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穆斯林的葬禮》的敘事特點及其美學效果分析

2014-12-12 12:11范秀芳
安徽文學·下半月 2014年10期
關鍵詞:穆斯林的葬禮博雅穆斯林

范秀芳

(南京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

作為描述穆斯林世界的為數(shù)不多的經(jīng)典著作,《穆斯林的葬禮》撰寫了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浮沉,兩個發(fā)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形態(tài)卻又交錯紐結的愛情悲劇。以往對小說的評論主要涉及人物性格刻畫[1]、小說蘊含的悲劇[2]、回族文化價值論[3]、與其他作品相比較[4]等。小說敘事結構特點為小說帶來的美學效果很少涉及。本文從小說復雜但不失和諧的敘事結構、多重敘事意象及悲劇基調出發(fā),分析小說帶來的美學效應。

美學主要研究人對現(xiàn)實的審美活動的特征和規(guī)律,研究對象有主、客體之分。人的審美活動從形式上看,是審美對象(客體)與審美感覺(主體)之間的交流。[5]主體方面研究人的審美意識的本質和特征、美感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審美標準、形象思維等;客觀方面研究美的起源與發(fā)展、特征與本質、美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和美的范疇等。[6]小說在敘事方面表現(xiàn)出的幾個特點都是美的具體表現(xiàn)形態(tài)。本文即對審美客體即小說雙聲對奏的復調式結構,“月”、“玉”、“博雅宅”等敘事意象的構造,以及整體語言基調烘托的悲劇情調等對審美主體激發(fā)的審美情感體驗進行分析。

一、和諧結構之美

小說在宏觀結構上主要采用了倒敘手法,主體部分采用對奏的復調結構,中間時有倒敘出現(xiàn)。復雜多變的敘事結構猶如小說的骨架一般,撐起一個更加圓潤飽滿的軀體,使得小說更加具有體態(tài)美。小說序曲“月夢”采用倒敘手法將讀者視線引入一個白衣女子身上。遠處煙霧繚繞,清真寺高聳在迷蒙的曙色當中。清真寺是穆斯林的象征,小說關于穆斯林的整個故事仿佛凝聚在這座寺廟里,幻化迷蒙。當走到大門前,她由于緊張激動不得不喘息片刻,而這道門隔開了兩個世界。這一切都將讀者帶入疑問當中,仿佛故事的情節(jié)籠罩在一層煙霧之中,不僅引人入勝,更塑造了一種朦朧美。

小說主體部分采用雙聲對奏的復調結構,兩條線索在奇偶篇章中平行交錯發(fā)展,各自敘述兩代人凄美的愛情故事,奇偶篇章形成一種對話關系。小說每章的標題總結了每段的核心內容:月夢—玉魔—月冷—玉殤—月清—玉緣—月明—玉王—月晦—玉游—月情—玉劫—月戀—玉歸—月落—月別—月魂,奇數(shù)篇章和偶數(shù)篇章橫向各自獨立成文,同時縱向之間又有對話關系,兩代人的命運起伏遙相呼應。洛特慢在談普希金的《葉普蓋尼·奧涅金》時曾指出普希金的小說既做到了文學性需要的“陌生化”,同時又給讀者簡單質樸的感覺,而其使用的手段之一在于“在本文中插入了大量的對小說文本結構的設想和評價,用以不斷提示讀者,他只‘是個杜撰者,小說中的主人公完全是他想象的結果’”。[7]《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塑造的場景逼近現(xiàn)實,但是交叉相錯的篇章仿佛像作者的手,干預讀者,提醒讀者這不是現(xiàn)實,只是作者杜撰的故事,將讀者從文中抽離出來。這種結構使得敘事文本達到“間離”的審美效果:小說在讀者眼中游離在陌生化和生活化之間。

故事在第十四章月落和十五章玉別完美接洽,連為一體。對奏式的結構在小說時間空間上、讀者思維上造成的“天各一方”最終結束。小說敘事結構復雜,但是作者在“孕育”這部作品時并無意故炫技巧,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的人物美、情節(jié)美、結構美主要是小說人物自發(fā)展示自己、真摯表達情感的結果,“最高的技巧就是無技巧,僅僅炫耀技巧就失去了靈魂……好像我的作品早已經(jīng)離開我而存在,我的任務只是把它“發(fā)掘”出來……讓它呈現(xiàn)它本來的面目于讀者面前”。[8]這種“技巧”無意識創(chuàng)作讓感情自然流露,給讀者帶來純潔的、非功利的、超凡脫俗的審美情感。

二、敘事意象之美

“所謂敘事意象,就是指在敘事作品中承擔敘事功能的浸潤著創(chuàng)作主體主觀情意能夠引發(fā)接受者的審美想象和審美情感,具有一定文化意蘊的特殊的藝術形象……敘事意象作為一種審美意象,來自于外在的物象和事象,同時又是一種內心視像,它在文學創(chuàng)作主體和文學接受主體靜穆的冥思中既被觀賞又被體驗”。[9]《穆斯林的葬禮》這部小說中塑造了多個具有美態(tài)的意象:玉的溫壁之美、月的皎潔之美、“博雅”宅的古典之美,這些同時是小說幾位主人公的化身,與中國傳統(tǒng)的審美文化相吻合。

