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文華
(華南師范大學)
方形框架下的環(huán)形視角
——淺談《十日談》的敘事視角
溫文華
(華南師范大學)
薄伽丘的《十日談》是一部恢宏大氣之作,它的敘述視角無時不在變化,但卻是層層嵌套,形成一個宏觀的故事隱形框架。在這個方形框架下有著環(huán)形的敘事視角,四個環(huán)形視角的層層深入,共同構(gòu)筑了縱橫兩條主線索,服務于人文主義者所倡導的解放人性、反對禁欲、贊美愛情的中心思想。
《十日談》 薄伽丘 方形框架 環(huán)形 敘事視角 人文主義
薄伽丘最優(yōu)秀的作品是《十日談》,其在西方小說史上無論是思想還是藝術(shù)形式上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是歐洲近現(xiàn)代敘事文學的開山之作,開創(chuàng)了歐洲短篇小說的藝術(shù)形式,更是世界文學史上一部具有巨大價值的文學作品。
意大利著名文藝評論家弗朗切斯特·德·??颂崴乖阉偷〉摹渡袂凡⒘校Q之為“人曲”。[1]《十日談》是一部故事集,但絕不是普通的匯集故事的作品,其思想內(nèi)容、創(chuàng)作框架以及敘事視角都具有非凡藝術(shù)價值。薄伽丘采用故事會的方式,別出心裁地以框架結(jié)構(gòu)把每一個小故事組成了一個嚴謹、統(tǒng)一、向心的敘述系統(tǒng)。在層層相套的框架模式下,形成了獨特的環(huán)形敘事視角。
“敘事視角”是法國結(jié)構(gòu)主義敘事學的主要術(shù)語之一。布洛克斯和瓦倫在1943年最早使用 “敘事視角”一詞,明確地把它看做是“觀察點”的同義詞。本文也將以敘事視角為插入點,試論在這樣層層相套的框架式下的《十日談》,它所呈現(xiàn)出來的敘事視角的獨特藝術(shù)價值。
(一)讀者“我”的第一敘事視角
讀者“我”是直面文本的第一敘事人,因為作為讀者,面對《十日談》是在本人的當今社會時代背景下進行閱讀和理解的,最能跳出作者薄伽丘附加在《十日談》文本上的思想意義和篇章的結(jié)構(gòu)條條框框等等,讓我作為“本我”進行自我探索和思考研究。
“讀者站在敘述者的角度,采取客觀的態(tài)度對故事及人物進行敘述?!盵2]在這一層面而言,讀者“我”就是接觸文本的第一線,在了解客觀寫作背景下、創(chuàng)作動機下、價值目標追求下的思考者。
(二)薄伽丘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
在《十日談》開篇作者并沒有直接進入故事的敘說,而是通過第一人稱見證人“我”,交代了作品的創(chuàng)作動機、創(chuàng)作背景和故事大概,甚至還將他所遭受的打擊與非難清楚地展示出來,并為自己免受道德指控和權(quán)威干涉進行辯護,明確地表達出其揭露社會黑暗的決心,以獲得讀者的理解和支持。薄伽丘寫道:“尊貴的淑女們,我為你們服務,為你們奮斗,卻招來如此之多的人,如此大的陰風,如此鋒利的牙齒,如此之多的鋒利目光,要把我打倒,欺凌?!盵3]
再者,在小說的“序言”、第一天開頭的“楔子”、第四天開頭的“畫外音”以及小說最后的“作者跋”中,敘事者都是以第一人稱“我”,即薄伽丘的視角進行講述的。此時的敘事者相當于作者,面對的對象是一般讀者。在第四天出現(xiàn)的“我先講點事情吧”,這個“畫外音”并不顯得突兀,而恰恰體現(xiàn)了作為作者的第一人稱敘事視角。
(三)青年男女的“本我”敘事視角
但故事的開局并不是從十個青年開始的,卻始于作者的一番告白??梢哉f,作者是一個睿智的文學戰(zhàn)士,為了讓他的作品在當時那個時代免受責難和抨擊,他很快地將第一人稱的話語權(quán)轉(zhuǎn)交給了《十日談》中的主人公,把那十個青年男女推到了幕前。他的高明之處就是讓自己悄然隱退,借他人之口敘事。實際上這種敘事視角的轉(zhuǎn)化,使得這十個直接敘事者成為作者的替身,或者說是作者的“第二自我”。這樣,有利于作者更大膽地傳遞思想和敘述故事,避免了作者和讀者之間的正面沖突。
漸漸地,隨著十個人物開始講述故事,第一人稱“我”的敘述聲音消失了,而代之以第三人稱的敘述。不過,薄伽丘并沒有就此將敘述的權(quán)力全部交給自己塑造的人物,而還安排了一個隱藏起來的敘述者不斷地向讀者展示“他們‘講故事’以外的一切:‘他們’怎么安排生活、‘他們’的行動、‘他們’的語言以及日月星辰的變換等等”。[4]
我們可以清楚看到,青年男女是在以“我”或是“本我”的觀察點出發(fā),為說明在當時反對教會、頌歌愛情、張揚個性解放絕非光憑心理感情的要求所能濟事,非得有絕大的勇氣和意志不可等等這一系列思想而闡述。
(四)故事中男女人物的敘事視角
