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秀蘭,張 曦,張連花,馬富成,賈志鶯△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1.超聲科;2.放射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乳腺黏液癌超聲及鉬靶X線與病理對照分析研究
武秀蘭1,張 曦2,張連花1,馬富成1,賈志鶯1△
(新疆醫(y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1.超聲科;2.放射科,新疆烏魯木齊 830011)
目的 探討乳腺黏液癌(MBC)的超聲及數(shù)字乳腺鉬靶X線表現(xiàn),以提高MBC的診斷率。方法回顧性分析2007年至20013年該院經手術和病理證實的MBC 76例共88個病灶的超聲、數(shù)字乳腺鉬靶X線及病理資料,用統(tǒng)計學方法比較MBC圖像特征和診斷敏感性。結果本組超聲診斷MBC的敏感性為55.68%,誤診率為44.32%,其中誤診為良性病變乳腺纖維腺瘤的占14.77%,本組鉬靶X線診斷MBC的敏感性為52.27%(46/88),誤診率為47.73%,其中誤診為良性病變如乳腺纖維腺瘤及瘤樣增生等。結論超聲及鉬靶X線均較難明確診斷MBC,而超聲較鉬靶X線對MBC診斷的敏感性高,二者聯(lián)合檢查可使診斷正確率明顯提高。
腺癌,黏液;超聲檢查,多普勒,彩色;鉬靶X線;病理學,臨床
中國乳腺癌的發(fā)病率正呈逐年遞增趨勢,個別地區(qū)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是特殊類型的乳腺癌,僅占全部乳腺癌的1%~7%[1-4]。其生長緩慢、轉移率較低、預后明顯好于其他類型的乳腺浸潤性癌[5]。乳腺癌的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對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命質量具有直接意義,而影像學檢查對乳腺癌尤其是特殊類型乳腺癌的早發(fā)現(xiàn)、早確診具有特別重要的價值。近年來超聲檢查和數(shù)字乳腺鉬靶攝影診斷乳腺癌的敏感性均在提高,不同病理類型的乳腺癌因其病理學特性不同導致超聲和數(shù)字乳腺鉬靶攝影表現(xiàn)不典型,而致誤診或漏診,其中MBC因其特殊的病理特征,導致部分腫瘤的聲像圖表現(xiàn)酷似良性病變乳腺纖維腺瘤或因為腫瘤聲像圖惡性特征不明顯而誤、漏診,導致患者不能夠得到早期規(guī)范合理治療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F(xiàn)就本院2007年至2013年病歷資料完整并經手術病理結果證實的76例MBC患者的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07年至2013年病例資料完整并經手術病理結果證實的MBC 76例(88個病灶),均為女性,年齡29~85歲,中位年齡57歲。其中左乳52個病灶,右乳36個病灶;腫塊最小0.90 cm×0.50 cm×0.60 cm,最大10.00 cm×5.60 cm?;颊呔谛g前1周內行彩色超聲及X線鉬靶檢查。其中1例行麥默通手術,病理結果考慮惡性后進行了第2次手術,其余病例均進行的常規(guī)乳腺癌手術。
1.2方法
1.2.1超聲檢查 選用IU22、HD11、GE logic9、HITACHI HV-90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線陣探頭,中心頻率5.0~12.0 MHz?;颊哐雠P位,充分暴露雙側乳腺及雙側腋下。先用二維超聲觀察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態(tài)、界限、內部回聲、有無微鈣化、有無衰減等,然后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圖觀察病灶內部及周圍的血流信號,采用Adler半定量血流分級法評估:0級為病灶內無血流信號;Ⅰ級為病灶內少量血流,可見1~2處點狀血流;Ⅱ級為病灶內中量血流,可見1條主要血管,其長度超過病灶的半徑;Ⅲ級為病灶內豐富血流,可見4條以上血管,或血管相互交通,交織成網狀。
1.2.2X線鉬靶檢查 使用瑞士GK公司FLATBYM 型X線鉬靶機,常規(guī)攝取雙側乳房的軸位(正位)及斜側位片,必要時加攝病灶局部加壓放大或切線位攝片,斜位投照角度垂直于胸大肌外側緣走行方向。觀察病變的大小、形態(tài)、邊緣、密度、內部鈣化、皮膚及乳頭情況。
