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學慈善課程建設探究

2015-01-11 05:05
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 2015年10期
關鍵詞:公益活動慈善公民

王 曉 丹

(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第四小學,北京 100048)

課程研究

小學慈善課程建設探究

王 曉 丹

(北京市海淀區(qū)中關村第四小學,北京 100048)

小學慈善課程可給予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和可持續(xù)性的公民教育。以微善愛心社的形式組織、開展各種慈善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靈性、規(guī)矩,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活動開展中,學生們在團隊中逐漸建立了信任,并在課程中學會了思考,增強了合作意識。同時,為了慈善課程更好地開展和實施,慈善課程應更接地氣,需要文化的滋養(yǎng),要體現(xiàn)兒童本位思想,與中學、高校建立聯(lián)系,共同開展慈善公益活動。

慈善教育;慈善課程;社團;兒童本位;慈善文化

慈善是什么?慈善是遇到突發(fā)事件如地震等災害時的愛心活動,還是瞬間激發(fā)起的同情心?其實不僅如此,它應該是內(nèi)化的一種公民習慣——每個人對于社會的責任感和對他人的幫扶。而這種公民習慣的養(yǎng)成應該是建立在人與人交往基礎上的,是生活化的,是從青少年開始抓起的。對于兒童而言,學校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公共生活空間,在這樣的微型社會生活中去實現(xiàn)對未知世界的認知,建立與他人的聯(lián)系,逐步形成自己的價值觀。所以,學校自然地成為推動慈善教育的主要渠道,教育也成為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基礎。如果僅僅依靠品德與社會這一門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公民意識、慈悲之心和善良之舉或者通過幾次捐贈義賣活動,還是很難深入推進慈善教育的。我們該如何讓慈善教育著地,在小學階段順利地開展,使慈善文化浸潤孩子的心靈呢?本文嘗試構(gòu)建依托慈善文化為載體的中關村第四小學(以下簡稱四小)的慈善課程。

一、慈善課程建設的緣由

1.學生行為帶來的課程

四小慈善課程的開發(fā)來源于我們對于學生行為的觀察和思考。學生在群體的校園生活中的行為所反映出的是個體的意識和觀念,例如我們在校園里捕捉到的鏡頭。

鏡頭一:校園的走廊里有時會出現(xiàn)散落的香蕉皮、酸奶瓶、蘋果核,很多學生會視而不見,冷漠地走過。

鏡頭二:校園里有8個大魚缸,學生們喜歡在魚缸里撈水草玩,有的往魚缸里扔東西,有的把小魚從一個魚缸撈到另一個魚缸。沒過多久,魚缸里的水變得渾濁了,小魚也都相繼死掉了。

鏡頭三:課堂上用紙,有的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借給別人。

這些真實的情境看似小事,但它折射出的是學生是否富有愛心,是否懂得給予別人關懷與愛,能否樹立正確的生命觀的問題。其實這些都可以歸納到慈善公益的范疇,成為公民教育的聚焦點。我們必須重視學生的這些行為,用一種帶有明確教育目標的培養(yǎng)方式來影響他們。所以,在四小開展慈善課程是必要的。

2.可持續(xù)公民教育的需要

慈善課程不是就事論事的應急教育,而是對學生生活觀念和道德意識的變革和塑造。我們不僅僅是通過幾次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愛心、熱情和責任感,而是要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課程的設置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清晰的組織方式和多層次的內(nèi)容,學生在不同階段可以進行銜接,進而激發(fā)潛在的意識,調(diào)動他們參與慈善公益的主動性。在四小,忠于祖國,做負責的未來世界公民是我們的培養(yǎng)目標,這恰恰也為慈善課程的開展奠定了長期的發(fā)展基礎。

