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黎
【摘要】《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小學第二階段閱讀目標中的詞語教學是要學生學會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而許多小學中年級的教師面對詞語教學蜻蜓點水甚至避而不教。本文提出把聯(lián)系上下文與特定語境、學科滲透以及生活經(jīng)驗相結(jié)合的方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關(guān)鍵詞表情達意的作用。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特定語境;學科滲透;生活經(jīng)驗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正所謂“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這說明了詞語教學的重要性。字、詞、句是組成語文材料的基礎(chǔ)。在語文學習中,生字是根基,但是如果沒有詞語的吸收和內(nèi)化,那么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也將顯得蒼白和空洞。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曾指出:“無論是閱讀還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詞?!盵1]詞是最小的能夠自由運用的語言單位,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礎(chǔ)材料。
維果斯基也曾說過:“詞語教學,不是閱讀教學的點綴,而應貫穿于整個閱讀教學的全過程?!盵2]詞語教學是閱讀教學最活躍的元素,是學生進行語言表達、寫作實踐的基礎(chǔ),對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至關(guān)重要,而詞語教學也是中年級閱讀教學中的重點。2011版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級閱讀目標中對詞語的要求是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guān)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睂嶋H教學中,我們通常會有這種感受:許多詞語,它的詞意仿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一定要語義注釋一遍,感覺味同嚼蠟,反倒喪失了詞語在文本中靈動的生命力。如何讓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文本理解詞語,又讓學生在氤氳的語言氛圍中耳濡目染,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獨特體驗呢?
一、聯(lián)系上下文與“特定語境”相結(jié)合
學生學習每篇課文時,都會出現(xiàn)一些沒學過的詞語,要讓學生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我們通常采用兩種方法:一是查字典理解詞意;二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意。而字典中查出的解釋放到了特定的語句中有時不一定適合,甚至還會弄巧成拙。所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是閱讀中最經(jīng)常、最重要的理解詞意的方法,是培養(yǎng)自身學習能力的重要內(nèi)容,對日后的再學習也是不無裨益的。
(一)感知詞意,理解詞語
課文中一些新詞出現(xiàn)時,詞語前面的語句或后面的語句已生動形象地概括出了詞意,觸手可及,這時引導學生理解這些詞語,就應放手讓學生自己朗讀,邊讀邊思考。正所謂“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崩首x注于目,出于口,聞于耳,記于心,是一種復雜的心智過程。
比如人教版三年級上的《秋天的雨》一文的“五彩繽紛”一詞,下文就有“你看,它把黃色給了銀杏樹……它把紅色給了楓樹……金黃色是給田野的……橙色是給果樹的……”在本段中,文本描繪了各種美麗的色彩很好地詮釋了“五彩繽紛”這個詞語,老師唯有吃透文本,挖掘其中可以利用的資源,讓學生在主動讀書中去自主探究,找到答案,獲得知識,得到學習的樂趣。詞語的教學,要巧妙地結(jié)合具體的句段描寫,不著痕跡,水到渠成。老師不必刻意地要學生去查字典或空口猜測,而是在學生學習文本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去領(lǐng)會感知詞意,在秋天眾多事物的色彩中,順理成章地理解“五彩繽紛”的意思。這是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最直截了當?shù)姆椒āT谌私贪娴男W第二學段中,教材本身就呈現(xiàn)了許多理解詞語的方法,如下表:
(二)互換比較,把握詞語
葉圣陶先生說過:“閱讀方法不僅是機械地解釋定義,記誦文句,研究文法修辭的法則,最要緊的還在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多體會,一字一句都不輕易放過,務必發(fā)現(xiàn)它的特征?!盵3]因此,運用互換比較法進行詞語教學不失為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近義詞互換比較:就是讓學生在比較近義詞的異同時,仔細分辨它們之間的細小差別,從而明確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體味詞語背后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如三年級上《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在描寫小興安嶺春天的美麗景色時。有這樣一個句子: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值得注意的是動詞“抽出”,寫出了樹木生長快、春意盎然的生機。怎樣讓學生領(lǐng)悟到用詞的生動貼切。領(lǐng)會語言文字的奇妙,有教者做了這樣的設(shè)計:
師:【課件出示句子:樹木抽出新的枝條】大家讀讀看,這個句子寫的是什么?
