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明代俗曲,是我國明代時期流傳的“小曲”、“小唱”、“時調(diào)”、“俚曲”等的統(tǒng)稱。明代俗曲在流傳過程中,產(chǎn)生的大量的文字文本和少量的音樂曲調(diào),構(gòu)成了中國明清史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彌足珍貴的俗曲文獻。文章即是對明代時期俗曲流傳過程中,那些遺存的俗曲文本,刊行俗曲的文獻,記載俗曲情況的文人筆記,著作的序、跋,以及至今猶存的各種俗曲專集,包括曲譜文獻的遺存等所做的分類闡述和研究,繼而最后對明代的俗曲曲牌進行了全面統(tǒng)計。
關鍵詞:音樂藝術(shù);中國傳統(tǒng)戲曲;明清俗曲;文獻;遺存;曲牌;音樂曲調(diào)
中圖分類號:J80文獻標識碼:A
明代俗曲、清代俗曲,合稱“明清俗曲”,它們是我國明清時代流傳的“小曲”、“小唱”、“時調(diào)”、“俚曲”等的統(tǒng)稱。作為中國明清這個歷史階段特有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音樂現(xiàn)象,明清俗曲在宋元俗文化的基礎上產(chǎn)生,經(jīng)明清兩代五百四十余年的發(fā)展,成為具有多種形態(tài)、數(shù)以萬計的,對中國音樂的發(fā)展有著深刻影響的一個藝術(shù)品種。①
明清俗曲在流傳過程中,產(chǎn)生了大量的文字文本,也留下了不少音樂曲調(diào),構(gòu)成了中國明清史和中國傳統(tǒng)音樂中彌足珍貴的俗曲文獻。明清俗曲文獻,是指明清時期產(chǎn)生的俗曲文獻。它們包括:明清時期遺存的俗曲文本,刊行俗曲的文獻,有關記載俗曲情況的文人筆記,著作的序、跋,以及至今猶存的各種俗曲專集等。
明清俗曲文獻的產(chǎn)生,是伴隨著俗曲的發(fā)展而誕生,又是隨著對俗曲認識的不斷深化而發(fā)展的。在明初,因為俗曲的興起和發(fā)展,引起了社會上有識之士的關注,有的也效仿擬作,進而搜集、編輯、出版俗曲。在這同時,他們作序、寫跋,熱情地介紹、評價俗曲,表達自己對俗曲的觀點;也有人在筆記等文獻中論述俗曲,從而產(chǎn)生了最初的俗曲文獻。為了盡可能較全面地了解俗曲的遺存情況,筆者在各種形式的文獻資料中查找它們的足跡。下面是對明代俗曲遺存的分類闡述。
一、明代《時調(diào)》《詞話》中的俗曲
明代是俗曲興盛的年代,從1368年到1644年前后276年間,俗曲一直伴隨著它的興亡。其間有皇室天子朱權(quán)、朱有燉、朱瞻基及朱載堉的散曲小唱,也有著名作家群的傳世佳作,更有數(shù)不清的里巷民謠風靡南北。俗曲一直以不同于舊曲的時興而引為自豪,所以不論何年代,只要是流傳社會的,都冠以“時調(diào)”。
(一)明皇室的倡導與撰作
明代建立以來,朱元璋對小曲特別青睞,倡導官家演習。呂振羽《簡明中國通史》中曾談到:“太祖起自平民,不識文字,對小曲特別重視,認為是富貴不可缺少的珍饈,諸多藩王均賜以此曲千百本?!雹?/p>
明太祖第十七子,“寧獻王”朱權(quán)(1378-1448)不僅是古琴家、劇作家,還是戲曲理論家。他所著的《太和正音譜》是現(xiàn)存最早的北曲曲譜,其中分宮別調(diào)詳列335種曲牌的名目、句格、聲調(diào)譜式③。另據(jù)《安徽通志》卷三四六云,他還有《瓊林雅韻》曲作。
朱有燉(1379-1439),明太祖之孫,世稱“周憲王”的戲曲作家,另有散曲集《城齋樂府》。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第五代皇帝,在任十年(1426-1436),曾寫有御制樂府一卷,其中兩首【寄生草】頗為名貴,可與宋徽宗的燕山亭并傳千古。
(二)成化間金臺魯氏所刊俗曲四種
成化間(1465-1487),金臺魯氏所刊俗曲四種,為我們提供了今日能見到的明代最早的俗曲樣本。它們是:
1.《新編四季五更駐云飛》,成化七年(1471)北京魯氏刻本。無名氏輯,無序跋。此書選載全為【駐云飛】調(diào)的民間歌曲77首,形式為重頭小曲,因集中有“詠四季悲歡離合”、“詠五更離情”而得書名。
2.《新編題西廂記詠十二月賽駐云飛》,成化間,北京魯氏刻本。無名氏輯,無序跋。此書共收【駐云飛】調(diào)的民間歌曲72首,有小令,有套數(shù)?!百悺睘閯龠^初刻之書之意。
3.《新編太平時賽賽駐云飛》,成化間,北京魯氏刻本。無名氏輯,無序跋。共收【駐云飛】38首,小令、套數(shù)兼收。其中有“詠太平”小令4支,為歌詠升平之作,故為書名。又為“賽駐云飛”之續(xù)集,故炫以“賽賽”。
4.《新編寡婦烈女詩曲》,成化間(1465-1487),北京魯氏刻本。無名氏輯,無序跋。此書卷首殘缺,散曲【端正好】一套,僅存【脫布衫】以下諸曲至【煞尾】,共10曲。又有歌曲【鷓鴣天】22首,均為寡婦閨怨之詞。
(三)李開先和他的《詞謔》
李開先(1501-1568),字伯華,號中麓,山東章丘人。嘉靖八年進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曾上疏抨擊朝政,罷官家居近三十年?!案嗉那橛诼暩琛浅P蕾p民間流行的歌曲,曾不斷的搜集編刻,有《煙霞小稿》《傍妝臺小令》《酸咸構(gòu)肆》等集?!麑τ诋敃r戲曲和民歌的發(fā)展,頗有貢獻,尤其對于后來民間曲子的興盛,曾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雹芾铋_先是收集整理俗曲的先驅(qū)人物。李開先的著作多半不傳,僅有各書序文收在他的《閑居集》里。
