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培俊
在學卞和、贊卞和的熱潮中,怎樣讓地方特色、鄉(xiāng)土文化、校本教材、綜合實踐這四者有機結(jié)合呢?怎樣讓每一個孩子都熟知卞和精神的精髓,接受卞和文化的熏陶呢?我冥思苦想后,決定從綜合實踐入手,選定“卞和精神伴我成長”作為實踐研究主題。
一、選定主題巧設計——病樹前頭萬木春
我和學生經(jīng)常上網(wǎng)找資料、去書店查閱資料、參觀調(diào)查、訪問請教等,歷時兩個月之久寫出了二十份“卞和精神伴我成長”主題研究方案,并在具體實踐中不斷修改、不斷完善。實踐活動分為5個階段:創(chuàng)設情境,確定課題;成立小組,明確任務;小組合作,搜集資料;成果展示,資源共享;交流評價,拓展延伸。
學生根據(jù)興趣,分“知卞和”“講卞和”“憶卞和”“頌卞和”四個小組開展活動。教師指導學生采用參觀、訪問等方法,走進山村、社區(qū)、街道、商場、風景區(qū)、文化發(fā)祥地、廣場等地方參與實踐活動。鼓勵他們關(guān)注身邊的人和事,使他們明白學問就在生活中,就在你我身邊。
二、循序漸進展才藝——守得云開見月明
此次綜合實踐活動持續(xù)時間較長,教師充分發(fā)揮了指導者和引路人的作用:在確定課題階段給予了激勵,在分組階段給予了及時的協(xié)調(diào)和指導,在學生們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并不是撒手不管,而是隨時關(guān)注每一個組、每一個孩子的動向,及時給他們最有力的幫助和指導。例如進入社區(qū)進行調(diào)查訪問,有的家長不理解,覺得孩子不務正業(yè),這時教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橋梁”作用。孩子們搜集了大量的資料,在進行篩選和整理時,教師也給予了細致的指導,使孩子們學會了在海量信息中檢索有用信息的方法。有時組員之間也會發(fā)生摩擦,教師就及時化解他們的矛盾,教他們樂于、善于與同伴相處。
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同時加強與各個學科的整合,如:“知卞和”小組通過查找資料后知道了卞和的故事,教師就積極引導他們大膽講故事,分析人物特點,并取得音樂老師的幫助,自編自演了《卞和獻玉》課本??;“講卞和”小組通過搜集資料、調(diào)查訪問等知道古今及身邊有許多卞和式的人物,他們擁有卞和式的精神;“憶卞和”小組集眾人的智慧,把《卞和獻玉》的故事編成快板來表演,以書畫的形式來紀念卞和;雪絨花潔而白,《雪絨花》的故事蘊含著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頌卞和”小組借物抒情,用巴烏吹奏一曲《雪絨花》更是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
從這一系列活動中,學生不光更深刻地認識了卞和,學習弘揚了卞和精神,更重要的是學會了更多的實踐方法,形成了更多的能力。
三、觸類旁通顯智慧——柳暗花明又一村
初嘗成功喜悅的我又不斷以“卞和精神伴我成長”為主題,舉一反三、靈活巧妙地應用于數(shù)學課堂,將高效課堂定位于“學習主體和教學主體共同生長與發(fā)展的雙贏教學生態(tài)”。
“不露痕跡的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毙W生最容易接受的是具體的、感性的東西,而兒歌、童謠往往有把抽象的數(shù)學概念直觀化的功效,小朋友邊表演邊吟唱簡潔明快、幽默風趣、瑯瑯上口又充滿童趣的兒歌童謠,熱情高漲,注意力集中,學習也就成了快樂的體驗了。如:學卞和,贊卞和,卞和小學卞和多,勤奮學習善思索;學數(shù)學,不怕難,上課聽講是關(guān)鍵,細心認真記心間……又如:《認識方向》的教學中,小朋友會說:“早晨起床,登上山崗,面對太陽,辨別方向。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這些兒歌巧妙挖掘了“卞和文化”的滲透點,讓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合作學習,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
責任編輯 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