺紫色等相對溫和的色彩,給人一種溫和、親近的感覺,能使人放棄緊張和恐懼的心理,逐漸敞開心扉、表露心跡,從而利于該環(huán)境中人們進行更好的交流;黑色、灰色、棕色等相對昏暗的色彩,能給人一種壓抑、孤獨的感覺,使人的心情逐漸沉悶、且逐漸變得不能集中精力甚至狂躁,長期處于這種色彩環(huán)境中的人容易出現(xiàn)抑郁、緊張、多疑等不適癥狀,從而產生對社會的報復行為。不同色彩對人們心緒產生的不同影響在案件的調解過程中也能表現(xiàn)出來,案件的審判工作一般是在莊嚴肅穆的審判法庭進行的,而法庭中的布置一般墻壁是白色的,桌椅一般是黑色或棕色的,色彩比較嚴肅,通常給人一種緊張和壓抑的感覺,會使當事人由于緊張不敢大膽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有意提出不切實際的想法,從而為調解工作制造了一定的障礙,這時如果變換一種環(huán)境,將其帶到環(huán)境色彩明朗的辦公室就會使當事人的心境頓時出現(xiàn)較大程度的放松,如果到當事人所在的社區(qū)、村莊等綠樹成蔭或陽光照耀的情況下,則從色彩環(huán)境上更能促使當事人徹底放松戒備、敞開心扉表達自身意念,且從心情上更能接受法官的意見或建議。鑒于此,作為審判人員就要準確把握不同色彩對當事人情緒和心境的影響,懂得適時變換環(huán)境,才能更好的取得良好的調解效果。
2.2.3 聲音的影響 聲音是人們生存環(huán)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不同的聲音對人們的心理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當一個聲音突然響起,人們會立即感覺到這個聲音的強弱、長短和音色特點,同時會感覺到這個聲音的來向、遠近和熟悉與否,并由此產生情緒變化、聯(lián)想或回憶[7]。不同的聲音刺激會使人產生不同的情緒變化和心理反應。聲音大體上分為音樂和噪音。不少心理學家指出:對于心理不健康的人,音樂是最有效的調適方法之一[8]。貝多芬在談到音樂對心理的作用時說:“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9]。大家都知道動聽的音樂能使人的心情舒暢,長時間處于良好的音樂氛圍中,會培養(yǎng)人積極向上、樂觀開朗的性格特征,使人表現(xiàn)出積極主動的行為模式;而噪音則會使人的心情煩躁、不安,長期處于噪音的干擾下,會使人逐漸形成偏激、躁動的性格特征,而表現(xiàn)出消極被動的行為模式,做出對家庭、社會不利的舉動。在案件的調解過程中,當事人包括審判人員也不由自主的受到聲音的影響,最基本的聲音來源是審判人員和當事人說話的語調和語氣,如果審判人員的語調比較高或語氣比較嚴肅,就會對當事人產生一定的震懾作用,使當事人不敢信口開河,從而使當事人心理調解的預期更加的切合實際,如果語氣過于和藹或隨意,當事人就會漫天要價,從而使調解的差距增大;但如果遇到有的當事人過度緊張時,如果審判人員說話的語調過于嚴肅的話,就會加重當事人的緊張心理,而產生當事人放棄調解的后果,這就需要審判人員及時轉變自身聲音,用相對和藹、輕松的語調進行交談,調解就會達到預期效果。當事人聲音的不同也會影響調解的效果,如果一方當事人說話的語調始終是咄咄逼人、盛氣凌人的話,對方當事人甚至是審判人員就會對其表現(xiàn)出極大的反感,甚至會把當事人的說話當成是一種噪音,從而使對方當事人及審判人員產生煩躁的心理,這樣就會使當事人調解的心理預期或者合理預期無法實現(xiàn)或者使對方當事人產生極不情愿調解的心理,而使調解工作可能終止。所以,當進行案件調解時,要很好地運用聲音的作用,及時調整語氣、語調,這樣才能實現(xiàn)事半功倍的成效。
2.2.4 人員組成結構的影響 ①人們總是喜歡與自己熟悉或親近的人相處,相互之間越熟悉,人們之間的心理距離越親近,越能徹底放棄心理戒備,暢所欲言、無話不談,甚至可以將自己一些違背生活常理的想法傾盤托出,比如知己之間、家庭成員之間、親密朋友之間等,都是可以交心暢談的;而陌生的人們之間,因為接觸時間短、了解程度淺,人們首先需要一定的時間對對方進行觀察和分析,相互之間交往會比較拘謹,心理上會始終處于戒備的狀態(tài),這樣在人們交往的過程中就會形成一堵無形的心理障礙墻,而阻隔了彼此之間的交流和溝通。這樣,法官就可以在調解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當事人的親朋好友的作用,通知其和當事人一起到場參與調解。②對于有對抗關系的案件雙方當事人來說,雙方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水火不容,如果法官始終使雙方當事人處于同一場所內,將會使雙方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會使當事人因為賭氣而使僅有的調解希望化為烏有,這樣就不適宜長時間將雙方當事人置于同一場所內,而應將雙方當事人予以隔開。