“玉的質密、溫潤,通透在中國人的心目中象征著圣潔、高貴、美麗、堅貞……玉那種與生俱來的高雅的自然美與人類固有的愛美之心相結合,使它成為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10]“可以說,一切藝術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趨向玉的美”,[11]玉代表了古往今來中國人的審美取向。美玉是小說的一條主線,貫穿整部作品。小說不僅講述了玉的歷史,也多次刻畫玉的形象,如韓子奇初次被玉雕荔枝所吸引,“水靈靈的一串荔枝,鮮紅晶瑩,露出玉珠似得果肉……脫口而出 ‘這……這不是人做的!是從樹上摘下來的’”。[12]揚州琢玉藝人仿畫雕刻的 《秋山行旅圖》,“根據(jù)玉的自然形態(tài),隨著溝壑起伏,安排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將人物點綴其間,使得整座玉渾然一體,人物、樹木有聚有散、有藏有露……”[12]這些對玉的描寫,“引起的是綜合美感,有形態(tài)、聲響、色澤、溫度諸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給人帶來多種感官的快適。視之,其形完整規(guī)則,其色光鮮亮澤;聽之,其聲清越徹遠觸之,不寒不熱,溫潤宜人”。[12]

月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顯赫,寓意深遠。我國先秦時期就有了“嫦娥奔月”的傳說,之后歷朝歷代的詩人更是寄情于月,借月抒發(fā)各種情感,如塞邊的孤寂、分離的愁苦、情愛的甜苦等等。小說中月的意象處處可見。梁冰玉在國外夜夜思念家里天上的月亮,“夢中沒有分離,沒有創(chuàng)傷,沒有痛苦;夢中只有柔和的月色”;[12]韓子奇看到玉雕之后,“像是走進了恍惚迷離的夢境……像是透過薄云現(xiàn)出的一輪明月,向他閃出朦朧的光輝”;[12]梁亦清去世后,“天近黃昏,雨停了,云彩破處,現(xiàn)出一輪臻于渾圓的朦朧明月”。[12]楚雁潮老師嚴教授離世時,請楚雁潮念《好吧,我們不再一起漫游》:“……雖然這夜晚正好傾訴衷腸,很快的,很快就要天亮,但我們已不再一起漫游,踏著這燦爛的月光?!盵12]小說中月亮這一敘事意象似乎和所有中心人物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皎潔的月亮這一美的意象不僅表達了變幻多端的人物的思緒,而且獨立構成了一幅幅具有詩意美、悲慟美的意境。

“博雅”宅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宅,因其中所住之人房屋也駁顯靈性。小說第一章就對“博雅”宅做了較為詳盡的描述:“磨磚對縫的灰色磚墻簇擁著懸山式的門樓,房脊的兩端高聳著造型簡潔的鴟吻……雙鉤鐫刻的金漆對聯(lián):‘隨珠和壁,明月清風’……”[12]“博雅”宅是精心設計的產(chǎn)物,宅內布局安排、雕刻設計都是“博”和“雅”的具體化身。無形的氣場美幻化成有型的古典物質美?!安┭拧闭瑫r具有靈性美。在被變賣之前所住之人是一位官場失意,但是嗜玉如命的文人。之后落入一位偵緝隊長手里,但該人不“博”也不“雅”,最后無奈轉手變賣,被韓子奇買入。小說中曾多次刻畫“博雅”宅,勾勒出一幅幅美景,如“夕陽把‘博雅’宅的院墻和門樓鍍上了一層厚重的金黃色……門前的古槐,龍鐘的老于和婆娑的樹冠都被染成了古銅色……”[12]諸如此類的描述不僅是小說情節(jié)發(fā)展的鋪墊,同時就其本身而言也是一種意象美的成功塑造。

三、敘事基調之美

小說整體語言基調低沉,充斥著倫理悲劇、命運悲劇。奧古斯丁認為悲劇快感的根源在于悲劇劇情所引起的同情,但這種同情是有害的,因為它喚起的是世俗的激情。對于悲劇快感無論肯定抑或否定,都以承認悲劇魅力為前提,都同樣是從悲劇的審美效果,從悲劇所給予觀眾和讀者的審美反映上加以分析的。[13]從審美客體的本質條件看,悲劇之所以為悲,在于“作品所表現(xiàn)和強化的不是美戰(zhàn)勝丑的沖突走向,而是丑扼殺美的逆反沖突”。[14]

