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寧
關于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1982年貝卡谷地之戰(zhàn)、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國內學術界有三種說法流傳甚廣,但深入研究國外資料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說法不足以采信。本文試圖對有關問題予以澄清。
1973年10月6日14時至7日14時,埃軍10萬人、1020輛坦克和13500部車輛順利渡過蘇伊士運河,登上西奈半島,突破巴列夫防線,8日擊退以軍首次反擊,初戰(zhàn)告捷。9—13日,除繼續(xù)攻占巴列夫防線個別以軍陣地外,埃軍主力轉入防御,鞏固陣地,準備迎擊以軍更大規(guī)模的反擊,整個西奈半島戰(zhàn)線基本處于對峙狀態(tài)。這一對峙狀態(tài)即所謂的“戰(zhàn)斗間隙”。國內有人指責埃軍作戰(zhàn)指導過于謹慎,消極防守,在初戰(zhàn)勝利的有利時機,沒能乘機向西奈半島縱深的米特拉、吉迪、哈特米亞等山口發(fā)展進攻,出現(xiàn)“戰(zhàn)斗間隙”被以軍利用,致使埃軍由戰(zhàn)爭初期的主動轉為被動。
其實,如果考慮到前三次中東戰(zhàn)爭的歷史、埃以雙方的實力對比(特別是埃以雙方的空軍實力對比)、埃及的戰(zhàn)略意圖和策略,就會發(fā)現(xiàn),這種指責沒什么道理。
首先,從埃以戰(zhàn)爭的歷史和埃以雙方總體實力對比看,埃軍是一支屢戰(zhàn)屢敗、實力居于劣勢的軍隊。在1948—1949年、1956—1957年、1967年前三次中東戰(zhàn)爭中,埃軍三次被以軍打敗。尤其是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埃軍失敗最慘,面積達6.07萬平方公里的西奈半島被以軍占領。
其次,埃及空軍力量脆弱,根本無法為地面部隊進攻提供可靠的空中掩護。埃及空軍曾兩次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在第二次中東戰(zhàn)爭中,擁有250余架作戰(zhàn)飛機的埃及空軍損失飛機210架。在第三次中東戰(zhàn)爭中,埃及損失作戰(zhàn)飛機350余架,占總數(shù)80%以上。為避免空軍第三次被摧毀,埃軍在制訂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計劃時不得不規(guī)定兩條原則:一是空軍避免與以色列空軍進行空戰(zhàn);二是只在以軍難以獲得空中掩護的地方,使用空軍突襲以軍地面目標。事實上,整個第四次中東戰(zhàn)爭中,埃及空軍只在戰(zhàn)爭爆發(fā)時,即10月6日14時,使用200架飛機突然襲擊以軍地面目標,其后一般不敢再出動,因為一出動就很可能被以色列戰(zhàn)斗機打下來。
其三,埃及地空導彈只能掩護蘇伊士運河以東大約10~13公里范圍內的目標。在空軍不能提供空中掩護的情況下,埃軍的變通辦法是使用地空導彈奪取交戰(zhàn)地區(qū)的制空權。然而,埃及便于機動的薩姆-6地空導彈數(shù)量不多,大部分是配置在固定陣地上的地空導彈,在地面部隊向前推進的進攻條件下,其機動部署困難、伴隨掩護能力不足的的局限性就會凸顯出來。配置在蘇伊士運河西岸的埃軍地空導彈只能為地面部隊強渡運河,以及在運河以東大約10~13公里范圍內行動提供防空保護傘。①Lt. General Saad el SHazly: THe Crossing of tHe Suez, ameriCan mideast ResearCH, San FranCisCo, 1980, P.26.這就決定了埃軍地面部隊只能在運河以東大約10~13公里范圍內行動,而進攻西奈半島縱深的米特拉、吉迪、哈特米亞等山口,將得不到任何空中掩護,易遭以色列空軍的毀滅性打擊。
正是基于歷史、現(xiàn)實和實力的考慮,作為戰(zhàn)爭的發(fā)起者,埃及總統(tǒng)薩達特從一開始考慮的就不是全面戰(zhàn)爭,不是收復整個西奈半島,而只是想給以色列一定的打擊,為談判收復整個西奈半島創(chuàng)造條件。薩達特曾表示,如果埃及能在西奈半島拿下10厘米土地,并能站穩(wěn)腳跟,就能恢復埃及的自信和形象,迫使以色列、美國、蘇聯(lián)等有關各方按照新的現(xiàn)實和前景去考慮問題,進而改變1967年失敗后埃及所處的不利局面,達成埃及收復失地的夙愿。①參見[埃及]安瓦爾·薩達特:《我的一生——對個性的探討》,254頁,北京,商務印書館,1980。