③審判人員組成的不同。男女性別的差異也會影響人的心理。女性往往給人一種溫柔、和藹、易親近的感覺,男性往往給人一種威嚴、嚴肅、難接近的感覺。對于離婚、撫養(yǎng)、贍養(yǎng)等婚姻家庭案件,女性更能以其細心、耐心、溫和等特有的性別特點,更好地走近當事人的心理,更充分了解案件的情況,而以拉家常、閑聊天等方式,以實現(xiàn)調解的良好成效;對于刑事犯罪案件、當事人比較刁鉆的民事案件,就需要發(fā)揮男性威嚴、不茍言笑等特有的性別特點,從而對當事人形成心理上的震懾,促使當事人嚴肅認真地對待案件,以威懾促使調解的達成。這樣,就要求針對不同的案件,合議庭要適當?shù)卣{配人員的組成,才能更好地達到預期的審判效果。④旁聽人員的多少和組成結構。他人是否關注及關注的程度,會對人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影響。在無人關注的情況下,人們會感覺自己處于一個私密空間,自己能夠完全控制掌控自己的行為,自己的行為可以不被別人發(fā)現(xiàn),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充分放縱自己的行為,自由表達自己的想法。在有人關注的環(huán)境下,人們會覺得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處在別人的監(jiān)督之下,他人眼神或言行的細微變化會影響人們的心理,一個贊許的眼神會加強人們對自身行為的肯定,一個鄙棄的眼神會將人們信心十足的想法徹底打消,一個懷疑的目光會使人們對自己的行為猶豫不決等。媒體的關注無處不在,媒體的介入會使事件完全暴露于社會公眾面前,從而更好地體現(xiàn)法律的公正和公平,徹底瓦解人的僥幸心理,能使當事人迫于媒體的譴責和監(jiān)督,而放棄或降低自己的不合理請求,促使雙方調解意見的形成。因此,在特定的情形下,就要考慮給給當事人一個獨立的空間還是一個備受關注的空間,審判人員要合理地確定旁聽人員的組成和數(shù)量,使案件處于適當?shù)年P注之下。例如離婚案件、未成年案件等,為了避免給當事人造成心理上的陰影和障礙,就要為其提供獨立的空間;而對于社會危害性較大的刑事案件、不涉及商業(yè)秘密、個人隱私的案件,就要充分運用社會公眾關注度而產生的強大壓力,而促成案件調解的順利進行[10-11]。
2.2.5 當事人在同一場所停留時間的長短 時間像一塊磚頭是有重量的,它的質量只能作用于人的心理,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稱量工具稱不出它的質量。一個普遍的規(guī)律是,時間越長,它的質量就越大,對心理的壓力就越大。當時間的質量超過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時候,人會發(fā)生一些特殊的言語和肢體變化,比如自言自語、抓耳撓腮,甚至發(fā)瘋,也就是說人長時間處于一個固定的空間,當時間超過人的承受能力時,就會嚴重影響人的心理、思想和行為,人們?yōu)榱耸棺约旱男那?、狀態(tài)等處于最佳,就要不時地變換新鮮的環(huán)境,不同的環(huán)境能刺激人們的思維和精神的活躍,從而提高生活的質量和工作效率。長時間處在一個不變的環(huán)境中,周邊是同樣的人在不停的重復同樣的理念或想法,人們就會感覺心煩意亂、有一種想逃脫、逃離現(xiàn)場的強烈愿望,可能會在不耐煩的情況下接受他人的意見,這就需要法官,不厭其煩、持久耐心的對當事人闡述利害關系,從而促成調解的達成。
2.2.6 空間距離的影響 人的心理距離會通過空間距離表現(xiàn)出來,而空間距離會影響人的心理距離。一個人與另一個人的親密程度往往視其與對方的距離而定??臻g距離較近,心理距離也是較近;空間較遠,心理距離則較遠。如果案件選在在空間范圍較大的審判法庭,審判人員相較于當事人處于空間上相對較高的位置,法官與當事人之間的空間距離相對較遠,這就使當事人產生一種審判人員高高在上、無法親近的感覺,而對法官表現(xiàn)出無比的尊重甚至是害怕,這樣法官的威嚴和法律的嚴肅性能充分地得到展示,從而使當事人基于法律和審判法庭的震懾感而增加其接受調解的主動性。這種環(huán)境在起到震懾作用的同時,也使當事人與審判人員之間產生強烈的距離感,從而無法實現(xiàn)雙方之間自愿和諧地溝通,所以這時就需要能拉近雙方距離感的位置調整的配合,審判人員可以在不開庭的情況下,與當事人坐在同一水平的位置上,或者坐在離當事人較近的位置上,以拉近雙方之間的空間距離,進而拉近雙方的心理距離。相對于審判法庭的特殊設置,辦公室或會議室,座位的排列等相對來說都是處于同一水平層次上,沒有了位置的上下之分,也就不降低了當事人心理上,與審判人員地位上的上下之分,也更符合調解這種案件處理方式的空間需要[12]。