李先開在《詞謔》中載錄的許多俗曲,應是我們研究俗曲發(fā)展史的重要資料。其中有【叨叨令】【傍妝臺】【醉太平帶蓮花落】【滿庭芳】【寨兒令】【沉醉東風】【朝天曲】【清江引】【集賢賓】【逍遙樂】【金菊香】【梧葉兒】【醋葫蘆】【后庭花】【青歌兒】【柳葉兒】【尾聲】【朝天子】【落梅風】【山坡羊】【黃鶯】【黃鶯兒】【嘲村婦】【弄猴】【胡十八】【駐馬聽】【塞鴻秋】【鎖南枝】【一枝花】【梁州】【折桂令】【雁兒落過德勝令】【紅繡鞋】。共計32支曲牌。⑤其中一首【山坡羊】,深得人們喜愛,在后來的《掛枝兒》,以及清代的《霓裳續(xù)譜》《白雪遺音》里,都有以它為原型的改作。
(四)仿作小曲及其代表人物
明代文人仿作民間小曲,其代表人物可推金鑾、趙南星、劉效祖等。
1.金鑾(1506年前后在世),甘肅人,萬歷間僑寓南京。通音律,著有《蕭爽齋樂府》,他的嘲調(diào)小曲“令人絕倒”,甚受賞識。其中的【鎖南枝】“風情戲嘲”流傳甚廣。
2.趙南星(1550-1627),高邑(河北元氏)人,萬歷進士。官至吏部尚書,為東林黨重要人物。所作散曲、小曲多有成就。有《芳茹園樂府》1卷,其中【銀紐絲】5首,【醉太平】偶感2首,【孝南枝】2首,【鎖南枝帶過羅江怨】丁味苦雨1首,【一口吃】2首,【鎖南枝半插羅江怨】2首,【山坡羊】3首,【玉抱肚】3首,【鎖南枝帶過羅江怨】2首。
3.馮惟敏(1511-約1580),散曲家,山東臨朐人,嘉靖十六年舉人,官至保定府通判。他寫了很多反映農(nóng)民痛苦的歌,對封建官僚的貪婪橫暴,有所諷刺。題材廣泛,風格爽朗,有散曲集《海浮山堂詞稿》四卷,收套數(shù)49套,小令393首,及《山堂輯稿》。其【玉抱肚】可謂傳世佳作。
4.薛論道(約1531-約1600),散曲家,河北定興人,從軍三十年,官至指揮僉事,寫了1000首的民歌體的通俗歌曲。有《林石逸興》散曲集10卷,每卷小令100首。
5.劉效祖(1566年前后在世),字仲修,號念庵,山東濱州人,嘉靖庚戌進士,官至陜西按察副使。他是當時以作小曲而最負盛名的人,作品數(shù)量多而且流行。隆慶皇帝對他也有厚愛,可見其文名盛大了?!鹅o志居詩話》記有他的逸事。其《詞臠》一書,有其用俗曲【掛枝兒】【雙疊翠】【鎖南枝】寫的許多作品。
明代許多文人也都醉心于這種“新詩體”,并留下了不少傳世佳作。如:
陳鐸(1488-1521)的【風入松】。他取民歌中的營養(yǎng),寫成了揭露當時社會的《滑稽余韻》,散曲集一卷,收136首,每首寫一個行業(yè),反映了當時的城市生活面貌。當時南京教坊中人稱其為“樂王”。
沈仕(1488-1565)的【鎖南枝】,有散曲集《唾窗絨》,收套數(shù)12套,小令75首。
康海(1475-1540)的【月云高】,其散曲集《沜東樂府》2卷,收小令252首,套數(shù)32套。另附補遺1卷,收小令7首,套數(shù)5套。
梁辰魚(約1521-約1594)的【駐云飛】,及散曲《江東白苧》2卷,收小令56首,套數(shù)37套。
施紹莘(1581,約1640)的【駐云飛】,另有《花影集》5卷,前三卷為散曲,收套數(shù)86套,小令72首。
王驥德(?-約1623)的【鎖南枝】等。
明宗室鄭恭王朱厚烷之子朱載堉(1536-約1610)也有用民歌體寫成的猛烈攻擊當時社會的《醒世時》。
(五)《詞話》中的俗曲
明代的詞話是由有說有唱的說唱文學發(fā)展為于章回中夾有詞、曲的文學作品,如小說《金瓶梅詞話》就是前后有詩,中間插用了不少當時流行的小曲,也有不少詞牌。最初的詞都是配合著音樂用于歌唱的,雖然后來主要是依聲填詞不再配樂歌唱,《金瓶梅》書中常有以韻語代替白話語言的例子,如西門慶與老虔婆打架時的【滿庭芳】:“虔婆你不良,送舊迎新,靠色為娼,巧言詞將咱誑,說短論長?!倍诿髑宓乃浊幸灿性S多與詞調(diào)同名者。要弄清它們的演化過程,尚須做進一步的研究?,F(xiàn)將書中⑥標注為“曲”的列出:
【懶畫眉】【朝天子】【五供養(yǎng)】【黃鶯兒】【集賢賓】【雙聲疊韻】【簇御林】【琥珀貓兒墜】【鎖南枝】【普天樂】【駐馬聽】。
另與俗曲同名的詞牌有29支。
二、刊行俗曲的重要著作
明正德以后,有十多種含時調(diào)小調(diào)的唱本流傳于世,這些資料足以讓我們了解當時俗曲的情況。但其所錄小調(diào)的水平及經(jīng)文人潤色加工的程度均不一樣,并且大多是與戲曲、散曲合編在一起的。
(一)戲曲選集中的俗曲
1.正德、嘉靖刊本三種
(1)正德刊本《盛世新聲》,散曲戲曲選集,12集,明人選輯,收元明散曲套數(shù)和戲曲曲文400余套,小令500余首,其中并有時調(diào)小曲。
(2)嘉靖刊本《詞林摘艷》,據(jù)《盛世新聲》增刪補訂而成,十集,張祿選輯。收有時調(diào)小曲。
(3)嘉靖刻本《雍熙樂府》,散曲戲曲選集,郭勛選集。二十卷,除收南北散曲外,兼收南戲、雜劇曲文及時調(diào)小曲,選有【小桃紅】百首。
以上三種所收小曲,已經(jīng)文人學士們改作或潤色。
2.萬歷間刊本五種
(1)萬歷時的《詞林一枝》,所收小曲令人喜愛,尤其【楚歌羅江怨】,寫閨中懷人的凄涼景況,有聲有色,首首珠璣,見于《詞林一枝》第一卷和第三卷中欄,萬歷元年(1573)福建葉志元刻本。原書四卷,全稱《新刻京板青陽時調(diào)詞林一枝》,古臨玄明黃文華選輯、瀛賓郄繡甫同纂。此書版式分三欄,上下兩欄盡選元明傳奇,中欄專錄民間歌曲,共錄55首。