埃及武裝部隊參謀長沙茲利中將在制定作戰(zhàn)計劃時,十分清楚埃軍無力發(fā)起大規(guī)模攻勢去殲滅西奈半島上的以軍重兵集團,無力進攻西奈半島縱深的米特拉、吉迪、哈特米亞等山口。埃軍的力量只允許發(fā)起有限的進攻,跨過運河,摧毀巴列夫防線,然后在埃及地空導彈的有效掩護范圍內,采取守勢,等待以軍反擊時,給以軍嚴重殺傷。10月9—13日埃軍轉入防御,是埃及既定作戰(zhàn)計劃確定的。以軍在西奈半島的防御方針是:前輕后重,機動反擊。以軍在長達160公里的巴列夫防線上,只部署了1個步兵旅,而將重兵部署在縱深。埃軍通過突然襲擊消滅了這個步兵旅,絕不意味著埃軍有實力去進攻以軍部署在縱深的早已嚴陣以待的3個裝甲師。
10月14日,埃軍出于政治上的考慮,為減輕敘利亞的壓力,發(fā)動超越自身實力的進攻,不僅未能達成作戰(zhàn)目的,反而遭到沉重打擊,損失坦克250輛,成為埃軍由勝到敗的轉折點。這也說明,埃及原來有限目的的計劃是明智的。
關于第五次中東戰(zhàn)爭期間1982年6月9日下午的貝卡谷地之戰(zhàn),國內有種流行說法,即“以色列空軍僅僅6分鐘就摧毀敘利亞19個薩姆-6地空導彈連”。從現(xiàn)有資料看,這一說法很不可靠?!兑陨锌哲娙贰贰犊諔?zhàn)史》、敘利亞國防部長塔拉斯(1972—2004年任職)指導撰寫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等著作清楚地表明,以軍此次作戰(zhàn)行動由空軍司令伊夫里少將統(tǒng)一指揮,但并非由空軍單獨實施,而是由空軍、地面部隊聯(lián)合實施;直接突擊行動不是6分鐘,而是大約兩個小時;敘利亞部署在貝卡谷地的地空導彈,并非全是薩姆-6,還有薩姆-2、薩姆-3、薩姆-8、薩姆-9等型號。以軍基本作戰(zhàn)經過如下:
在全面實施電子干擾之后,6月9日14時起,以色列空軍和地面部隊對敘軍導彈陣地連續(xù)發(fā)起四波攻擊。
14時整,第一波攻擊開始。大約20~24架美制F-4G“野鼬鼠”飛機發(fā)射AGm-45“百舌鳥”、AGm-78“標準”空地反輻射導彈,攻擊地空導彈陣地的雷達站和火控中心。與此同時,已經推進到貝卡谷地西側的以軍地面部隊使用遠程火炮炮擊敘軍雷達、地空導彈和防空陣地,同時以多管火箭炮和其他集束武器攻擊敘軍面積目標。早在黎巴嫩山西側待命的“狼”式反輻射導彈部隊,也沿著山脈表面小角度發(fā)射導彈。持續(xù)的電子干擾和火力壓制,導致敘利亞地空導彈陣地指揮控制系統(tǒng)癱瘓。14時15分,以色列空軍第二波攻擊開始。以空軍編隊主力(大約40架F-16、A-4、“幼獅”等各型飛機)侵入貝卡谷地地空導彈部署區(qū)域,使用電視制導炸彈、激光制導炸彈、集束炸彈和普通炸彈攻擊地空導彈陣地、指揮部及其他部隊。14時35分,第二波攻擊結束。②以軍突擊時間,依據(jù)敘利亞國防部長塔拉斯組織撰寫的《以色列入侵黎巴嫩》,轉引自edited by JoHn andreas olsen: a History of air Warfare, PormaC Books, InC. WasHington, D.C., 2010, P.150.其后,以軍派出監(jiān)視飛機評估敘軍地空導彈的殘存作戰(zhàn)能力,以及再次攻擊的必要性。以軍據(jù)此發(fā)起第三、第四波攻擊。
在大約兩個小時的突擊中,以色列空軍出動攻擊飛機125架次、各種支援飛機58架次,摧毀敘軍14個地空導彈連,重創(chuàng)5個地空導彈連。由于完成任務比預定又快又好,原定的另外60架次攻擊被取消。
6月9日夜和10日夜,敘軍再次派出薩姆-6、薩姆-8、薩姆-9導彈連趁夜進入貝卡谷地,同樣遭到以軍沉重打擊,結果又有10個地空導彈連被摧毀。在地空導彈連遭攻擊后,敘利亞空軍匆忙出動大約70架飛機前來保衛(wèi)地空導彈連,以色列空軍出動大約90架飛機與敘軍飛機展開空戰(zhàn)。結果,在6月9日下午兩個小時的交戰(zhàn)中,以軍飛機擊落敘軍飛機28架,而自己無一損失。③Tommy Franks: ameriCan Soldier,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USa, 2004, PP.433-436.
