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wèi)國 章朝輝
摘 要: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是否能夠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是存在爭議的,但全國已有多家法院適用《消法》進行賠償。在浙江省司法實踐中,已經確認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乘客可以選擇適用《消法》進行賠償。越來越多的乘客選擇訴訟的方式保障自身的利益,但法院在審理過程中,由于法律沒有對賠償項目標準進行細化,因此法官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另外,對于第三人不法侵害這種特殊情形,法院處理方式也不同。其實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已經有明確的結論,可以參照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6條第2款規(guī)定進行類推。
關鍵詞:城市公交;運輸合同;法律適用
中圖分類號:D92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32-0293-03
一、乘客與公交公司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受《消法》調整
對乘坐公交車而受傷的乘客,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以下稱“《道交實施條例》”)認定為交通事故,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以下稱“《侵權責任法》”)中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的相關規(guī)定,按照人身損害賠償?shù)南嚓P標準進行賠償。但由于乘客也是消費者,有權選擇依照《消法》進行審理。浙江省內的人民法院對此持肯定意見,很多案例都直接適用《消法》進行判決。
開此先河的案例是2008年康明甩訴奉化市溪口公路運輸有限公司客運合同損害賠償糾紛一案。該案明確,按照《消法》及《浙江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辦法》(以下稱“《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的規(guī)定,乘客享有消費者的地位,康明甩依照《消法》的規(guī)定提起訴訟,人民法院應當按照《消法》及《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的規(guī)定進行審理。乘客與公交公司之間存在客運合同關系,乘客可以依據《侵權責任法》中關于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的相關規(guī)定請求公交公司承擔侵權賠償責任,也可以依據《消法》有關經營者的損害賠償責任的相關規(guī)定請求公交公司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兩者屬于請求權的競合,乘客有權選擇基于《消法》的損害賠償請求權。至此,浙江省的機動車客傷事故案件,都按照《消法》及《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的規(guī)定進行審理。
之前,反對將公交車客傷事故案件納入《消法》調整的理由有3個:(1)乘客中屬市政府規(guī)定的享受免費乘坐公交車的老年人,其免費乘坐公交車沒有支付對價,不構成消費行為。(2)公交公司企業(yè)性質是享受政府補貼和特殊優(yōu)惠政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企業(yè),不屬于《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調整的經營者范疇。(3)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獲得的賠償比適用人身損害賠償?shù)南嚓P法律獲得的賠償要高出幾倍,顯失公平。
現(xiàn)在法院在審理過程中,對上述3個理由已基本形成共識:(1)“免費”并不等同于“免責”,持有免票卡的乘客,其免票是政府給與老年人的特殊照顧,其上車并接受了服務應視為消費者。(2)因《消法》及《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的規(guī)定中并未限定對客運合同糾紛中的受害人在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時,將享受國家補貼和特殊優(yōu)惠政策的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企業(yè)排除在外或適用賠償標準有所區(qū)別,故對公交公司不應適用《消法》的抗辯意見不予采納。(3)與乘客相比,公交公司在經濟上更有優(yōu)勢地位,一般能夠通過責任保險及提取利潤等方式轉移風險,故適用《消法》不構成對雙方權責關系平衡性的損害。
二、適用《消法》賠償?shù)木唧w項目及其計算標準
筆者通過通過北大法律信息網司法案例庫等信息渠道,收集到十一個乘客與公交公司之間客傷事故的案例,通過對案情仔細的閱讀和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法官在殘疾賠償金、一次性生活補助費、營養(yǎng)費以及精神損害賠償4個方面認識不同,故從上述4個方面對公交公司責任承擔的司法現(xiàn)狀繪制了如下表格,希望能夠對此問題有一個直觀且科學的分析和評價。
從表1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法院對傷殘等級與賠償倍數(shù)之間的關系,營養(yǎng)費是否應當支持、有無精神損害賠償存在不同的理解,而且同一法院、同一地區(qū)不同法院、不同地區(qū)法院都存在差異。
(一)傷殘等級與賠償倍數(shù)之間的關系