(2)明萬歷三十三年(1605)有《新鐫古今大雅南宮詞紀》刻本六卷。卷首分署“秣陵陳所聞藎卿梓選”,“陳邦泰大來輯次”此書為南曲散套小令選集,卷六載【汴省時曲】二支,是當時河南民間盛傳之歌曲。
在其中還有孫百川和無名氏寫嘲妓的【黃鶯兒】40首。
(3)《摘錦奇音》全稱《新刊徽板合像滾調(diào)樂府官腔摘錦奇音》,龔正我輯,萬歷三十九年(1611)敦睦堂刻本。原書六卷,其版式分為兩欄。上欄載有民間歌曲、酒令、燈謎等,下欄盡選元明傳奇?!緯r興羅江怨妙歌】見于該書第一卷上欄,后面又有【急催玉歌】,共19首。第二卷上欄還有【劈破玉】,第三卷上欄有【時尚古人劈破玉歌】46首,歌詠元明戲曲故事,另外還有【時興各處譏妓耍孩兒歌】數(shù)十首。
(4)《大明春》全稱《鼎鍥徽池雅調(diào)南北官腔樂府點板曲響大明春》,封面別題“新調(diào)萬曲長春”,原書六卷,有萬歷間(1573-1619)福建全魁刻本。卷首分暑作“教坊掌教司扶搖程萬里選”,“后學庠生沖懷朱鼎臣集”,“閩建書林拱唐今魁繡”。卷六有木記“書林拱唐金氏梓”。此書版式亦分三欄,上下兩欄選載元明傳奇,中欄有小曲等?!緬熘骸枯d入《大明春》第四卷中欄。第五卷中欄有【倒掛枝兒】,又有【蘇州歌疊疊錦】,原題為《彙選蘇州歌疊疊錦》。
(5)《新鋟天下時尚南北徽池雅調(diào)》,萬歷間(1573-1619)福建刻本,原書二卷。卷首分題“閩建書林熊稔寰彙輯”,“潭水燕石居主人刊梓”。此書版式分三欄,上下兩欄選元明傳奇,中欄輯選小曲。近人影印此書改題為《秋夜月》?!揪x劈破玉歌】載于第一卷中欄,有47首;【續(xù)選劈破玉歌】,載第二卷中欄,原本共收33首。
(二)馮夢龍編《掛枝兒》《山歌》
萬歷年間,民間小曲蓬勃發(fā)展,達極盛時期,涌現(xiàn)了許多沁人心腑、感人至深的好作品。馮夢龍所輯《掛枝兒》(《童癡一弄》)《山歌》(《童癡二弄》),為俗曲巨帙。
1.《掛枝兒》盡收絕妙好詞435首。
另外,又有浮白山人輯的《掛枝兒》,萬歷間(1537-1619)刻本,不分卷,無序跋,此書據(jù)《童癡一弄》選錄41首。
2.《山歌》,馮夢龍輯。崇禎間(1628-1643)刻本。原書十卷。卷首目錄首行標“童癡二弄”《山歌》,次行題“墨憨齋主人述”。卷首有“敘山歌”一文。此書卷一至卷九,共收蘇州【山歌】332首,卷十收【桐城歌】24首。共計383首。該書用吳地方言抒寫兒女私情,又可分為短歌與長調(diào)。
短歌,短小的山歌,大都在四五十字左右,生動風趣,富有生活氣息。
書中的長調(diào)引人注意,這應該是山歌的新發(fā)展。它常以物喻情,用意頗深,耐人尋味。如“籠燈”、“老鼠”、“門神”、“破骔帽歌”、“山人”等。
(三)其它俗曲刊本
《新選掛枝兒》,醉月子輯,崇禎間(1628-1643)刻本。原書不分卷,書名標作“新鐫雅俗同觀桂枝兒”,卷首題“予章醉月子選輯”,無序跋。此書系《桂枝兒》歌曲集的增補本,共收90首,并附【十和諧】小曲一套。
《新鋟千家詩吳歌》,繡谷醉月子選輯,崇禎間(1628-1643)刻本。原書共選【吳歌】61首。
《博笑珠璣》,無名氏輯。第五卷上欄載有【時興掛枝兒】32首,還有【時尚劈破玉】39首。
《夾竹桃》,全稱《夾竹桃頂針千家詩山歌》,擬民歌集。明代浮白山人作,有說浮白山人即馮夢龍?,F(xiàn)存本共收123首,是作者摹擬民歌的形式,用【夾竹桃】的曲調(diào)演唱的情歌。依照“三句山歌一句詩,中間四句是新詞”,最末一句必然用《千家詩》各首的末句,并按照次序編下去的。雖然文詞巧湊,但有不少輕薄庸俗之作。
三、明清民間教派寶卷中的俗曲
明清寶卷中流傳著大量的民間小曲。明清民間教派寶卷流行的二百年間(約明正德初年到清康熙年間的1500-1722年),也正是明清俗曲在民間不斷產(chǎn)生和風行的時期。民間宗教家出于狂熱的宗教信仰,到各地開荒布道,俗曲便成了他們宣卷活動的得力助手。據(jù)車錫倫先生從明嘉靖至清康熙52種寶卷統(tǒng)計,它們使用的明清俗曲共223種?,F(xiàn)將寶卷名及曲牌數(shù)分別列示如下(卷中重復的牌名不再重列):
1.《藥師本愿功德寶卷》:明嘉靖二十二年德妃張氏同五公主舍資刊刻,京師李家鋪刊折本,所用曲牌7種。
2.《皇極金丹九蓮還鄉(xiāng)寶卷》:明金丹道寶卷,成書于嘉靖,所用曲牌20種。
3.《佛說皇極結(jié)果寶卷》:明萬歷刊本,所用曲牌13種。
4.《佛說二十四孝賢良寶卷》:明無為教寶卷,萬歷北京費鋪刊方冊本,所用曲牌1種。
5.《明孝宗義達本寶卷》:明釋子大寧編,無為教寶卷。清刊本,所用曲牌2種。
6.《銷釋真空寶卷》:明無為教寶卷,存抄本《北京圖書館館刊》,5:3(1931、5),所用曲牌2種。
7.《銷釋真空掃心寶卷》:明孫真編,無為教寶卷,萬歷二十三年刊本,分卷上、卷下,所用曲牌卷上9種、卷下13種。
8.《銷釋印空實際寶卷》:明明空卷,無為教寶卷。清初刊本,所用曲牌23種。
9.《普明如來無為了義寶卷》:明普明編,黃天教寶卷,明萬歷二十七年重刊折本,所用曲牌33種。
10.《混元弘陽飄高臨凡經(jīng)》:明朝太湖編,弘陽教寶卷,明刊折本,所用曲牌5種。
11.《弘陽嘆世經(jīng)》:明朝太湖編,弘陽教寶卷,明刊折本,所用曲牌1種。
12.《弘陽悟道明心經(jīng)》:明朝太湖編,弘陽教寶卷。明刊折本,所用曲牌2種。
13.《弘陽苦功悟道經(jīng)》:明朝太湖編,弘陽教寶卷。明刊折本,所用曲牌4種。
