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芳艷
〔關鍵詞〕 理科生;語文;學習興趣;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24—0082—01
高二年級文理分科后,語文教學漸漸變得困難起來。理科生重視數理化的學習,普遍認為“得綜合者得天下”,語文學得再好也很難與別人拉開分值,同時學了又不可能立竿見影,于是他們把時間幾乎全部投在了理科學習上以追求較大的分數提升空間,甚至有些學生把語文課當成了休息課,一上語文課就“養(yǎng)精蓄銳”。盡管理科班也有極少數語文成績較好的同學,但大多數語文基礎薄弱、能力不強的學生對語文“趨而避之”。語文老師只能感嘆:“教語文難,教理科班的語文更難!”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們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興趣,尤其培養(yǎng)理科生學習語文興趣,達到教與學的雙贏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我總結出了以下幾點:
一、強調語文的重要性,從思想上提升學生對語文的重視
“我們的理工科學生必須要學語文”,北航副校長鄭志明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招生說明會上曾經這樣講。而教育部也要求各高校面向全體大學生開展中文課。從長遠發(fā)展考慮,必須重視語文課的學習。同時,語文是基礎課、工具課,學不好語文,沒有好的閱讀和表達能力,嚴重影響其他學科的學習。常常有理科老師表示,學生由于閱讀能力差,有時很難準確理解題意,造成了不必要的損失。縱觀每年的高考成績,那些理科成績好的學生語文成績都相當不錯,而相反的,那些語文成績低的學生理科的成績都高不到哪里去。
二、從細節(jié)入手,夯實學生的語文基本功,助長他們的自豪感
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一些具體的問題尚未引起學生的重視,書寫潦草、表達能力欠缺、積累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質較低。針對這些問題,語文老師除了平穩(wěn)的心態(tài),還應該從細節(jié)處入手,一步一步訓練,扎實學生的基本功。對學生的點滴進步不吝嗇自己的肯定與贊美,盡可能讓每個學生都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閃光點,意識到自己的進步。把學生拉回到語文課堂。
三、改變理科生學語文的思維模式,關注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差異
一些理科的學生認為語文是很難學好的一門課程,它的內容龐雜,無從下手;努力了很久,似乎沒有什么明顯效果。那么理科生是不是真的很難學好語文呢?其實不是,只是因為他們沒有注意到語文與物理、數學等學科之間的差異性。
首先,作為一門語言學科,注定了語文的學習不會像理科的學習一樣立竿見影。它的知識點是瑣碎的,要天長日久地點滴積累,所以當我們付出了很大努力卻收效甚微時,不要對自己產生懷疑,要相信只要方法得當并且長期堅持,就一定會獲得豐碩回報。
其次,理科生長于抽象思維,而形象思維的能力較差。他們重視理解,忽視記憶積累;長于思考,忽略讀寫的語感;重視做題的過程及要點,忽視語言的表達和書寫的美觀。這些思維方式和習慣使理科生在語文試卷上失分嚴重。所以,改變他們學習語文的思維方式勢在必行。
語文重在知識的點滴積累,要重視記憶;語言的表達既要條理分明又要形象生動,需要多多形象思維;語感在語文中顯得很重要,要重視誦讀;文面的整潔屬于考察的內容,要重視書寫。這樣,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掌握了語文學科的特點,會在學習中做出相應地調整。
四、激發(fā)理科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語文學習在高考的指揮下變成題海戰(zhàn)術時,學生僅僅為考高分而學,自然體會不到學習語文的樂趣。感受不到語文的魅力,學生學習語文的勁頭可想而知。因此,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才是制勝的關鍵。利用課前兩到三分鐘進行演講、對時事熱點進行評論;課堂上由知識點而生發(fā),抽出幾分鐘時間作詩句補對搶答、成語積累比賽、時事熱點分析;由教學內容而聯(lián)系歌曲歌詞、名人軼事、謎語競猜等。這些形式多樣的語文活動不但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能很好地鍛煉他們的語言組織和表達能力,同時也加大了知識的積累,可謂一舉多得。
五、適時地進行學科之間的穿插,改變學生對語文的成見
在學習的過程中,理科學生由于思維的局限,常常把語文從理科課程中分裂出來,認為語文僅僅是一門單獨的課程,學不學的影響不大,卻不知語文是穿插在每一門理科課程中,是為每一門課程服務的。針對學生的這種認識,我們不妨從一些簡單有趣的跨學科故事入手,比如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弄混的“‘平方的和與‘和的平方”“‘絕對值的和與‘和的絕對值”等等,通過區(qū)分不同概念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語文在其他學科中的存在,讓他們意識到語文對其他學科的幫助。
編輯:劉於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