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榮哲
在如何利用網絡的海量資源和學習方式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許多教師仍感到困惑。近幾年,筆者一直在探索通過英語與信息技術整合,實現(xiàn)“少教多學”的課堂目標,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網絡環(huán)境的小學英語,它利用網絡資源活化課本,在課前搜集、篩選、整理好相關的資源,結合讀、聽等游戲方式開展學習;通過利用電腦對練習進行有效判斷等形式,訓練學生聽、認、讀的能力。同時也在課件里加入一些網絡資源來拓寬學生的視野。通過網絡學習課程,作為傳統(tǒng)課堂學習的延伸,學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和實際情況,自己操作電腦、按照各自的學習需要選擇口頭練習、自我反饋、調整。
探索網絡環(huán)境的小學英語“少教多學”,尋找以有意義的任務來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思維,促使學習能力各異的學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成功體驗,A trip plan是我嘗試用webquest模式應用輔助英語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課例。
本webquest課例注重學科教學特點,適當?shù)乩枚嗝襟w資源和網絡資源,發(fā)揮了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習等方面的優(yōu)勢。如課中閱讀外國友人的e-mail、通過瀏覽教師在網絡上篩選旅游城市天氣、景點、美食及娛樂活動等信息的鏈接,擴展了知識面,有效地操練和鞏固了學習內容。
一、開放性學習,體驗“少教多學”
本課基于webquest學習模式下,主要以任務型教學法和情景教學法開展教學。在組織形式、教學內容和學習方式等形式上具有開放性。
1. 組織策略具有開放性(略)
2. 教學內容具有開放性
教師根據教材選擇一些與學生切身相關、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相關的知識為學習內容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生好奇心,我們用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習內容活起來。本課根據實際情況通過主題單元“Trip”來“整合”多個教材專題如:weather, clothes, food, fun things to do等等,使得教學內容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運用信息技術將主題挖掘延伸到學生年齡段中感興趣或關注的問題上,而且網絡資源又能夠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堅實的后盾,學生的學習潛力得到極大的發(fā)揮。
3. 學習方式具有開放性
本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guī)律,倡導體驗與實踐、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以主題單元“Trip”開展學習,學生通過閱讀外籍友人的郵件、瀏覽網絡資源、回復郵件等學習過程,科學安排教學內容,合理設計教學任務,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和主動實踐。
二、任務性學習,體驗“少教多學”
教師少講,學生多學,使得網絡環(huán)境下的課堂教學有特有的運行動力和前提,它的動力來自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期待,來自學生對學習方式的期待。網絡環(huán)境下少教多學的課堂教學不斷滿足、強化學生的求知欲和表現(xiàn)欲,力求使之成為推進課堂教學發(fā)展的內在動力。
在trip plan案例中,本來“旅行”就是一個與我們密切相關的話題,讓學生用主人翁的身份參與討論,他們首要的任務就是自發(fā)地去查詢相關的資訊。這樣一來,學生不用死記硬背教科書,基于網絡信息完成了書寫e-mail的學習任務,既掌握了和trip相關的天氣、衣服及出行的準備及合理安排行程等知識,同時多樣的任務驅動,又操練了學生各項語言技能,如通過聽天氣預報及小組、各組的匯報,鍛煉了聽力;通過組內及全班匯報鍛煉了說的能力;通過精讀、泛讀并選擇網絡信息或任務資料鍛煉了閱讀能力;通過在搜集資料、口頭匯報的基礎上形成一封郵件,鍛煉寫作能力。
三、特殊性學習,體驗“少教多學”
據報道,流感高峰期,香港政府宣布所有小學和幼兒園停課后,教學被搬到網上進行,許多學校紛紛推出網上指導方案,以讓學生可以在家中通過網絡跟進教學課程,不至于因停課、隔離而浪費寶貴的時間。教師把教學資料和作業(yè)以互聯(lián)網傳達給學生。學生可以通過電郵或聊天室與老師互動及詢問功課。此外,有創(chuàng)意的幼兒園教師,甚至將課堂實錄的情況整理,再傳送給學生觀賞,有如面對面地進行教學。停課期間,學生留守在家,利用網絡課程將學生賦閑在家的光陰得以用在學習的途徑上,使得寶貴的學習時間得以利用。
網絡環(huán)境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具有不受空間、時間的限制,教師能根據網絡資源對教材和學習內容進行大量優(yōu)化;學生能根據自身學習習慣、學習基礎和學習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學習。網絡給我們的教育帶來優(yōu)勢的同時也對師生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