14.《銷釋開心結(jié)果寶卷》:明還源教寶卷,萬歷十九年北京黨小庵刊折本,所用曲牌15種。
15.《銷釋悟性還源寶卷》:明還源教寶卷,崇禎十三年重刊折本,所用曲牌11種。
16.《銷釋明靜天華寶卷》:明還源教寶卷,崇禎十六年黨三家經(jīng)鋪重刻折本,所用曲牌14種。
17.《清源妙道顯圣真君一了真人護國佑民忠孝二郎開山寶卷》:明黃天教寶卷,明嘉靖壬戌三十四年(?)造。⑦所用曲牌24種。
18.《護國佑民伏魔寶卷》:明悟空編,黃天教寶卷,萬歷刊本等,所用曲牌24種。
19.《靈應泰山娘娘寶卷》:明黃天道寶卷,萬歷末年刊本,所用曲牌24種。
20.《東嶽天齊仁圣大帝寶卷》:明刊本,所用曲牌14種。
21.《泰山東嶽十五寶卷》:明黃天教寶卷,民間辛酉年刊本,殘,所用曲牌16種。
22.《佛說利生了義寶卷》:明黃天教寶卷,明末刊折本,所用曲牌37種。
23.《佛說楊氏鬼繡紅羅化仙哥寶卷》:明刊本,所用曲牌9種。
24.《銷釋白衣觀音送嬰兒下生寶卷》:明黃天道寶卷,明末刊折本,所用曲牌29種。
25.《普靜如來鑰匙通天寶卷》:明普靜編,黃天教寶卷,所用曲牌59種,其中,1種為集曲。
26.《大圣彌勒化度寶卷》:明末清初長生教寶卷,所用曲牌12種。
27.《古佛當來下生米勒出西寶卷》:明末長生教寶卷,所用曲牌17種。
28.《佛說如如居士度文王生天寶卷》:明末長生教寶卷,明刊折本,所用曲牌9種。
29.《佛說銷釋保安寶卷》:明無為教寶卷,崇禎十六年后編成,明末刊本,所用曲牌10種。
30.《敕封空王古佛寶卷》:明末民間教派寶卷,流傳于山西介休,所用曲牌5種。
31.《家譜寶卷》:明末龍?zhí)旖虒毦?,所用曲?種。
32.《銷釋孟姜忠烈貞節(jié)賢良寶卷》:明弘陽教寶卷,明末刊折本,所用曲牌16種,其中,1種為集曲。
33.《銷釋南無一乘彌陀授記歸家寶卷》:教派不詳,所用曲牌24種。
34.《古佛天真考證龍華寶卷》:明末清初大乘園頓教寶卷,所用曲牌23種。
35.《銷釋木人開山寶卷》:清木人編,大乘園頓教寶卷,成書于順治十一年,所用曲牌21種。
36.《銷釋接續(xù)蓮宗寶卷》:清木人編,大乘園頓教寶卷,成書于順治十六年,所用曲牌31種。
37.《多羅妙經(jīng)法》:清初金幢教寶卷,所用曲牌25種。
38.《佛說皇極金丹九蓮證性皈真寶卷》:清先天教寶卷,清初刊折本,所用曲牌28種。
39.《太陽開天立極億化諸佛歸一寶卷》:清王某編,黃天教寶卷,康熙初年刊本,所用曲牌38種。
40.《銷釋悟明祖貫行覺寶卷》:清悟明教寶卷,康熙刻本,所用曲牌9種。
41.《承天效法后土皇帝道源度生寶卷》:清真常教寶卷,康熙易州韓家莊刊折本,殘,所用曲牌7種。
42.《福國鎮(zhèn)宅靈應灶王寶卷》:清郭祥瑞編,康熙刊折本,所用曲牌26種。
43.《太上伭宗科儀》:清伭宗教寶卷,康熙刊折本,所用曲牌38種。
44.《敕封平天仙姑寶卷》:清謝塵編,康熙三十七年振武將軍孫施刊于甘州,所用曲牌18種。
45.《三祖行腳因由寶卷》:清初龍華教寶卷,所用曲牌1種。
46.《清凈窮理盡性定光寶卷》:弘陽教寶卷,清抄本,所用曲牌9種。
47.《泰山圣母苦海寶卷》:清南無教寶卷,存清初稿本,共Ⅷ卷。卷Ⅰ所用曲牌13種;卷Ⅱ所用曲牌11種;卷Ⅲ所用曲牌10種;卷Ⅳ所用曲牌10種;卷Ⅴ所用曲牌11種;卷Ⅵ所用曲牌10種;卷Ⅶ所用曲牌10種;卷Ⅷ所用曲牌2種。
48.《虎眼禪師遺留唱經(jīng)卷》:清初黃天教寶卷,所用曲牌66種。
49.《佛說永慶庵認母回宮得病慈云寶卷》:清初民間寶卷,所用曲牌20種。
50.《佛說劉吉祥放主逃生走國慈云寶卷》:清初民間寶卷,所用曲牌16種。
51.《佛說紹興城救父回國登基慈云寶卷》:清初民間寶卷,所用曲牌19種。
52.《佛說劉子忠寶卷:清初民間寶卷》,所用曲牌7種。
其他,如《先天元始土地寶卷》,及若干民間故事寶卷,約四十多種,尚有許多曲牌未作統(tǒng)計。
四.明人筆記中有關俗曲情況的記載
俗曲雖然難登大雅之堂,但卻為許多喜愛和贊嘆俗曲的有識之士所關心,他們在搜集和刊行俗曲的同時,也寫下了當時俗曲流行的情況,以及自己的心得感受。有的作為雜記,有的作為專論,有的則是俗曲專集的序、跋。它們作為俗曲的見證,成為我們研究俗曲的重要文獻資料。
1.李開先是明代較早研究俗曲的人,他在《詞謔·二十八》中就曾說:“若和卿之作,真是時調(diào),意興不逮遠矣。”⑧他不但熱愛俗曲,并親自收集、編輯了俗曲集《市井艷詞》,并為之作序。李開先在《詞謔·二十七》中,曾引用當時文壇權(quán)威人士何大復的話,將民歌俗曲與《詩經(jīng)》十五國風并列,強調(diào)其情真、自然,認為文人之作非能比也。
有詩學于李崆峒者,自旁郡而之汴省,崆峒教以:“若似得傳唱【鎖南枝】,則詩文無以加矣?!闭垎柶湓敚轻几嬉裕骸安荒芟び浺?。只在街市上閑行,必有唱之者?!痹綌?shù)日,果聞之,喜躍如獲重寶,即至崆峒處謝曰:“誠如尊教!”何大復繼至汴省,亦酷愛之,曰:“時調(diào)中狀元也。如十五《國風》,出諸里巷婦女之口者,情詞婉曲,自非后世詩人墨客操觚染翰,刻骨流血所能及者,以其真也?!雹?/p>
他的《市井艷詞》有序云:
