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東方社會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邏輯起點*

2014-12-04 16:44:08陸軼之
理論月刊 2014年4期
關鍵詞:俄國列寧資本主義

陸軼之

(河南工業(yè)大學 思想政治教育學院,河南 鄭州 450001)

經典作家都有一個優(yōu)秀的理論品格,即既不盲目迷信前人的“理論”,也不把自己的理論當教條,而是能夠隨著時代和客觀環(huán)境的改變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最初的立論基礎是歐洲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但是隨著客觀條件的改變,他們針對印度、俄國和中國提出了“東方社會發(fā)展理論”,提出了把他們的理論同東方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新課題,“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直接進入社會主義是他們理論的新發(fā)展。列寧在繼承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結合時代主題的變換和俄國的現(xiàn)實情況,提出了新的帝國主義理論。列寧進而明確指出在帝國主義時代在資本主義鏈條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一個國家也可以實現(xiàn)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十月革命勝利后,為了捍衛(wèi)蘇維埃革命果實,他采取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衛(wèi)國戰(zhàn)爭后當發(fā)現(xiàn)這一政策并不適合蘇維埃俄國的現(xiàn)實時,很快又推出了新經濟政策。毛澤東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但是當實踐證明城市革命不符合中國的現(xiàn)實國情時,他開創(chuàng)性地帶領中國人民走上“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jù)”、“土地革命”的農村革命道路,最終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民主革命勝利后,毛澤東又領導中國人民開始了社會主義改造,根據(jù)中國國情創(chuàng)造性地推出農業(yè)和手工業(yè)合作化道路以及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和平贖買的政策,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的具體國情很好的結合了起來。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他又探索和提出了一些符合中國實際的新思想。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等領導人在新時期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推向深化和具體化。

從理論與實踐的發(fā)展看,經典作家都是把前人的理論當作“行動的指南”的典范,他們在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本國實際相結合的本國化、民族化、大眾化上的做法上具有共同的特點,都在身體力行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國化、民族化和大眾化。邏輯上,馬克思主義東方社會發(fā)展理論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本國實際相結合的開端,以毛澤東、鄧小平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始終致力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這既是他們以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等革命導師的優(yōu)秀理論品格為榜樣,同時又是他們自身一以貫之的優(yōu)秀理論品格的具體體現(xiàn)。

一、馬克思恩格斯提出“東方社會發(fā)展”理論

在《共產黨宣言》發(fā)表前后爆發(fā)的1848年歐洲民主革命很快失敗,使得密切關注這場斗爭的馬克思恩格斯認識到歐洲反動勢力暫時還過于強大,雖然歐洲無產階級已經開始登上了歷史舞臺,但是他們開展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因此他們把研究的注意力轉向了東方。在東方他們首先把研究的視角聚焦在了印度。在對印度社會狀況的研究中,他們發(fā)現(xiàn)“東方一切現(xiàn)象的基礎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這甚至是了解東方天國的一把真正鑰匙?!盵1](p256)印度社會的突出特點是有一個強大的居于上層的專制國家管控和遠離權力中心的下層農村公社與土地公有的渾然一體的社會結構,上層權力中心對國家實行嚴密控制和管理,但是由于勢力所不及,以農村公社為主要組織形式的廣大農村則相對獨立和封閉,“在印度有這樣兩種情況:一方面,印度人民也象所有東方各國的人民一樣,把他們的農業(yè)和商業(yè)所憑借的主要條件即大規(guī)模公共工程交給政府去管,另一方面,他們又散處于全國各地,因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的家庭結合而聚居在各個很小的地點。由于這兩種,所以從很古的時候起,在印度便產生了一種特殊社會制度,即所謂村社制度,這種制度使每一個這樣的小單位都成為獨立的組織,過著閉關自守的生活。 ”[2](p66)這種半松散的東方村社制度被馬克思恩格斯稱為“亞細亞生產方式”,他們認為這種以土地公有為核心的東方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自古以來形成和尚存的一種“特殊”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值得密切關注和深入研究其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19世紀60年代后期,馬克思恩格斯的視線逐漸轉向了俄國。這不僅因為俄國也存在農村村社制度,而且還由于俄國已經擁有一個在印度還沒有的相對強大的革命派,同時這個革命派還把自己的主張付諸于行動。1861年沙皇改革后,雖然俄國在名義上廢除了農奴制,但是種種苛刻的限制條件使底層勞動者根本沒有得到任何保障和權利,這導致極端失望的社會精英和知識分子逐漸分化,形成了兩個主要的派別,即民粹派和自由派。這兩派針對沙皇制度和俄國未來的前途展開激烈的辯論,民粹派認為沙皇制度是阻礙俄國進步的一個極端落后腐朽的制度,應該推翻它。由于俄羅斯存在強大的農村公社和土地公有制度,因而不需再經歷資本主義發(fā)展階段,可以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發(fā)展階段。但是自由派認為資本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必經的階段,因而俄國的前途必須是向資本主義方向發(fā)展。