關于2003年伊拉克戰(zhàn)爭的爆發(fā)時間,根據(jù)一些記者的新聞報道和學者的著作,國內有種流行甚廣的說法,即始于3月20日5時許的斬首行動。而根據(jù)這場戰(zhàn)爭的直接指揮官——美軍中央司令部司令湯米·弗蘭克斯上將、副司令邁克爾·德龍陸戰(zhàn)隊中將的著作,伊拉克戰(zhàn)爭基本上是嚴格按照經過長期準備,并早已報告給美國總統(tǒng)布什、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和國家安全委員會的“1003V作戰(zhàn)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的,始于當?shù)貢r間3月19日21時的特種作戰(zhàn);3月20日5時許的斬首行動只是一個偶發(fā)事件,并未對總體作戰(zhàn)計劃產生任何影響。
早在2003年3月5日(星期三),弗蘭克斯在白宮與布什總統(tǒng)及國家安全委員會進行最后一次戰(zhàn)前預備會時,就報告了伊拉克戰(zhàn)爭各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在3月19日16時許舉行的遠程電視會議上,在沙特阿拉伯蘇丹王子空軍基地的弗蘭克斯向在白宮的布什總統(tǒng)明確報告:“開戰(zhàn)日及其攻擊開始時間是,伊拉克時間3月19日晚21時(D-Day, H-Hour is 2100 Hours tonigHt Iraqi time),即格林威治時間18時,美國東岸時間13時”①Tommy Franks: ameriCan Soldier,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USa, 2004, Prologue, Xvi.。
伊拉克戰(zhàn)爭開戰(zhàn)階段的其他時間安排是(伊拉克時間,下同):美英聯(lián)軍地面主攻開始時間,3月20日晚21時30分;美英聯(lián)軍空中主攻開始時間,3月21日晚21時。②Tommy Franks: ameriCan Soldier,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USa, 2004, PP.436, 437, 439.
這種開戰(zhàn)階段的時間安排極具創(chuàng)新特色,大大出乎伊拉克意料。一是不同于以往先大規(guī)??罩修Z炸再地面進攻的常規(guī)模式,而是將主要空中打擊安排在地面部隊發(fā)起進攻之后;二是投入有史以來規(guī)模最大的特種部隊,并首先發(fā)起攻擊。
之所以由特種部隊首先發(fā)起攻擊,是由其特殊使命決定的。一方面,特種部隊要與美國中央情報局人員一起由科威特滲入伊拉克南部,控制渡河地點和重要水庫的水壩,防止遭到破壞,為地面部隊隨后的進攻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數(shù)千名美國特種部隊官兵,加上英國、澳大利亞的特種部隊,要由在約旦、沙特阿拉伯的基地出發(fā),滲入伊拉克西部,摧毀伊拉克靠近約旦邊境的9個觀察哨和靠近沙特阿拉伯邊境的24個觀察哨,奪取伊拉克的飛毛腿導彈發(fā)射場以及伊拉克西部沙漠里的一系列機場。首先由特種部隊在伊拉克西部打響這次戰(zhàn)爭,還是美軍實施“愚人計劃(aPril Fool)”的需要。“愚人計劃”的目的是:使伊拉克領導層相信,美英聯(lián)軍計劃只以一部分地面部隊集結在科威特,由南向北攻擊,而在伊拉克北部提克里特至基爾庫克周圍的油田,美軍將實施大規(guī)模機降和空降,土耳其政府將同意美軍第4步兵師過境,由北向南勢不可擋地逼進巴格達;并誘使薩達姆將其13個師中的大部分部署在巴格達以北防御美軍第4步兵師,迫使薩達姆來不及調整部署來對付美英聯(lián)軍從科威特發(fā)動的主攻。③Tommy Franks: ameriCan Soldier,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USa, 2004, PP.433-436.
3月20日5時許的斬首行動是一個偶發(fā)事件。3月18日晚上,弗蘭克斯首次得知薩達姆可能在巴格達城南的多拉莊園開會。消息核實之后,3月20日3時12分,美軍參謀長聯(lián)席會議主席理查德·B.邁爾斯空軍上將電話通知弗蘭克斯執(zhí)行斬首行動。3時38分兩架F-117隱形戰(zhàn)斗轟炸機由卡塔爾的阿爾烏戴德基地(al Udeid)起飛,5時30分之前轟炸了多拉莊園,此時特種作戰(zhàn)已經按照原定計劃進行了8個多小時。④Tommy Franks: ameriCan Soldier,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NeW York, USa, 2004, PP.451, 455, 456, 457.
此次斬首行動對聯(lián)軍總體作戰(zhàn)行動計劃沒有任何影響。美軍中央司令部副司令邁克爾·德龍陸戰(zhàn)隊中將對此解釋道:“隨后的日子里,一些老愛唱反調的人出來說,這次斬首行動搞壞了整個作戰(zhàn)計劃。但他們錯了。我們對意外情況有所準備,動用F-117隱形戰(zhàn)斗轟炸機沒有對整個作戰(zhàn)計劃造成任何改變。這種彈性正是弗蘭克斯作戰(zhàn)計劃的組成部分?!雹輒iCHael Delong: Inside CentCom, THe UnvarnisHed TrutH about tHe Wars in afgHanistan and Iraq, Regnery PublisHing, InC.,WasHington, USa, 2004, P.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