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 *

2014-11-28 23:04:56劉艷麗
中國電化教育 2014年10期
關鍵詞:公共課學習者能力

劉艷麗

(洛陽師范學院 網絡與電化教育中心,河南 洛陽 471022)

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策略探析*

劉艷麗

(洛陽師范學院 網絡與電化教育中心,河南 洛陽 471022)

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對職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是應用,它的提高更多的需要職前教師的親身實踐和體驗,而體驗學習圈正是一種注重學習者實踐和體驗的理論。該文從當前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現狀出發(fā),結合體驗學習圈理論的特點,探討了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策略,并將這些策略應用到培養(yǎng)實踐中。實踐證明,借鑒體驗學習圈理論來培養(yǎng)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選擇適合體驗學習的培養(yǎng)內容,注重真實體驗的創(chuàng)建、反思性活動的設計和再實踐機會的提供。能夠有效提高職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從而提升其專業(yè)素質,增強其就業(yè)競爭力。

體驗學習圈;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反思

我國教育信息化進程不斷深入推進,教育技術能力已經成為教師不可或缺的職業(yè)能力之一。2004年12月,教育部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從意識與態(tài)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chuàng)新、社會責任四個維度分別闡釋了中小學教學人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指明了方向[1]。隨后在2005年4月,教育部啟動實施了“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項目,分初級、中級、高級三個層次對中小學教師進行分批次的教育技術培訓。這些舉措都意在提高中小學在職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而且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作為后備軍的職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卻一直不盡如人意,這使得很多職前教師在進入工作崗位后,不得不再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極大地浪費了人力和物力,同時也不利于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因此,探討如何培養(yǎng)職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對于提高職前教師的就業(yè)競爭力,促進其專業(yè)發(fā)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一、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現狀

目前,作為培養(yǎng)中小學師資的主要力量,我國高等師范類院?;旧隙寄艹浞终J識到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而且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來加強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開設“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等,然而,培養(yǎng)效果卻一直差強人意。多項調查結果顯示,職前教師存在對教育技術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應用教育技術的意識淡薄,不能熟練操作常見教學媒體和軟件,或雖能熟練使用常用媒體和軟件但卻不能將技術很好地應用到教學中、技術與課程整合能力薄弱等問題[2-4]。造成上述問題的原因多種多樣,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培養(yǎng)方式單一

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類院校培養(yǎng)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主要途徑是開設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而且大多數現代教育技術課程都是以公共必修課的形式出現。然而,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往往沒有統(tǒng)一的標準,統(tǒng)一的教材,因此,每個學校在課程開設時間的安排、學時的設置、內容的編排上都不盡相同。而且,由于近年來,高校不斷擴招,師生比嚴重失衡,導致很多公共課都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也不例外。同時,由于實驗設備的匱乏,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大部分以理論課的形式講授,輔以少量的“實踐課”,有的高校甚至沒有安排“實踐課”。這些所謂的“實踐課”一般在計算機機房開展,主要用于訓練職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很多更淪為計算機軟件的操作能力訓練,對于培養(yǎng)在職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筆者選取了一所部屬重點師范大學、一所省屬重點師范大學以及一所省屬普通師范學院,通過電子郵件、訪談等方法對這三所大學面向職前教師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開設情況進行了比較,如下表所示。

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開設情況

(二)培養(yǎng)內容重技術,輕應用,與教學實踐相脫節(jié)

作為培養(yǎng)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主要途徑,各個學校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通常主要講授教學媒體的操作、多媒體素材,如圖像、聲音、動畫和視頻等的采集和處理,實際上就是介紹各種設備和軟件的使用,而對于教學設計理論、多媒體素材如何應用于教學、技術如何支持教學等內容卻一筆帶過,然而這些內容正是與職前教師未來的教學實踐密切相關的內容。這種過分強調媒體操作和軟件使用的培養(yǎng)方法,忽視了教育技術能力的本質是如何應用這些技術,與職前教師未來的教學實踐嚴重脫節(jié),對其教育技術能力的提高也幫助很少。