憂而詞哀,樂而詞褻,此今古同情也。正德初尚【山坡羊】,嘉靖初尚【鎖南枝】,一則商調(diào),一則越調(diào)。商,傷也;越,悅也,時可考見矣。二詞嘩于市井,雖兒女子初學言者,亦知歌之。但淫艷褻狎,不堪入耳,其聲則然矣,語意則直出肺腑,不加雕刻,俱男女相與之情,雖君臣友朋亦多有托此者,以其情尤足感人也。故風出謠口,真詩只在民間。《三百篇》大半采風者歸奏,予謂今古同情者,此也。嘗有一狂客,浼予仿其體,以極一時謔笑,隨命筆并改竄傳歌未當者,積成一百以三,不應弦,令小仆合唱。市井聞之響應,真一未斷俗緣也。久而仆有去者,有忘者,予亦厭而忘之矣??陀欣细裾?,堅請目其曲,聆其音,不得已,群仆人于一堂,各述所記憶者,才十之二三耳。晉川栗子,又曾索去數(shù)十,未知與此同否。復命筆補充完前數(shù)??鬃訃L欲放鄭聲,今之二詞可放,奚但鄭聲而已。雖然,放鄭聲,非放鄭詩也。是詞可資一時謔笑,而京韻、東韻、西路等韻,則放之不可,不亟以雅易淫,是所望于今之典樂者。⑩
2.顧啟元(1565-1628)在《客座贅語》卷九“俚曲”條,記載了他在南京的“親見親聞”:
里巷童孺婦媼之所見聞者,舊惟有【傍妝臺】【駐云飛】【耍孩兒】【皂羅袍】【醉太平】【西江月】諸小令,其后益以【河西六娘子】【鬧五更】【羅江怨】【山坡羊】?!旧狡卵颉坑谐了{(diào),有數(shù)落,已為淫糜矣。后又有【桐城歌】【掛枝兒】【干荷葉】【打棗干】等,雖音節(jié)皆仿前譜,而其語益為淫糜,其音亦如之。視桑間濮上之音,又不啻相去千里。誨淫導欲,亦非盛所宜有也。
3.袁宏道(1568-1610),文學家,字中郎,號石公,湖北公安人。萬歷進士,官至吏部郎中。贊賞民歌小曲的“任性而發(fā)”,“真人所作,故多真聲”,主張“獨抒性靈,不拘格套”,否定模擬復古的詩文。他在《袁中郎全集》卷一有“序小修詩”曾論及民歌,說:
足跡所至,幾半天下,而詩文亦因之以日進,大都獨抒性靈,不拘格套,非從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筆。……其間有佳處,亦也疵處。佳處自不必言,即疵處亦多本色獨造語。然予則報喜其疵處。而所謂佳者尚不能不以粉飾蹈襲為恨,以為未能盡脫近代文人氣習故也。蓋詩文至近代而卑極矣,文則必欲準于秦漢,詩則必欲準于盛唐,剿襲模擬,影響步趨?!ǚ虼猩?,而法不相沿,各極其變,各窮其趣,所以可貴,原不可以優(yōu)劣論也。且夫天下之物孤行則不必不可無,必不可無雖欲廢焉而不能;雷同則可以不有,可以不有則雖欲存焉而不能。故吾謂今之詩文不傳矣,其萬一傳者,或今閭閆婦人孺子所唱【劈破玉】【打草竿】之類猶是無聞無識真人之作,故多真聲。不效顰于漢魏,不學步于盛唐,任性而發(fā),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樂、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4.馮夢龍(1574-1646),文學家、戲曲家。字猶龍,別署龍子猶、顧曲散人、墨憨齋主人。江蘇吳縣人。曾任壽寧知縣,其思想受李贄影響較深,肯定“民間性情之響”,并提出“借男女之真情,發(fā)名教之偽藥”,即以山歌所發(fā)真情,揭露販賣封建禮教偽藥的詩文。輯有話本《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民歌集《掛枝兒》《山歌》,擬民歌《夾竹桃》,散曲集《太霞新奏》,及筆記《古今談慨》等。他畢生從事通俗文學及俗曲的搜集、整理工作,成績卓著,他在《山歌·序》中對俗曲的論述也旗幟鮮明,見地頗深:
書契以來代有歌謠。太史所陳并稱風雅,尚矣。自楚騷、唐律爭妍競暢,而民歌性情之響遂不得列于詩壇,于是別之曰“山歌”,言田夫野豎矢口寄興之所為,薦紳學士家不道也。唯詩壇不列,薦紳學士不道,而歌之權(quán)愈輕,歌者之心亦愈淺,今所盛行者皆私情譜耳。雖然,桑間濮上國風刺之,尼父錄焉,以是為情真而不可廢也,山歌雖俚甚矣,獨非鄭衛(wèi)之遺歟?且今雖季世,而但有假詩文,無假山歌,則以山歌不與詩文爭名,故不屑假。茍其不屑假,而吾藉以存真,不亦可乎?抑今人想見上古之陳于太史者如彼,而近代之留于民間者如此,倘亦論世之林云爾。若夫借男女之真情,發(fā)名教之偽藥,其功于【掛枝兒】等,故錄【掛枝詞】,而次及《山歌》。
5.俗曲盛行之況,又見諸于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其中對萬歷以前的國故,從時、地、曲、況等方面皆有較祥記述。沈德符(1578-1642)文學家,字景倩,又字虎臣,浙江嘉興人。萬歷舉人。他的《萬歷野獲編》卷之二十五,單列“時尚小令”條。
元人山令,行于燕趙,后浸淫日甚。自宣·正至成·弘(1426-1505)后,中原又行【瑣南枝】【傍妝臺】【山坡羊】之屬。李崆峒先生初自慶陽徙居汴梁,聞之,以為可繼國風之后。何大復繼至,亦酷愛之。今所傳【泥涅人】及【鞋打卦】【獓鬏髻】三闕,為三牌名之冠,故不虛也。自茲以后,又有【耍孩兒】【駐云飛】【醉太平】諸曲,然不如三曲之盛。嘉·隆間(1522-1571)乃興【鬧五更】【寄生草】【羅江怨】【哭皇天】【干荷葉】【粉紅蓮】【桐城歌】【銀絞絲】之屬。自兩淮以至江南,漸與詞曲相遠,不過寫淫媟情態(tài),略具抑揚而已。比年以來(約1623以前),又有【打棗干】【掛枝兒】二曲,其腔調(diào)約略相似。則不問南北,不問男女,不問老幼良賤,人人習之,亦人人喜聽之,以至刊布成帙,舉世傳誦,沁人心腑。其譜不知從何而來,真可駭嘆。又【山坡羊】者,李何二公所喜,今南北詞俱有二名,但北方惟愛【數(shù)落山坡羊】。其曲自宣大遼東三鎮(zhèn)傳來,今京師妓女慣以此充弦索北調(diào),其語穢褻鄙淺,并桑濮之音亦離去已遠,而羈人游胥,嗜之獨深。丙夜開尊,爭先招致,而教坊所麗箏秦等及九宮十二則,皆不知為何物矣,俗樂中之雅樂,尚不諧里耳,如此,況真雅樂乎?
