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波
以安全為中心的法律價值沖突及關系架構*
張洪波
現(xiàn)代社會對風險的無助使得安全議題進一步得以彰顯,該議題的解決必須回歸法律的安全屏障設計,法律的制度性安排必須凸顯法律安全價值的核心地位,體現(xiàn)出行動主體追求各種利益時的安全性需求,能為主體提供充分的安全感。安全價值和秩序、自由、正義、效率等價值的沖突有多重表現(xiàn)形式,通過法律價值定則的確定,平衡價值沖突,在具體事例中確定價值序列。在與自由價值的平衡中,自由是前提,安全是保障;在與秩序價值的平衡中,應該確定秩序對安全的包容關系;在與效率的平衡中,則要明確效率是優(yōu)先品,而安全是必需品的結構性定位。
法律;價值;安全;自由;秩序;效率
安全價值是指法律在調整和平衡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時,為了實現(xiàn)人的安全利益,法律及其他規(guī)范必須阻止外部危險因素的破壞和干擾,同時盡可能的發(fā)揮救濟和幫助之效能。有些安全事件類型個案背后的社會治安、違法犯罪、基本社會秩序等應該包含的安全價值在爭論中被徹底無視,正確界定安全價值以及全面評估價值序列成為應對風險愛你和危機的制度性需求。
對于部分擁有特定信念或者身處特定身份、時期、階段的人群來說,安全價值并非堅若磐石,法律必須打開一扇狹小的穿梭之門,滿足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救贖的個性化以及區(qū)別對待的需求。因此,不同的價值在客觀上形成了先后主次的差序格局,就不同善的觀念而言,國家必須保持中立,容忍個體之間的不同價值,而居于核心地位的是國家對這些多樣目標的容忍。但是自由主義者并沒有揭示出,當善的觀念是由不同單元的主體所擁有時,是否還應該堅持同樣不干涉的原則,也就是不同單元的主體在重疊的法律價值中,應該根據(jù)怎樣的方法建立起一個相對溫和的價值和解方案?富勒認為,“從根本上說,對于目的與手段、理性與偏見等任何一方的分析,人們都必須參照它們彼此,才能夠進行更為充分地理解。”①從富勒的觀點延伸出發(fā),法律的手段性價值和目的性價值在絕對和相對、正和負的分類標準下有著多重組合。
首先,兩種價值具有相對性或互為因果性,一個手段性價值相對于另一個價值或許不再是手段性價值,而是目的性價值;而一個目的性價值相對于另一個價值也不乏目的性價值,而是手段性價值?!霸谀撤N情況下,一種法的價值是另一種法律價值實現(xiàn)的手段;在另外一種情況下,另一種法律價值也許是一種法律價值所歸向的目的。因此,法的手段性價值和目的性價值的這種靈活性的特征,使其能夠適應法的價值發(fā)展變化而不斷矯正分類的走向,從而使這種分類體系成為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的動態(tài)的包容體系?!雹诖藭r的價值判斷只能相對確定,手段性價值和目的性價值都不具有絕對優(yōu)先的位階。
其次,兩種價值在特定時空中的絕對性或彼此獨立性。目的性價值和手段性價值的轉換必須依賴行動場景、行動主體、行動規(guī)范等要素的變動,在要素保持穩(wěn)定的情況下,也就是特定的時空中,目的性和手段性價值各自保持獨立,互不干涉、互不轉換。在此時,價值判斷是明確和清晰的,手段性價值服從目的性價值。
法律內在的各種價值及其實現(xiàn)一直是人類所追求的目標,不過身處價值離散與崩潰的年代,那些曾經堅持的理想已經成為少數(shù)人的奢侈品?!敖裉?,這個世界遠未表現(xiàn)出即將崩潰的秩序那種松懈的機理,相反卻因嚴厲的規(guī)則與法令、熱切而非理性的宗教而變得更加僵硬。它遠未表示出寬容的特征——這種寬容源自于對古代的那些準則的犬儒主義式的無視——它把異端當作最大的危險?!雹垡霃淖园l(fā)自覺的各種價值標準中深謀遠慮的明確現(xiàn)時價值取向,就不可能放棄建立價值判斷的基本定則。法律價值沖突時的解決定則的確定,應該遵循這樣的程序:
第一,確定該定則的主體要么是身臨其境的行動參與者,要么是結果對于其自身利益有密切相關者,二者必須同時符合價值判斷和價值取向中的主體角色,也就是應該堅持價值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相結合。為了排除行動參與者和利益相關者在投入與收益上的非正義,價值判斷應該排除雙方最大受益者和最小受益者的決策權重,確立中間數(shù)的標準。
第二,確定該定則的遴選范圍應該是針對具體行動或者抽象行動的全部可能價值,通過對特定時空和情境中的各種元素進行分析和剝離。在元素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任一單個價值數(shù)值和價值總數(shù)值保持不變,在任一元素變化的情況下,某些價值的數(shù)值增加并不減少其他價值的數(shù)值,又或者某些價值的減少小于其他價值的增加。也可以嘗試性的比較哪一種元素的缺乏會導致哪一些價值受到減損或增加,而哪一種元素的改善又會刺激哪一些價值的調整或變化。
第三,確定該定則的影響區(qū)域和對象,價值定則并不是一事一議,而是具有全局的宏觀性和長期的示范性,如果某一價值的影響區(qū)域和對象小于或弱于另一價值,我們可以確定某一價值不如另一價值更有意義。如果針對的是相同的影響區(qū)域和對象,某一價值更具有時間上的連續(xù)性,不僅僅屬于過去和現(xiàn)在,更屬于未來,那么某一價值就是值得去選擇的標準。
第四,“除了價值判斷、價值認識以外的影響價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是經驗與習慣?!雹芤簿褪钦f,當依據(jù)上述定則依然不能獲得清晰的價值取向時,經驗和習慣是一種可以參考接受的附屬定則。
在不同的善或者價值觀念的沖突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莫過于自由和安全之間的矛盾。德沃金在論證有關自由和平等“背景理論”的系統(tǒng)構成時指出,“背景制度”系統(tǒng)在賦予主體選擇自由的同時又對自由施加了必要的限制,通過安全原則限制自由的邊界,禁止人身傷害、偷盜和蓄意侵犯他人財產等。德沃金相信,除了安全,道德、宗教等都不能限制自由,為了保證人們的安全和私人財產,使人們能夠選擇和實行各自的人生計劃,這些法律限制是必需的。⑤通常認為,人身權和財產權是自由的基礎,“最要緊的是,由于自我保全和幸福要以財產為前提,因而公民社會的目的就可以說是保護財產,保護社會不斷富有的成員免于貧困者的索要——或者說保護勤勞而富于理智的人免受懶惰而惹是生非的人的侵擾——對于公共幸?;蚬餐鎭碚f乃是至關重要的?!雹廾褡鍑覍⒐袢藱嗟谋Wo視為其政治權力的合法性前提,公民社會則將公民人權的保護視為其結構合理性的結果,通過國家和社會在公民安全領域的分工合作與多中心治理,在保障公民人身安全的基礎上不斷增進對公民財富的保護,從而在增進公民自由的同時促進人類的共同發(fā)展。為了促進財富和自由利益的增長,公民選擇對國家的制度安排和社會結構做出自覺或不自覺的適應與改變。物質福利的滿足可能意味著放棄自由,“一個稍微慎重的考慮能說明:在這些人想法的安排下,當他們的物質福利得到滿足時,其自由必將被放棄?!雹弑M管人身和財產權利是自由不言而喻的內涵,但是沒有節(jié)制的人身權利和盲目追逐財富的不安全行為并不會增加自由,恰恰毀滅了作為前提的自由。