二、慈善課程的實施路徑

1.慈善課程的目標

(1) 慈善課程的初期目標。慈善課程作為中關村四小兒童本位課程的一個分支,側(cè)重于以慈善文化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的愛心、靈性和公民意識。展開來講,就是通過慈善課程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形成他們的責任意識。心中有愛,愛祖國、愛社會、愛家人、愛身邊的人。只有愛還不夠,還要懂得去回饋和回報,付出自己的愛。這是我們初期設定的課程目標。

(2) 慈善課程目標的完善。在慈善課程的推進和實施過程中,通過組建微善愛心社開展慈善公益活動的方式去達成課程的初期目標。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又碰到了一些未預設的情況,帶給我們的啟示是,其實通過這門課程我們還可以帶給孩子更多的能力。所以,必須重新思考我們的課程目標并加以完善。在愛心社的組織實施中,學生遵守約定和章程,并按照工作流程開展慈善公益活動,學生逐漸形成了規(guī)則意識。微善愛心社的組建、分工、實施、策劃活動都是由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兒童處在正中央,由此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所以,在原有的課程初期目標的基礎上,我們又加入了這樣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懂規(guī)矩、自我管理的能力。

2.慈善課程的實施

四小之前開展了如“小包裹,大愛心”“小小慈善家,從這里起航”等慈善活動。在這些活動的基礎上,我們組建了社團——微善愛心社,通過社團的形式來推動慈善課程的深入開展。

(1) 微善愛心社的目標。在慈善課程總目標的指導下,微善愛心社制定了培養(yǎng)目標(如圖1)。

(2) 微善愛心社的組織架構(gòu)。微善愛心社是以班級為單位成立的,成員均為學生。學生依據(jù)自己的特長和興趣,通過自薦或推薦的方式進行分工。其中社長1名,副社長2名,下設4個工作小組,分別是創(chuàng)意小組、執(zhí)行小組、財務小組和宣傳小組(圖2)。微善愛心社的成員自主選擇公益活動項目,撰寫策劃方案,通過協(xié)商,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四小的第一個微善愛心社為繁星微善社,它由12名學生組成,成員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這期間順利地完成了第一個公益活動——廁紙使用調(diào)查。

圖1 微善愛心社的培養(yǎng)目標

圖2 微善愛心社的組織架構(gòu)

三、慈善課程實施的效果和思考

1.實施效果

(1) 在團隊中建立信任。學生在以團隊形式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對自己負責的工作很認真,具有很強的責任感。在實踐中遇到問題也會主動地請教同伴,以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和團隊精神投入工作。沒有人推卸責任,沒有人遇到困難就退縮,而是相互扶持。同伴之間也很少出現(xiàn)爭吵,學生能夠用商量的方式,互相聽取意見和建議,以便更好地完成工作,學生之間逐漸建立起了信任。

(2) 在課程中學會思考。學生工作的自主性很強,在明確分工之后,各自在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也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如各個小組之間缺乏溝通和聯(lián)系,整體活動是割裂開的,他們不知道其他小組的進展情況。社長和副社長要跟進其負責小組的工作,掌握和熟悉每個小組的工作進展、出現(xiàn)的問題和困難。而實際上作為一項活動,每一個分工和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是相互關聯(lián)的,這里也體現(xiàn)了一種責任意識,每個人的工作進展都服務于整體活動,都影響著其他小組的工作進程。作為一個團隊,要彼此清楚各組的工作進展,增強彼此的合作意識。

基于此,學生們提出,怎樣才能提高整體工作效率呢?可以建立例會制度,于是每周五課間召開微善愛心社會議。因為例會制度的形成,學生們建立了很好的團隊工作氛圍。學生們在慈善課程中學會了獨立思考,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2.關于慈善課程的思考

(1) 慈善課程要接地氣。對于慈善內(nèi)涵的思考,讓我們轉(zhuǎn)變了觀念,慈善是一種行動,不只是有錢人才能做的。如果我們真正理解了慈善的含義,我們同樣也可以做慈善。特別是對于學生,在校園生活中去尋找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做。如從撿一張廢紙、從幫助身邊的小朋友做起。這樣的體驗,學生更容易接受,印象也會更深刻。在學校,通過社團活動的形式開展慈善教育,在慈善公益活動中達成目標?!叭巳硕伎梢宰龃壬啤钡拇壬莆幕櫟矫總€人心中,慈善要從小事做起,讓慈善成為如同呼吸一樣自然的生活習慣。