根據《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第54條第七款和第八款的規(guī)定:“(七)殘疾者一次性生活補助費,根據受害者傷殘等級,按照當?shù)啬昶骄钯M的6倍至20倍計算;(八)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者傷殘等級,按照當?shù)啬昶骄钯M的六倍至十五倍計算?!痹摲l僅僅就賠償標準的范圍進行了規(guī)定,但具體傷殘等級與賠償倍數(shù)之間的關系沒有相關法律進行規(guī)定。第一種意見認為應當參考《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的規(guī)定,將賠償標準按照傷殘等級平均分配,即殘疾者一次性生活補助費從6倍開始,每級傷殘?zhí)岣?4/9倍;殘疾賠償金從6倍開始,每級傷殘?zhí)岣?倍;第二種意見認為既然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法官對于傷殘賠償標準就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權,可以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判決。
筆者同意第二種觀點,將賠償標準按照傷殘等級平均分配雖然具有可操作性,但畢竟不是法律明文規(guī)定,在適用的時候缺乏明確的法律支撐,這就需要法官在裁判時應當發(fā)揮一定的自由裁量權。事實上法官在判決時采用按照傷殘等級平均分配的賠償標準,實質上也是自由裁量權的一種體現(xiàn)。
(二)營養(yǎng)費是否應當支持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些法院的法官支持了原告對營養(yǎng)費的訴訟請求,有些法院的法官不予支持,即使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也有不同的理解。持支持意見的法官認為,人身損害賠償應當按照實際損失確定,營養(yǎng)費當然屬于受害人實際損失。持反對意見的法官認為,《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第五十四條并沒有將營養(yǎng)費列為賠償項目,因此不能得到支持。
筆者贊同在高某某訴杭州市蕭山某某有限公司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案中,法官對營養(yǎng)費的認定:“營養(yǎng)費本不屬消法的法定賠償項目,但鑒于被告僅認為費用過高,本院酌情支持?!奔慈舯桓鎸I養(yǎng)費沒有異議,或是對營養(yǎng)費的多少有異議,法官應當對營養(yǎng)費的訴訟請求予以支持,酌情予以支持;若被告對營養(yǎng)費的有無有異議,法官需嚴格依照法律規(guī)定對營養(yǎng)費的訴訟請求不予支持。endprint
(三)有無精神損害賠償
對城市公交運輸合同是否應當支持精神損害賠償存在爭議。通常認為違約之訴中不應支持精神損害賠償,原因在于,精神損害賠償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難以預見的,并且該種損害難以通過金錢加以確定,而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形之下,權利被侵害者可以通過提出侵權之訴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若此時允許違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競合即無存在意義。 筆者認為,《消法》對精神損害賠償問題都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而《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第53條明確了具體的標準: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給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的,應當給予五千元以上的精神損害賠償。就城市公交運輸合同來說,旅客和承運人之間除了訂立運輸合同外,承運人保證旅客在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適感也是重要因素,旅客因承運人違約造成人身損害賠償導致旅途安全目的未能實現(xiàn)時,其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應當?shù)玫街С帧5还九c旅客之間的權利義務分配不對等,旅客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服務,而公交公司作為公益性企業(yè),享受國家補貼和政策優(yōu)惠,面對巨額的精神損害賠償,將不利于公共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在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中,應當對雙方利益進行衡量,以精神損害賠償達到懲戒的目的為標準。
三、不適用《消法》賠償?shù)那樾?/p>
并不是所有在公交車上發(fā)生的客傷事故都要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稱“《合同法》”)第302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庇纱丝梢姡疚拈_頭的事件,由于傷亡是因旅客自身故意造成的,公交公司無須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否只有傷亡是因旅客自身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這種兩種免責情形,承運人才不適用《消法》進行賠償?在筆者接觸的案件和搜集的資料里面,認為還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公交公司與乘客之間的客運合同沒有成立
合同沒有成立,乘客就不是消費者,公交公司當然不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最典型的案例是寧波的一位毛大爺從公交車后門上車跌落致殘案。法官認為,公交公司以《寧波市公共汽車乘坐規(guī)則》的形式向公眾告知“無人售票公共汽車實行前門上車”,系其對乘客作出的要約行為,毛大爺知曉乘車規(guī)則,但從后門上車的方式是對要約內容的變更,構成新的要約,除非得到公交公司方的事先同意或事后許可,否則合同依法不成立。(該案在《錢江晚報》、《都市快報》等報紙上面均有報道)故法院最后判決駁回毛大爺?shù)脑V訟請求;毛大爺可以基于侵權法律關系另行行使賠償請求權。