古典自由主義將人身權和財產權視為最具有優(yōu)先性的權利,為了確保該權利的實現(xiàn),貢斯當強調,“財產權絕對不是先社會的,如果沒有給它提供安全保障,財產權不過是首先占有的權利,換句話說,是暴力的權利,也就是說,一個根本不是權利的權利。財產權并不獨立于社會,因為一種社會環(huán)境,即使非常悲慘的環(huán)境,沒有財產權也能夠加以想像,而如果沒有社會環(huán)境,想像財產權是不可能的事。”⑧康德指出自由必須在互動的行為中獲得安全,自由的價值才能實現(xiàn)。⑨在現(xiàn)代民族國家,提供公民人身權和財產權的可靠保障的只能是建立在社會契約基礎上的法律制度,每一個人在將自己的部分權利交給共同體的同時,在行使個人權利的同時還必須保持相對的克制,以確保權利的邊界不會重疊或者非法逾越別人的權利空間。“如若社會契約不允許個人仍然作自己的自我保全所需手段的裁斷者,或者說仍然像過去一樣自由,那么它就會危及個人的自我保全?!雹鈾嗬尪珊蜋嗬藴p的結果并沒有減少自由,相反,由于人身權和財產權獲得了基本的安全保障,自由再次獲得解放和新生?!肮癖戎匀粻顟B(tài)下的人更少自由,因為他不能夠再依循他那不受限制的判斷,然而他又比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有更多自由,因為他會得到他的同胞們的習慣性的保護。公民像(原初的)自然狀態(tài)下的人一樣地自由,因為他只服從于法律或公共意志或公意,他不服從于任何別人的個別的意志。”由于每一個公民均服從法律和公意,公民安全權在實現(xiàn)的過程中體現(xiàn)了主體人身和客體財產的自由意涵,安全價值成為自由價值的手段,并且在公法和私法領域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
第一,公法上的自由與安全:以自由權利中的安全權為例。就憲法、行政法以及刑法等公法而言,公民安全權往往處于激烈的自由和安全價值沖突之中。在論及政治迫害時,貢斯當強調“所有政治流放都是濫用政治權力。所有由議會以公共安全為由而宣布的流放,本身就是對公共安全的侵犯。公共安全只能建立在尊重法律、遵守規(guī)則以及加強保障上?!痹谥袊膶嵺`中,公民主張行使政治性權利的自由,往往被權力集團以規(guī)避國家和社會可能的安全風險為由,通過政策或者軟法等細則徹底否定,淪為不折不扣的紙面上虛幻的權利。這種沖突有時候是由可信賴的事實和經驗支持,有時候不過是持此論者們的想象。公民政治性權利的自由價值在于表達強烈的抗議和展示不可彌合的分裂,意在引起權力集團的重視,任何一種不當?shù)南拗贫紩е卤磉_失靈,或者類似于用紙片糊住密布裂縫的降落傘,當政府試圖借助這一頂破碎的降落傘安全降落地面時,紙片不可能承受高空墜落的巨大沖擊力?!霸谖铱磥?,我不知道有什么公共安全會不保護個人。我相信,如果公民看到權力帶來的是威脅而不是保護的話,公共安全才會格外遭受損害。我相信,專橫權力才是公共安全的真正敵人;如果專橫權力是包藏在朦朧氣氛中,那只能加劇這種危險;公共安全只能存在于正義之中,正義只能存在于法律之中,而法律只能存在于明確的程序之中?!?/p>
第二,私法上的自由與安全:以侵權行為法上的安全權為例。私法上的安全權同樣呈現(xiàn)為自由與安全價值之間的緊張沖突、此消彼長的對立關系。對于侵權行為法而言,行動者的自由如果不受任何制約,將會導致侵權行為以外的他者的安全價值受到危害,行動者之外的他者既可能是相對確定的受害人,也可能是不特定的受害人——代表公共安全的價值?!霸谀承┣闆r下,社會必須在無法控制某人的行為時對他實行管制或懲罰。但這樣做必須符合一定的前提,即如果任其自由,社會將無疑面臨危險,但這種措施并不以他已經做出某種犯罪行為為條件。不論在什么時候,只要可能產生減少犯罪數(shù)量的效果,就可以對違法者處以與‘經驗表明最可能引起事先所預期到的公眾反應’的懲罰措施完全相同的對待。公共安全問題與個人責任說總是相均衡的?!贝藭r安全權的價值定則體現(xiàn)為行動者的自由價值弱于侵權行為中的不確定的他者安全價值加上或減去侵權行為實際受害者的安全價值。
秩序是指“有差別的各個部分得到最恰當?shù)陌才?,每一部分都安置在最合適的地方?!币仓敢环N不同要素間的一種事態(tài),“我們可以從我們對整體中的某個空間部分或某個時間部分所作的了解中學會對其余部分作出正確的預期,或者至少是學會作出頗有希望被證明為正確的預期?!碑斝袆诱呷吮M其才,安全事件中物盡其用,安全價值自然獲得基本的保證,因此安全和秩序具有天然的和諧。譬如美國警務研究的經典“破窗理論”,就在于強調物理環(huán)境的結構性整合,通過井然有序、運行良好的情境設計和改造,實現(xiàn)違法犯罪等安全事件的有效預防。客觀世界的不平等與差異性產生隔閡和沖突,也是被制造的安全事件產生的根本原因,但是客觀世界的不同要素更多的體現(xiàn)為互為聯(lián)系、互為所用,如果不同的要素均獲得合理的安排,就可以建構秩序與安全。