3.1 設立專門的巡回法庭
審判法庭的嚴肅性對案件的調解作用有其不足之處,調解需要嚴肅性和親切感、震懾力和融合性等的完美結合,這就需要在審判法庭之外,創(chuàng)建一個更適合調解的環(huán)境,即建立巡回審判制度,設立專門的巡回審判法庭。巡回審判法庭可以設立在當事人比較熟悉的居(村)民委員會,當事人長期居住生活在這個地方,周邊的人文環(huán)境和地理環(huán)境他門都更為熟悉,有利于更好地了解糾紛產生的根源,掌握當事人的成長環(huán)境和人格特征,同時利用這種相對熟悉、開放或色彩較豐富的環(huán)境,最大程度的消除當事人的顧慮和僥幸心理,并能利用周邊特定的人員構成結構(即家庭組成人員或村民等)的監(jiān)督作用,更好的實現(xiàn)調解。
3.2 設立有特色的調解室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法院的調解工作是在審判法庭或辦公室進行的,即使有的設立專門的調解室,也是把辦公室或審判法庭冠以調解室的名字,無法達到應有的效果,這就需要充分考慮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設立別具特色的專門調解室,以極大區(qū)別于審判環(huán)境。從色彩上,要有別于審判法庭的沉悶色彩,將調解室布置成相對溫和或親切感較強的色彩,如淡藍色、淡綠色、淡紫色等;從溫度上,約見當事人時要使當事人處于人體感覺舒適的溫度;從聲音上,可以設置適當?shù)囊繇懺O備等,因為調解過程通常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事人等待的過程中如果聽到美妙的音樂會使其心情平復,更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冷靜思考、分析調解中的利弊關系;從人員的座位設置方面,可以設置成居家模式,使當事人有一種家的感覺;從空間的大小程度上,狹小的空間給人壓抑的感覺,調解室可以考慮設置成空間廣闊的場所等??傊瑧浞挚紤]各種環(huán)境因素,設立有特色的調解環(huán)境,以實現(xiàn)更好的調解成效。
3.3 有效利用美好的自然環(huán)境
美好的大自然是我們擁有的最寶貴的財富,她能給我們帶來無數(shù)神奇的效果,如果我們能很好的利用美妙的自然環(huán)境,會給我們的調解工作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調解工作中,對于在特地的自然環(huán)境中的案件,比如田間地頭的案件,不妨到綠油油一望無際的田地中走訪一下,在與當事人一同感受大自然新鮮氣息的時候,在審判人員和當事人保持美好心境的情況下,采取拉家常、談心等方式,暢所欲言、無所禁忌地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以達到身心愉悅、和和氣氣達成和解的完美效果[13]。
矛盾糾紛的產生是人與人之間一種比較復雜的社會心理產物,它的起因、發(fā)展受當事人的心理變化而表現(xiàn)出不同的特征[14],而人都是在特定的主客觀環(huán)境中,環(huán)境中任何因素的變化都會影響人們的心境或情緒,進而影響人們的言行,作為處理糾紛的法官,要充分把握環(huán)境中不同因素變化對人心理的影響程度,根據(jù)當事人的主客觀情況,適時、合理地變更當事人所處的環(huán)境,促使當事人心理向接受調解的方向引導,進而運用高超的調解技巧,不斷提高案件的調解率,提升調解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1]呂曉峰.環(huán)境心理學:內涵、理論范式與范疇述評[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2011,56(3):141-142.
[2]林玉蓮,胡正凡.環(huán)境心理學[M].2版.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3]吳建平,侯振虎.環(huán)境與生態(tài)心理學[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1.
[4]詹華山.室內空間的心理感受[J].科學咨詢:決策管理,2010,11(13):118.
[5]劉春海.試說色彩與心理情感[J].臨滄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18(2):133.
[6]丁石雄,李卓染,劉永寧.淺析室內環(huán)境中的色彩心理效應[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3,12(8):143