生:寫春天來了,樹木長出新的枝條。
師:【課件出示對比的兩個句子】為什么不說“長出”呢?
【課件出示樹木抽出枝條的動漫,樹木在短短幾秒鐘的時間內(nèi)長出枝條和嫩葉?!?/p>
師:大家再把這一段連起來讀讀看,是“抽出”好還是“長出”好呢?
生:“長出”也是正確的,卻感覺一般,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抽出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蓬勃向上的力量。
師:那你們動動腦筋。還可以用上哪些動作的詞語來換一換? 生:拔、挺、揚……
師:放到句子中讀一讀。哪一個更貼切形象呢?
生:還是抽出好。
在這個教學片段中,教者抓住一個詞“抽出”。濃墨重彩地教學,在端詳一個詞語時,用意思相近的詞語與之互換比較,觸及整篇課文。首先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自主在互換比較中思考:是抽出好還是長出好?然后通過觀看樹木抽出枝條的動漫圖,讓學生恍然大悟。原來,春天來臨時,小興安嶺的樹木迅速長出了新的枝條,不由感嘆大自然的神奇與旺盛的生命力,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有了更深的體會,領(lǐng)悟到用詞的精準與生動。
(2)反義詞互換比較:就是兩個詞意完全相反的詞語之間的比較,形成強烈的對比,很好地品味出文本的情感、突出主人公的思想境界。如三年級上《盤古開天地》中,上下文有許多意思相反的詞語,“只聽見一聲巨響,混沌一片的東西漸漸分開了。輕而清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边@一段中輕對重,清對濁,上升對下降,聯(lián)系上下文并利用反義詞的詞性,可以很好地理解詞語。(見上文表格)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些詞語雖然含義并不深奧,卻用得準確、傳神。教學這類詞,教師可指導學生運用互換比較、琢磨的方法增強語感,意會詞義,體會作者遣詞的精確和意義。這樣,可使學生的認知水平從對詞義的理解升華到對句子的理解,對中心的把握上來?;Q比較法理解詞義,是小學語文詞語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方法,學生也比較容易掌握。
(三)語境涵詠,品味詞語
一個語詞在詞典中沒有某種意義,但在一個特定的語境里可以賦予它某種表意功能。李海林指出:“詞語是構(gòu)成文章的基本單位,語文老師的一個重要職責,就是帶領(lǐng)學生‘沉入詞語的感性世界?!?[4]要和學生一起‘在漢語中出生入死(王堯語)。語境創(chuàng)設(shè)能讓詞語教學從孤立走向整體詞語與詞語之間,詞語與句子之間存在緊密的聯(lián)系。如果割裂了詞語與句子(語境)、詞語與詞語之間的聯(lián)系,孤立地教學詞語,就是忽視了“整體效應”,學生學習詞語,必須要在一定的語境中反復涵詠,進而用自己的心靈去觸摸詞語的溫度,縮短文本與自身之間的距離,形成一種“場效應”。如王崧舟老師在《慈母情深》教學中,帶領(lǐng)學生抓住“震耳欲聾”這個詞語在文本與學生心靈之間走了幾個來回:
【課件出示】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音震耳欲聾。
師:看到、聽到“震耳欲聾”,你的第一反應是什么?
生1:吵鬧,受不了。
生2:想跑開,想避開。
師:這噪聲它停止過嗎?消失過嗎?到文中找一找。
師:昨天,今天,明天,母親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工作呢?
生:(三遍接讀) 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音震耳欲聾。
師:夏日炎炎,寒風凜冽,母親又工作在怎樣的環(huán)境中呢?
