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建華
(祝建華,浙江工業(yè)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博士。本文為2012年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 〈12CSH094〉 “城市居民家庭的貧困脆弱性及其消減研究”和教育部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項目 〈10YJC630426〉 “城市低保家庭貧困代際傳遞及其阻斷政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責編 劉玉霞)
一般認為,貧困代際傳遞就是指貧困以及導致貧困的相關條件和因素,在家庭內部由父母傳遞給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復父母的境遇——繼承父母的貧困和不利因素并將貧困和不利因素傳遞給后代的這樣一種惡性遺傳鏈;也指在一定的社區(qū)或階層范圍內貧困以及導致貧困的相關條件和因素在代際之間延續(xù),使后代重復前代的貧困境遇。貧困的代際傳遞是阻礙后代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導致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如何緩解貧困的代際傳遞,促進后代的發(fā)展,對扶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有關貧困代際傳遞的理論與影響因素研究,觀點眾多,視角多元化,如文化角度、權利缺失、經濟收入、勞動力市場結構、兒童勞動與貧困、教育與貧困、社會安全網的構建、種族、性別等。在貧困代際傳遞的影響因素中,學者們的觀點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如認為一些要素的缺失會導致貧困代際傳遞,貧困群體之間會形成一定的貧困文化進而導致貧困代際傳遞;一些家庭在社會生活中除了收入低下以外,還存在社會排斥的現(xiàn)象,而這種現(xiàn)象也會導致貧困代際傳遞等。
在如何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方面,學者們也給出了不同的意見,如給貧困家庭提供廣泛的社會支持,提供健康服務與教育,為成年人提供一些技術培訓,支持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等。這些措施涵蓋了基本生活保障、教育保障和醫(yī)療保障在內各種政策安排。本文將在實證調查的基礎上,重點分析貧困代際傳遞的影響因素,并提出一定的對策與建議。
筆者結合全國6個城市貧困家庭的調查發(fā)現(xiàn),貧困代際傳遞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城市貧困家庭在收入低下、經濟困難的同時,還存在著嚴重的教育、醫(yī)療、住房負擔,呈現(xiàn)出立體型貧困的特征,有社會排斥的風險。
一些城市貧困家庭由于經濟狀況較差,導致其住房面積相對較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其子女的獨立生活空間以及學齡期子女學習的空間。尤其是學齡期的子女在家中由于缺乏必要的學習環(huán)境,影響其學習成績,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成為貧困代際傳遞的影響因素。收入低下的貧困家庭,其必要的生活支出受到影響,其生活水平亦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同時缺乏必要的教育投資,對子女們將來的就業(yè)狀況及收入水平都會產生不良影響,呈現(xiàn)貧困代際傳遞的特征。
此外,食品支出、教育支出以及醫(yī)療支出是目前城市貧困家庭中占據(jù)前三位的支出項目,可見維持基本生存需要、保障子女的教育以及身體健康需求是當前城市貧困家庭最大的需求。貧困代際傳遞呈現(xiàn)多面向的特征,這要求政策干預措施的動態(tài)性與綜合性。
調查發(fā)現(xiàn),為城市貧困家庭提供幫助的主體居前四位的依次是 “家人”、 “親戚”、 “社區(qū)干部”、 “朋友”。 其中 “家人”、 “親戚” 是貧困家庭占主導地位的社會支持者, “社區(qū)干部”在城市貧困家庭社會支持網中的比例明顯要高于其他類型家庭。貧困程度的不同直接影響了這些家庭的社會關系。除了對傳統(tǒng)的家庭互助有強烈的依賴以外,城市貧困家庭對政府等行政組織的依賴性也明顯較大,因為社區(qū)等因素代表著政府的行政力量,貧困家庭期待通過街道、社區(qū)的各種形式的救助來幫助自己恢復自身的家庭功能,從而達到滿足基本生存需要的目的。這提醒政策設計者,后期在尋找緩解貧困代際傳遞的措施時需要重視家庭的功能,要通過一定的政策設計來提升家庭的功能。這是政策設計的重點。
