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自戀與親子依戀及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

2014-11-28 08:01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14年1期
關鍵詞:教養(yǎng)親子問卷

周 暉 張 豹

自信與自尊是當今中國備受推崇的性格特質。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研究發(fā)現(xiàn),高自尊個體之間差異很大,他們在健康和適應性方面的表現(xiàn)并不總是積極的[1]。有一些高自尊者,具有夸大的自我重要性,缺乏對親密關系的需要。他們在一般情況下似乎心理健康水平很高[2]。但是在遇到自我威脅的情況,他們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容易出現(xiàn)攻擊行為[3]。我們可以用“自戀”來概括這類人的特征。自戀者具有高度自我關注、夸大的自我重要性和優(yōu)越感、特權感以及人際利用性等特點[4]。關于自戀與兒童青少年發(fā)展關系的研究也發(fā)現(xiàn),自戀可以預測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適應水平[5-6]。

雖然以往的研究對自戀者的自我調節(jié)特點和人際關系特點進行了大量的探討,但是自戀是如何發(fā)展,又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卻少有實證研究進行探討。雖然近年的雙生子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戀具有一定的遺傳性[7],但是環(huán)境因素對自戀發(fā)展的影響也受到關注。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戀的發(fā)展與家庭環(huán)境,特別是親子關系有著密切聯(lián)系[8]。因此,本研究擬探討家庭中親子關系及父母教育方式與自戀的關系,便于更好地了解自戀發(fā)展的影響因素。

從兒童發(fā)展早期,兒童與照看者之間的依戀關系就開始發(fā)展,并影響人的成長。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親子之間的安全依戀與積極的自我概念及高自尊相關[9]。并且,兒童在依戀關系中會逐漸發(fā)展出包括兒童自身、依戀對象、對各種關系的經(jīng)驗的解釋等心理表征,被稱為關于內部工作模型。內部工作模型會影響到自我概念的產(chǎn)生,特別影響著人們對于可愛的自我和被愛的自我的認識。自戀的人有著積極的自我概念和夸大的自我重要性的認識,在其自我概念的形成過程中,他們與父母的依戀關系可能也起著重要作用。而目前還沒有研究探討兩者的關系。

關于家庭與自我的關系,大量的研究來自于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探討。研究顯示,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青少年的自尊以及自我同一性等都有著密切聯(lián)系。權威的教養(yǎng)方式,與兒童青少年的高自尊有積極關系,而專制的教養(yǎng)方式則與低自尊相關[10]。但是,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自戀的關系卻令人困惑。一方面,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如情感溫暖與自戀有著正相關,另一方面,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如父母的過度控制與自戀也有著正相關[11]。那么,父母的教養(yǎng)行為對自戀發(fā)展的關系到底如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綜上所述,本研究擬從親子依戀、父母教養(yǎng)方式兩個方面出發(fā),探討親子關系與自戀的關系。研究的結果能為自戀發(fā)展的影響因素提供實證依據(jù)。為達到以上研究目的,我們進行了兩個研究。第一個研究探討初中生自戀水平與其親子依戀的關系;第二個研究考察大學生所知覺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其自戀的關系。

研究一:自戀與親子依戀的關系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301名初一~初三的學生參加了研究一。這些學生包括121名男生和180名女生,初一123人,初二103人,初三75人。

1.2 研究變量

1.2.1 自戀 采用周暉等編制的適合中國非臨床人口的自戀人格問卷[11]。問卷由34個項目組成,包括權欲、優(yōu)越感和自我欣賞3個維度,從1(非常不符合)~6(非常符合)進行6級評分。在本研究中,問卷的3個維度及總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從0.74 到0.90。問卷3個維度的相關均在0.60 以上,并且各維度與問卷總分的相關都在0.80 以上。按照以往研究的做法,本研究在結果分析中只用問卷的總平均分,作為自戀的指標。

1.2.2 親子依戀 本研究中使用“父母與同伴依戀問卷”(IPPA)[12]測量親子依戀。該問卷包括“父子依戀”、“母子依戀”和“同伴依戀”3個分問卷,本研究選用其中“父子依戀”、“母子依戀”兩個分問卷,每個分問卷各25 題,總共50 題。每個分問卷由3個維度構成,分別是“溝通”、“信任”和“疏離”,從5(1~5)點計分??偭勘淼腶lpha 系數(shù)為0.72,各分量表的alpha 系數(shù)在0.73~0.81 之間。

