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書劍
一、 每周一次故事會,讓閱讀的火焰燃燒
語文教材中不少是通俗易懂的故事,他們有神話故事、禮儀故事、民間傳說,童話寓言……故事是培養(yǎng)學生對世界的親和力,開發(fā)學生的記憶力,啟發(fā)想象力,擴展知識的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1. 聽故事,激發(fā)閱讀興趣。每次帶一年級學生,我都會在開學不久,精心設計一次“故事會”,將自己精心挑選的幾個故事講給同學們聽。于是,狼的兇惡、狐貍的狡猾、兔子的聰敏、猴子的靈活都被我通過聲音的模仿和體態(tài)的表演,演繹得栩栩如生,同學們都陶醉了,到下課鈴響起時,還說要“再來一個”。至此,我不失時機地告訴他們,我們的語文書中有好多好故事,各種課外書中也有許多好故事,只要你們用心去讀,老師就可以教你們講故事。
2. 讀故事,引導閱讀實踐。有了“興趣”這個最好的老師,學生的閱讀時間大增。在初期,我要求他們熟讀課文中的經典故事,讀課外讀物中的一些淺顯的拼音故事,并盡力記住一兩個自己最喜歡的故事,帶到每周一次的“故事會”上來交流。這樣,以活動鋪路,學生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提高了語文素養(yǎng),開發(fā)了記憶力,豐富了語言積累。
3. 編故事,發(fā)展想象力。(1) 續(xù)編故事。我們的語文課本和課外閱讀中的許多經典故事都有開放性的結尾,我們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讓學生來續(xù)編。例如,《坐井觀天》中的青蛙跳出來后,會怎樣呢?《狐貍和烏鴉》《烏龜和兔子》中的主人公再次相見,會發(fā)生什么故事等等。(2) 看圖編故事。把課內外的圖畫材料展示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觀察、想象,組織語言把圖編成故事說出來。(3) 給學生少量的語言材料編故事。比如,我設計的為“愛面子的老山羊”編故事實踐活動,學生就編出了許多充滿童趣的小故事,充分展示了他們奇特的想象。另外,我還經常讓同學們演一演讀到的故事,評一評,這樣,通過讀、講、編、演、評等大量的語言實踐活動,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fā)展了語文能力。
二、 每課一積累,讓閱讀的精髓共存
1. 大量背誦經典。我校多年開展“沐浴書香,健康成長”的經典誦讀活動,圍繞《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典導讀》這本書,我們進行了大量的經典誦讀,《三字經》《弟子規(guī)》《笠翁對韻》《小學生必備古詩70首》,許多同學都背得滾瓜爛熟。我們還通過參加學校每年一次的“經典誦讀匯報會”,編演了各種形式的節(jié)目,讓同學們收獲閱讀經典的樂趣。這些經典積累的作用是無形的,她如春雨,滋潤了同學們純凈的心靈,他們常常會在生活和學習中脫口而出地運用詩詞。
2. 課課有積累。從二年級開始,我便讓每個學生準備了一個“采蜜本”。我首先向他們展示了珍藏多年的自己的“采蜜本”,教會他們如何積累自己需要的東西,如何利用自己的“采蜜本”。每篇課文學完,我都要求他們將自己喜歡的詞、句、段積累下來,然后引伸到課外,在課外閱讀材料中尋找精彩詞、句、段摘抄下來。學生將己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新的構建,豐富語言內存,課內外閱讀的精髓,通過目的性積累在這里有效地融合,并滲透到同學們的語言實踐中,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 每單元一主題,讓閱讀延伸
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有主題,我抓住每一個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課外閱讀。讓他們以語文材料為中心,向周邊輻射,學習與本文有關的課外讀物。如學習“美麗的秋天”,就要求同學們閱讀有關描寫秋天的文章并積累。語文教材中不乏名家名篇或名著節(jié)選。教學中,我就以此為契機,把原著推薦給學生閱讀。這樣,學生不僅能立體地理解課文,而且能激發(fā)起讀名篇、名著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在這一系列的介紹與推薦中,使課內的閱讀教學成為課外閱讀的憑借和依托,讓課外閱讀成為課內閱讀的擴展與補充,從而引導學生增強愛語文,愛閱讀的情感。
在指導中,我講授了一些閱讀方法,并設計了一些閱讀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學會了摘抄、剪裁、編寫讀書卡、編寫閱讀提綱,一些學習好的學生會寫讀后感、書評、心得體會等。他們把零碎的知識積累起來,劃歸到自己的知識體系中去。
(作者單位:安徽省太湖縣徐橋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