教育是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影響因素。缺乏必要的人力資本投資,會使得下一代處于教育不足的狀態(tài),影響其后期在社會中的競爭力。調查顯示,城市貧困家庭的經濟困難現(xiàn)狀,導致這些家庭在學齡期兒童素質教育上投入不足,無法為子女提供優(yōu)質教育。另外,由于父母忙于生計和文化程度偏低等原因,在輔導子女學習以及與子女娛樂互動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還可能導致這些家庭的子女呈現(xiàn)生活上缺人照應、行為上缺人管教、學習上缺人輔導的 “三缺”狀況。這種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對子女成年后的職業(yè)產生影響,他們更多的是一種非典型就業(yè)。這種低收入、不穩(wěn)定的非典型就業(yè)形態(tài)凸顯了貧困代際傳遞的特征。
醫(yī)療負擔重、有病不能醫(yī)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于城市貧困家庭中。部分城市貧困家庭上一代健康狀況較差,獲取收入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其生活水平,進而影響兒童的成長與發(fā)展。這些家庭成員的醫(yī)療健康狀況不容樂觀,許多貧困家庭子女貧血的程度要明顯高于其他正常的家庭,這對兒童的身心健康發(fā)展極其不利。此外,與正常家庭相比,貧困家庭更加不注重食品的營養(yǎng)搭配,不僅影響到兒童的身體狀況,而且對他們后來的競爭能力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總體上看,在城市貧困家庭面臨的困難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 “成員失業(yè)”、 “小孩上學負擔重”、 “收入低”。因此,對于城市貧困家庭來說,健全的社會保障制度更顯重要。一些貧困家庭在兜底和?;镜纳鐣U现贫戎С窒拢軌蚓S持基本的生存需要,逐步恢復一定的家庭功能,具備一定擺脫貧困的能力。雖然我們已經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但是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城市貧困家庭在一些基本的社會保障項目上目前還處于缺失的狀態(tài),使城市貧困家庭在擺脫貧困方面出現(xiàn)制度方面的障礙。出現(xiàn)這種狀況,一方面可能是這些家庭對政府的制度安排不熟悉,另一方面可能是政府在一些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上處于不完善和不健全的狀況。因此,我們在進行制度設計時,一定要注重提供綜合性的配套制度設計,從制度上為貧困家庭脫貧提供保障。
城市居民家庭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事件,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這些家庭致貧或生活改善,從而間接對生活其中的子女的未來產生影響,使貧困代際傳遞呈現(xiàn)階段性特征。
通過分析城市居民家庭近5年來所經歷的關鍵事件發(fā)現(xiàn),在眾多的事件中, “失業(yè)”、 “成員開始讀書”、 “成員健康變化”、 “受傷或患大病”、 “家庭成員畢業(yè)”是城市居民家庭經歷的最為關鍵的事件,對其生活有巨大的影響。 “失業(yè)”會導致家庭經濟狀況的惡化,尤其是對城市貧困家庭而言更是如此; “成員開始讀書”意味著教育負擔的增加,這也是一部分家庭因學致貧的表現(xiàn); “成員健康變化”以及 “受傷或患大病”是城市居民醫(yī)療健康領域的重大變化,會導致因病致貧; “家庭成員畢業(yè)”是指城市居民家庭子女畢業(yè)參加工作,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這些家庭的經濟壓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家庭收入,使家庭生活狀況有所好轉,一部分家庭可能就此退出社會救助的范疇。
貧困代際傳遞的這種階段性特征提醒我們,在對城市貧困家庭進行政策干預時,需要考慮這些關鍵生命事件的影響,要依據(jù)生命周期理論制定相應的專項制度。
以上分析提醒我們在尋求緩解城市貧困家庭貧困代際傳遞的措施上,要充分重視政府的主導地位,要進行完善的政策設計和合理的制度安排。制度設計要重視家庭的功能,通過對城市貧困家庭的政策干預來達到緩解其貧困代際傳遞的目標。
