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侖
推薦書籍:《野蠻生長》
王石的性格品質(zhì)也很有意思,其中有一個特點叫“大公有私”。他在講社會責任時,不避諱個人需要,他非常坦蕩和磊落,從不裝“大尾巴狼”,所以能贏得大家的敬重。
一位記者問王石:“你老去爬山,為什么不把那錢省下來辦個希望小學?”
王石說:“你這個說得不對,我有我的正常消費需要,我做公益是有公益的需要,我有很多需要,我的需要在我有能力時我都會去做,不能說我的收入只做這一件事情。”
王石這個人很坦率,可以叫做大公有私。
他該公的事情就公,通過為股東創(chuàng)造價值,為社會服務(wù),為公眾利益去做公益,推動社會的進步,同時也提升個人的價值、滿足個人的成就感。
他不像有些人,講公益就忌諱個人消費,謀私利就不講公益,而他的大公有私,將兩件事情統(tǒng)一在一起。
正像他辦萬科,萬科所有涉及公眾利益的事情,他都做得很好,這同時也成就了他個人,借用偉人的一個句式,公字當頭,私也就在其中了,這才是最真實、最可效仿的情操。
2006年,王石工資、獎金加股票期權(quán)收入超過3000萬元,這好像是私,但這只是小私,因為它的前提是大公。所謂大公就是說萬科2006年利潤超過20億元,股票市值達到了七八百億元,這些公的事都辦完了,該私的事也得私——該要的還不要,天天裝孫子,王石可不是這種人。
王石參加登山和戶外活動時,錢都是自己出,當然朋友和贊助商也出過一部分。像在進行穿越北極、南極之類的活動時,他甚至在為別人往里搭自己的錢。
有一次,一家煙廠贊助了一個去南極的活動,他們把錢付給一家探險服務(wù)公司后,打算讓俄羅斯的飛機來接送人員和物資,結(jié)果沒想到那個探險公司破產(chǎn)了,錢打水漂了。贊助商被擱那兒了,進退兩難,想繼續(xù)這個項目,還得再拿錢租飛機。
王石跟贊助商說:“能不能先請你們把剩下的錢付了,如果那個預(yù)付款追不回來,我個人賠你?!?/p>
最后那個錢的確沒追回來,王石自己就把100多萬元賠給了贊助方。而這次去南極,不是他一個人的事,有一幫人參加呢!
他在金錢上從來都是透明的,從不多花公司一分錢,平時用自己的卡先刷,為公司辦事也先墊個人的錢,然后再回去報賬,跟公司把賬算得清清楚楚。
王石把拍廣告掙的所有錢全部捐掉了,一分也沒有拿。他拍的第一個廣告是摩托羅拉的,對方給了250萬元。
他從白塔寺附近打電話給我,叫我過去吃涮羊肉。我去了以后,看見他和登山協(xié)會的人在一起,吃完之后,他們拿出兩張紙來,然后王石在上面簽字,接著就把250萬元支票給人家了。
這時我才明白,原來吃這頓飯是為了捐錢。這些年他把工資以外的所有廣告和代言的收入全都捐掉了,但他并沒把這些事天天掛在嘴邊,他早就開始投身社會公益事業(yè)了。
王石在創(chuàng)業(yè)前17年,平均每年掙錢不到10萬元;他捐出第一筆250萬元廣告收入時,年薪才30萬元。他突然有了250萬元,卻一分沒留,全都捐了,可見其超然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