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鵬程
摘 要: 中學信息技術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yǎng)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嘗到成功的快樂,這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只有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關鍵詞: 中學信息技術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把人類社會帶入一個嶄新的信息時代,它對我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學習方式及思維方式產生深遠的影響。初中信息技術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和時代性的課程,高效課堂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價值追求、一種教學實踐模式。在今后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還會引起我們更多的思考和關注,我們要踏踏實實地研究“高效課堂教學”,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從素質教育目標出發(fā),使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更高效。
一、轉變教師教育教學觀念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強調,新課改的培養(yǎng)目標應體現時代要求,使學生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和人文素養(yǎng)及環(huán)境意識;具有適合終身學習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為落實新課改的培育目標,信息技術教學必須轉變觀念,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教師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課是必修課,管理上要正規(guī)起來,一旦教學管理層面不重視,學生就很容易把它當成休閑課、玩耍課,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教學質量也就變得很難了。信息技術教育是素質教學教育的重要方面,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是各門學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結果,各科學科的教學內容可以不一樣,但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在這一點上不存在差別。在日常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以多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二、設計“任務”層次,不斷深化學習
教師舉例教學時,可以在一節(jié)課里設計好幾個任務,但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遵循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等原則。如教學WORD時,我給出的例子是:根據自己的理想,設計一個戶外廣告牌,可分為三個任務:①有標志圖片;②有邊框或背景效果;③有文本框、藝術字等。學生馬上被這些“任務”吸引住,他們的設計形狀多樣,想法很有創(chuàng)意,制作非常美觀,知識應用恰到好處。
三、運用評價激勵,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課堂要面向全體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多用激勵式評價,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的教學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和學習目標的實現,從而增強教育教學效果。因此,我在計算機學習過程中以激勵為主,多鼓勵、少批評,通過各種活動增強學生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與決心。由于孩子喜歡聽表揚,因此老師要不吝惜語言,多給他們一些鼓勵的話語,如“今天你做得最好”,“某某最出色”,“好樣的”等。還要注意多給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因材施教,適當降低操作任務的難度,讓每個學生都有一種成功感,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增強自信心??傊?,我們不僅要鼓勵學生成績的進步,更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能積極發(fā)言、認真練習、及時完成作業(yè)的學生都要及時鼓勵。教師適當的激勵正是為實現全體學生高效學習,讓學生想學、樂學、愛學,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打造高效課堂。
四、探究合作,共同提高
有時候,探究學習會在課堂上獲得不錯的效果。《認識信息》是一節(jié)講授課、理論課,主要介紹豐富多彩的信息,讓學生認識信息的重要性及信息的一般特征,書本上是一些純文字、純圖片、純理論知識,雖然有許多例子,但敘述性內容較多,學生一般沒有耐心認真讀、理解它。這個時候采用探究方法教學,效果就會不一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中強化學生的活動,通過一些互動活動,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讓他們在教師的引領下一起討論、感受、體會。如教學信息的特征時,首先我讓大家觀看古代電影中“烽火”的片段,引出信息的載體依附性;而對于信息傳遞的共享性,我引用蕭伯納對信息共享性的一個形象比喻: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一下,我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我們相互交流,那我們就都有了兩種思想,甚至更多。然后讓學生討論探究,最后得出結論:信息不會像物質一樣因為共享而減少,反而因為共享衍生出更多;對于信息的時效性,學生理解起來就比較容易,如天氣預報,只對預報后的幾個小時有用,之后就失效了。通過這些做法,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些基礎知識,而且印象比較深刻,達到不錯的教學效果。
五、改善“硬”環(huán)境,服務高效課堂
雖然大家已經認識到信息技術教育的重要性,但要讓其開展起來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硬件設施不足。如我校組建的微機室,由于學生多、計算機少,上課時經常兩、三名學生共用一臺電腦,根本無法實現人手一機,部分學生只能“望機興嘆”。信息技術教學很難正常開展,更談不上打造高效課堂。要想打造信息技術課堂的高效性,首先要做到人手一機(每臺電腦要有顯卡、網卡、聲卡、硬盤和光驅等配件),由于機房電腦不帶聲卡,學生經常抱怨無法播放音頻或視頻資料;其次,要有投影儀和黑板,在以往的教學當中,沒有投影儀,教師只能憑借一張嘴,無法準確地演示操作,有的機房甚至連黑板都沒有,導致上理論課時,教師無法板書。
六、充分發(fā)揮課外興趣小組成員的帶頭作用,提高課堂效率
課外興趣小組成員一般是從各班選拔出來的對計算機有濃厚興趣、責任心又強,而且知識相對豐富的學生。相對于其他學生,他們在課堂上對知識的理解較快,掌握較好。而在課堂練習中,一般情況下,教師的個別指導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這時教師會感到身單力薄。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有問題,但由于好面子不好意思問老師。如果讓課外興趣小組成員在課堂上充當小老師的角色,在學生操作計算機做練習時,可以到各組指導、講解。這樣既能減輕老師的負擔,更能及時解決課堂中學生的疑問,讓整節(jié)課順利、有序、高效地完成。
實踐證明,教學中注重以學生為主體,以操作技能培養(yǎng)為主線,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在實踐中嘗到成功的快樂,是信息技術教學的關鍵所在??傊挥胁粩嗉ぐl(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過程中優(yōu)化教學方法,才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