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先力
因為缺少明確的數(shù)據(jù),催眠的機制一直飽受爭議。有人說它是意識與潛意識的混合物,有人說它是意志與暗示的膠著狀,還有人說它是想象與知覺的嫁接體。要想清楚解釋催眠,還真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美國著名的精神病學教授戴維·斯皮格爾是催眠術的研究者和實踐者,一直堅信并試圖證明催眠術的作用。他說:“雖然人們對催眠術充滿爭議,但它不會消失,它有太多讓人感興趣的地方?!睂Υ呙咝g的研究有兩派,一派認為催眠術從根本上改變了被催眠者的思維狀態(tài),而另一派則認為催眠不過是一種簡單的暗示和使身體放松的手段。斯皮格爾屬于前一派。多年來,他一直在與另一派的兩位精神病學家歐文·基爾希和斯蒂芬·柯斯林論戰(zhàn)。
基爾希在研究與治療中經(jīng)常使用催眠術,他也不否認催眠術確實有效?!斑\用催眠術,我們確實能使人的思維狀態(tài)改變,”他說,“但要達到這一目的,并不一定必須讓人進入昏睡狀態(tài)。” 他最喜歡用古代催眠術士用的護身符——拴在鏈子上的懷表——來說明這一點。
斯皮格爾的一項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受試者進入催眠狀態(tài)并受到暗示后,他們的腦電波模式發(fā)生了變化。他承認暗示本身具有強大威力,但同時相信催眠使暗示的效果大大增強了。在另一個實驗中,他先告知處于催眠狀態(tài)的人他們的前臂失去了知覺,然后對他們的手腕給予輕微的電擊,結(jié)果他們的身體沒有任何反應,但他們的腦電波和那些受到輕微電擊的人的腦電波相近。
基爾希認為,這依然不足以證明催眠狀態(tài)有什么作用,但斯蒂芬·柯斯林倒是愿意接受這種說法。他說,在有關催眠術的文獻記錄中,有許多關于受試者模仿催眠行為的例子。這種“需求反應”正是安慰劑能夠生效的原因。對腦電波研究來說,實驗室中發(fā)生的諸如與研究者互動等行為,可能引起受試者心理狀態(tài)的變化。
柯斯林認為,催眠使人體處于抑制狀態(tài)。他把催眠的作用與體育比賽中破世界紀錄的作用做了比較,認為這種作用會改變?nèi)藗儗赡苄缘睦斫??!耙恢币詠?,沒有人能在4分鐘內(nèi)跑完1600米?!彼f,“4分鐘成了極限,人們認為把腿跑掉也不能在4分鐘內(nèi)跑完1600米?!比欢?,就在這一紀錄被打破的六個星期后,紀錄再次被打破?!叭缃?,這是40歲的人都能完成的事?!笨滤沽终f,“催眠術可能也有同樣的效果,它能改變我們心目中的‘假定標準。有時候,催眠術所起的作用就像羅杰·班尼斯特(英國田徑運動員,1954年成為第一個在4分鐘內(nèi)跑完1600米的人。他也是位精神病學家)在1600米長跑中所起的作用一樣。”
斯皮格爾認為,催眠術的重要性在于醫(yī)生能認識它的功效并利用它,而不在于探究其中的一個個謎題。他已經(jīng)開始嘗試在手術中使用催眠術。他的研究結(jié)果顯示,被催眠的受試者用的止痛劑較少,疼痛感較輕,焦慮感也相對較少。未接受催眠的患者不管用多少止痛劑總感覺疼痛難忍,而被催眠者在整個手術過程中一直沒有不適的感覺。用于被催眠的患者的手術時間平均比未被催眠的患者少17分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