生:(對比接讀)七八十臺縫紉機發(fā)出的噪音震耳欲聾。[5]
王老師讓“震耳欲聾”從文章中走下來,走進母親的工作環(huán)境,再走到學生的心靈深處?!罢鸲@”在他的設(shè)計中,不僅有情感厚度,還有時間長度,更有感悟深度。我們總說在文章中走一個來回,可王老師卻連詞語都走了兩個來回。在他的課堂中,詞語是有形象的,可觸可見;是有情感的,可愛可惱;是有經(jīng)歷的,可歌可泣……
于漪老師曾指出:“語言是民族的根之根。文章的精彩部分應重錘敲打,咀嚼、體會:如字面上怎樣理解,字背后有哪些豐富的、精辟的、啟人深思的寓意,語言的表現(xiàn)力如何,魅力何在,更換其他詞句行不行,原因何在。重錘敲打,文章就會濺出耀眼的火花。成功的閱讀教學不僅使精湛的語言文字大放異彩,而且它們裝載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純凈的感情會伴隨著語言文字流淌到學生的心中,哺育著學生健康成長?!盵6]正所謂“文字不是無情物,一詞一句總關(guān)情?!敝挥邪言~語與特定的語境相結(jié)合來理解,細細品味才能對詞語以及文本有更深的感悟。
二、聯(lián)系上下文與“學科滲透”相交融
(一)發(fā)現(xiàn)關(guān)聯(lián),延伸詞語
語文的詞語其實它并不單單來源于語文學科,它有可能與音樂,美術(shù)、生物等學科有關(guān),這就要求我們挖掘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延伸詞語的廣度。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學習的空間。其實,不只生活中有語文,其他學科如歷史、政治、地理甚至數(shù)學、物理等也都有語文的影子。作為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將語文向生活、向其他學科進行滲透,構(gòu)建立體化的教學模式。而在小學中年級詞語教學是低年級與高年級的一個重要的銜接,教師應發(fā)現(xiàn)語文詞語中的學科滲透。
例如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白鵝》第五自然段中有個詞語“三眼一板”,“板眼”原指的是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jié)拍,每小節(jié)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余的拍子叫“眼”?!叭垡话濉庇纸小耙话迦邸?,也就是四拍子。用在此處,一個詞語四個字,把鵝吃飯的刻板刻畫得淋漓盡致。語文文本中的許多詞語都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其中科普類、自然風光類的文章中詞語的學科滲透更明顯。那么,這就要我們教師在備課時去善于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更好地設(shè)計詞語教學環(huán)節(jié)。
(二)還原表象,探究詞語
語文文本中的許多詞語與其他學科相互滲透,教師應把詞語的本意很好地還原,在理解原意的基礎(chǔ)上,更好地探究詞語在文本中的意思。人教課標版四年級上冊第十三課《白鵝》第五自然段中,“三眼一板”是本段落的一個關(guān)鍵詞,入木三分地刻畫了鵝老爺吃飯的刻板。如何指導學生理解“三眼一板”,僅僅靠讀讀,說說鵝吃飯的刻板體現(xiàn)在“四樣食物缺一不可”“吃的順序中規(guī)中矩”,學生的體會還是很淺薄的。讓詞語回歸本意,把音樂課程中的“板”“眼”的知識有機滲透到課堂中,讓學生從本意出發(fā),先了解什么是“板”,什么是“眼”,讓學生看一看,打一打四四拍,在看、打拍子的過程中,初步體會鵝老爺吃飯的主次和節(jié)奏,憑借掌握的音樂知識,來解決詞語的本意,感受鵝老爺吃飯的內(nèi)容、順序和節(jié)奏。
(三)引申含義,挖掘詞語
學生很好地理解詞語的本意是不夠的,教師還要結(jié)合文本引申詞語的含義,讓學生結(jié)合上下文理解詞語的引申詞義,在引導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三眼一板”的大致意思后,再次回到課文,感受鵝吃飯的“三眼一板”。
師:真好。這就是“三眼一板”本來的意思。課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鵝吃飯的東西不能少,順序不能亂。
師:對呀,這樣的吃飯,確實讓人覺得挺可笑的。誰能有趣地來讀一讀這句話?