2 結果

本研究涉及的各變量的描述統(tǒng)計結果,以及變量間的相關見表1。

表1 自戀與親子依戀的相關(r)

為了進一步探討親子依戀與自戀的關系,進行了分層回歸分析,以自戀為因變量。在回歸分析的第一步,先放入性別和年齡兩個變量,第二步放入父母教育水平,第三步放入父親依戀的三個維度和母親依戀的3個維度。結果顯示,在控制被試性別、年齡及父母受教育程度后,父親的溝通(β=0.14,P<0.05)和疏離(β=0.27,P<0.01)仍然能顯著預測被試的自戀水平。

表2 親子依戀對自戀的預測作用

研究二:自戀與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關系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22名大學一年級學生參加了本研究,2/3 為女生,其中97人是獨生子女。

1.2 研究變量及測量工具

1.2.1 自戀 采用與研究1 相同的自戀人格問卷。在本研究中,其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0.94。

1.2.2 父母教養(yǎng)方式 使用C.Perris 編制,岳冬梅等人修訂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EMBU)來測量父母雙方教養(yǎng)方式。EMBU 經(jīng)北京醫(yī)科大學精神衛(wèi)生研究所張津萼等的研究證實,在國內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是目前國內正式研究普遍使用的量表。它包括父親和母親兩個量表,是4 點計分(有“從不、偶爾、經(jīng)常、總是”4個選項)。本研究把父母兩個分量表合并在一起,考察被試在情感溫暖理解、嚴厲懲罰、過度干涉過分保護、拒絕否認4個方面對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知覺。本研究中問卷4個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85,0.90,0.80及0.80。

2 結果

被試自戀水平的平均數(shù)和標準差分別為3.46和0.76。由于被試中有部分獨生子女,t 檢驗結果顯示,獨生子女的自戀水平高于非獨生子女(t=2.08,2.02;P<0.05)。自戀與父母的情感溫暖(r=0.33;P<0.001)及過度干涉保護(r=0.25;P<0.001)正相關,而與嚴厲懲罰(r=0.06)及拒絕否認(r=0.07)的教養(yǎng)方式不相關。

由于自戀與被試是否獨生子女有關,在接下來的回歸分析中,以自戀為因變量,首先以虛擬變量的方式把是否獨生子女放入回歸方程,然后放入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4個維度。結果顯示,在控制被試是否獨生子女后,父母的情感溫暖(β=0.29,P<0.001)和過渡干涉保護(β=0.25,P<0.01)仍然能顯著預測子女的自戀水平。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自戀水平變異的解釋量達到15%(R2=0.15)。

3 討論

本研究通過兩個子研究,初步探討了親子依戀及父母教養(yǎng)方式與自戀的關系。結果發(fā)現(xiàn),父親與子女的溝通和疏離都能正向預測子女的自戀水平;父母的情感溫暖及過分干涉和保護都可以正向預測子女自戀水平。這些結果能幫助我們理解影響自戀發(fā)展的家庭因素。大量研究發(fā)現(xiàn),積極的親子依戀與良好的發(fā)展,如更高的自尊、更少的攻擊行為有關[9]。本研究結果顯示,自戀與親子依戀的積極方面-信任和溝通積極相關。依戀的相關理論指出,積極的親子依戀與積極的自我概念和評價相關。如,大量的研究發(fā)現(xiàn)親子依戀與自尊的積極關系[9]??浯蟮姆e極自我是自戀者的重要特征之一,這可以解釋親子依戀與自戀的正相關。但是,研究結果也顯示,父親疏離,即親子依戀的消極方面與自戀也有微弱但顯著的正相關,這與親子依戀和自尊的關系正好相反。這樣復雜的結果有兩方面的啟示:首先,雖然許多研究都顯示了自戀與自尊的顯著正相關[2],高自尊和高自戀都與積極的自我概念相聯(lián)系[4],但是它們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自尊僅僅與親子依戀的積極方面相聯(lián)系,而自戀則與親子依戀的積極和消極方面都有積極的聯(lián)系。其次,該結果有助于理解自戀發(fā)展的途徑。來自父母的信任與溝通可能影響到自戀中的積極自我概念的發(fā)展;而親子關系的疏離則可能與自戀者高度的自我關注,而缺乏對其他人的關注和共情有關。之前關于自戀的研究發(fā)現(xiàn),自戀者仿佛有著雙重面孔,既與積極的心理適應也與消極的心理適應相關[4]。親子依戀與自戀的復雜關系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自戀內涵的復雜性。