俄國民粹派和自由派的爭論引起了馬克思恩格斯的注意,他們一方面開始深入研究俄國社會狀況,另一方面和民粹派建立了密切的聯(lián)系。經過慎重而細致的研究后,他們對民粹派的觀點給出了有保留的支持,贊成他們關于俄國農村村社特點和發(fā)展前途的描述以及支持他們的革命熱情,但是對他們不愿做任何艱苦的準備,僅憑革命激情就高調進行革命行動——比如刺殺沙皇——的做法持不贊成的立場。因此尋找俄國革命的正確道路也就成了馬克思恩格斯的當務之急,于是他們再次回來深入研究相關文獻資料和俄國的社會現(xiàn)實。

馬克思恩格斯研究認為,俄國農村公社有自己獨特的特點,“‘農業(yè)公社’不同于較古的類型的公社的某些特征。首先,所有較早的原始公社都是建立在公社社員的血緣親屬關系上的;‘農村公社’割斷了這種牢固然而狹窄的聯(lián)系,其次,在公社內,房屋及其附屬物——園地,已經是農民的私有財產,可是遠在引入農業(yè)以前,共同的房屋曾是早先各種公社的物質基礎之一。最后,雖然耕地仍然是公有財產,但定期在農業(yè)公社各個社員之間進行分配,在古代和現(xiàn)代的西歐的歷史運動中,‘農業(yè)公社’時期是從公有制到私有制、從原生形態(tài)到次生形態(tài)的過渡時期?!倍韲r村公社的特點和現(xiàn)狀表明,這種社會組織和生產方式正處于過渡階段,它非常有可能向私有制的方向發(fā)展,“但這是不是說,不管在什么情況下,‘農業(yè)公社’的發(fā)展都要遵循這條道路呢?絕對不是的?!r業(yè)公社’的構成形式只可以有兩種選擇:或者是它所包含的私有制因素戰(zhàn)勝集體因素,或者是后者戰(zhàn)勝前者。先驗地說,兩種結局都是可能的,但是,對于其中任何一種,顯然都必須有完全不同的歷史環(huán)境。一切都取決于它所處的歷史環(huán)境。 ”[3](p460-461)1861 年改革后,俄國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在加速,農村公社面臨兩個發(fā)展前途,但是顯然向資本主義方向發(fā)展的可能性在增大,因此要挽救俄國農村公社的命運,就必須發(fā)動一場社會革命,“如果革命在適當?shù)臅r刻發(fā)生,如果它能把自己的一切力量集中起來以保證農村公社的自由發(fā)展,那么,農村公社就會很快地變?yōu)槎韲鐣律囊蛩?,變?yōu)閮?yōu)于其他還處在資本主義制度奴役下的國家的因素?!盵4](p469)俄國革命的成功不僅可以保住農村村社這種公有制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且俄國革命和歐洲革命是相互影響和配合的,“只要俄國一發(fā)生革命,整個歐洲的面貌就要改變”。[5](p134)俄國革命的成就將會支持和幫助歐洲革命,歐洲革命爆發(fā)及其勝利,反過來又支持了俄國革命,這樣俄國和歐洲革命相互配合又相互幫助,是實現(xiàn)歐洲大陸革命成功,并最終實現(xiàn)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客觀歷史條件的原因,與歐洲不同的是俄國革命的成果將是直接跨越資本主義制度,進入社會主義階段,“因此,它目前處在這樣的歷史環(huán)境中:它和資本主義生產的同時存在為它提供了集體勞動的一切條件。它有可能不通過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而占有資本主義制度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積極的成果”。[6](p465)至此,馬克思恩格斯明確提出了“東方社會跨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理論”。