當我們層層閱讀,深入到《十日談》中的每一個故事,我們會清楚地看到它們都是以某一個人或是某一些人為主線,可能是某段奇特經(jīng)歷為引線,可能是人生命運為導線,再聯(lián)系上各種不同事件,最終編織成了一個個完整有序、跌宕起伏的故事,它們都共同反
映出了14世紀意大利千姿百態(tài)的社會生活?!妒照劇防锩恳粋€小故事都是很有明確的人物、時間、地點和事件,就像是一個人在訴說著自己身上的故事,并配有鮮明的人物性格特征。用作者的話說,不管故事里的內(nèi)容是什么,“由不得我,我只是有聞必錄,別人怎么說,我就怎么寫”。①9
這十個敘事者中的任何一個講述故事時,其實十個青年男女,包括說故事者都是這個故事的直接聽述者,這是薄伽丘所設立的在場讀者,也是全書的假想讀者。因為故事中的男女發(fā)生的事情和表達出來的思想已經(jīng)是經(jīng)過了“故事中的主人公”再加工、藝術(shù)再創(chuàng)造形成。由此可見,即使這一隱藏在內(nèi)的故事人物敘事視角是很難被發(fā)現(xiàn)和難以做出客觀評價,但作為最里面的一環(huán)是必要存在的,它也是為了全書的中心思想服務,使得文章更為緊湊、有力。
米蘭·昆德拉認為《十日談》所敘述的一切“完全是為著完整地展示這種生活,其唯一的旨趣是稱頌這一生活的廣博多樣和豐富多彩”。[5]那么在方形框架下的環(huán)形敘事視角出發(fā),我們又如何在作者世界、文本世界和讀者世界中取得平衡點,更好地解讀 《十日談》,深切感悟其表達的中心思想感情和文學價值?本文將從縱線索和橫線索兩主線作為《十日談》的思想骨架,支撐起文學意義和價值。
(一)縱線·故事要素
作為《十日談》的縱線索是淺顯易懂的,它就是《十日談》的大故事:十個青年男女度過了他們特殊時空下的十天。每一天的東升西落都是故事要素的發(fā)展,推動《十日談》的繼續(xù)創(chuàng)作??v觀這一百個故事,它們反映的正是人文主義者所倡導的張揚人性、反對禁欲、贊美愛情的主題。薄伽丘借助這些情節(jié)完全不同,但主題思想一致的故事,反復申述了人文主義思想的主旨,對天主教會進行了批判。在諷刺了教會的罪惡與黑暗,揭露了僧侶的奸詐與偽善的同時,表達了當時平民階級擺脫教會和宗教枷鎖的要求?!妒照劇肥沟迷跉W洲盛行了一千多年的天主教會的權(quán)威第一次受到嚴重的抨擊和挑戰(zhàn),這一結(jié)果是和作者精心設計的故事結(jié)構(gòu)分不開的。
(二)橫線索·時代思想
薄伽丘的《十日談》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運動中思想碰撞和文學發(fā)展的成果?!妒照劇芬彩欠饨ǖ闹惺兰o向資本主義的近代過渡大背景下,在看見資本主義曙光后,薄伽丘運筆如刃,疾惡如仇,面對龐然大物的封建社會,無所畏懼,以嬉笑怒罵的批判精神,揭露了它這種不為人知的丑陋和形形色色的罪惡勾當,為的是激起社會中人的憤怒和反抗。所以,統(tǒng)觀整整一本《十日談》,我們最能咀嚼出的是它時代的呼喊、思想的洗禮:提倡“人性”,反對“神性”,呼喊著吶喊著“人性的解放”,抨擊著“宗教桎梏”。
《十日談》的敘述視角無時不在變化,但卻是層層嵌套,形成一個宏觀的故事隱形框架。變化的本質(zhì)實際上是不變,相對穩(wěn)定的敘事視角置身于層層深入的敘述中,“帶給讀者震撼才會驚醒潰敗、流失、消亡的心靈”。①295
在文本的大方形框架結(jié)構(gòu)中有著四環(huán)不同水平面的敘事視角,不論是最外環(huán)的讀者“我”,第二環(huán)的讀本世界的作者薄伽丘,第三環(huán)薄伽丘筆下中的十個青年男女,還是最里面一環(huán)的故事男女人物,都是致力于縱橫交錯的中心思想和文學價值,都值得讀者走進故事,接受思想火花的碰撞。
注釋
①薄伽丘.十日談[M].方平,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1]方平.《十日談》的敘述系統(tǒng)——關(guān)于作品的藝術(shù)形式的研究[J].外國文學評論,1987(4).
[2]薄伽丘.十日談[M].方平,王科一,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3]朱立元.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4]申丹.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5]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shù)[M].唐曉渡,譯.北京:作家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