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華
童話是兒童的天然精神食糧,兒童天生喜歡聽童話故事,童話所具備的幻想、快樂等精神是兒童鐘愛的根本原因。童話教學中可以采用多種策略,然而在當前幼兒園教育中,童話更多的是被當作語言教育、知識教育、思想教育的工具,而其文學性、審美性總是被忽視。學前教育應提倡的是社會、健康、語言、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相互滲透,共同提高。所以,童話閱讀教學已經不再是獨立授課的內容了,而成為了主題活動的輔助教學手段。
案例一:中班語言活動設計
下面通過具體案例來看童話在幼兒園教學中究竟是怎樣應用的?這是由筆者所在幼兒園中一班教師組織的一個語言活動,采用北京師范大學王月媛主編的幼兒園教材。
案例一:《月亮姑娘做衣裳——中班語言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①參與中秋活動,接觸中國民俗;
②體驗與人分享一起過節(jié)的快樂;
③掌握月亮的變化過程;
④能夠復述故事。
活動過程:
①聽故事《月亮姑娘做衣裳》,重點掌握“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
②打開故事彩圖,為兒童講述故事,讓兒童邊看彩圖邊聽故事;
③對兒童提問:故事中有哪些角色?月亮姑娘每天都是怎樣變化的?
④教師復述故事,鼓勵兒童以角色的身份講故事中的對話;
⑤教師請兒童來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熟練掌握故事各個角色的對話;
⑥畫出月亮的變化。
作為一篇科學童話,《月亮姑娘做衣裳》向小朋友傳授了月圓月滿月亮盈虧的科學常識。但科學童話也是文學作品,也具有審美情趣、愉悅欣賞的功能。
但是,這里我們看到,整篇教學設計都沒有把審美功能列入教學范圍。我們來看看童話中的描述:“月亮姑娘出來了,細細的,彎彎的,好像小姑娘的眉毛。涼風吹得她有點冷,她就撕了一塊云彩裹在身上?!毕矚g童話的孩子們可以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月亮的美麗神態(tài)?!斑^了五天,月亮姑娘來取衣裳了,衣服可真漂亮,可是太小了,扣子怎么也扣不上。裁縫師傅漲紅了臉,衣服只好重做了?!痹铝凉媚锏纳聿目傇谧兓每p師傅怎么也量不準尺寸。這讓兒童產生好奇,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月亮姑娘每天都在變化,所以她到現在還穿不上合身的衣裳。你看,白天太陽公公出來,她不好意思出來,只是在晚上悄悄的露面?!弊尯⒆觽冇幸环N輕松和釋然的感覺,“噢!原來是這么回事。”這么美的語言,有動態(tài),有畫面,這就是童話的魅力所在。這些,在實際教學中被忽視了。
案例二:大班語言活動設計
下面,再來看另一個案例,這是筆者所在幼兒園大三班韓老師組織的語言活動,采用的仍是北師大王月媛主編的幼兒園教材。
案例二:《冰孩子——大班語言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①學習復述故事;
②了解冰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冬季的自然美;
③知道要做誠實的孩子。
活動過程:
①聽教師講故事;
②教師提問兒童思考:你們喜歡冰孩子嗎?冰孩子怎么樣?你見過哪里有冰孩子?
③利用“冰孩子”制作玩具好嗎?師生一起制作冰花;
④兒童復述故事,明白道理“要做誠實的孩子”。
從這篇童話故事的教學目標中,我們看到除了對科學道理的要求,也有一點情感的滲透,即要使兒童體會到制作的快樂。只是活動過程有些單一,在實際操作中沒有情感教育的痕跡,沒有體味作品的畫面美、語言美,沒有提及作品中美好的想象。如果在活動中多加些情感方面的教育,多體會美好的想象,使兒童在欣賞童話的過程中體驗快樂的感受就更好了。
童話審美體驗
被忽視的童話審美體驗,如何能夠得到大家的重視。首先,教師應該在認識上有所提高,意識到這個問題的重要性。童話教學中,兒童聽過童話后,可能會在自己的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畫面,也許會忍不住說出自己的想想,這個想象也許十分不可思議,也許十分離譜,但無論如何,教師都一定不要否定。
其次,教師可以根據童話開頭提供的線索,鼓勵兒童展開想象,繼續(xù)編構故事。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對童話故事進行改編和創(chuàng)造。在幼兒園中,許多游戲都是以童話內容和情節(jié)為素材的,教師可以選一些適合開發(fā)兒童大腦的游戲,通過游戲來把兒童帶入到美好的童話世界中,讓兒童感受到那種美。
最后,能否讓兒童從童話這個美麗世界中獲得愉悅的審美體驗,是童話教學活動是否成功的標志。教師應該通過優(yōu)美的語言、美好的繪畫和音樂背景引導兒童進入奇妙的童話境界。
總之,教師應該通過各種方式調動兒童對童話學習的積極性,并引導兒童體驗通話中的美,讓兒童在教學中體驗,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兒童的情感涵養(yǎng)和精神成長的需要。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市實驗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