(二)第三人不法侵害導致乘客發(fā)生人身損害,承運人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合同法》第290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shù)郊s定地點?!钡?01條規(guī)定:“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應當盡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險的旅客?!鄙鲜鰲l文要求承運人有義務通過各種方式保證乘客在運輸期間的安全,但沒有對承運人是否應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乘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作出明確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經研究認為,在此情形下,應當參照現(xiàn)有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對這一問題的法律適用進行類推??梢詤⒄兆罡呷嗣穹ㄔ骸度松頁p害賠償解釋》第6條第2款規(guī)定[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6條第2款:“因第三人侵權導致?lián)p害結果發(fā)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之精神,在查明運輸公司在運輸過程中對旅客受到的傷害是否存在過錯的前提下,確定運輸公司應否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具體來說,首先,旅客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最重要的義務是將乘客運送到約定地點,但承運人僅是掌握駕駛技能的一般公民,若讓其承擔與第三人不法侵害作斗爭的義務,此時司機和乘客均要冒著生命危險與不法行為作斗爭,可能因此使一車的乘客面臨危險。因此,從承運人的履行能力及利益權衡考慮,將與不法行為作斗爭作為承運人的法定義務,缺少現(xiàn)實基礎。此外,防止與制止不法行為的主體是公安機關,不能將此種義務交由承運人承擔。其次,乘客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服務,若要求承運人承擔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義務,而實際上承運人缺少相應的履約能力。這將造成合同權利義務分配不平等,承運人要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和巨額賠償,這將不利于公共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不能要求承運人承擔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義務。(參見關麗著《汽車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應否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旅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問題的研究》,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年第4集,第37—38頁。)
綜上所述,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保障義務是盡到保證運輸安全的勤勉義務,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對乘客免受第三人等來自外界的不法侵害,屬于治安管理范疇,不屬于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運輸服務范圍。第三人等不法侵害造成乘客傷亡的,承運人無責任時,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保證審判的公平正義,程序正義是重要的保證。承運人無責任的情況下,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還是乘客可以選擇向承運人主張損害賠償,后由承運人向第三人追償?筆者認為,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首先,乘客受傷系因第三人侵權所致,并非承運人提供的運輸服務過錯引起,故乘客應當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承運人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其次,若乘客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雙方之間屬于侵權關系,按照《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進行賠償,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若乘客先向承運人主張損害賠償,雙方之間屬于客運合同違約,應按照《消法》進行賠償,由于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承運人實際損失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這實際上是讓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由前面的論述可知,兩者賠償數(shù)額相差數(shù)倍,僅因為起訴時選擇的主體不同,而讓第三人承擔不同的賠償責任,這對第三人不公平。因此,從責任承擔角度來看,為保證承運人和第三人承擔各自法定責任,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
參考文獻:
[1] 孫錦菁.康明甩訴奉化市溪口公路運輸有限公司客運合同損害賠償糾紛[J].案例指導(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主辦)
2008,(2):20.
[2] 韓毅強,張璇.城市公交運輸合同違約之訴中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應獲支持[J].判例與研究,2013,(1):33.
