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麗媛周鍵
浦東:主任會議提升常委會工作效能
文/潘麗媛周鍵
主任會議作為地方人大常委會處理重要日常工作的職能組織,自1982年修改地方組織法時確立其設置、組成和職責迄今20多年來,已愈來愈顯示出不可或缺的職能作用。近年來,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在注重發(fā)揮主任會議作用,努力實現主任會議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方面作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
浦東新區(qū)區(qū)域面積12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40余萬人,現轄12個街道、24個鎮(zhèn)。面對這樣一個經濟社會持續(xù)快速發(fā)展的區(qū)域,針對每年需要審議的各類議題比較多,而且涉及到“一府兩院”工作方方面面的情況,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緊緊圍繞區(qū)委、區(qū)政府對新一年重點工作的安排以及人大代表的意愿,根據“突出重點、兼顧全面”原則,在加強常委會審議監(jiān)督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主任會議的評議職能,作為常委會審議監(jiān)督的一種補充。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重視把握好“三個性”:
一是注重全面性。按照《組織法》規(guī)定,常委會會議一般相隔兩個月舉行,由于每年“一府兩院”工作事項頭緒繁多,如果事無巨細均須由常委會會議決定,往往會造成一些工作的延誤和擱置,降低工作效率,加之常委會會議會期較短、會議議題有限等實際情況,要想把每一件事項都納入常委會監(jiān)督議題顯然是不可能的。為了突出重點,兼顧全面,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對常委會會議和主任會議討論研究事項的側重點進行了區(qū)分,明確常委會會議重點監(jiān)督“一府兩院”重點工作和人大代表、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熱點民生問題,主任會議則研究討論一般工作和其他民生事項。此外,對一些較難推進、近期難以見到成效的工作也交由主任會議聽取和討論。
二是注重有效性。主任會議的會議質量決定了主任會議履行職責的水平,為了確保主任會議議事活動的制度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早在2000年就制定了《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主任會議議事規(guī)則》,并在實踐中不斷加以探索和完善。每年初,根據常委會年度工作要點和實際工作需要,對年度內每次主任會議的議題作出詳細安排,做到思想上早準備,工作上有的放矢。在主任會議召開前,有關工委圍繞主任會議要討論的議題,采取組織視察、檢查、調研等方式,掌握實情,并形成專門的調研報告;同時,對主任會議聽取的專題匯報,提請常委會審議的有關事項、提出的議案等,會前都進行認真把關,形成規(guī)范的文件草案,印送主任會議組成人員,為主任會議討論、決定問題提供可靠的決策依據。在主任會議召開時,嚴格依法決策,充分發(fā)揚民主,廣泛聽取主任會議組成人員的意見,最終就研究的有關事項形成共識;同時,根據會議內容需要,還會邀請“一府兩院”有關人員列席主任會議,聽取意見。在主任會議結束后,為了防止發(fā)生“只聽不評”的情況,影響監(jiān)督成效,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對主任會議明確的評議事項和有關評議內容以《專報》或者《會議紀要》的形式抄送“一府兩院”,提請“一府兩院”重視主任會議評議意見,加快推進和落實有關工作,提升人大工作實效。
三是注重互補性。主任會議作為常委會會議的一種補充方式,努力做到既有所聯系,也有所區(qū)別。聯系是,在會議召開前都開展調研,會議召開過程中的審議和評議意見,在事后都向“一府兩院”反饋有關意見。區(qū)別是,除了在內容上有所區(qū)別外,在程序上也有所區(qū)別,一是不向“一府兩院”發(fā)審議意見書,二是不要求“一府兩院”就有關工作情況進行反饋,但是人大常委會要求各工委加強對“一府兩院”相關議題的跟蹤和調研,確保人大依法履職取得成效。
當然,在充分運用主任平臺作用的實踐中,浦東新區(qū)人大常委會也注重把握分寸,既不能越位,又不能缺位;既不能越權,又不能失職;既不能“升級”,又不能“降格”;既不能違背現行的法律法規(guī),又注重提高常委會履行職責的效率和質量,努力做到從常委會依法履行職責的整體要求出發(fā),有條件地行使其一定的實體性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