安全和秩序對于自由價值的實現(xiàn)均不可或缺,必須將三者作為一個整體加以考慮,超越具體的安全事件,使其在漫長的時空中呈現(xiàn)平衡狀態(tài)。因此,僅強調安全對于自由的手段性價值顯然不夠,還必須強調秩序對于自由的手段性價值,與安全作為手段相比,秩序的手段更多的體現(xiàn)出關系結構與整體安排。與安全和自由的關系相比,人們對于秩序和自由孰先孰后更顯茫然,“當歐洲人被問及‘在接受命令時應無條件服從還是首先弄清楚它們是否正確?!x擇前者的大有人在,為32%,而選擇后者的也不甘示弱,為41%,其余為不愿回答等。顯然前者偏重于秩序,后者偏重于自由。”這種分歧在政治性權利的行使中尤為明顯,也可以參照安全價值定則予以展示,秩序的價值表現(xiàn)為政治性權利中的行動中的他者秩序加上或減去行動受害主體的自由價值。為了使論述更易于理解,可以對比秩序代表的整體主義以及純粹的個人主義,“秩序和個人主義不是約定俗成的、空洞的公式,但人們一般都機械地加以接受或否棄,正如每個人都自稱熱愛善、正義與和平,卻不問它們的條件和內容。秩序意味著保護社會,反對革命活動和恐怖主義,個人主義則意味著支持反對派這一或強或弱的傾向?!痹谡涡詸嗬袆又?,行動者被假設為沉浸于表達行動的純粹個人主義,為了意見充分傳達到權力集團,被迫放棄或者必須攻擊代表整體利益的秩序,以獲得權力集團直接回應或者間接的幫助。在此過程中,意見表達也會傳遞到間接受眾,并將這些受眾引入對行動本身及其幕后利益分配的關注和好奇。無論是現(xiàn)實還是網絡中的意見表達,均將改變既有秩序作為手段,如果不是權力集團的正式引導,在意見表達中必然沖擊和破壞他者的客觀秩序,現(xiàn)有秩序的利益主體必須付諸行動和投入成本以適應這種狀態(tài)。因此,他者秩序的改變意味著政治性權利行動中的受害者自由利益的減損,在價值定則中,現(xiàn)存秩序既是維護自由目的的手段,也是建構嶄新秩序的前提。
英國學者赫德利·布爾(Hedley Bull)曾歸納了關于秩序與正義關系的三種觀點,從中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秩序和自由、正義價值之間的手段性與目的性關系?!?1)保守派承認在世界政治中,秩序優(yōu)先于正義,秩序和正義這兩種價值之間存在著固有的矛盾,我們只能看到最起碼的秩序;(2)革命派認為正義是最重要的價值,為了實現(xiàn)正義,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實現(xiàn)正義和維持秩序是沖突的;(3)自由主義者認為可以調和秩序與正義這兩種價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過實現(xiàn)正義而維持秩序?!弊杂芍髁x者的實踐是將協(xié)調秩序和相關價值交付持中立立場的國家機器,并理想化的相信這一程序的可持續(xù)性。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文中指出,“國家是表示:這個社會陷入了不可解決的自我矛盾,分裂為不可調和的對立面而又無力擺脫這些對立面。而為了使這些對立面,這些經濟利益互相沖突的階級,不致在無謂的斗爭中把自己和社會消滅,就需要有一種表面上架于社會之上的力量,這種力量應當緩和沖突,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之內,這種從社會中產生但又自居于社會之上并且日益同社會脫離的力量,就是國家?!眹乙环矫嫱ㄟ^統(tǒng)治把沖突保持在秩序的范圍之內,另一方面則通過執(zhí)行兼顧各利益集團的公共職能,以緩和社會沖突和階級矛盾。