[3] 關麗.汽車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應否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旅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問題的研究[J].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4):
40-41.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
(三)有無精神損害賠償
對城市公交運輸合同是否應當支持精神損害賠償存在爭議。通常認為違約之訴中不應支持精神損害賠償,原因在于,精神損害賠償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難以預見的,并且該種損害難以通過金錢加以確定,而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形之下,權利被侵害者可以通過提出侵權之訴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若此時允許違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競合即無存在意義。 筆者認為,《消法》對精神損害賠償問題都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而《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第53條明確了具體的標準: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給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的,應當給予五千元以上的精神損害賠償。就城市公交運輸合同來說,旅客和承運人之間除了訂立運輸合同外,承運人保證旅客在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適感也是重要因素,旅客因承運人違約造成人身損害賠償導致旅途安全目的未能實現(xiàn)時,其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應當?shù)玫街С帧5还九c旅客之間的權利義務分配不對等,旅客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服務,而公交公司作為公益性企業(yè),享受國家補貼和政策優(yōu)惠,面對巨額的精神損害賠償,將不利于公共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在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中,應當對雙方利益進行衡量,以精神損害賠償達到懲戒的目的為標準。
三、不適用《消法》賠償?shù)那樾?/p>
并不是所有在公交車上發(fā)生的客傷事故都要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稱“《合同法》”)第302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庇纱丝梢?,本文開頭的事件,由于傷亡是因旅客自身故意造成的,公交公司無須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否只有傷亡是因旅客自身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這種兩種免責情形,承運人才不適用《消法》進行賠償?在筆者接觸的案件和搜集的資料里面,認為還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公交公司與乘客之間的客運合同沒有成立
合同沒有成立,乘客就不是消費者,公交公司當然不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最典型的案例是寧波的一位毛大爺從公交車后門上車跌落致殘案。法官認為,公交公司以《寧波市公共汽車乘坐規(guī)則》的形式向公眾告知“無人售票公共汽車實行前門上車”,系其對乘客作出的要約行為,毛大爺知曉乘車規(guī)則,但從后門上車的方式是對要約內容的變更,構成新的要約,除非得到公交公司方的事先同意或事后許可,否則合同依法不成立。(該案在《錢江晚報》、《都市快報》等報紙上面均有報道)故法院最后判決駁回毛大爺?shù)脑V訟請求;毛大爺可以基于侵權法律關系另行行使賠償請求權。
(二)第三人不法侵害導致乘客發(fā)生人身損害,承運人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合同法》第290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shù)郊s定地點?!钡?01條規(guī)定:“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應當盡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險的旅客?!鄙鲜鰲l文要求承運人有義務通過各種方式保證乘客在運輸期間的安全,但沒有對承運人是否應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乘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作出明確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經研究認為,在此情形下,應當參照現(xiàn)有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對這一問題的法律適用進行類推??梢詤⒄兆罡呷嗣穹ㄔ骸度松頁p害賠償解釋》第6條第2款規(guī)定[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6條第2款:“因第三人侵權導致?lián)p害結果發(fā)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之精神,在查明運輸公司在運輸過程中對旅客受到的傷害是否存在過錯的前提下,確定運輸公司應否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具體來說,首先,旅客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最重要的義務是將乘客運送到約定地點,但承運人僅是掌握駕駛技能的一般公民,若讓其承擔與第三人不法侵害作斗爭的義務,此時司機和乘客均要冒著生命危險與不法行為作斗爭,可能因此使一車的乘客面臨危險。因此,從承運人的履行能力及利益權衡考慮,將與不法行為作斗爭作為承運人的法定義務,缺少現(xiàn)實基礎。此外,防止與制止不法行為的主體是公安機關,不能將此種義務交由承運人承擔。其次,乘客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服務,若要求承運人承擔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義務,而實際上承運人缺少相應的履約能力。這將造成合同權利義務分配不平等,承運人要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和巨額賠償,這將不利于公共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不能要求承運人承擔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義務。(參見關麗著《汽車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應否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旅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問題的研究》,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年第4集,第37—38頁。)
綜上所述,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保障義務是盡到保證運輸安全的勤勉義務,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對乘客免受第三人等來自外界的不法侵害,屬于治安管理范疇,不屬于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運輸服務范圍。第三人等不法侵害造成乘客傷亡的,承運人無責任時,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保證審判的公平正義,程序正義是重要的保證。承運人無責任的情況下,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還是乘客可以選擇向承運人主張損害賠償,后由承運人向第三人追償?筆者認為,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首先,乘客受傷系因第三人侵權所致,并非承運人提供的運輸服務過錯引起,故乘客應當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承運人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其次,若乘客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雙方之間屬于侵權關系,按照《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進行賠償,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若乘客先向承運人主張損害賠償,雙方之間屬于客運合同違約,應按照《消法》進行賠償,由于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承運人實際損失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這實際上是讓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由前面的論述可知,兩者賠償數(shù)額相差數(shù)倍,僅因為起訴時選擇的主體不同,而讓第三人承擔不同的賠償責任,這對第三人不公平。因此,從責任承擔角度來看,為保證承運人和第三人承擔各自法定責任,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
參考文獻:
[1] 孫錦菁.康明甩訴奉化市溪口公路運輸有限公司客運合同損害賠償糾紛[J].案例指導(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主辦)
2008,(2):20.
