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返璞歸真”一詞出自“觸知足矣,歸真返璞,則終身不辱” (《戰(zhàn)國策·齊策》),意思是去掉外飾,還其本質,比喻恢復原來的自然狀態(tài)。在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中,也存在著很多華美的外飾,這些華美的外飾使整個語文課堂顯得華麗奪目,但缺少本質的厚重的內涵。學生在精彩紛呈的各種形式背后,感受的是知識方面的淺顯蒼白,整個語文課堂教學也因此變得華麗卻低效。所以,語文課堂教學也需要返璞歸真。
一、真正的“起點”
很多教學設計在導入這一環(huán)節(jié)都赫然寫著“激情導入”,在“激情導入”之后直奔“作者簡介”,然后“朗讀正音”,語文教師真的有那么多激情嗎?教師備課就是一味地照搬教案,這樣的教案上課能用嗎?在說課比賽時,選手說學情,往往都是“學生理解能力差,基礎薄弱”,這種學情像是萬能公式,這樣的教學能高效嗎?教師上課認真地講了,但講的東西是否學生早已掌握而教師一節(jié)課都在做無用功呢?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有怎樣的起點?
教師應該重視了解學情,基于學情,結合學情需求作出相應的教學設計。學情是真正的教學起點,這也就是真正的“備學生”。教師如果對學情把握不準確,就會出現“教”與“學”的矛盾,這也是課堂教學低效的重要原因。中學語文界著名特級教師錢夢龍到北京講課時,提前發(fā)調查問卷,調查學情,了解學生初讀課文時遇到的疑惑,之后修改教案,從學生的疑問中汲取問題,以學情為教學的起點。這樣,在教學設計中才能抓住學生存在的難點、盲點、興奮點,上每一節(jié)課,才能讓學生有茅塞頓開之感,這樣的語文課才是好課。
二、真正的“問題”
很多教師懼怕課堂教學時出現“冷場”,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這樣的一些問題:請大家看看注釋然后回答,本課的作者是哪個朝代的?學生集體回答“唐代”;大家一定聽說過這個故事吧?學生回答“有”或“沒有”,在學生回答之后,教師還是按原計劃講了;大家說他讀得好不好?學生回答說“好”;這個句子是不是這樣理解的?學生回答“是”;等等。實際上,這些問題都是“假問題”,課堂看似很活躍,但學生的回答是漫不經心的,沒有經過認真的思考,因為這些問題太低級,不值得思考。
“冷場”怕什么?學生暫時的沉默,恰恰是學生思維最活躍的時候。所以,教師要學會等待,學會在等待中抓住最有利的點撥時機。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精挑細選,切莫隨口發(fā)問,切莫低級提問。真正的問題是不奉送答案的,真正的問題是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火花的,真正的問題也是有梯度的,真正的問題是指向學生疑惑之處的,真正的問題是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
三、真正的“合作”
新課標中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合作絕不是簡單的前后、左右、小組之間的稀松平常的討論。大多數教師只注重了形式,把合作討論作為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出現,這樣理解是錯誤的。新課標中提出,“教師要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
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完全沒必要通過合作探究來完成。個人鉆研是合作的前提,只有個人有觀點了,有理解了,有分析了,才能與同學進行交流,才能在彼此的腦海中掀起一場思維的風暴。合作并不是削弱了教師的講授功能,而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交流觀點、分享思路,來解決自己獨立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要講透徹,教師是“合作學習”的參與者而不是旁觀者。教師在選擇讓學生合作探究的任務時,一定要充分了解學情,選擇那些真正有探究價值的問題。
四、真正的“生成”
語文課堂教學要注重預設,更要注重生成。很多教師上課,一節(jié)課中按部就班地播放幻燈片,一切都是按照預設進行。一節(jié)課看起來很精彩、順暢,學生的一切就在教師的掌控之中,教師沒有給學生“出現可能”的機會,這樣的課是好課嗎?學生在課堂上答錯或出現其他問題,大多教師會引導學生朝自己教案預設的內容靠攏,怕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學任務”該怎樣來確定?是教師要完成的“教的任務”還是學生要完成的“學的任務”?
課堂教學的生成,是一個師生共同學習、共同建構的教學發(fā)展過程,是一種開放的、互動的、多元的新型教學形式。預設與生成是課堂教學的兩翼,兩者具有互補性,但它們之間卻沒有一個絕對的比例關系。語文課堂教學的生成常常出現在以下四處:第一,錯誤之處。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出現的知識性錯誤、思維誤區(qū)或認識上的偏差。第二,創(chuàng)新之處。學生在互動中出現的獨特見解、求異思維、創(chuàng)新精神等。第三,質疑之處。學生對教材觀點或教師的講解提出質疑的時候。第四,爭論之處。學生對同一問題出現觀點不相融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這些節(jié)骨眼上引導學生,給學生提供“生成的機會”。
五、真正的“誦讀”
讓語文課“讀”出精彩,讓語文課“讀”起來。在課前、課中、課后,要求學生自己充分地讀,要求讀準字音,讀出意思,讀出情感,讀出味道,讓學生在獲得原始的、獨特的、個性化的閱讀體驗中,積淀語感,在寫作時能信手拈來。
讀,可以有多種形式:教師范讀、領讀、學生比賽讀、齊讀、自由讀等。讀,既是過程,也是目的??偠灾?,語文課不是教師展示激情的舞臺,不是固定了套路的表演,不是教師炫耀PPT技術的場所,不是為設置情境而設置情境的矯揉造作,不是為合作而合作的熱鬧紛繁。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根在聽說讀寫,是聽說讀寫之內的挖掘與創(chuàng)新,而不是游離于聽說讀寫之外的花樣翻新。”
請還語文課堂教學一片干凈的天空,請讓語文課堂教學返璞歸真,實現真正的高效課堂。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