(三)培養(yǎng)過程缺乏對反思的重視

美國著名的教育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了一個關于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我國著名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yōu)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成長公式。我國著名教育學家葉瀾也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可能成為名師”。由此可見,反思在教師的成長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只有通過反思,職前教師才能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的知識挖掘出來,從而升華為理論,來指導職前教師未來的教學實踐。然而,在目前的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中它卻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大多數高校對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都沒有安排反思性的活動。即使安排了少量的反思活動,也只是停留在問題的表面,沒有深入到問題的本質,這種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反思根本達不到應有的效果,教學反思的實際價值也沒有得到切實的體現。

正因為存在著諸多問題,目前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并未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無論是培養(yǎng)方式還是培養(yǎng)內容都不能引起學生足夠的興趣,再加上培養(yǎng)教師的水平參差不齊,最終導致了培養(yǎng)效果很不理想。這就需要我們尋求一種合適的方式來改變目前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現狀,提升培養(yǎng)效果。

二、體驗學習圈契合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

體驗學習是一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通過實踐與反思相結合來獲得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學習方式[5]。從某種程度上看,我們可以將它看作是“做中學”與“反思中學”的結合。關于體驗學習的理論模型并沒有統(tǒng)一的模式,很多學者都提出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模型,例如一階段模型、二階段模型、三階段模型、四階段模型、五階段模型、六階段模型等[6],其中最經典應用最廣泛的當屬大衛(wèi)·庫伯的四階段循環(huán)理論模型,即“體驗學習圈”。

庫伯在總結杜威的經驗主義和皮亞杰的認知心理等理論基礎上,提出有效的學習應從具體的體驗開始,然后進行觀察反思,再總結形成理論,最后將理論應用于實踐當中。庫伯的“體驗學習圈”包括 “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主動檢驗”四個階段[7],如下圖所示。體驗學習圈是學習者不斷進行“實踐、反思、歸納、應用”的循環(huán)過程。這種循環(huán)并不是單純的“平面循環(huán)”,而是一個“螺旋上升的過程”,學習者將知識和技能再次應用到實踐中的過程也意味著下一次新的體驗的開始[8]。

大衛(wèi)·庫伯的體驗學習圈

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中的很多知識和技能,諸如教學策略的選擇與設計、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開展等實踐性知識和專業(yè)智慧,需要他們親身實踐,反思感悟才能夠獲得。而體驗學習正是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學習者在設定的情境中親身經歷、反思體悟,從而獲得新知識和新技能。它契合了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需求。

(一)重視體驗情境的創(chuàng)設

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除了十分必要的講授之外,更多的則應是提供一個真實的問題情境,使職前教師能夠完全浸入到學習的過程中去,在學習的過程中反思感悟,從而形成新知識和新技能。而體驗學習重視情境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它注重設計以學習者原有經驗為基礎的學習情境,讓學習者在真實的問題情境中學習,以此來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有效學習的發(fā)生。

(二)注重反思的作用

反思在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只有通過反思,職前教師才能對學習過程進行一個重新審視和思考,總結經驗教訓,從而提高其教育技術能力。另外,反思可以幫助職前教師將學習活動中所蘊含的知識碎片重新組合,形成理論,進而指導其未來的教學實踐工作。而體驗學習注重反思對學習的提升。反思是體驗學習中一個關鍵的階段,它是連接學習者的具體體驗和反思內化后形成的知識技能之間的橋梁。通過反思,學習能夠提升到一個新的階段和層次。

(三)強調再實踐

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核心是應用。因此,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需要為職前教師提供將其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中的機會,這樣才能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技術應用的能力。而體驗學習強調再實踐的重要性,注重為學習者設計有意義的問題情境,使學習者有機會將習得的知識和技能再次運用于實踐中,以檢驗其有效性,同時也提高了學習者運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體驗學習圈理論給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了指導,指明了方向。在借鑒體驗學習圈理論進行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筆者總結了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CERP策略,從這些方面來考慮將會促進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中學習活動的有效發(fā)生,真正提高職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