“東方社會發(fā)展理論”是馬克思恩格斯針對印度、俄國和中國等東方落后國家開展民主革命以及未來走上社會主義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闡述,這一理論很好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這些國家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一國化、民族化。馬克思恩格斯用具體行動體現(xiàn)了他們自己就是對待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只是行動的指南”的典范。

二、列寧主義把“東方社會發(fā)展理論”更加深化和具體化,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俄國化。十月革命的勝利及蘇維埃制度的建立大大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在中國的傳播

世界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以后,各列強間的關系更加緊張,而各國國內的階級矛盾也更加激化,馬克思恩格斯的“東方社會發(fā)展理論”也走到了它的臨界點,現(xiàn)實情況是這一理論在實踐中若不成功即面臨失敗的境地。以列寧為代表的一批革命導師和理論家在更深入地研究這一理論的同時,更多地把它與俄國革命實踐相結合,使它更加具體化、實踐化與可操作化,從而完善和發(fā)展它,把它發(fā)展到列寧主義階段。這一理論的核心是帝國主義理論,主要內容包括帝國主義鏈條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俄國更容易取得革命勝利,俄國有一定發(fā)展的工人階級和農村公社及土地公有的基礎,無產階級政黨更容易領導工人和農民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為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在帝國主義國內階級矛盾激化的情況下,俄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國際敵人將會受到其國內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牽制,從而有利于俄國革命,反過來俄國革命又能夠支持帝國主義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俄國革命成功后的首要任務是抓緊發(fā)展社會生產等等。

敏銳地把握到革命形勢已經到來的列寧等革命導師,在俄國積極領導革命行動,但是革命不可能是簡單的事情,正如他1917年在《給瑞士工人的告別信》中指出:“俄國是一個農民國家,是歐洲最落后的國家之一。在這個國家里,社會主義不可能立刻直接取得勝利。但是,在貴族地主的大量土地沒有觸動的情況下,在有1905年經驗的基礎上,俄國這個國家的農民性質能夠使俄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具有巨大的規(guī)模,并使俄國革命變成全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序幕,變成進到全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一級階梯。 ”[7](p90-91)這是革命的第一步,但是卻是必經的一步,完成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前提,它將揭開世界社會主義革命的大幕?!斑@種變革本身還決不是社會主義的。但是它會極有力地推動全世界的工人運動?!薄岸韲鵁o產階級單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能勝利地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的。但它能使俄國革命具有浩大的聲勢,從而為社會主義革命創(chuàng)造極好的條件,這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意味著社會主義革命的開始。這樣,俄國無產階級就會使自己主要的、最忠實的、最可靠的戰(zhàn)友——歐洲和美洲的社會主義無產階級易于進行決戰(zhàn)。 ”[7](p90-91)

列寧的這一思想和實踐顯然是繼承馬克思恩格斯的世界社會主義革命“同時發(fā)生”思想。但是十月革命勝利后歐洲革命高潮很快消退的事實表明,各國革命同時發(fā)生有可能,但是同時勝利卻不具有客觀條件,因此各國無產階級在社會主義革命中的相互支持就不會出現(xiàn)。作為偉大導師的列寧已經預見到這種情況有可能出現(xiàn),“在革命以前,以及在革命以后,我們都是這樣想的:或者是其他資本主義比較發(fā)達的國家立刻或至少很快爆發(fā)革命,或者是與此相反,我們非失敗不可。盡管有這種想法,但我們還是盡力去做,以便在任何情況下保存蘇維埃制度,因為我們知道,我們的工作不僅是為了自己,而且是為了國際革命。 ”[8](p467)于是列寧結合俄國革命實際提出了“一國革命勝利論”,在資本帝國主義包圍和念念不忘試圖封鎖與扼殺情況下的社會主義,必須抓緊時間進行社會主義政權建設和快速的恢復和發(fā)展生產。