如同安全與自由的對立,安全與效率通常也存在著激烈的沖突。隨著全球步入風險社會,對安全和效率的價值定則分析,將有力的批駁效率盲從論,還原二者在社會結構中的定位和關系比例。羅爾斯通過其著名的兩個正義原則中主張公平優(yōu)先,他認為第一個原則——最大的均等自由的原則,要優(yōu)于第二個原則——差異原則。羅爾斯在承認差異的同時,主張通過政府和社會的力量消除差異。公平優(yōu)先在獲得一定保障的物質生活條件下似乎具有可行性,由于人們并沒有生存疾病之憂,也沒有足夠的動力去不顧一切的創(chuàng)造財富等利益,但是在一個基本品缺失的社會,公平優(yōu)先顯然無法獲得支持,這可能意味著共同走向衰亡與墮落。經濟學家弗里德曼則主張效率優(yōu)先,產品分配應該以資源的有效充分運用為前提,國家通過行政強制性手段達到結果的均等并不可取,因為“生活就是不公平的;一個社會把平等——即結果均等——放在自由之上,其結果既得不到平等,也得不到自由?!惫胶托实膬呻y之境顯然無法讓人接受,如果沒有公平的基礎,就不會有穩(wěn)定安全的社會秩序為持續(xù)發(fā)展保駕護航,而發(fā)展正是人類存在的意義。是否有兼顧公平與效率價值的良策?奧肯提出一個著名的“漏桶規(guī)則”,漏桶是指調節(jié)人們收入的一種制度,通過政府的運轉和調控達到社會收入的平等,但該漏桶收入調節(jié)的過程中,必然會有程度不一、輕重不同的泄露,譬如政府管理和服務的成本,在增加成本的同時造成調節(jié)公平的效率降低?!暗且欢ǔ潭鹊木然质潜仨毜模员仨氃谄降扰c效率之間進行選擇,既要適當?shù)钠骄忠荒芴嗟負p失效率?!眾W肯認為可以容忍漏出量達到60%時,超過這個標準就應該停止使用漏桶,效率如果無法得到保證,低水平上的均等化也就毫無意義。
安全是公平的應有之意,公平既意味著平等的提供,也意味著平等的保障。公平和效率的矛盾與安全和效率的矛盾完全一致,但是安全和效率在社會結構中具有明顯的區(qū)別,在一個組織良好的社會,安全屬于必需品,而效率屬于優(yōu)先品,當安全必需品遇到效率優(yōu)先品之時,應該遵循必需品大于優(yōu)先品的準則?!睹绹謾喾ㄖ厥?第2次)》第85節(jié)稱,“人類生命和肢體的價值不僅屬于他個人,而且屬于整個社會。因此其價值高于土地占有者的利益?!比欢踩珒r值的獲得并不是建立在片面強調與機械重復的基礎上,這無助于安全價值的確定和升華。安全價值只有在一個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結構中才能體現(xiàn)出對于行動者的意義,有時候把安全問題壓縮到最小,加強人們之間的互動和聯(lián)系反而可以保障安全,“防止侵犯的安全確實成了參與文明社會的一個次要的動機,它的地位被聯(lián)合所帶來的積極互利取代了?!迸辽瓜闹赋觯蹇说睦碚搩?yōu)勢在于闡明主體交往中破除安全困境的重要法則,即密切聯(lián)系和互相利用。“在現(xiàn)時代,一個人的生存和福利、幸福和安全,簡言之他的快樂和免卻痛苦,全都或多或少地首先依靠他本人,其次依靠他周圍的外在客體。這些客體要么是物,要么是別的人?!边@一法則在現(xiàn)代化和全球化的境遇中屢試不爽并被不斷驗證,現(xiàn)代社會與古典社會的區(qū)別在于這種法則可已經被進一步的放大使用,隨著主體、商品、信息等要素的流通日益頻繁,行動者的行動不僅是滿足自身利益的需要,客觀上也滿足了其他行動者的需要。安全事件不是針對某一方的單向危害,而是針對雙方——發(fā)散式的共同危害,群策群力的控制和應對安全事件成為主體間的共同目標。對于當代中國的經濟模式而言,無論如何強調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擺脫不了對市場體制的本質性依賴,市場的優(yōu)勢和痼疾同時存在。只有了解市場主導經濟發(fā)展的痼疾,才能夠針對性的修補缺陷。主體的個別和整體之間的效率取向,在特定時空內必須符合功利主義,“當一項政府措施(這只是一種特殊的行動,由特殊的人去做,之增大共同體幸福的傾向大于它減小這一幸福的傾向時,它就可以說是符合或服從功利原理?!痹诖吮尘跋?,效率優(yōu)先性才值得堅持。