在自戀的發(fā)展過程中,父母到底扮演怎樣的角色?本研究結果顯示父母的情感溫暖和過度干涉保護與自戀有著正相關。此結果也與以往研究一致[12],也反映出自戀不同于自尊的復雜性。關于自尊發(fā)展的研究顯示,積極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如情感溫暖與子女的高自尊有積極關系,而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如懲罰、拒絕等,都與低自尊相聯(lián)系[13]。而自戀水平則同時與積極和消極的父母教養(yǎng)方式有著正相關。

自戀到底是適應性的還是非適應性的,它又是如何發(fā)展的?這是目前研究者一直沒有探討清楚的。而對這些問題的回答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我的發(fā)展。本研究結果雖然不能給這些問題一個確切的回答,但是具有一定啟示。首先,除了遺傳的因素[7],父母在自戀發(fā)展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是,父母對于自戀發(fā)展的影響是復雜的。親子依戀和教養(yǎng)方式的積極和消極方面,對自戀都有著積極影響。如何理解這種看似矛盾的結果呢?

這可能因為自戀本身是一個復雜的概念和結構。在臨床領域,自戀型人格障礙都是與不適應的發(fā)展相聯(lián)系的[14]。在人格和社會領域,研究者雖然提出自戀是一種普遍存在的人格特質,但是關于自戀概念和結構的爭論卻沒有一致結論。有人把自戀分為顯性自戀和隱性自戀,有人則提出適應性自戀和非適應自戀的區(qū)分。用最普遍使用的自戀人格問卷測量到的僅僅是顯性自戀,并且同時包括了自戀中適應性和非適應性的成分。因此研究得到的結果存在復雜性。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應該對自戀的概念和結構本身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另一方面,本研究僅從親子依戀和教養(yǎng)方式兩個方面探討家庭對自戀發(fā)展的影響。父母對子女的共情水平,父母自身的人格特征如父母本身的自戀傾向等,可能對子女自戀水平有著重要影響,這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進一步探討。

[1]Baumeister R F,Campbell J D,Krueger J I,et al.Does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happiness,or healthier life styles[J].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2003,4:1-44

[2]Sedikides C,Rudich E A,Gregg A P,et al.Are normal narcissists psychologically healthy?Self-esteem matter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2004,87:400-416

[3]Twenge J M,& Campbell W K.“Isn't it fun to get the respect that we're going to deserve?" Narcissism,social rejection,and aggression[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2003,29:261-272

[4]Morf C C,& Rhodewalt F.Unraveling the paradoxes of narcissism:A dynamic self-regulatory processing model[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1,12:177-196

[5]Lapsley D K,Aalsma M C.An empirical typology of narcissism and mental health in late adolescence[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6,29(1):53-71

[6]周暉,張豹,鄭珊珊.中學生自戀的年齡特征及其與社會適應的關系-自尊的中介作用[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9,25:9-14

[7]Vernon P A,Villani V C,Vickers L C,et al.A behavioral 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the Dark Triad and the Big 5[J].Personality&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8,44(2):445-452

[8]Horton R S,Bleau G,Drwecki B.Parenting narcissus:What are the links between parenting and narcissism?[J].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6,74(2):345-376

[9]Song H,Thompson R A,F(xiàn)errer E.Attachment and self-evaluation in Chinese adolescents:Age and gender differences[J].Journal of Adolescence,2009,32(5):1267-1286

[10]Heaven P,& Ciarrochi J.Parental styles,gender and the development of hope and self-esteem[J].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2008,22(8):707-724

[11]周暉,張豹,陳麗文,等.自戀人格問卷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9,17(1):5-7

[12]Armsden G C,Greenberg M T.The inventory of parent and peer attachment:Individual differe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to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n adolescence[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16:427-451

[13]張文新,林崇德.青少年的自尊與父母教育方式的關系--不同群體間的一致性與差異性[J].心理科學,1998,35(21):489-493

[14]黃爽.自戀型人格障礙的成因及其治療[J].中國特殊教育,2005,12(5):72-75

猜你喜歡
教養(yǎng)親子問卷
跟蹤導練(三)
教養(yǎng)方程式
使人高貴的是根植于內心的教養(yǎng)
問卷大調查
十二位果敢媽媽不同尋常的教養(yǎng)筆記
問卷你做主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
親子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