小說題名為《穆斯林的葬禮》,葬禮一詞即表明文章悲劇的基調。序曲題為“月夢”,夢字一詞寓意深刻,不僅指回到家中去看女兒新月是沈冰玉日思夜想的事情,同時預示著這一想法僅僅是個不能實現(xiàn)的夢,現(xiàn)實的“丑陋”扼殺了沈冰玉對“美夢”的追求。開篇塑造一位身著白衣的女人,她穿著白色短襯衫,白色西服裙和白色皮鞋,她的一切都是白的……這一極具完美的意象最后卻被現(xiàn)實擊碎?;剜l(xiāng)探親,臨近家門卻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灰的。天和地是灰色的,磚和瓦也是灰色的。臨街的墻顯久經(jīng)風霜,斑駁淋漓,融匯于灰色的籠罩之中。這灰色格調與之前描述的白衣美人行走在晨曦當中的場景形成強烈反差,暗示現(xiàn)實的“丑陋”將會扼殺“美”,暗示故事的悲劇性結局,為審美主體的審美感受做鋪墊和渲染。

“文學藝術的審美功能往往是與倫理道德聯(lián)系在一起的”。[15]在許多文化當中,“文學藝術作為人的一種審美關系,實際上是一種價值關系,審美關系的客體本身具有價值性,不從價值的角度來考察,是不可能真正認識審美關系的”。[16]小說中韓子奇和梁君壁結為夫婦,育有一子取名天星。但他又和梁君壁的妹妹梁冰玉結成連理。韓子奇和梁冰玉所為與中國道德倫理相違背,最終釀成苦局?!赌滤沽值脑岫Y》這部小說傳達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當中對婚姻忠貞的肯定,而傳統(tǒng)意識正是造成小說悲劇性結局的原因之一。“博雅”宅里生活的人的命運無一例外都充滿悲劇。韓子奇和梁君壁過著有名無實的日子,這對梁君壁來說也是一種煎熬。新月姑媽在戰(zhàn)亂年代家破人亡,與幼小的兒子母離子散。新月與老師楚雁潮純真美好的愛情也因為新月的病逝夭折,留下楚雁潮獨自一人抱著對新月的思念煎熬度日。由于母親梁君壁從中作梗,天星和回族小姑娘小榮子反目成仇,愛情也隨之夭折。整座“博雅”宅就是悲劇的象征。所有美好的事物在小說中都以丑陋的結局上演,丑扼殺美引起的逆反沖突導致的悲劇正是小說成功引起審美客體審美情感的關鍵。

四、小結

本文以《穆斯林的葬禮》為文本,分析小說的敘事結構、敘事意象以及其中的悲劇基調激發(fā)的美學效應。小說采用多種敘事將讀者從逼真的虛擬世界抽離出來,達到“間離”的審美效果。玉、月、“博雅”宅三種意象在作者的筆下獨自構成一幅幅美不勝收的圖畫,明月皎皎,璞玉渾金,庭院祥和幽美,雕刻惟妙惟肖刻畫。小說題名中的“葬禮”一詞奠定悲劇的基調,書中充斥著命運悲劇、愛情悲劇和社會悲劇,現(xiàn)實丑扼殺理想美引起的逆反沖突導致的悲劇正是小說成功引起審美客體審美情感的關鍵。這些“技巧”都是無意識創(chuàng)作,讓感情自然流露,給讀者帶來純潔的、非功利的、超凡脫俗的審美情感。

[1]吳可.《穆斯林的葬禮》梁君壁母親原型探析[J].名作欣賞,2014(5):63-64.

[2]林琳.《穆斯林的葬禮》中韓子奇的悲劇人生[J].新聞愛好者,2010(24):177-178.

[3]徐其超.回民族心靈鑄造范型——《穆斯林的葬禮》價值論[J].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9):25-33.

[4]朱育穎.同一民族壯歌的兩個音符——《心靈史》與《穆斯林的葬禮》之比較[J].民族文學研究,2000(1):40-43.

[5]于友先.美學漫談[M].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

[6]牟曉明.修辭與美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3):15-17.

[7]張杰,康澄.敘事文本的“間離”:陌生化與生活化之間——析洛特曼對《葉甫蓋尼·奧涅金》的研究[J].外國文學研究,2003(6):58-69.

[8]霍達.穆斯林的葬禮·后記[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9]王詠梅.論敘事意象的審美生成[J].文藝評論,2012(5):37-39.

[10]高曉,李金麗.“玉”族詞語文化淺析[J].現(xiàn)代語文,2006(6):26.

[11]宗白華.美學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12]霍達.穆斯林的葬禮[M].北京: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8.

[13]丁睿娟.悲劇底蘊與悲劇精神[J].外國文學研究,1992(12):58-62.

[14]周國雄.悲劇審美思維論[J].文藝理論與批評,1997(6):86-93.

[15]張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創(chuàng)作藝術的“聚和性”[J].外國文學研究,2010(5):73-38.

[16]張杰,增美.文學倫理學批評的多元主義闡釋[J].外國文學研究,2007(5):137-143.

猜你喜歡
穆斯林的葬禮博雅穆斯林
王博雅訪談錄
垛田形態(tài)多樣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赴博雅之約 促學校發(fā)展
博雅育英 繽紛課程
印尼·雅加達
英國穆斯林更重國家認同
穆斯林在歐洲與居民互認度迥異
悲與美:《穆斯林的葬禮》的文化自信力
《穆斯林的葬禮》之“綠色意象”解讀
美國穆斯林群體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