(一)Content——選擇適合體驗學習的培養(yǎng)內容

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適合采用體驗學習的方式,因此,選擇適合體驗學習的培養(yǎng)內容是利用體驗學習圈理論開展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首先要考慮的問題。英國科學家波蘭尼提出,知識分應為“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9]。一般而言,能通過言語符號表達、能通過教材、大眾媒體進行傳遞的知識成為顯性知識,例如一些概念、理論等都屬于顯性知識的范疇;而不能通過言語符號表達、不能以常用媒體傳遞的知識成為隱形知識,例如,有關方法、技能、態(tài)度、情感等方面的知識都屬于隱性知識的范疇。通常,顯性知識比較適合采用講授的學習方式,而隱性知識比較適合采用體驗學習的方式[10]。在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中,有關教育技術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的部分比較適合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而像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多媒體素材采集、處理和應用、教學設計與實踐等內容比較適合采用體驗學習的方式。

(二)Experience——創(chuàng)建真實的學習體驗

體驗學習圈理論告訴我們,學習的發(fā)生是以體驗開始的。對于職前教師來說,這種“體驗”主要指的是其未來職業(yè)的主戰(zhàn)場——中小學課堂的教學實踐。然而,由于目前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主要途徑——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通常都安排在教育實習之前,因此,職前教師并沒有此方面的教學實踐經驗,這一方面導致了職前教師學習教育技術知識、提高教育技術能力的動機不足,更重要的是,缺少體驗的學習是無法有效發(fā)生的,也就是說,沒有足夠的教學體驗,教育技術能力是無法內化為職前教師自身能力的。因此,在應用體驗學習圈理論進行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中,職前教師的教學經驗就是必須要解決的問題。

為了彌補職前教師的體驗缺失,可以通過強化別人的教學經驗來建立職前教師的學習體驗。比如,到本地的中小學進行隨堂聽課,觀摩全國中小學優(yōu)質課的教學錄像,邀請中學名師進行講座,與一線教師面對面訪談等。當然,如果能讓職前教師開展一定時間真實的或模擬的教學實踐會更加有助于學習體驗的建立。通過這些活動,可以使職前教師對教育技術在中小學課堂中的應用有一個直觀上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為后續(xù)的學習提供了真實的體驗。

例如,在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設計與實踐”模塊“探究型學習的設計”中,由于我校建立了教師教育數字化實踐教學平臺,職前教師可以通過該平臺同步觀摩重點中學教學名師的課堂教學,滿足了大批量職前教師現場觀摩見習的需要[11]。因此,利用該平臺為職前教師實時地播放一節(jié)中小學探究型教學的課例,以數字化的形式便捷地為職前教師提供了學習體驗。

再如,在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資源的獲取與應用”模塊中,教師可以首先根據學生的原有經驗(例如學科背景、知識水平等)播放一段吸引人的視頻或聲音(例如,為體育類學生播放一段精彩的NBA籃球賽視頻片段,為音樂類學生播放一段優(yōu)美的歌曲片段,為政法類學生播放一段有關法庭審判的的TVB電視劇片段等),這些視頻或聲音同時也存在于學生的電腦中。然后,讓學生在自己的電腦上找出這些視頻或音頻資源。一般而言,在短時間內大部分學生很難找到這些資源。這樣的活動引發(fā)了學員原有的體驗:在平時的工作、學習中,雖然網絡給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信息資源,但是如果管理不當,就會“迷失”在信息的海洋里。這樣的活動設計更加貼近學生原有的經驗,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資源的管理對于資源的使用是相當重要的,從而誘發(fā)學生的感悟,比單純的理論講授要深刻得多。