6.凌濛初(1580-1644),小說家,字玄房,號初成。浙江吳興人。副貢生。崇禎初年授上??h丞,官至徐州通判。仇視農(nóng)民起義軍。他在《南音三籟》卷首附載的“譚曲雜箚”里,在談到俗曲時,卻頗為欣賞:“今之時行曲,求一語如唱本【山坡羊】【刮地風】【打棗竿】【吳歌】等中一秒句,所必無也。”此也說明俗曲比之文人之曲更為社會夸贊和重視了。
7.王驥德(?-約1623),戲曲理論家。字伯良,伯俊,號方諸生、秦樓外史,浙江紹興人。同當時戲曲家徐渭、沈璟等都有深厚友誼。所作戲曲論著《曲律》,主張戲曲作品既要重視曲律,也要注意內(nèi)容和詞藻,對作曲、唱曲、劇本結(jié)構(gòu)等都有系統(tǒng)的論述,全面論述南北曲的源流、宮調(diào),是中國最早而又全面的戲曲理論著作。
《曲律·論曲源第一》云:
“至北之濫流而為【粉紅蓮】【銀紐絲】【打棗桿】,南之濫流而為吳之【山歌】,越之【采茶】諸小曲?!薄靶∏鷴熘杭创驐棗U,是北人長技,南人每不能及。昨毛允貽我吳中新刻一帙,中如噴嚏、枕頭等曲,皆吳人所擬,即韻稍出入,然措意俊妙,雖北人無以加之;故知人情原不相遠也。”
《曲律》卷三“雜論”上也說:
“北人尚余天巧,今所傳【打棗桿】諸小曲,有妙入神品者,南人若學之,決不能入。蓋北之【打棗竿】,與吳人之【山歌】,不必文士,皆北里之俠,或閨閆之秀,以無意得之。猶詩中鄭衛(wèi)諸風,修大雅者反不能作也?!?/p>
《曲律·論調(diào)名第三》曰:
曲之調(diào)名,今俗曰“牌名“,始于漢之【朱鷺】【石流】【艾如張】【巫山高】,梁、陳之【折楊柳】【梅花落】【雞鳴高樹巔】【玉樹后庭花】等篇,於是詞而為【金荃】【蘭畹】【花間】【草堂】諸調(diào),曲而為金、元劇戲諸調(diào)。……間有采入南、北二曲者:北則于金而小令如【醉落魄】【點絳唇】類,長調(diào)如【滿江紅】【沁園春】類,皆仍其調(diào)而易其聲;于元而小令如【青玉案】【搗煉子】類,長調(diào)如【瑞鶴仙】【賀新郎】【滿庭芳】【念奴嬌】類,或稍易字句,或只用其名而盡變其調(diào)。南則小令如【卜算子】【生查子】【憶秦娥】【臨江仙】類,長調(diào)如【鵲橋仙】【喜遷鶯】【稱人心】【意難忘】類,止用作引曲,過曲如【八聲甘州】【桂枝香】類,亦只用其名而盡變其調(diào)。至南之於北,則如【金玉抱肚】【豆葉黃】【剔銀燈】【繡帶兒】類,如【普天樂】【石榴花】【醉太平】【節(jié)節(jié)高】類,名同而調(diào)與聲皆絕不同。
8.沈?qū)櫧棧ǎ?約1645),戲曲音樂家,字君徽,號適軒主人,江蘇吳江人。有戲曲音樂理論著作《弦索辯訛》和《度曲須知》,論述南北曲演唱的技巧。其上卷《曲運隆衰》曾論及戲曲聲腔及俗曲之變故。
至如“弦索”曲者,俗固呼為“北調(diào)”,然腔嫌裊娜,字涉土音,則名北而曲不真北也,年來業(yè)經(jīng)厘剔,顧亦以字清腔逕之故,漸近水磨,轉(zhuǎn)無北氣,則字北而曲豈盡北哉。誠觀同一“恨慢慢”曲也,而彈者僅習彈音,反不如演者別成演調(diào);同一【端正好】牌名也,而弦索之“碧云天”,與優(yōu)場之“不念法華經(jīng)”,聲情迥判,雖凈旦之唇吻不等,而格律固已逕庭矣!夫然,則北劇遺音,有未盡消亡者,疑尚留于優(yōu)者之口,蓋南詞中每帶北調(diào)一折,如《林沖投泊蕭相追賢虬髯下海子胥自刎》之類,其詞皆比,當時新聲初改,古格猶存,南曲則演南腔,北曲固仍北調(diào),口口相傳,燈燈遞續(xù),勝國元聲,依然謫派。雖或精華已鑠,顧雄勁悲壯之氣,有令人毛骨蕭然,特恨詞家欲遍優(yōu)伶演唱,止【新水令】【端正好】幾曲,彼此約略扶同,而未慣牌名,如原譜所列,則騷人絕筆,伶人亦絕口焉。予猶疑南士未諳北調(diào),失之江以南,當留之河以北,乃歷稽彼俗,所傳大名之【木魚兒】,彰德之【木斛沙】,陜右之【陽關三疊】,東平之【木蘭花慢】,若調(diào)若腔,以莫可得而問矣。惟是散種如【羅江怨】【山坡羊】等曲,被之秦、箏、渾不似(即今之琥珀詞)諸器者,彼俗尚存一二,其悲凄概慕,調(diào)近于商,惆悵雄激,調(diào)近正宮,抑且絲揚則肉乃低應,調(diào)揭則彈音愈渺,全是子母聲巧相鳴和;而江左所習【山坡羊】,聲情指法,罕有及焉。雖非正音,僅名【垮調(diào)】,然其愴怨之致,所堪舞潛蛟而泣嫠婦者,猶是當年逸響云。……
9.明萬歷進士王象春,字季木,新城人,有詩《齊魯·金線泉》,記載了濟南小曲演唱情況:
金線泉邊是樂司,務頭不唱舊宮詞。
山坡羊帶寄生草,揭調(diào)琵琶日暮時。
大運河沿岸也是俗曲小唱南北交流盛極一時的流行區(qū)域。這里商業(yè)興盛,經(jīng)濟繁榮,妓館茶寮,彈唱之風甚盛,有歌妓隨船彈唱,往來揚州北京間。明吏弱孫《舊京遺事》有關于北京的“小唱”來源于山東臨清之記載。
五、明代俗曲曲譜文獻的遺存
明代載有俗曲曲譜的著作有二:
其一,萬歷年間通俗類書《文林聚寶萬卷羅星》,全稱《新鍥燕臺校正天下通行文林聚寶萬卷羅星》,39卷,明徐會瀛輯,書前有“萬歷庚子(1600年)歲孟春月吉旦五云豪士□樂生序。明萬歷書林余獻可刻本?!?/p>
該書卷十七之“簫笛譜式”中收有俗曲工尺譜一套,《中國古代音樂史料輯要》第一輯第823頁到824頁收影印本。這套俗曲共有四曲:【傍妝臺】【耍孩兒】【蘇州歌】【清江引】。樂譜無唱詞、無板眼,用固定唱名移調(diào)記譜法記寫。