[7]白木,子萌.噪音影響心理健康[J].勞動世界,2002,14(7):42-43.
[8]李洪波.淺談音樂對心理的影響[J].新西部,2007,8(14):142.
[9]趙鑫珊.貝多芬之魂[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出版社,1988:95.
[10]伍麟.當代環(huán)境心理學研究的任務與走向[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3(3):37-42.
[11]高春義,岳莉然.環(huán)境設計中個人空間與私密性的需求調查[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5,(1):136.
[12]聞志強.檢察機關司法辦案場所建設研究——基于應然合理性與實然可行性的分析[J].武陵學刊,2014,(5):55-65.
[13]呂曉峰.環(huán)境心理學的學科新主張及論評[J].陰山學刊:社會科學版,2014,27(5):99-102.
[14]張冬冬.巧用心理學調解民間糾紛[J].人民調解,2011,20(11):39.
Application of environment psychology in case mediation
LIU Yan1,2YANG Shichang1
1.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nan Province,Xinxiang 453002,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Xinxiang Medical University,He'nan Province,Xinxiang 453003,China
The environment has an effect on people's psychology and behavior.The same cas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will produce different effects.In order to make the party feel relaxed,some cases should be carried on in the environment that the party is familiar with;some cases should go on under a solemn environment to make sure the party having a strong psychological deterrent feeling;while,to ensure the party produces an extreme mental and psychological tension,some cases are required to be carried on under a completely unfamiliar environment.This study aims to put environment psychology into good using in case medication through exploring the influence of case medication effect that the party has on with different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performance unde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Environment;Psychology;Behavior;Mediation effect
B845.6
B
1673-7210(2015)03(c)-0173-05
2014-12-07本文編輯:蘇 暢)
劉艷(1982-),女,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心理學專業(yè)2012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應用心理學。
楊世昌(1973-),男,醫(yī)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精神應激、心理測量與評估、心理咨詢與治療、兒童青少年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