(三)Reflection——設計反思性的活動

反思是體驗學習圈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只有通過反思,學習者才能將知識技能與未來的教學實踐相聯系,才能將碎片化的體驗轉化為系統(tǒng)的知識。因此,反思性活動的安排對于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是至關重要的。常見的反思的形式有討論、辯論、寫學習心得和學習總結,也可以通過畫思維導圖或概念圖、摘要點、提措施、填表格等方式來完成反思的過程。反思的過程可以圍繞以下五類問題來開展:你有沒有注意到活動中發(fā)生了什么?為什么會發(fā)生?這種情況是否會發(fā)生在未來的教學實踐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你應該怎樣來應付這種情況?[12]通過這五類問題的反思,可以讓學員明白培養(yǎng)活動中所發(fā)生的事情、發(fā)生的原因、采取的應對措施等問題,進而對未來教學實踐類似的地方以及如何來應對等問題做深入的思考,這些思考最終將形成一定的理論體系,進而指導職前教師未來的教育實踐。

例如,在“教學設計與實踐”模塊的“探究型學習的設計”中,學生通過模擬中小學課堂的教學實踐體驗過探究型學習的過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教學案例進行分析和探討,首先可以對教學案例各個要素的設計特點進行分享交流,比如,教學案例中所講授的教學內容采用探究型的學習方式是否合適?你覺得這個教學案例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指導學生分析教學案例的優(yōu)缺點,比如案例中哪些環(huán)節(jié)開展得好?為什么好?哪些環(huán)節(jié)做得不當?為什么不當?哪些環(huán)節(jié)應該改進?應該怎樣改進?最后,通過前面對案例的深入剖析,引導學生就探究型學習如何來設計等進行探討,進而總結關于探究型學習的設計方法。

(四)Practice——提供再實踐的機會

知識由實踐中產生,最終還要回到實踐中去,學習者通過實踐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最終要用來指導實踐工作。根據體驗學習圈理論,學習者學到的知識和獲取的技能只有再次運用到實踐中,才能內化為學習者的態(tài)度和行為。因此,在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后期,要給職前教師提供再實踐的機會,使其能夠將所學知識和技能外化出來,鼓勵其將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真正運用到中小學的課堂中來改善教學過程,從而提高自身的教育技術能力。比如,開展微格教學活動,給職前教師提供一個模擬的中小學課堂,或者可以與中小學聯系,給職前教師提供“助教”崗位,使他們有機會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設計方案、開發(fā)教學課件等各種教學資源,甚至可以為職前教師提供一定的實習機會,讓他們真正學以致用,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紙上談兵的階段。

四、取得的成效

從2012年開始,筆者連續(xù)兩年將體驗學習圈理論應用到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特別是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的講授中。每年分別選擇兩個班,其中一個為實驗班采用體驗學習模式,另一個為對照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共四個班,分別是2011級學前教育學班(實驗班,101人),2011級數學與應用數學班(對照班,158人),2012級思想政治教育班(實驗班,88人),2012級音樂學班(對照班,60人)。對兩個班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跟蹤比較。

(一)實驗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比對照班要高

兩個實驗班學生對學習方式感興趣的達到92%,而對照班僅67%。而且,實驗班學生的出勤率明顯要高于對照班,課堂氣氛明顯也較活躍,這也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實驗班學生對新的學習方式充滿了興趣。

(二)實驗班學生教育技術能力提高比對照班要快

從課程結束后的問卷調查、訪談以及學生平常上交的作品以及后期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發(fā)現,在教學媒體的選擇和使用、PPT教學課件的制作、教學方案的設計與實施等方面,實驗班提高較快。而且,實驗班連續(xù)兩年都有學生參加院系、學?;蚴煼渡虒W技能大賽,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成績,還有學生被選入學校名師實驗班,參加了暑期支教,獲得了實習學校領導和學生的一致好評。

但是也不得不指出,體驗學習的方式比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要耗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在學期初要對培養(yǎng)過程進行整體規(guī)劃,上課前要精心地設計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準備教學案例,聯系教學實踐場地等。因此,能否將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貫穿于整個師范教育期間,而不僅僅局限于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中。如何做好與職后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的銜接,做到職前職后教師教育的一體化。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的深入思考。

五、結語

教育技術能力是職前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技能,它的提高不僅需要理論的學習,更重要的是需要職前教師的親身實踐,而體驗學習圈理論正是一種注重學習者實踐與體驗的理論,它將學習者的親身體驗與反思相結合,注重將學習者習得的知識或技能再次應用到實踐中,從而來有效地提高學習者的能力。因此,借鑒體驗學習圈理論來培養(yǎng)職前教師的教育技術能力,能夠切實提高職前教師應用教育技術的實踐能力,真正為其未來的專業(yè)發(fā)展鋪平道路。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EB/OL]. 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307/200505/7448.html,2014-03-20.