該套小曲是不可多得的現(xiàn)存明代小曲的實例,盡管四曲的特點各不相同,但都簡潔質(zhì)樸。它們既與宋詞的一字一音有別,又與清代俗曲的華麗繁簇不同。由此可見明代俗曲藝術(shù)風格之特點。
其二,朱載堉《靈星小舞譜》,用工尺譜記有【豆葉黃】【金字經(jīng)】【鼓孤桐】(秋風辭)【青天歌】(南風歌)。
朱載堉(1536-1611),字伯勤,號句曲山人,明代的律學家與歷學家,是朱元璋的九世孫,明宗室鄭恭王朱厚烷的兒子。自幼喜好算術(shù),后來專攻音律、數(shù)學和歷學。父親死后,他不繼承爵位,而是專攻著述,布衣終身。一生著作有《樂律全書》等二十多種。他于萬歷十二年(1584)在《律學新說》中提出了“十二平均律”,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十二平均律的人。成書于眀萬歷三十四年(1606)的《樂律全書》是一部劃時代的巨著,共47卷,其中關于音樂方面的研究包括樂律、樂經(jīng)、樂譜、舞譜等有十三種,“靈星小舞譜”是其中之一。
“靈星小舞譜”是一種源自漢代的祭祀谷神的樂舞,由童男小兒表演。故曰“靈星小舞”。舞中有【豆葉黃】【金字經(jīng)】二曲,后附有【古南風歌】(鼓孤桐)【古秋風辭】(青天歌)。樂舞在【豆葉黃】的小曲七八遍中,由八對童男分別表演春種秋收,“教田既畢,農(nóng)事已成,謳歌舞蹈,答謝神明(吹【金字經(jīng)】)。”
六、明代俗曲主要曲牌統(tǒng)計
明清俗曲種類繁多,數(shù)量浩瀚,由于資料的原因,很難全面掌握?,F(xiàn)將明代俗曲曲牌按以下統(tǒng)計方法列出:
僅據(jù)已知文獻中的俗曲累計;
牌名相同者不再重計;
已知為同曲異名者按一種計;
類曲名,如【山歌】【西調(diào)】【馬頭調(diào)】等,各按一種計;
牌名近似或有關聯(lián)者,未論證前,暫按不同牌名計;
帶過曲按新曲一種計;
同曲的變體,名稱又有別,牌名分別計之。
明代所出現(xiàn)過的主要俗曲曲牌如下:
【駐云飛】【寄生草】【瑣南枝】【傍妝臺】【山坡羊】【耍孩兒】【醉太平】【泥捏人】【鞋打卦】【獓鬏髻】【鬧五更】【羅江怨】【哭皇天】【干荷葉】【粉紅蓮】【桐城歌】【銀絞(紐)絲】【打棗干(桿)】【掛枝(真)兒】【刮地風】【吳歌】【鷓鴣天】【蓮花落】【滿庭芳】【寨兒令】【沉醉東風】【朝天曲】【清江引】【逍遙樂】【金菊香】【梧葉兒】【醋葫蘆】【后庭花】【青歌兒】【柳葉兒】【朝天子】【黃鶯兒】(黃鶯)【嘲村婦】【弄猴】【胡十八】【塞鴻秋】【叨叨令】【一枝花】【折桂令】【粱州】【雁兒落過德勝令】【孝南枝】【鎖南枝半插羅江怨】【一口氣】【玉抱(胞)肚】【雙疊翠】【皂羅袍】【西江月】【河西六娘子】【山歌】【劈破玉】【時尚急催玉】【時尚鬧五更哭皇天】(五更哭皇天)【好姐姐】【傍妝臺】(二犯傍妝臺)【賀新郎】【憶秦娥】【倒掛枝兒】【蘇州疊疊錦】【十和諧】【桂南枝】【夾竹桃】【五供養(yǎng)】【雙聲疊韻】【簇御林】【琥珀貓兒墜】【兩頭南】【紗窗】【虞美人】【罵玉郎】【太平年】【滾繡球】【普天樂】【夜行船】【一封書】【倘秀才】【如夢令】【剔銀燈】【愿成雙】【一江風】【上小樓】【豆葉黃】【鼓孤桐】【金字經(jīng)】【醉落魄】【滿江紅】【沁園春】【青玉案】【搗煉子】【瑞鶴仙】【念奴嬌】【卜算子】【生查子】【臨江仙】【鵲橋仙】【喜遷鶯】【稱人心】【意難忘】【八聲甘州】【金玉抱肚】【繡帶兒】【石榴花】【節(jié)節(jié)高】【桂枝香】【駐馬聽】【臨凡愿】(下生臨凡怨九轉(zhuǎn)臨風怨)【浪淘沙】【畫眉序】【挽烏云】【朝源一枝花】【柳搖金】【折桂令】【金字經(jīng)帶過浪淘沙】【紅繡鞋】【掛金鎖(索)】【謹聽樂】【(南)步步嬌】【金絡(落)索(鎖)】【粉蝶兒】【懶畫眉】(九更懶畫眉)【新水令】【五更禪后帶梧桐葉】【紅羅怨】【棉搭絮】【四朝元】【青天歌】【酬醋集】【哭五更】【錦庭(聽)樂】【沽美酒】【紅蓮兒】【五更禪】【端正好】【玉茭(嬌)枝】【月兒高】【風入松】【海底沉(塵)】【側(cè)郎兒】【跌(疊)落金錢】【山坡羊捎帶掛金鎖】【懶畫眉捎帶掛金鎖】【山坡羊帶過清江引】【楚江秋】【御林春】【四時香】【七字歌】【樂道歌】【鶯顯華臺】【連環(huán)耍孩兒】【尾聲】【對玉環(huán)】【紅納襖】【四換頭】【桂山秋月帶清江引】【五字經(jīng)】【隨緣普化蓮花落】【六字歌】【十棒鼓】【妻(齊)上孤墳】【踏道歌】【(南)集賢賓】【柳搖金后帶金字經(jīng)】【折腰一枝花】【桂山秋月】【綿搭絮帶掛真兒】【琢木耳(兒)】【玉芙蓉】【水仙子】【歸家怨】【(五更)娥郎兒】【圓滿五更紅繡鞋】【時運步步嬌】【折】【走馬詞】【風淘沙】【下山虎】【解三酲】【大紅袍】【后庭花趕枝青歌柳葉絮】【神州(晝)轉(zhuǎn)】【江兒水】【西牛角】【走黃天】【園佛心頭】【化仙歌】【四字經(jīng)】【金言羨玉】【點絳唇】【小上樓帶過走云雞】【泥水金丹】【香花燈園果】(集曲)【紡絲娘】(房四娘)【象牙床】【雁兒答】【二郎神】【一剪梅】【十七腔】【半天飛】【蟾宮折桂令】【釋移花】【靜江龍】【翻山雁】【一枝蓮】【皂羅袍帶浪淘