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很快就被列寧發(fā)現(xiàn)不適合于當前的蘇維埃俄國客觀情況,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加變通的完全套在俄國,實踐證明是不可行的,因此馬克思主義理論必須與俄國現(xiàn)實相結合,實現(xiàn)俄國化。在世界共運史上,列寧是把馬克思主義理論本國化、民族化、大眾化的第一人。

列寧很快就推出了新經濟政策。在歐洲革命風暴逐漸平息后,列寧已經認識到過去被寄予厚望的俄國與歐洲革命互相配合與幫助的情況眼前已經不太可能出現(xiàn),因此俄國必須獨自發(fā)展自己的社會生產。鑒于俄國社會生產力落后的現(xiàn)實,利用資本主義的某些生產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德國革命遲遲不誕生,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學習德國人的國家資本主義,全力仿效這種國家資本主義”。[9](p280)這好像是推翻資本主義制度后的一種后退,但是情況并不如此簡單,有時后退是為了更有力的進攻。正如列寧早就指出的那樣,“發(fā)展似乎是在重復以往的階段,但那是另一種重復,是在更高基礎上的重復(‘否定的否定’),發(fā)展是按所謂螺旋式而不是按直線式進行的……”。[10](p584)在無產階級掌握國家政權的情況下,利用某些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發(fā)展社會生產,本質上是為俄國過去落后的資本主義生產力補課,但是最終結果是壯大了無產階級國家的經濟實力,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臨時舉措,當然它以不損害新的社會生產方式為前提。

列寧的具體做法是借鑒資本主義的具體生產方法,特別是組織生產的技術和引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設備,把這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同蘇俄的先進社會生產方式緊密結合并使無產階級勞動者熟練掌握它,“社會主義蘇維埃共和國面臨的任務,簡單說來就是,我們應當在全國實行泰羅制和美國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科學方法,把這種制度同縮短勞動時間結合起來,同利用新的生產方法和勞動組織方法結合起來,而絲毫不損害勞動居民的勞動力?!边@就是在消滅了資本主義制度后又發(fā)展資本主義生產力,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了列寧作為革命導師的偉大之處,他不但是一位偉大的理論家,也是一位偉大的戰(zhàn)略家和實踐家,經過短短的幾年觀察,他已經認識到俄國的具體國情同馬克思主義理論立論基礎之間的差異,因此在資本主義列強封鎖與包圍的形勢下,單單依靠蘇俄自身的力量難以快速恢復和發(fā)展本國社會生產,“沒有外國的裝備和技術援助,我們單靠自己的力量就無法恢復被破壞了的經濟。 ”[11](p.17)因此現(xiàn)在的當務之急是引進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技術、設備甚至資金,但是在當時嚴重敵對的國際環(huán)境下,做到這些并不容易,必須對他們做出較多的讓步,所以把蘇俄的國有資產對國內外的資本主義企業(yè)實行諸如租讓、租借以及合資等形式的讓步是有必要的,“不實行租讓,我們就得不到設備精良的現(xiàn)代資本主義技術的幫助。不利用這種技術,我們就不能在石油開采這種對整個世界經濟具有重大意義的部門里為我們的大生產打好基礎。 ”[12](p109)

這樣,列寧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俄國的具體革命與建設實踐完美的結合起來,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俄國的具體化、實踐化、民族化和本國化,把她發(fā)展到了列寧主義的新階段,為世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做出了光輝的榜樣,用勝利的實踐詮釋了馬克思恩格斯強調的他們的理論“不是教條,而只是行動的指南”的正確性,為以后中國共產黨以及其他國家共產黨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本國化、民族化提供了偉大的理論與實踐指導。

1919年3月,列寧領導的共產國際于莫斯科成立。此后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推廣到中國就成了列寧和共產國際的重要任務之一。中國代表劉紹周、張永奎參加了共產國際的成立大會,這表明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和共產國際對中國人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共產國際成立后的第二年就派維辛斯基等人來到中國,同中國國內的馬克思主義者陳獨秀、李大釗等人協(xié)商建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在中國共產黨的強有力領導下,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促成中國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勝利。