[2] 唐加軍,舒波,雷代勇,徐曉東.高等師范院校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模式與實施策略探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3,(4):82-87.

[3] 鄭燕林,李盧一.師范專業(yè)實習生教育技術能力現狀調查與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10,(12):11-15.

[4] 羅麗蘋,瞿堃.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狀況調查與思考——以西南大學為例[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209-213.

[5] 李梅.體驗學習的基本理念與策略[J].廣東教育,2003,(12):17-18.

[6]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s:Overview of 9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Models[EB/OL].http://www.wilderdom.com/experiential/elc/ExperientialLearningCycle.htm,2010-11-14.

[7] [美]D.A.庫伯.體驗學習——讓體驗成為學習和發(fā)展的源泉[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

[8] 嚴奕峰.體驗學習圈:體驗與學習發(fā)生的過程機制[J].上海教育科研,2009,(4):59-61.

[9] [英]邁克爾·波蘭尼.個人知識——邁向后批判哲學[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10] 劉艷麗.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中的體驗學習活動設計[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7.

[11] 劉岸英等.教師教育數字化實踐教學平臺[Z].中央財政支持地方高校發(fā)展專項資金項目,2011.

[12] Micah Jacobson, Mari Ruddy. Open To Outcome: A practical Guide For Facilitating &Teaching Experiential Reflection[M]. Oklahoma City,OK: Wood 'N' Barnes,2004.

劉艷麗: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計算機及網絡教育應用(liuyanlinj@163.com)。

2014年4月11日

責任編輯:宋靈青

Research on Training Strategie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Based on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Liu Yanli
(Network and Audio-Visual Instruction Center,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471022)

With the educational informatization deepening, higher reques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on the pre-service teachers’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The cor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is appli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application needs morefirst-hand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just pays more attention to the learners’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urrent training statu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theory, discusses the training strategies of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on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ircle, and applies these strategies into practice. The practice show that, based on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to train the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and choose proper training contents,emphasiz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al experience, and the design of the reflective activities and provide chances for re-practice, thus,the pre-servic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ies will be enhanced efficiently. Meanwhil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will increase, too.

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Pre-service Teach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bility; Reflection

G434

A

1006—9860(2014)10—0118—05

*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廳2014年度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研究”(項目編號:2014-gh-315)和河南省2014年度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項目“教育生態(tài)學視閾下職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養(yǎng)研究”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公共課學習者能力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
你是哪種類型的學習者
學生天地(2020年15期)2020-08-25 09:22:02
十二星座是什么類型的學習者
大興學習之風 提升履職能力
人大建設(2018年6期)2018-08-16 07:23:10
Factors Affecting Memory Efficiency in EFL
你的換位思考能力如何
配器課在師范高校公共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北方音樂(2017年4期)2017-05-04 03:40:37
漢語學習自主學習者特征初探
抄能力
實踐應用取向的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實驗教學的有效實施與應用
日照市| 长汀县| 盈江县| 墨脱县| 平安县| 天台县| 长春市| 闵行区| 呈贡县| 扶沟县| 高邑县| 邵阳县| 加查县| 承德县| 泰和县| 宜都市| 淄博市| 嘉祥县| 津市市| 黄浦区| 海门市| 新宾| 时尚| 嘉黎县| 安达市| 张家口市| 准格尔旗| 平定县| 乐山市| 额济纳旗| 五指山市| 萝北县| 纳雍县| 海盐县| 宜州市| 乡宁县| 上思县| 天长市| 繁昌县| 桦甸市| 苗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