[2] 韓毅強,張璇.城市公交運輸合同違約之訴中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應獲支持[J].判例與研究,2013,(1):33.
[3] 關麗.汽車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應否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旅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問題的研究[J].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4):
40-41.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
(三)有無精神損害賠償
對城市公交運輸合同是否應當支持精神損害賠償存在爭議。通常認為違約之訴中不應支持精神損害賠償,原因在于,精神損害賠償是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難以預見的,并且該種損害難以通過金錢加以確定,而在違約責任與侵權責任競合的情形之下,權利被侵害者可以通過提出侵權之訴獲得精神損害賠償,若此時允許違約精神損害賠償,責任競合即無存在意義。 筆者認為,《消法》對精神損害賠償問題都作了原則性規(guī)定,而《浙江省實施<消法>辦法》第53條明確了具體的標準: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給消費者造成精神損害的,應當給予五千元以上的精神損害賠償。就城市公交運輸合同來說,旅客和承運人之間除了訂立運輸合同外,承運人保證旅客在旅途中的安全和舒適感也是重要因素,旅客因承運人違約造成人身損害賠償導致旅途安全目的未能實現(xiàn)時,其主張的精神損害賠償應當?shù)玫街С?。但公交公司與旅客之間的權利義務分配不對等,旅客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服務,而公交公司作為公益性企業(yè),享受國家補貼和政策優(yōu)惠,面對巨額的精神損害賠償,將不利于公共事業(yè)的發(fā)展。因此,在城市公交運輸合同糾紛中,應當對雙方利益進行衡量,以精神損害賠償達到懲戒的目的為標準。
三、不適用《消法》賠償?shù)那樾?/p>
并不是所有在公交車上發(fā)生的客傷事故都要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以下稱“《合同法》”)第302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對運輸過程中旅客的傷亡承擔賠償責任,但傷亡是旅客自身健康原因造成的或者承運人證明傷亡是旅客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除外?!庇纱丝梢?,本文開頭的事件,由于傷亡是因旅客自身故意造成的,公交公司無須承擔賠償責任。但是否只有傷亡是因旅客自身故意、重大過失造成的這種兩種免責情形,承運人才不適用《消法》進行賠償?在筆者接觸的案件和搜集的資料里面,認為還有以下兩種情況。
(一)公交公司與乘客之間的客運合同沒有成立
合同沒有成立,乘客就不是消費者,公交公司當然不適用《消法》進行賠償。最典型的案例是寧波的一位毛大爺從公交車后門上車跌落致殘案。法官認為,公交公司以《寧波市公共汽車乘坐規(guī)則》的形式向公眾告知“無人售票公共汽車實行前門上車”,系其對乘客作出的要約行為,毛大爺知曉乘車規(guī)則,但從后門上車的方式是對要約內容的變更,構成新的要約,除非得到公交公司方的事先同意或事后許可,否則合同依法不成立。(該案在《錢江晚報》、《都市快報》等報紙上面均有報道)故法院最后判決駁回毛大爺?shù)脑V訟請求;毛大爺可以基于侵權法律關系另行行使賠償請求權。
(二)第三人不法侵害導致乘客發(fā)生人身損害,承運人盡到安全保障義務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根據《合同法》第290條規(guī)定:“承運人應當在約定期間或者合理期間內將旅客、貨物安全運輸?shù)郊s定地點。”第301條規(guī)定:“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應當盡力救助患有急病、分娩、遇險的旅客。”上述條文要求承運人有義務通過各種方式保證乘客在運輸期間的安全,但沒有對承運人是否應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乘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作出明確規(guī)定。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經研究認為,在此情形下,應當參照現(xiàn)有法律及司法解釋的規(guī)定,對這一問題的法律適用進行類推??