三、毛澤東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帶領中國人民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勝利

中國共產黨成立后,當時的領導人囿于各種主客觀原因,沒能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尋找合適的革命道路,而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蘇俄革命經驗照搬到中國,給革命造成較大的挫折和損失。直到遵義會議以后,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才逐漸被確立,此后毛澤東及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國情相結合,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民族化和大眾化。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和革命勝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第一個偉大成果

早在大革命時期,毛澤東就已經認識到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加鑒別地套在中國社會,革命很難成功,因為中國國情既不同于西方發(fā)達國家,也有別于舊沙俄。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它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由于無產階級力量弱小,中國革命的動力和參加者主要是農民階級,“革命的首要問題是農民問題,而革命的核心問題是土地問題”。所以中國革命的復雜性要遠超過歐洲和蘇俄,如果不對中國國情加以鑒別,則革命很可能就會走上右的或“左”的錯誤道路,事實表明在黨經歷的不太長的歷史過程中這些情況已經多次出現(xiàn)。

認識到這些問題后,毛澤東堅決糾正過去那種不加鑒別就把馬克思主義理論套在中國革命上的錯誤,指出“我們有些同志有一個毛病,就是一切以外國為中心,作留聲機,機械地生吞活剝地把外國的東西搬到中國來,不研究中國的特點。不研究中國的特點,而去搬外國的東西,就不能解決中國的問題。 ”[13](p407)根據(jù)中國的國情,事實也已經證明,城市革命是走不通的,所以毛澤東很快就率領工農紅軍開辟了農村革命根據(jù)地,這是第一次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具體國情相結合的偉大創(chuàng)造。但是在土地革命時期,當時的領導人又犯了主觀主義和教條主義的錯誤,照搬蘇聯(lián)經驗,擴大了打擊范圍,這給黨和革命事業(yè)都造成了損害。毛澤東清醒地認識到他們所犯錯誤的原因,高聲疾呼馬克思主義“在其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須解決的問題”。[14](p534)一次又一次的錯誤和挫折教育了全黨同志,同時毛澤東等領導同志又適時地開展了全黨整風,使人們認識到黨內的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宗派主義的危害,使人們的思想統(tǒng)一到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3](p534)中,我們應該根據(jù)中國的具體國情,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中國化、民族化、大眾化。

在人們的思想統(tǒng)一后,中國革命就走上了勝利的征途,在毛澤東等領導人的領導下,中國革命就煥然一新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一經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就使中國革命的面目為之一新,產生了新民主主義的整個歷史階段?!盵15](p109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充分表明,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理論成果,是符合中國國情、能夠正確地指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的真理。

(二)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改造,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又一重大成果

馬克思恩格斯曾經設想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需要一個過渡,這里的共產主義指的是它的第一階段,即后來被列寧稱作社會主義的階段。馬克思在《哥達綱領批判》中指出“在資本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之間,有一個從前者變?yōu)楹笳叩母锩D變時期。同這個時期相適應的也有一個政治上的過渡時期,這個時期的國家只能是無產階級的革命專政?!瘪R克思將這個無產階級專政時期又稱為資本主義社會中向新社會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特點是無產階級經過階級革命已經取得國家政權,無產階級在政治上已經是國家的統(tǒng)治階級,是國家的主人。這時無產階級將利用自己手中掌握的國家權力,實現(xiàn)對經濟基礎的掌控。無產階級在這個過渡時期里,要通過一定的形式和方法,將國內的農業(yè)、工業(yè)、商業(yè)、交通運輸業(yè)和交換領域一步一步地集中到國家手里;經過這一系列行動,當國內的全部資本、全部生產資料和全部生產都集中到國家手里的時候,國家就轉變成了由沒有階級差別的自由人組成的聯(lián)合體,它以社會的名義,將全部資本、全部生產資料和全部生產自行轉變成為歸整個社會所有。這時,在國家內就消滅了一切階級差別,新的無階級社會——全社會公有制社會第一階段—到來了!

