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蘋
(江海職業(yè)技術學院 江蘇揚州 225101)
當前教育在注重學生最佳發(fā)展的同時忽略了學生機體最基本的精神最求,導致當代學生精神異化、思想漠化的現(xiàn)象,“人本主義”為學生回歸本真踐行了真路。高校體育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才培養(yǎng)的最終歸宿,加強“以人為本”理念,促進教學改革深化已成為高校教育不可忽視且亟待解決的課題。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核心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面對全體學生開發(fā)智慧與潛能,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并尊重學生的個性,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空間[1]。簡而言之就是注重并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注重人的社會性與自然性協(xié)調、統(tǒng)一,并與現(xiàn)代人的社會性發(fā)展理念及現(xiàn)代認知心理學相適應?!耙匀藶楸尽辈皇莾H在學生與課程之間、知識與素質之間、知識與技能之間取其側重,且是以社會、學科、學生為基石,完善、發(fā)展學生主體性來進行組織教學。
“以人為本”落實到高校體育教學中,就是以強調整個體育教學活動過程要對學生認同與重視;對學生人性、人權給予尊重;對學生自由與價值進行統(tǒng)一。在理念下,學生作為教育主題,首先是人,而后才是最高價值,這才是高校體育教育的起點[2]。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個性,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使身心在運動訓練活動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張揚及自然的表達。體育教學的價值所向應該是體育教學活動帶給學生的身心愉悅,是一種情感的自由宣泄,是人性的自然流露和盡情釋放[3]。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育者要站在“人”的角度去理解當前教育新北京,真正理解“人”才是體育教育的根本所在與出發(fā)點。
高校體育作為學生體育階段的最后受教育點及社會體育的銜接點,傳統(tǒng)以運動技能的授學要求已不能適應新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需要,因此必須進行全方位的系統(tǒng)教學改革,在高校體育的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貫徹“以人為本”教育理念。
“以人為本”是新教育理念的趨勢所向,打破了傳統(tǒng)體育教學強調社會本位與學生技能目標的束縛,為學生樹立了一個長期適宜、有效可行的以尊重學生,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成功與快樂的新教育目標,關系到未來人才培養(yǎng)的成效與質量。
(1)教學目標多層性。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讓不同個性的學生接受同樣水平的體育教育,讓體育目標失去該有的激勵與導向作用,致使學生不能完全有感于體育。為此,“以人為本”教育觀就是讓體育教育目標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同時,創(chuàng)設出“浮動”的教學區(qū)域,教師根據教材理解對教學技術的難易程度、對學生體能的強弱程度進行體育教學目標細分,如總體劃分為體能、技能、知識三大區(qū)域,在此基礎上再進行細化分層,如“知識”領域細分為學生對體育知識的認知、理解、應用及創(chuàng)新等,學生在教師細分教學目標后量力而行,選擇適宜自身期望及效價的目標層次,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目標層次進行因材施教,進而能顧全各個層面學生,全面激發(fā)學生潛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與之自身相適應的教學要求,并能讓學生在此教學活動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樂趣。
(2)教學目標全面性。傳統(tǒng)的高校體育教育重視對學生體育技能的培育,忽視了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認知價值;新的高校體育教學理念從傳統(tǒng)的“育體”轉變?yōu)椤坝恕?更加符合當前教育形勢,對學生而言同時也加強了學生情意目標的培育。在“以人為本”教育理念下,體育教學認知目標要對目標進行明確,對知識的拓展層面及學生的認知深度都應有相應的范圍及標準,而情意目標更是要體現(xiàn)學生的精神意志,不能僅僅只是作為輔助手段。在對教學目標進行設計時,要注重目標全面性,根據教學內容及教學手段讓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取向、健全人格及個性、共性、社會性都得到發(fā)展,才能把學生全面發(fā)展落到實處。
“以人為本”教育新理念要求在教學設計上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主進行教學,通過對學生獨立性培養(yǎng)讓學會在教學活動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進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各項能力。為此,教師在教學設計上就需要打破傳統(tǒng)的以教師中心,應從學生的智慧、潛力、能力角度來考慮和設計教學,以教材邏輯關聯(lián)為主轉向以學生對教材內容的認知規(guī)律為主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及教學步驟的安排,而不是教師的直授知識,學生“被灌”的教學活動。同時,在設計上還要改革教學結構模式,以多樣化、靈活化、人格化、實效化的新模式激發(fā)學生積極性與發(fā)展?jié)撃?提高學生體育學習興趣。
“以人為本”理念要求體育教師在教學內容上不能單純按教學大綱進行技能傳授,而是應該構建以“淡化競技、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體育能力、注重健身”的人本教學內容體系,讓學生能理解體育本質,自覺應用體育知識及健身方法參與全面鍛煉、全民健身,使之終身受益。
(1)多樣性與可接受性。在體育教學內容上應該注重多樣性與可接受性。多樣性是指教室應該根據學生及社會需求,在學校教學條件下,按照強身健體,培養(yǎng)學生體育意識、能力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偏重于非競技運動項目??山邮苄允侵附處熢诮虒W內容上要讓學生對內容既不過難又不簡易,在廣度及深度上要掌握平衡,控制在一個恰當比例之中??傊?就是要求教學內容全面、多樣,突出主動性、實用性、娛樂性、健身性、終身性等特征,讓學生自主參與體育教學活動。
(2)加強體育健康知識和健身方法的傳授。新課改要求高校體育教學在健康知識的傳授上要具備一定的容量,涵括體育美學、人體科學及體育人文科學等,要讓健美體育與競技體育及健康體育和諧統(tǒng)一。同時,在健身方法傳授上要針對大學生實際,為大學生的科學建設、自覺運動提供方法指南,如健身處方、急救與自救、科學建設小常識等。
(3)突出“選擇”特色。在教學內容上不僅要多樣、可接受,還要為學生提供具有一定廣度的運動項目,讓學生能自由選擇。如保健類、戶外類、藝術類、格斗類、體能類、球類等,這有利于滿足學生需求及選擇自身愛好項目進行鍛煉。
“以人為本”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手段要求教師“著眼于引”,學生“落腳于學”,注重學生“學法”,實行學生主體性的教學策略。在教學手段的改革上,要由過去的學生“跟練”轉化為學生“自練”;由過去的“育體”轉化為“練身”;由過去的“教”、“灌”、“一刀切”轉化為在教師指導、啟發(fā)下的學生個體性、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進而讓學生個性與共性、特殊與差別有效結合,讓學生能夠創(chuàng)造性的解決學習問題。
“以人為本”教育觀念的成效點在于對學生的發(fā)展性評價。評價應由傳統(tǒng)的“分數(shù)”評價轉變?yōu)閷W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量化標準評價體系,采用學生自評、互評,師生結合評價方式對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能、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行為意識、健康狀況、課堂表現(xiàn)等進行綜合評價。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承擔著受教育者與精神生活的責任,“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提出與踐行是促進高校體育改革、發(fā)展的重要途徑,是實現(xiàn)學生自我價值與人文價值的有效理論載體,值的廣大高校實踐與推廣。
[1]陳飛宇.重新審視體育教學中“以人為本”理念[J].青年科學,2010(4):47-48.
[2]雷城如.體育與健康課程體育教學模式的變革——基于“以人為本”教育觀視角[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2012,33(3):94-96.
[3]宋宇飛.試論大學體育教學如何做到“以人為本”[J].華章,2012(2):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