梢詤⒄兆罡呷嗣穹ㄔ骸度松頁p害賠償解釋》第6條第2款規(guī)定[ 《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6條第2款:“因第三人侵權導致?lián)p害結果發(fā)生的,由實施侵權行為的第三人承擔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有過錯的,應當在其能夠防止或者制止損害的范圍內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安全保障義務人承擔責任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償。賠償權利人起訴安全保障義務人的,應當將第三人作為共同被告,但第三人不能確定的除外”之精神,在查明運輸公司在運輸過程中對旅客受到的傷害是否存在過錯的前提下,確定運輸公司應否承擔相應的補充賠償責任。
具體來說,首先,旅客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最重要的義務是將乘客運送到約定地點,但承運人僅是掌握駕駛技能的一般公民,若讓其承擔與第三人不法侵害作斗爭的義務,此時司機和乘客均要冒著生命危險與不法行為作斗爭,可能因此使一車的乘客面臨危險。因此,從承運人的履行能力及利益權衡考慮,將與不法行為作斗爭作為承運人的法定義務,缺少現(xiàn)實基礎。此外,防止與制止不法行為的主體是公安機關,不能將此種義務交由承運人承擔。其次,乘客以低廉的價格獲得服務,若要求承運人承擔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義務,而實際上承運人缺少相應的履約能力。這將造成合同權利義務分配不平等,承運人要面臨巨大的經營風險和巨額賠償,這將不利于公共事業(yè)的健康發(fā)展。因此,不能要求承運人承擔與不法行為作斗爭的義務。(參見關麗著《汽車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應否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旅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問題的研究》,載《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年第4集,第37—38頁。)
綜上所述,承運人在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保障義務是盡到保證運輸安全的勤勉義務,避免交通事故的發(fā)生。對乘客免受第三人等來自外界的不法侵害,屬于治安管理范疇,不屬于承運人向旅客提供的運輸服務范圍。第三人等不法侵害造成乘客傷亡的,承運人無責任時,由侵權人承擔賠償責任,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
為了保證審判的公平正義,程序正義是重要的保證。承運人無責任的情況下,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還是乘客可以選擇向承運人主張損害賠償,后由承運人向第三人追償?筆者認為,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首先,乘客受傷系因第三人侵權所致,并非承運人提供的運輸服務過錯引起,故乘客應當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承運人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其次,若乘客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雙方之間屬于侵權關系,按照《人身損害賠償解釋》進行賠償,第三人承擔侵權責任。若乘客先向承運人主張損害賠償,雙方之間屬于客運合同違約,應按照《消法》進行賠償,由于承運人不承擔賠償責任,承運人實際損失可以向第三人追償,這實際上是讓第三人承擔違約責任。由前面的論述可知,兩者賠償數(shù)額相差數(shù)倍,僅因為起訴時選擇的主體不同,而讓第三人承擔不同的賠償責任,這對第三人不公平。因此,從責任承擔角度來看,為保證承運人和第三人承擔各自法定責任,乘客應先向第三人主張損害賠償。
參考文獻:
[1] 孫錦菁.康明甩訴奉化市溪口公路運輸有限公司客運合同損害賠償糾紛[J].案例指導(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主辦)
2008,(2):20.
[2] 韓毅強,張璇.城市公交運輸合同違約之訴中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應獲支持[J].判例與研究,2013,(1):33.
[3] 關麗.汽車運輸合同中承運人應否對第三人侵權造成的旅客人身傷亡承擔責任問題的研究[J].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06,(4):
40-41.
[責任編輯 杜 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