2.1MBC X線鉬靶及超聲表現(xiàn)結果 其中1例病灶6年前行浸潤性乳腺癌保乳術,本次超聲復查發(fā)現(xiàn)術區(qū)旁的低回聲結節(jié),界清規(guī)整內回聲均,無明顯血流信號,臨床醫(yī)生建議患者活檢,病理證實為MBC,部分可見導管原位癌。本組有46個混合型MBC,42個單純MBC,88個MBC病灶彩色多普勒及鉬靶X線表現(xiàn),見表1。
2.2X線鉬靶及超聲檢查診斷MBC的正確率比較 本組超聲診斷MBC的敏感性為55.68%(49/88),誤診率為44.32%,其中誤診為良性病變乳腺纖維腺瘤的占14.77%,本組鉬靶X線診斷MBC的敏感性為52.27%(46/88),誤診率為47.73%,其中誤診為良性病變如乳腺纖維腺瘤及瘤樣增生等。二者均正確診斷為惡性者為42.04%(37/88),二者聯(lián)合診斷為惡性者為65.91%(58/88),本組MBC病灶應用彩色多普勒、鉬靶X線診斷MBC的正確率比較,見表2。
表1 88個MBC X線鉬靶及超聲表現(xiàn)結果(n)
-:此項無數(shù)據(jù)。
表2 二者對MBC診斷的正確率比較[n(%)]
MBC屬特殊類型的浸潤性癌,盧星梅等[6]報道,MBC以40~49歲為發(fā)病高峰期,與浸潤性導管癌、浸潤性小葉癌發(fā)病年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組患者中位年齡57歲,略高于上述年齡區(qū)間,與好發(fā)于生育年齡的纖維腺瘤存在一定差異。超聲及鉬靶X線對MBC的特征性圖像表現(xiàn)認識不足,造成誤診、漏診,從而導致臨床術前診斷產生誤差。有研究顯示,MBC的誤診率較高,為25%~48%[7]。乳腺惡性腫瘤中除黏液癌外尚有惡性腫瘤如惡性葉狀腫瘤、髓樣癌等病理類型超聲也容易誤診為乳腺良性腫瘤[8]。被誤診為良性病變的病灶均表現(xiàn)為界限清晰、形態(tài)規(guī)則、邊緣規(guī)整、無毛刺、無鈣化。其中1例病灶聲像圖僅表現(xiàn)為囊性腫物,對比惡性乳腺腫瘤的聲像圖特征是截然不同的,分析其病理基礎是由于該病灶內細胞成分少,黏液湖所占比例較多細胞排列成簇狀,漂浮在黏液湖中,使得聲像圖表現(xiàn)類似囊性結構,這類病灶如果提高增益可能會發(fā)現(xiàn)內部呈低回聲或混合性回聲。所以當發(fā)現(xiàn)病灶時應該調節(jié)增益、對比觀察,以免錯誤判斷病灶的物理性質。
按照2003年WHO乳腺腫瘤病理學標準[4],根據(jù)是否含有其他癌成分,將MBC分為不含其他癌成分的單純型和混有少量其他癌成分的混合型;其中含有少量導管內癌成分的病變仍屬于單純型,有研究認為二者在形態(tài)、邊緣和淋巴結轉移情況方面存在差異[9-10]。本組有46個混合型MBC,其超聲和鉬靶X線表現(xiàn)與42個單純型MBC相比也有明顯差異。陳琮瑛等[11]也報道,MBC 中混合型MBC較單純型更具有浸潤特征,可能原因為混合型MBC中含有其他浸潤性癌成分,病變結構更為復雜、惡性程度增加,更易見惡性征象。本組混合型MBC的超聲及鉬靶X線表現(xiàn)特點與浸潤性癌的表現(xiàn)更為接近,惡性征象表現(xiàn)更為突出,與上述學者研究結果接近。
本組病例中有部分病灶的聲像圖表現(xiàn)不是低回聲,可能與這部分MBC的組織學構成相符。黏液湖所占比例較多的病灶可能聲像圖表現(xiàn)為混合性回聲,纖維間質成分所占比例較多的可能聲像圖表現(xiàn)為高回聲、中高回聲或等回聲,癌細胞所占比例較多的病灶可能聲像圖表現(xiàn)為低回聲。等回聲病灶超聲誤診為纖維腺瘤,可能是纖維結締組織成分較多,癌細胞所占比例較少。部分病例低回聲者也被誤診為良性病變如纖維腺瘤,可能是病灶在界限、邊緣等方面都更接近良性腫瘤的表現(xiàn)易造成誤診。所以聲像圖中回聲的高低不是診斷乳腺惡性病變的絕對指標。本組病例部分MBC表現(xiàn)為境界清楚的分葉狀腫物,其表現(xiàn)尤其是隨著腫瘤內部所含黏液成分的增加X線表現(xiàn)越來越似良性病變,這些表現(xiàn)也符合MBC的癌細胞外的黏液湖可成為阻止癌細胞擴散蔓延的屏障[12]。部分MBC病灶的聲像圖和鉬靶X線表現(xiàn)為形態(tài)規(guī)則邊緣規(guī)整的腫塊,符合其呈膨脹性生長的病理特點[13],有異于常見類型乳腺癌的邊緣及A/T>1等縱向浸潤的特點。超聲和鉬靶X線是診斷乳腺疾病中最方便、最常規(guī)、最有效的檢查方式,而且超聲和鉬靶X線是臨床診斷乳腺疾病的“黃金”組合。本組病例中術前超聲、鉬靶X線的診斷準確率分別為55.68%(49/88)和52.27%(46/88)。本組中超聲和鉬靶X線均正確診斷為惡性者42.04%(37/88),二者聯(lián)合診斷(超聲和鉬靶X線有其一診斷為惡性即認為診斷正確)為惡性正確率為65.91%,診斷正確率明顯提高。