詞語的理解依托于學科知識,在上下文之間不斷地來回穿梭,學生不但理解了詞意,還感受到了鵝的有趣和滑稽。學生通過了解詞語本意,并很好地理解詞語的引申含義,對詞語的挖掘會更有深度。語文詞語的這種學科滲透和聯(lián)系上下文密切結(jié)合,融音樂的節(jié)奏與語言表達于一體,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領(lǐng)悟詞語的能力,提升語言表達能力,而且讓學生意識到語文學習并不是孤立的,語文學科的學習與其他學科是可以緊密聯(lián)系的。
三、聯(lián)系上下文與“生活經(jīng)驗”相聯(lián)系
(一)聯(lián)系實際,體會詞語
小學課本中學生所學的詞語有許多是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緊密相關(guān)的。如何正確理解詞語?首先,教師對許多基本的詞匯根本不必用定義解釋,那樣只會索然無味,特別是一些抽象的詞語。教學時應努力從學生生活中去尋找他們熟悉的,看得見的事物,想方設(shè)法變抽象為形象,引導他們理解,同時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如三年級下第7課《一個村莊的故事》中第四自然段: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墒牵莻€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教師可讓學生回憶,你在什么時候有“沒喘氣兒”的感受?學生自然想到了平時生活中:跑步、爬樓、考試前復習等。再聯(lián)系學生實際生活,讓他們更好地體會詞語。
(二)激活經(jīng)驗,領(lǐng)悟詞語
在打開學生思路后,教師可讓學生說說沒喘氣兒的具體感受,使學生明白什么是“沒喘氣兒”。教師再進一步誘導:課文中說“大雨沒喘氣兒”,是告訴我們大雨下得怎么樣?學生很快明白,是指大雨下的時間長,氣都沒得喘。通過激活生活經(jīng)驗的詞語教學方式,學生深刻體會到了沒喘氣兒,同時還訓練了學生對詞語的賞析能力。
(三)積累運用,拓展詞語
教師在學生理解“沒喘氣兒”的基礎(chǔ)上,適當?shù)剡M行隨堂訓練,如:
【出示課件】請結(jié)合生活實際,完成下列句子:
,我沒喘氣兒, 。
這樣在積累詞語的基礎(chǔ)上,讓學生學會學以致用,隨堂鞏固,效率其實是事半功倍。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對詞語的賞析能力的同時,更要讓學生學會積累運用,能積累更多的佳詞運用在閱讀和寫作中。
積累詞語為的是能在文章中或生活中去運用,所以我們經(jīng)常要溫故而知新,使所積累的詞語不被遺忘。同學們積累的詞語必須真正理解了,領(lǐng)會了,盡可能地用過了,才有可能積淀為自己的東西。作家冰心說得好:“一塊積木擺不出東西來,兩塊就有了對立面,三塊就可以搭個過門,四、五、六塊就更好,可以擺個比較復雜的東西了。拿詞匯來說,你沒有積累到相當多的話,就沒法挑選,因時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適當?shù)牡胤?。”[7]只有積累一定的詞語,閱讀文章才更能深刻領(lǐng)悟作者的情感,寫作的時候才能信手拈來,游刃有余。
總之,詞語教學不是閱讀教學的點綴,相反它是閱讀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在詞語教學中,把聯(lián)系上下文與詞語所在的特定語境相結(jié)合,是學生理解詞語的基礎(chǔ)環(huán)節(jié),學生在理解詞語的基礎(chǔ)上,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關(guān)鍵句段、故事情節(jié)以及主要內(nèi)容;把聯(lián)系上下文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相融合,是學生能與文本進行對話以及產(chǎn)生共鳴的重要途徑。把聯(lián)系上下文與學科滲透相交融,能讓學生延伸詞語的廣度,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的外延不光是生活,還是其他學科的折射。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時不能簡單地說教,也不能含糊地躲避,應該為孩子們展現(xiàn)一個廣袤豐美的語文世界,一個神奇絢爛的語文天堂。讓文本中豐富的詞語在學生的心中扎根,使學生成為詞語的“富翁”。
參考文獻
[1]莊文中編.張志公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薛常標.聆聽詞語花開的聲音——淺談小學語文詞語教學的點滴體會[J].福建基礎(chǔ)教育研究,2010(9).
[3]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李海林.言語教學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5]王崧舟,林志芳.詩意語文課譜.[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6]于漪.閱讀教學與素質(zhì)教育[J].語文教學通訊,2000(7).
[7]冰心.冰心全集(第六卷) [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1994.
(編輯:馬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