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設想非常美好,但是他們并沒有條件把它付諸實踐。十月革命勝利后,隨之而來的三年衛(wèi)國戰(zhàn)爭迫使列寧不得不采取了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戰(zhàn)時共產主義政策以在蘇維埃政權下的生產資料國有制、余糧收集制、產品配給制(消滅商品和取消貨幣)以及義務勞動等為主要內容。但是衛(wèi)國戰(zhàn)爭結束后,很快就出現(xiàn)的經濟崩潰和農民、甚至士兵起義,使列寧認識到在蘇俄現(xiàn)實的以小農為主要生產方式的國情下,試圖直接過渡到共產主義社會是不現(xiàn)實的,“我們?yōu)闊崆榈睦顺彼?,我們首先激發(fā)了人民的普遍政治熱情,然后又激發(fā)了他們的軍事熱情,我們曾打算用這種熱情直接實現(xiàn)與一般政治任務以及軍事任務同樣偉大的經濟任務。我們原打算(或許更確切地說,我們是沒有充分根據(jù)地假定)直接用無產階級國家的法令,在一個小農國家里按共產主義原則來調整國家的生產和產品分配,現(xiàn)實生活說明我們犯了錯誤。 ”[16](p39)

這充分體現(xiàn)了列寧作為偉大革命導師勇于承認錯誤的理論勇氣和膽魄,但是問題很緊迫,它必須很快被解決。列寧很快就從蘇俄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他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蘇俄的現(xiàn)實國情結合起來,推出新經濟政策。列寧認為在小農的蘇俄,首要的任務是發(fā)展社會主義的基礎——工業(yè),“增加財富,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真正的和唯一的基礎只有一個,這就是大工業(yè)。如果沒有資本主義的大工廠,沒有高度發(fā)達的大工業(yè),那就根本談不上社會主義,而對于一個農民國家來說就更談不上社會主義了。 ”[17](p399)但是現(xiàn)實情況是發(fā)展工業(yè)就不能完全排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為了發(fā)展生產,現(xiàn)在還不是徹底消滅資本主義的時候,而是要在一定程度上發(fā)展資本主義,這算是一種后退吧,但它卻是必須的后退。因為列寧已經感覺到直接過渡的危險,甚至把它上升到生死存亡的高度,“群眾已經感到直接過渡到純社會主義的經濟形式和純社會主義的分配,不是我們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我們不能實行退卻,只去完成一些比較容易的任務,我們就有滅亡的危險! ”[18](p380)

鞏固蘇維埃政權,發(fā)展國家經濟,必須加強與農民階級的聯(lián)盟,因此列寧認為當前的形勢不是消滅農民的小資產階級屬性,而是要滿足他們的利益和需要,保證他們的自由生產?!盀榱遂柟烫K維埃政權,無產階級必須與農民結成聯(lián)盟,而在經濟建設時期,這一聯(lián)盟主要表現(xiàn)為經濟上的聯(lián)盟。為此就必須從滿足廣大農民的經濟要求出發(fā),盡量改善農民的處境及鞏固小農經濟的基礎!”[19](p47)為了強調這一主張,列寧甚至認為“如果某個共產黨人,空想在三年內可以把小農業(yè)的經濟基礎和經濟根源改造過來,那他當然是一個空想家! ”[20](p205)“我們必須善于采取滿足農民經濟要求的辦法,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來改善農民的經濟狀況。當我們還沒有把他們改造過來的時候,當大機器還沒有把他們改造過來的時候,就應當保證他們有經營自由! ”[21](p177)

對于商業(yè),列寧認為在當前情況下,不但要允許其發(fā)展,而且蘇維埃政權應該盡可能的為它們創(chuàng)造發(fā)展的條件,特別是以下兩個條件:“第一,需要有一定的周轉自由,需要給小私有主一定的經營自由。第二,需要供應商品和產品!。 ”[22](p206)當然,資本主義仍然存在種種弊端和危害,我們現(xiàn)在只是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暫時利用它的長處,最終我們還是要消滅它,現(xiàn)在允許甚至幫助它發(fā)展,是為了最終消滅它而幫助它,這非常富于辯證性,條件是它的發(fā)展要受到蘇維埃國家的約束和調節(jié),“無產階級國家只要不改變本質,在一定范圍內,在國家調節(jié)(監(jiān)察、監(jiān)督、規(guī)定形式和手續(xù)等等)私營商業(yè)和私人資本主義的條件下,是可以容許自由貿易和發(fā)展資本主義的! ”[23](p155)

