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 李明秋
(接上期)
1.badminton n.伯明頓;羽毛球
大約在19世紀70年代(1870)英國軍人把從印度學到的“蒲娜”(來源印度蒲娜城)帶回國,作為茶余飯后的消遣游戲。1873年,英國公爵鮑弗特在英國格洛斯特郡的伯明頓(badminton)鎮(zhèn),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蒲娜”比賽,這就是“全英羽毛球公開賽”(羽毛球世界大賽)的前身。
Two badminton teams ended in a draw. 兩支羽毛球隊打成平局。
2.rugby n.拉格比市(英格蘭中部的城市);橄欖球(運動)
橄欖球起源于英國,因其球形似橄欖,稱為橄欖球。拉格比(Rugby)本是英國中部的一座城市,在那里有一所拉格比學校(Rugby School,建于1574年),是橄欖球運動的誕生地。這所學校門墻上嵌有一塊石碑,碑上刻著:“此碑紀念W. W. 埃利斯的勇敢行為”。據(jù)說,埃利斯在1823年的一次校內足球比賽中出現(xiàn)一次踢球失誤,他感到十分惋惜,竟然不顧當時的規(guī)定,首先用手抱球不顧一切地向前跑。此后,在該校的足球比賽中抱球跑的情況時常發(fā)生,雖然是犯規(guī),卻給人新的啟示,人們認為抱球跑能使比賽更加激烈。久而久之,抱球跑竟逐漸被人們所接受并成為合法動作,因此創(chuàng)造了有顯著特點的拉格比足球比賽——橄欖球,這個運動就這樣從足球運動中派生出來了。
American Football is a direct decedent of Rugby Football. 美式足球直接來源于拉格比足球。
3.go Dutch 各付各的賬
16~17世紀時,荷蘭和威尼斯是海上商品貿易和早期資源共享主義的發(fā)跡之地。終日奔波的意大利、荷蘭商人們已衍生出聚時交流信息、散時各付資費的習俗來。因為商人的流動性很強,一個人請別人的客,被請的人說不定這輩子再也碰不到了,為了大家不吃虧,彼此分攤便是最好的選擇了。因為荷蘭人精明、凡事都要分清楚,逐漸形成了Let’s go Dutch(讓我們做荷蘭人)的俗語。而幽默的美國人將這句話引申成為“AA制”(Acting Appointment)。與之相對應的則是:It’s my treat(我請客)。
Many women these days would rather go Dutch to show their independence than be paid for by a man. 現(xiàn)在許多女性寧肯AA制以示其獨立,而不愿由男方付錢。
4.cross the Rubicon 破釜沉舟,孤注一擲
源于古羅馬歷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凱撒在征服高盧之后出任總督,兵力財力得到加強,威望日益提高,他的政敵龐貝和元老院就密謀撤銷了凱撒的高盧總督職務,公元前49年1月10日,凱撒便率大軍渡過Rubicon(魯比肯河)并燒毀了戰(zhàn)船,表示他背水一戰(zhàn)的決心?!捌聘林?,孤注一擲”是形勢所迫的必然反應。
They’ll cross the Rubicon to remove the obstacles on the road of advance. 為掃除前進道路上的障礙,他們將采取斷然的手段(破釜沉舟)。
5.sardonic adj.嘲笑的,譏諷的
源自地中海上的撒丁島(Sardinia),島上生長著一種有毒植物,古希臘人認為其毒之劇足以致命。據(jù)說,誤食中毒者,往往肌肉抽搐,狂笑不止,臉部也因臨死的痛苦而變形,狀似“嘲笑”。
There is little of Satie’s sardonic wit to be heard in
Skempton’s works. 在斯開普頓的作品里幾乎聽不到薩蒂那種譏諷的智慧。
6.from China to Peru 天涯海角指從世界的這一邊到世界的那一邊,遍布各地,到處。The invention of radio broadcasting meant that people from China to Peru could learn all the detail of an event
very soon after it happened. 無線電廣播的發(fā)明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在事件發(fā)生后不久就能很快知道其詳細情況。
7.laconic adj.(用詞)簡潔的,簡明的
源于古希臘的一個地區(qū)名Lakon,其首府是斯巴達。講拉哥尼亞方言的斯巴達人以用詞精練、言簡意賅而聞名,從希臘文Lakonikos衍生而來的laconic在16世紀末獲得了“(話語、文章等)簡潔精練的”之義。
Her poetic idiom is noted for its laconic brevity,directness and plainness. 她用詞簡潔、直率、平易。
8.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腹背受敵,進退兩難
斯庫拉是傳說中生活在墨西拿海峽一側的怪獸,卡律布狄斯是住在海峽另一端經(jīng)常產(chǎn)生旋渦的怪獸。水手為了躲避其中一個的危害,常又落入另一個災難,經(jīng)常是腹背受敵。
He was between Scylla and Charybdis, for his company had betrayed him。他的同伴背叛了他,致使他腹背受敵。
1.babel n.摩天樓,空想計劃
源自《圣經(jīng)·舊約·創(chuàng)世記》中的地名巴別(Babe1),諾亞的后代擬在此建通天塔,上帝怒其狂妄,責罰建塔人各操不同的語言,彼此不相了解,巴別塔因此終未建成?,F(xiàn)喻指“高聳的建筑;難以實現(xiàn)的空想計劃”。
The babel of their ambition tottered to the ground.他們野心勃勃的空想全盤失敗了。