理論論辯中的法律價值沖突呈現(xiàn)出主體模糊與重疊的影像,論辯者往往并不指明價值的具體歸屬,試圖使其具有足夠的廣泛性和周延性,不過結局恰好相反。在主體模糊的影像中,論辯的中心環(huán)繞著一個抽象的主體——譬如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代表的不確定多數(shù)人的安全和利益,當行動表現(xiàn)為集體動員時,無論是實際的參與主體或是幕后的利益主體都呈現(xiàn)出不確定的復數(shù),行動者與抽象主體的價值很難依據(jù)常識和理性,判斷孰大孰小以及孰優(yōu)孰劣。集會、游行、示威以及獨具中國特色的群體性上訪事件,均表現(xiàn)為集體動員中的行動者利益增長,削弱了公共安全和公共利益的合法性象征。在主體重疊的影像中,行動者以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在具體情境中的利益交叉未能被有效的區(qū)分,在大型活動的安保中,支持警察安保工作的行動者同時也是安保工作的獲益主體,但是安保行動目標的高度明晰與安保實在公共利益在漫長時間和廣闊領域內的利益分散,不僅會動搖行動者的信念,也會使利益相關者產生行動無效的錯覺,進而反對行動的持續(xù)。這樣看來,在價值判斷中作為手段性和目的性的過程性標準以及具有示范性意義的價值定則,對于彌合價值論辯中的裂縫、提高價值論辯的技術含量至關重要。
就人權而言,安全價值體現(xiàn)為安全權。作為一種概括的人權,它以公民主體的安全利益為調整對象,又從公民主體出發(fā),延伸到不同主體、不同領域、甚至于不同范疇的安全利益。就主體而言,安全權主體不限于公民,也包括法人、組織、社區(qū)、社會、國家等不同的主體,具有充分的主體概括性。安全權體現(xiàn)了多元主體在手段性和目的性價值間的徘徊與張力,既擁有獨立的自我型價值架構,也體現(xiàn)為擁有關系的組合型關系架構。安全權的手段性價值體現(xiàn)在其本身不具有終極意義,而是為了促使更高位階的人權,如生命健康權、財產權、社會權等價值的實現(xiàn);安全權的目的性價值則主要體現(xiàn)為安全權供給者的視角,將安全無限放大為終極性目的,沒有安全就沒有價值,從而使得安全權獨立于其他利益。在安全與其他價值沖突的具體情境中,既可能體現(xiàn)為同一主體不同價值的沖突,也可能體現(xiàn)為不同主體同一價值的沖突,還可能體現(xiàn)為不同主體不同價值的沖突,其數(shù)列組合無法窮盡,即便是權威性和慣常性的沖突也足以混淆我們的基本推理。以安全權為中心的法律價值關系架構,同樣無法包容法律價值沖突與競合的各種面相,只有先驗的明確安全事件的類型,同時限定安全權的行動者及行動價值主體,通過援引價值定則,才能試圖揭示出安全與其他法律價值的定位。在設定安全事件僅為被制造的安全事件的前提下,安全事件的行動者存在維護本體和他者安全權的兩種情況,因此導致兩種并列存在的安全權價值實現(xiàn)公式,第一公式:安全權價值=安全事件行動中的本體安全價值+或-安全事件受害主體的價值;第二公式:安全權價值=安全事件行動中的他者安全價值+或-安全事件受害主體的價值。
公民安全權是人權價值的主要載體,人權有多重指標,但是捍衛(wèi)公民生命、健康、財產等具體人權的安全權卻毫無爭議的成為全人類的共識,安全權的獲得也是國家和政權合法性的基礎。安全權是秩序價值的現(xiàn)實體現(xiàn),安全權和國家社會秩序的實現(xiàn)關系緊密,只有在前者得到具體供給的情況下,秩序價值才能夠實現(xiàn)。安全權是效率價值的強力推手,主體安全利益被充分認可以后,必將積極投身到生產與生活中,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物質和精神效益。
注:
①鄒立君:《良好秩序觀的建構:朗·富勒法律理論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66頁。