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chuàng)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既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對社會主義過渡的設想和論述,又在中國順利、和平、穩(wěn)定的實現(xiàn)了社會主義改造,保證了經濟社會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

如果說列寧實行的是利用資本主義發(fā)展社會主義的迂回過渡的話,那么毛澤東則是立足于中國實際,實現(xiàn)由低級到高級,逐步過渡的方法。毛澤東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以后,雖然中國還有較大成分的農民和手工業(yè)者的個體經濟以及私人資本主義經濟,但是由于我們已經擁有比較強大的社會主義性質的國營經濟、半社會主義性質的合作社經濟以及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成分,因此已經基本具備了社會主義改造的條件。故此,中國共產黨制訂了被簡稱為“一化三改”的社會主義改造總路線,隨即在中華大地上全面推開了對農業(yè)、手工業(yè)和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

1953年2月15日,中共中央正式頒布《關于農業(yè)生產互助合作的決議》,1953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又頒布《關于發(fā)展農業(yè)生產合作社的決議》,詳盡規(guī)定了對農業(yè)社會主義改造的原則、方法、步驟等問題。根據(jù)中央決議精神,對農業(yè)的社會主義改造要堅持根據(jù)自愿互利的原則,采取循序漸進的步驟,逐步實現(xiàn)過渡,在改造中堅持依靠貧農、下中農,團結其他中農,由限制到逐步消滅富農剝削的農村階級政策。1956年底,參加合作社的手工業(yè)已占其總數(shù)的91.7%,產值占全國手工業(yè)總產值的93%,全國基本上實現(xiàn)了手工業(yè)合作化。

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則在堅持國家資本主義道路的基礎上,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的設想,采用對資本主義和平贖買的方針,通過對資本主義的利用、限制、改造和對資本家的團結、教育、改造政策推行下去。具體做法包括從委托加工、計劃訂貨、統(tǒng)購包銷、委托經銷代銷的初級形式(1953年底前)和個別企業(yè)公私合營、全行業(yè)公私合營的高級形式(1954年后)等一系列措施,實現(xiàn)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yè)的改造。到1956年底,全國私營工業(yè)的99%,私營商業(yè)的82.2%分別實現(xiàn)了全行業(yè)公私合營。

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社會主義改造是在堅持消滅資本主義、消滅剝削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根據(jù)中國的實際情況,使用靈活的方法,順利地實現(xiàn)了由低級到高級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第一次消滅階級剝削,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實現(xiàn)了人人平等,同時又沒有導致大規(guī)模的社會動蕩,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社會財產損失,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實現(xiàn)了列寧設想過但未能實現(xiàn)的對資本主義的和平贖買的政策。

(三)對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是毛澤東努力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后重大貢獻

中共八大后,毛澤東結合中外各國,特別是社會主義國家建設的經驗教訓,敏銳地認識到蘇聯(lián)政治、經濟、文化等制度存在重大弊端,我們應該探索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他特別指出“不要再硬搬蘇聯(lián)的一切了。應該用自己的頭腦思索了。應該把馬列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探索在我們國家里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 ”[18](p7)

鑒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毛澤東在《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和《論十大關系》中對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政治、經濟、文化,科學、國防、民族等各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由此可見,毛澤東對社會主義建設的矛盾和規(guī)律進行了全面和相當深入的探索,這些無疑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即便對后來的改革開放也有一定的啟示作用。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毛澤東深入探討并論述了有關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的問題,這涉及到一些社會主義建設的理論和實踐的深層次問題,尤其是關于社會主義社會兩類不同性質矛盾的觀點,以及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原則、方針和方法,改正了一些國家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有關錯誤認識,同時在實踐的基礎上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完善了一些新的內容,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的偉大成果,即使是在今天對我們探索社會主義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