2.utopia n.烏托邦,理想國;理想的完美境界,空想的社會改良計劃
源自英國空想社會主義者托馬斯·莫爾1516年所著《關于最完全的國家制度和烏托邦新島的既有益又有趣的全書》的簡稱,書中描繪了他所想象的實行公有制、名為“烏托邦”的理想社會?,F(xiàn)泛指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或計劃等。
They offer specific legislative changes,not vague utopias. 他們提出立法方面的具體改革,而不是模糊的不可能實現(xiàn)的改良計劃。
3.lilliputian adj./n.小人國的(人);個矮的(人);氣量小的(人),胸襟狹隘的(人)
該詞來源于在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小說《格列佛游記》(Gulliver’s Travels)。在這部小說中,lilliput是南印度洋一個虛構的小人國,島上居住著一些只有6英寸高的小人,他們被稱做lilliputian。如今,該詞在現(xiàn)代英語中指“侏儒,矮子或心胸狹窄的人”或“極小的,微不足道的”。
4.grin like a Cheshire cat 咧著嘴傻笑
源于英國作家劉易斯·卡羅爾(L. Carroll)的小說《愛麗絲漫游奇境記》。書中說:柴郡貓(Cheshire cat)“慢慢地消逝,開頭消逝的是尾巴,最后是咧著嘴笑,一直笑到整個身體消逝為止”。在英國,過去人們曾經(jīng)有這樣一種看法:因為柴郡(Cheshire)是一個享有王室特權的郡,甚至那里的貓一想到這一點,都會變得非常高興、快活而情不自禁地露齒而笑。著名作家薩克雷(W.Thackeray,1811—1863)在他的小說《紐可謨一家》(The Newcomes)中也有類似的描述。后來人們用Cheshire cat 來形容“咧著嘴傻笑”。
Poor little Tom only grinned like a Cheshire cat when he was scolded. 可憐的小湯姆被責罵的時候只會咧嘴傻笑。
5.Shangri-La n.世外桃源,烏托邦;[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時轟炸東京等地用的)秘密航空,秘密軍事基地
香格里拉的美名,來自詹姆士·希爾頓的傳奇小說《消失的地平線》。書中詳述了香格里拉── 一個安躺于西藏群山峻嶺間的仙境,能讓棲身其中的人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安寧。時至今日,香格里拉己成為世外桃源的代名詞。
He longs to go to Shangri-La. 他一心想去香格里拉。6.carry coals to Newcastle(do something unnecessary)多此一舉
這一短語反映的是一種價值取向的心理文化。紐卡斯特,古時英國官方稱之為泰晤士河上的紐卡斯爾
(Newcastle upon Tyne),位于英格蘭大產(chǎn)煤區(qū)的中心,每天都有大量的煤炭由此地經(jīng)火車或輪船運出,因此,要是有人還把煤從外地運到這個天然產(chǎn)煤區(qū)的話,那他就是一個十足的笨蛋了。這一說法是英國作家約翰·海伍德(John Heywood,1497─1550)記載的。此習語的字面意義是“運煤到紐卡斯爾”,后來人們用它來比喻“多此一舉;徒勞無益的行為;多余的舉動”。
Carry coal to Newcastle, send owls to Athens.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7.something rotten in the state of Denmark 情況糟糕,烏七八糟
典出于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第一幕第四場。遭到謀殺的丹麥老國王冤魂顯靈,王子Hamlet,其友Horatio和Marcellus在夜色中登上城堡的平臺,欲會父王。待冤魂招手,Hamlet不顧一切跟去。此時氣氛恐怖,其兆不詳。勸阻無效的Marcellus突然說:There is something rotten in the state of Denmark.(丹麥的國事里有些污七八糟的),暗指丹麥宮廷亂倫篡位的腐敗現(xiàn)象。
《哈姆雷特》劇照
The financial situation in this company would be rotten in the state of Denmark sooner or later. 該公司的財務狀況遲早會變糟。
8.send sb. to Coventry 拒絕與某人共事(交往),把某人逐出社交圈子
出自英國17世紀上半葉查理一世(Charles I,1600—1649)統(tǒng)治時期的兩次內戰(zhàn)。交戰(zhàn)雙方是騎士黨(Cavaliers)和圓顱黨(Roundheads)。圓顱黨在考文垂鎮(zhèn)(Coventry)設立監(jiān)獄,囚禁那些當了俘虜?shù)尿T士黨徒。后來send someone to Coventry被用來表示“被切斷與外界的一切往來”,也轉義為“受人排擠”、“被逐出社交圈”或“與……絕交”。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在他的小說《艱難時世》(Hard Times)中使用了該習語。另一說法是考文垂鎮(zhèn)的居民素有反對駐軍的傳統(tǒng),如果鎮(zhèn)上居民,尤其是哪位姑娘要是與當兵的交談幾句,立即會被人嗤之以鼻。因此士兵把到考文垂服役稱為“乏味的勤務”,意味著走向孤獨與煩惱。
The other workmen have sent him to Coventry because he supported the boss’s point of view.其他工人把他孤立起來,因為他支持老板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