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敏
《他得的紅圈圈最多》是蘇教版一下的一篇課文,主要寫了鄧小平爺爺小時候認真練字的故事。對于鄧小平爺爺,學生雖有所聞,但未必了解;對于寫毛筆字,大家不熟悉;至于寫得好的字就畫個圈,平常我們也是這么做的,沒啥新鮮感可言。如若按部就班教課文,學生肯定不感興趣。能否把看似平淡的課文教出深意?能否把所謂“無趣”的課文教得生趣盎然?這是擺在我們所有語文老師面前的一個問題。其實,這類看似平淡“無趣”的課文,也可憑借扎實的語言實踐而變得生動與豐富起來。
一、 在緊湊中鍛造有趣
文章采用“倒敘”的寫法,第1自然段概述了鄧爺爺小時候就能寫一手好字,經(jīng)常受到先生的夸獎。第2自然段具體敘述了鄧小平是怎樣認真練字的。
我把教學重點放在教學第2自然段上。在揭示課題后,我緊扣課題,直接以“鄧小平為什么能得到這么多紅圈圈呢?”引導學生邊讀書邊思考。他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與鄧小平“每次寫字,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密切相關(guān)。
在讀懂的基礎(chǔ)上,我以“先生的要求是什么呢?”引導學生再讀課文,讓他們對先生的要求有比較深刻的認識。這時,讓學生思考“面對這樣用功練字的鄧小平,先生看到會怎樣呢?”這一問題巧妙地將學生引入到第1自然段的學習中。有了前面的鋪墊,學生對第1自然段的理解顯得很自然。
二、 在品讀中感悟有趣
在教學“每次寫字,鄧小平爺爺都能按先生的要求去做,所以,他得的紅圈圈最多?!边@句話時,我先指名學生讀,學生的關(guān)注點大都放在“最多”上,這說明學生的理解停留在紅圈圈多這樣的結(jié)果上,忽略了鄧小平每次都認真練習的過程。于是,我引導他們:“人們常說,做一件事不難,難的是堅持下去,但是我們的鄧爺爺做到了。再讀讀這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學生很快就找到了“每次”,我繼續(xù)向前推一步:“一次是這樣,兩次是這樣,三次是這樣,次次都是這樣,這就叫做‘每次,叫做‘持之以恒?!辈选懊看巍肌卑鍟诹撕诎迳?。這樣,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啟迪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關(guān)注文本的語言。再讀課文時,明顯感覺到他們的理解深入了,讀到了文字背后的意思。
再如,“先生要孩子們先用紙蒙著字帖描,等練熟了,再照著字帖寫?!边@句話具體寫出了練習毛筆字的步驟:“蒙——描——臨”。低年級學生接觸毛筆字很少,且現(xiàn)在的習字冊多用描紅的練習方式,因此,學生對“用紙蒙著描”這樣的概念是模糊的。在上課時,我準備好字帖、拷貝紙,讓學生在實物投影上按照句中的步驟去實施。此舉一是加深了對“先生要求”的認識,二是讓學生對“蒙—描—臨”有了直觀的印象。
“先生的要求能否調(diào)換順序呢?”我引導學生再讀句子,明確課文以“先……再……”連接,強調(diào)了這些要求間的關(guān)系。接下去,我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想想能不能用“先……再……”講一句話,或說清一件事的步驟。略加思索后,大家列舉了一些例子:
“早上走進教室,我先放下書包,再拿出語文書大聲地讀起來?!?/p>
“下班了,媽媽先換下鞋子,再走進廚房,開始準備我們的午餐?!?/p>
“小狗走近食盆,先用鼻子聞聞,再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會兒盆子就空了。”
由這些句子不難看出,學生已明白了描述事情一定要按照順序,而這正是通過品味語言獲得的。
三、 在想象中生成有趣
這篇課文有兩幅插圖,我先出示鄧小平畫滿圈圈的字給學生觀賞,讓他們進行評價。大家紛紛舉手:“鄧小平的字很好看?!薄八淖謱懙煤苷R?!薄班囆∑降淖置總€都被畫上了紅圈圈,真了不起?!边@時,我又出示第二幅圖,引導說:“先生笑瞇瞇地站在了他的身后。你猜,先生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當一回先生夸獎一下鄧小平。說到“當先生”,同學們的積極性更高了,個個高舉起小手:“鄧小平,你真是個好孩子,寫的字真漂
亮。”“你的字進步真大,繼續(xù)練下去,就快趕上懷素了?!保ā稇阉貙懽帧肥巧蠈W期學的一篇課文,同學們能聯(lián)系舊知并巧妙運用,值得表揚。)“鄧小平,你很用功,小朋友們都要向你學習?!?/p>
我不滿足于僅把說話的重點放在語言的表達上,就又推著學生向前走一步:“先生恐怕不僅僅用語言來夸獎鄧小平,他還會做什么呢?”起初,學生都一愣,不知怎么說,我走到一個學生身邊,邊撫摸他的頭邊說:“先生會輕輕摸摸小平的頭。”這下子大家有了靈感:有的說:“先生沖著鄧小平豎起了大拇指。”有的說:“先生拍拍鄧小平的肩膀微笑了一下。”還有的說:“先生摸著胡須,微笑著點頭?!?/p>
這些大膽的想象讓靜態(tài)的文字、圖畫,變成了生動的生活場景。在這樣生動的場景中,學生們真正走進課文人物的心里,體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學會與文中人物對話,原本平淡的課文變得豐滿而有情有趣起來!看著學生徜徉在課文描繪的意境中,一個個煞有介事的“小先生”的模樣,這豈不是有益又有趣的事?
(作者單位:興化市新生中心
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