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是“乘坐纜車”還是“徒步爬行”

2015-01-14 06:56徐美芹
教學月刊·小學數(shù)學 2014年10期
關鍵詞:畫法纜車說明書

徐美芹

今年上半年,筆者參加了一次同課異構活動,有兩位教師同時執(zhí)教了“比例尺”一課,他們的課題一樣,教學方法有著細微的差別,然而教學效果卻大相徑庭。

教學片段一(教師A)

師:同學們喜歡畫畫嗎?畫一條長為5厘米的線段,畫一條長為10厘米的線段,再畫一條長為100米的線段。

師:怎么不畫了?

生:紙?zhí)?,畫不下?/p>

師:想個辦法怎樣把長為100米的線段畫在紙上呢?按你的想法畫吧!

師:你是怎么畫的?

生1:100米=10000厘米,縮小到原來的,就可以得到長為5厘米的線段。

生2:100米=10000厘米,縮小到原來的,就可以得到長為10厘米的線段。

生3:100米=10000厘米,縮小到原來的,就可以得到長為4厘米的線段。

師:當然還有很多種畫法,同樣是100米的線段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畫法呢?

生:縮得不一樣。

師:誰能結合這些數(shù)據(jù)說一說畫法?

……

師:我們把100米縮小畫在紙上的長度就是——圖上距離。100米的實際長度叫——實際距離。

師:還可以怎樣讀?(1∶2500)

……

師:這樣得到的幾比幾就叫比例尺。

……

教學片段二(教師B)

師:估計一下從宿城到碭城有多遠?(250千米,150千米……)

師:課前老師查了一下資料是150千米。板書:實際距離150千米。

師:你能根據(jù)上節(jié)課學的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在紙上畫一條線段來表示長度是150千米嗎?(生畫在紙上,標出線段的長度,寫上自己的名字。)

展示學生作業(yè):

生1

生2

生3

師:同學們分別用15厘米、5厘米、10厘米代表150千米,你們畫的都是對的,可是你怎么能讓別人看明白你的意思?當你買了東西不會用時,你會怎么辦?(看說明書)

師:你能不能在線段的旁邊寫個“說明書”或圖例?

再次展示學生的成果(在線段旁加注):

1厘米∶10千米

經比較得出用比號簡單明了,而且“1厘米=30千米”等寫法也不正確,因此隱去“=”和“代表”替換成“∶”。進而引導學生逐次化簡,理解意義,得出最簡整數(shù)比后,再次理解意義,最后把這個比寫在線段圖的旁邊。

師:其實數(shù)學家也是這樣做的,把這個比寫在地圖上,還起了個名字叫比例尺。比例尺是什么?

板書:比例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

……

案例反思

教師A先讓學生畫一條長為5厘米的線段,再畫一條長為10厘米的線段,最后畫一條長為100米的線段,由于紙?zhí)。瑢W生畫不下就不畫了,從而引發(fā)認知沖突,體現(xiàn)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教師拋出第一個問題:想個辦法怎樣把長為100米的線段畫在紙上呢?按你的想法畫吧!第二個問題:你是怎樣畫的?第三個問題:同樣是100米長的線段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畫法呢?在學生說畫法的同時,指出圖上距離、實際距離,揭示比例尺的概念。通過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看出,教師在有意識地讓學生經歷一個學習的過程、探索的過程。但是很可惜的是教師A走到了“半山腰”還是忍不住“乘坐了纜車”,直接揭示了比例尺的概念。再者,從學生喜歡的畫畫入手創(chuàng)設情境,給人以生搬硬套的感覺。從課后筆者與學生的交流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此其實并不感興趣。學生喜歡畫畫是事實,但是畫一條線段與畫一幅自己喜歡的畫是有本質區(qū)別的,甚至可以說是兩回事。因此這一看似精心設計的課堂引入,倒像是在教師的指令下做機械的操作活動,在教師的“挾持”下進行“探究”學習。

而教師B卻全然不同,以談話的方式創(chuàng)設了一個真實的、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習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的欲望。從生活中感受比例尺,彰顯出比例尺產生的必要性。

“估計一下從宿城到碭城有多遠?”“你能根據(jù)上節(jié)課學的圖形的放大和縮小,在紙上畫一條線段來表示長度是150千米嗎?”教師利用指向性明確的問題啟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營造了探索的氛圍,促使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理解比例尺,為學生主動建構比例尺的概念創(chuàng)造了條件。特別是放手讓學生寫“說明書”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學生有用5厘米、15厘米、10厘米等線段來表示長度150千米的……教師提問:“你們畫的都是對的,可是你怎么能讓別人看明白你的意思?你能不能在線段的旁邊寫個“說明書”或圖例?”這一來源于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誘導學生積極探索和思考,學生們用不同的方式寫了自己的“說明書”,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學生都想把說明書寫好,讓別人一眼就看明白,這種想被別人認可的欲望是兒童的心理需要,這促使他們積極思索、自主探究。每位學生根據(jù)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比例尺的概念。學生在“寫”的過程中,同時經歷了知識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和概念的形成過程。通過“寫”,經歷一次對比體現(xiàn)比號的簡潔;一次統(tǒng)一單位體現(xiàn)“一看就明白”;一次化簡比達到讓“說明書”更優(yōu)化的目的。經歷這樣三次數(shù)學活動使學生對比例尺的本質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事實證明:學生主動建構比例尺的模型,比一味地講授效果好得多。

建構主義認為:知識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學生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huán)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xiàn)的。本案例中,教師B通過估一估、畫一畫、寫一寫、比一比等活動,借助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引發(fā)新知的生成。在學生沉浸于創(chuàng)造的喜悅時,揭示比例尺的含義,教師B的課堂完整地記錄了學生探究的歷程:從在紙上畫150千米的線段到為它寫“說明書”,再到精簡“說明書”,最后抽象出比例尺。學生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做”的過程,一切都是自己動手動腦完成的,學生經歷了一番摸爬滾打,方知其中的“溝溝坎坎”,獲得的知識和體驗必將印象深刻、記憶久遠。一如我們經常說的:只有體驗過,理解才會更深刻。

聽完兩節(jié)課,筆者聯(lián)想到了登山活動,學生的學習不就是攀登知識的高峰嗎?登山有兩種方式,乘坐纜車和徒步爬行。無論哪一種形式最后都能登上山頂,但是二者看到的風景、獲得的體驗卻有著本質的區(qū)別:乘坐纜車看到的風景是大致的輪廓,稍縱即逝,甚至捕捉不到它;而徒步爬行卻可以且行且停、且行且思,此時所收獲的“美景”才是讓人終生難忘、回味無窮的。

(安徽省宿州市碭山縣碭城第一小學 235300)endprint

猜你喜歡
畫法纜車說明書
鱷魚的畫法
瓜里繪客廳
循環(huán)
乘坐纜車
高空纜車
纜車
多變的形象
奶牛坐纜車
天空的畫法
人類生命的“說明書”
绵竹市| 兴城市| 宿州市| 泸州市| 平塘县| 宜州市| 淮安市| 广西| 宜宾市| 茂名市| 育儿| 婺源县| 白玉县| 洛扎县| 沙河市| 平陆县| 抚宁县| 昌黎县| 怀来县| 深州市| 阿克陶县| 永靖县| 泾川县| 罗江县| 平昌县| 宁都县| 长汀县| 论坛| 赣州市| 科技| 松潘县| 偃师市| 宝坻区| 邛崃市| 大城县| 洛宁县| 夹江县| 新平| 南开区| 玛多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