(2) 慈善課程需要文化的滋養(yǎng)。慈善課程的培養(yǎng)不是簡單地依靠獨立的活動,而是需要以慈善文化為載體?,F(xiàn)代慈善文化需要在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進行發(fā)展和延伸。我們的課程在推進的過程中要關注文化環(huán)境的建立。文化環(huán)境像是一片沃土,學生的公民意識是一粒慈善的種子。有了慈善文化的滋養(yǎng),公民教育才能更深入人心,這也是我們推進慈善課程的根基。有了文化背景,慈善教育才會有血有肉,慈善課程才會豐滿。例如,在今后的課程開發(fā)中,逐步加入文化的內(nèi)容,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讀書、收聽講座等形式融入其中,讓每一個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滋養(yǎng)。

(3) 慈善課程體現(xiàn)兒童本位思想。慈善課程體現(xiàn)的是兒童本位思想。這樣的課程和組織形式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的空間和機會。他們可以自由地選擇活動主題和活動方式。可見,微善愛心社讓學生不是被動地做慈善,而是能夠從兒童的視角和思維發(fā)展階段出發(fā),用他們擅長的方式去推進課程,從而達成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會給予一些指導和啟發(fā)性的討論,但最終決定權還在團隊的成員手中。課程在推進過程中,教師不是袖手旁觀,而是在以微善愛心社為組織形式的學習方式中與學生們建立平等的對話機制,從而使學生實現(xiàn)自我價值觀的形成和建構(gòu)。我們的慈善課程讓學生成為圓心。

(4) 慈善課程的延伸。慈善課程是建立在人與人之間相互聯(lián)系基礎上的。人的道德判斷力的發(fā)展具有鮮明的年齡特征,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的思維能力發(fā)展逐步提高,能夠更加全面地認識事物,對于自我的認識高度分化。[1]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對于事物的判斷的內(nèi)在標準不同。如果能在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之間建立聯(lián)系、共同學習,對于學生公民意識的培養(yǎng)和價值觀的形成具有更大的促進作用。目前,我們的慈善課程還局限于同齡的學生中,將來可以考慮與中學進行溝通,與高校建立聯(lián)系,同中學生、大學生共同開展慈善公益活動。

[1] 陳理宣.未成年人價值觀形成的基本規(guī)律及教育措施[J].內(nèi)江師范學院學報,2010,25(5):103-106.

[責任編輯:黃曉娜]

10.16165/j.cnki.22-1096/g4.2015.10.005

2015-03-16

王曉丹(1982-),女,河北保定人,碩士,小學一級教師。

G622.3

A

1002-1477(2015)10-0015-03

猜你喜歡
公益活動慈善公民
公益活動證書
我是小小公民科學家
論公民美育
手拉手,獻愛心公益活動
慈善之路
慈善義賣
“溫暖寒冬”公益活動行(三)
“溫暖寒冬”公益活動行(三)
慈善組織相關知識問答
慈善組織的登記、認定和終止
鄂托克前旗| 三亚市| 车致| 南京市| 高青县| 平和县| 全椒县| 麟游县| 永城市| 墨玉县| 湖南省| 新平| 陆河县| 乳源| 新安县| 桂东县| 皋兰县| 高雄市| 甘肃省| 吐鲁番市| 安庆市| 扶绥县| 昌乐县| 微山县| 灵璧县| 辽阳县| 大宁县| 潞西市| 乐陵市| 长垣县| 裕民县| 汕头市| 尉氏县| 昌吉市| 富阳市| 阳山县| 廊坊市| 陆良县| 长子县| 本溪| 若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