1.面向家庭的原則。即在政策設計中,要重視家庭功能的恢復與提升,以此來實現(xiàn)緩解貧困代際傳遞的目標。這是第一位的原則。整體性服務替代片面零散照顧與救助,落實地方治理,支持家庭功能,重視兒童照顧,注重保障兒童的生存權、發(fā)展權、保護權、參與權,幫助兒童恢復學業(yè),恢復家庭既有功能,協(xié)助家庭自立脫離貧困。
2.政府主導原則。政府主導責任主要包括推動立法、財政支持、管理監(jiān)督和宏觀調控,當然,政府還需要負擔這項制度運行的制度成本。堅持政府主導的原則還需注意兩點:一是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權責分擔問題;二是要適度的引入市場機制作為補充。
3.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即制度設計的目標、救助的具體內容等要體現(xiàn)出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原則。如從救助的目標來看,應從生存型救助向發(fā)展型救助發(fā)展,從單項救助向綜合型救助發(fā)展,從維持溫飽型救助到追求一定的生活質量型救助發(fā)展。在具體的制度設計中,應當從被動補救轉變?yōu)橹鲃踊貞?、預防相結合,從經濟保障為主轉向經濟、服務、精神保障全面發(fā)展,并保持與經濟發(fā)展水平相適應。
4.基礎綜合與專項救助相結合原則。城市貧困家庭在經濟、就業(yè)、住房、教育、醫(yī)療甚至是社會關系等層面面臨著社會排斥的風險,收入層面的絕對貧困與其它層面的社會排斥風險交互作用,不可單獨割裂開來。對城市貧困群體的救助必須從社會排斥的視角出發(fā)來進行制度設計,要貫穿基礎綜合的原則。所謂基礎,是指制度的設計要滿足城市貧困家庭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這是一個前提與基礎。所謂綜合,是指救助要包括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教育、醫(yī)療等。這種基礎綜合是有限度的,只是維持在最基本的標準等級和基礎層面。 “基礎性”體現(xiàn)的是制度在滿足“最基本生活需要”上在深度上的標準, “綜合性”體現(xiàn)的是制度在滿足 “最基本生活需要”上在廣度上的標準。在此基礎上,對于一些特殊城市貧困家庭,要針對其特殊情況提供專項救助,緩解其生活中的特殊困難。
主要包括貧困代際傳遞的直接與間接干預,縱向角度的上游與下游干預,空間維度的內部與外部干預,制度整合角度基礎整合與專項干預措施。
直接干預與間接干預:直接干預主要針對家庭中的子女,間接干預主要針對家庭中的父母,根據(jù)能力-發(fā)展模型分析,涉及到殘疾、失業(yè)、單親、教育、人戶分離、刑釋、疾病等因素,提出相應的分類政策干預措施。
上游干預與下游干預:根據(jù)生命周期理論,在城市貧困家庭子女成長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提出相應的動態(tài)的政策干預措施。
內部干預與外部干預:根據(jù)社會化理論,從城市貧困家庭子女成長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出發(fā),著眼于其家庭、社區(qū)、同輩群體、大眾傳媒等環(huán)境及社會關系,提出政策干預措施。
基礎整合與專項干預:根據(jù)關鍵生命事件,面向家庭提出在普遍性的基礎性緩解措施基礎上配合專項干預措施,主要表現(xiàn)為基本援助、臨時援助與社會服務的結合。
分析城市貧困家庭不同的致貧因素,并通過這些致貧因素進行類型化區(qū)分,找出不同貧困家庭的不同類型的致貧與貧困傳遞的因素。根據(jù)這些不同家庭的不同特點,采取不同的動態(tài)政策組合,包括城市低保制度和后期設計的基本社會服務以及基本專項救助制度。城市低保制度回歸到保障基本生活的初始功能,分類救助要根據(jù)城市低保家庭不同的貧困類型、不同的貧困階段和不同的致貧、持續(xù)貧困的特質,設計和實施貧困家庭的 “兒童撫養(yǎng)補助”、 “殘疾人照顧補助”、 “老年人照顧補助”、 “住房救助”、 “就業(yè)救助”、 “教育救助”等救助項目。
城市貧困家庭除根據(jù)收入準入制度設定城市低保制度、給予基本生活保障以外,還需要根據(jù)其不同的致貧因素及這些因素的疊加,通過不同的專項救助制度的動態(tài)疊加,形成不同的有針對性的政策 (制度)組合。這些組合針對經過類型化區(qū)分的城市貧困家庭,并輔之以基本社會服務等制度供給來達到緩解貧困代際傳遞的目標,最后形成城市低保制度,基本社會服務制度和基本專項救助制度的 “基礎+分類”的制度集成,共同作用于城市貧困家庭及貧困家庭中的不同成員,起到維持其基本生存需要,提高其生活水平,改善貧困家庭兒童成長和發(fā)展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增加其人力資本投資,實現(xiàn)緩解貧困代際傳遞的目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