在新時期,以鄧小平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jù)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客觀現(xiàn)實以及國際環(huán)境的變化,敏銳地把握著世界經濟發(fā)展的方向和脈搏,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緊密結合,積極推進改革開放,并在實踐中繼承、完善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更深刻的中國化、民族化和大眾化。

(一)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繼承、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階段理論

在馬克思主義和世界社會主義發(fā)展史上,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經典作家都曾經提到過社會發(fā)展階段理論,但是這些社會發(fā)展階段理論或者沒有經受社會建設實踐檢驗,或者脫離社會實際。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實踐表明,我們當時建立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生產關系是超越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的,我們對社會發(fā)展階段的認識過高了。

以鄧小平等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細致而慎重的思考,提出了中國還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和中國現(xiàn)實國情緊密結合,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和研究中國與世界發(fā)展的客觀現(xiàn)實,找出中國社會發(fā)展同世界發(fā)達國家發(fā)展的差距及產生這種差距的主要原因后得出的正確理論。在這一理論指導下,我們今后的一切工作都應該以發(fā)展社會生產力和經濟建設為中心,一切工作都應該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出發(fā)而不應脫離這個客觀實際。事實表明,在初級階段理論指導下我們黨所采取的一切重大舉措都取得了重大進展,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是這一理論正確性的最好注腳。一些外國執(zhí)政共產黨也接受并把它與本國實際相結合,運用于本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而且還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表明這一理論具有一定的普遍真理的意義。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是新時期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它繼承、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發(fā)展階段理論,同時在更大程度和更廣范圍內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中國化、民族化和大眾化。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繼承、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社會經濟發(fā)展理論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心任務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發(fā)展經濟。由于新中國建立時的特殊國情,所以我們需要利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運行方式發(fā)展生產。鄧小平等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苦探索,最終于1992年前后,明確提出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理論。這一理論突破了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關社會主義制度下的經濟制度和經濟體制的認識,認為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既可以發(fā)展單一的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和計劃經濟形式,也可以發(fā)展多種所有制和市場經濟形式,這主要取決于這個國家的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和現(xiàn)狀;這一理論還糾正了過去人們認為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具有社會屬性的誤解,認識到所謂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本身并不具有社會屬性的性質,它們都只是社會資源的一種調節(jié)手段,因此社會主義國家也可以利用市場經濟來發(fā)展社會生產。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以來,大大釋放了中國社會生產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的全面發(fā)展,表明這一正確理論的巨大威力。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既堅持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生產資料所有制、經濟運行機制和形態(tài)的宏觀計劃性、社會勞動產品的分配方式等理論,又把她同中國的實際發(fā)展狀況緊密結合起來,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進一步深化,同時也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在150多年后,實現(xiàn)了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所設想的,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推動社會生產力的極大發(fā)展。

[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3][4][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列寧全集:第2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16]列寧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列寧全集:第3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0]列寧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11]列寧全集:第4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2]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5]列寧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17]列寧文稿: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

[18]吳冷西.憶毛主席[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5.

猜你喜歡
俄國列寧資本主義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fā)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哲學評論(2021年2期)2021-08-22 01:56:10
列寧晚年意識形態(tài)思想及其當代啟示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fā)展趨勢
學習月刊(2015年4期)2015-07-09 03:51:48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列寧的贈言
紀念列寧
在俄國歷史中理解歷史俄國
俄羅斯提出俄國式的二元政治模式
《20世紀俄國史》前言
驻马店市| 尼勒克县| 治多县| 库尔勒市| 贡山| 石屏县| 墨脱县| 旺苍县| 社会| 个旧市| 望城县| 墨竹工卡县| 自治县| 凉城县| 来安县| 隆德县| 栾川县| 呈贡县| 海晏县| 皮山县| 台东市| 宣威市| 新蔡县| 鸡东县| 固阳县| 囊谦县| 巩义市| 教育| 宜宾市| 宝山区| 关岭| 雷州市| 中卫市| 全椒县| 汶川县| 达日县| 临西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平安县| 云南省| 柞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