綜上所述,MBC的病理學基礎決定了部分病變在臨床表現(xiàn)為觸診質軟、邊界清楚、活動度佳等良性病變的特征,聲像圖上表現(xiàn)為具有類似乳腺纖維腺瘤或乳腺囊腫的特征。鉬靶X線難與良性病變如瘤樣增生、纖維腺瘤等鑒別,甚至部分病例鉬靶X線表現(xiàn)正常。在聲像圖中混合性病灶、等回聲病灶或者是以低回聲為主內可見少許小囊性暗區(qū)的病灶需要提高警惕,要考慮到有MBC的可能性。在這部分病灶的物理診斷基礎上進行病理診斷的推斷時,一定要冠以多系、可疑、待排等客觀詞[14],或建議臨床醫(yī)師術前對這類病灶進行超聲造影、穿刺活檢,以提高MBC影像診斷困難病例的診斷符合率。
[1]Memis A,Ozdemir N,Parildar M.Mucinous (colloid) breast cancer:mmammographic and US features with histologic correlation[J].Eur Radiol,2000,35(1):39-43.
[2]Okafuji T,Yabuuchi H,Sakai S,et al.MR imaging features of pure mucinous carcinoma of the breast[J].Eur J Radiol,2006,60(3):405-413.
[3]牛昀.乳腺腫瘤病理診斷學[M].天津: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144-148.
[4]Tavassoli FA,Devilee P.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rs of the breast and female genital organs[M].Lyon:IARC Press,2003:30-31.
[5]范林軍,姜軍,趙菲,等.乳腺黏液癌臨床病理特點分析[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25(23):2077-2079.
[6]盧星梅,鮑方,姬秀煥,等.乳腺惡性腫瘤的病理類型和年齡分布比較分析[J].溫州醫(yī)學院學報,2012,42(4):350-353.
[7]Liu H,Jiang YX,Liu JB,et al.Contrast-enhanced breast ultrasonography:imaging feature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J Ultrasound Med,2009,28(7):911-920.
[8]付麗.乳腺疾病彩色圖譜[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79-82.
[9]周波,喬新民,楊德啟,等.乳腺黏液癌的聲像圖特點及病理學基礎[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4,20(12):1806-1808.
[10]周波,楊德啟,郭嘉嘉,等.乳腺黏液癌的鉬靶X線影像特點及病理學基礎[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7,23(10):1473-1475.
[11]陳琮瑛,付建民,袁鷹,等.乳腺黏液癌的影像學特征分析[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13,29(3):411-414.
[12]Gown AM,Goldstein LC.The knowns and the unknowns in HER2 testing in breast cancer[J].Am J Clin Pathol,2011,136(1):5-6.
[13]黃潤生,劉英姿,楊敏,等.乳腺黏液癌的超聲圖像特征分析[J].中華醫(yī)學超聲雜志,2011,8(2):365-369
[14]彭玉蘭,魏兵,呂青,等.乳腺黏液腺癌的超聲診斷及誤診[J].華西醫(yī)學,2007,22(2):254-255
武秀蘭(1977-),主治醫(yī)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淺表器官腫瘤診治的研究。
△通訊作者,Tel:13699953619;E-mail:mldjzy@163.com。
驗交流·
10.3969/j.issn.1671-8348.2015.11.037
R445.1
B
1671-8348(2015)11-1543-03
2014-10-12
2015-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