沙】【七賢過關】【懶畫甘州】【弓長奧】【家鄉(xiāng)景】【紅梅一枝花】【真經(jīng)賦】【紅蓮詞】【玉蓮曲】【龍華令】【法船號】【萬花皈依蓮花落】【目(木)人歌】【阿蘭佛】(五方阿蘭佛)【九九紅蓮詞】【法輪號】【三佛歌】【朝源歌】【木人調(diào)】【收源蓮花落】【金字經(jīng)后帶一輪月】【水仙子半插玉芙蓉】【步蟾宮】【桂枝香后帶集賢賓】【朝陽皂羅袍】【金書羨玉后帶紅蓮兒】【一封書后帶寄生草】【傍妝臺后一封書】【江兒水提即江兒水】【雁兒落帶過清江引】【萬派朝源一枝花】【火中蓮】【掛真兒帶過清江引】【四朝元后掛皂羅袍】【玉液還丹一封書】【九轉(zhuǎn)還丹令】【山坡羊帶過四換頭】【玉樹掛金牌】【絮叨叨】【朝陽歌】【徹夜禪】【諸佛十段錦】【一封書后帶青天歌】【穿堂子】【琵琶詞】【樂天歌】【斗鵪鶉】【河西調(diào)】【鶯集畫臺】【王蓮花】【金鎖掛梧桐】【十三腔】【僥僥令】【謁金門】【古佛令】【宜春令】【天臺景】【婆兒樂】【青松葉】【觀花園】【龍戲珠】【朝陽洞】【邯州歌】【心遂令】【五更】【清音樂】【登云口】【圣天景】【梧桐葉】【葉兒落】【聲音樂】【修行樂】【星辰歌】【天宮景】【沙灘景】【喜樂五更】【嬰兒樂】【法線景】【鰲魚受封】【金字經(jīng)后帶梧桐葉】【枳郎兒】【修真賦】【古輪臺】【采茶歌】【吾藥兒】【金錢美酒】【出賣生死藥方】【五戒皂羅袍】【混江龍】【油葫蘆】【天下樂】【賽江秋】【解三煌】【東牛角】【八寶令】【望江南】【駐馬飛】【楚前秋】【五更蛾郎兒】【采茶】【得勝令】【醉太平帶蓮花落】【落梅風】【鎖南枝帶過羅江怨】【七賢過關】【雁兒落】【五更浪淘沙】【煞尾】。
以上共計曲牌316首。
明代的俗曲文獻雖然是零散的,不系統(tǒng)的,但它卻是俗曲流傳狀況的真實記錄,是與俗曲的實踐密切結(jié)合著的,因而不僅有著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價值,也對俗曲的流傳和發(fā)展,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這些珍貴的俗曲文獻,是我國文化典籍中一個特殊而重要的門類,它凝結(jié)了中華民族的信仰追求、審美準則和思維方式,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在音樂文化方面無窮的智慧與創(chuàng)造,它不僅有著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的價值,而且也是文藝創(chuàng)作者從中獲取發(fā)展民族新音樂的經(jīng)驗的源泉。(責任編輯:陳娟娟)
①劉曉靜《明清時期中國俗曲的發(fā)展與傳播》,《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4期,第120頁。
②中國戲曲研究院編校《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三,中國戲劇出版社,1960年版,第54-197頁。
③同②。
④同②,第259-260頁。
⑤同②,第261頁。
⑥指《會評會校金瓶梅》,香港天地圖書有限公司,1994年版,劉輝,吳敢輯錄,書成于嘉靖,隆慶的末初,約1560年前后。東吳弄珠客“金瓶梅”序,尾注萬歷丁巳季冬,即1617年。
⑦據(jù)車錫倫先生說:卷末題“大明嘉靖歲次壬戌三十四年九月朔旦吉日敬造”,所署年代是作偽:一、“嘉靖壬戌”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此言三十四年,干支不對,這種錯誤在當時不應當出現(xiàn);二、卷中提到的《伏魔卷》(《關圣大帝伏魔寶卷》)和《泰山卷》(《靈應泰山娘娘寶卷》)都是萬歷末年(四十五年,1617)后出現(xiàn)的寶卷,此卷編成應在上述兩種寶卷之后。如果它所署的干支不錯的話,應是天啟二年(壬戌,1622)編成。
⑧同②,第337頁。
⑨同②,第286頁。
⑩李開先《李中麓閑居集》,明萬歷年刻本。
顧啟元著,譚棣華、陳稼禾點?!犊妥樥Z》,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302頁。
袁中郎《錦帆集》卷二“序小修詩”。
《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269-270頁。
[明]沈德符撰《萬歷野獲編》,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647頁。
同②,第255頁。
王驥德《曲律》,中國戲曲研究院編?!吨袊诺鋺蚯撝伞范?,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版。
傅惜華《古典戲曲聲樂論集叢編》,人民音樂出版社,1983年版,第60-61頁。
[明]王象春編《齊音》,濟南出版社,1993年版,第108頁。
朱載堉《樂律全書·靈星小舞譜》三,“靈星隊賦”,眀萬歷三十四年(1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