②葛雅蘭:《關于法的價值研究的述評》,《探索》2005年第5期。
③【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年版,第100頁。
④劉永富:《價值哲學的新視野》,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第101—107頁。
⑤Ronald Dworkin, Taking Rights Seriousl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7, pp.148-149.
⑦參見【英】斯賓塞(Spencer.H.):《國家權力和個人自由》,譚小勤等譯,華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41頁。
⑨參見【美】濤慕思·博格《康德、羅爾斯與全球正義》,劉莘、徐向東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0年版,第70頁。
〔責任編輯:李杏〕
ConflictsintheSafetyastheCenteroftheLegalValueandValueRelationshipStructure
ZhangHongbo
Helpless to risk in modern society makes security issues to be further highlight, the issue of solving security barrier design must return to law and legal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must highlight the core of the legal safety value reflects the action subject to pursue the interests of the various security requirements, and can provide the body with full sense of security. Safety value and order, freedom, justice and efficiency value conflicts have multiple forms, through the determination of rule of law value balance value conflicts, determine the value sequence in specific case. In balance of security value and freedom value, freedom is the premise and security is the guarantee; In balance with the order value, the security should be inclusion in the order; In balance with the efficiency value, efficiency should be the priority, and security is a necessity.
law; value; safety; free; order; efficiency
*本文是江蘇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及江蘇省高校哲社基金重點項目“虛擬社會管理法律問題研究”(2014ZD1XM030)的階段性成果。
張洪波,江蘇警官學院副教授、博士 南京 210031
D90
A
1001-8263(2014)09-00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